1959(10):1-4.
摘要:土壤微生物学在我国只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解放前的二十年中,这门学科始终没有得到发展。从事土壤微生物学工作的人,从来没有超过十人,没有专门培养干部的基地,也没有专门从事土壤微生物研究工作的机构,研究范围狭窄。
1959(10):5-9.
摘要: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这一工作非但是发展山区生产的“生命线”,同时也是改造自然、保障平川地的一项重大任务。
1959(10):10-19.
摘要:黄河、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两条河流,有极为丰富的水土资源,在我国农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很大部分农业土地,就分布在这两条流域里,两流域的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65%以上。
1959(10):20-21,25.
摘要:广东省根据党中央“关于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和省委“关于抓好秋前农业生产十七项措施中的第六条”,要求在全省范围内以县为单位开展群众性的土壤监定工作的精神,由省土地利用局(现改为省农业厅土壤肥料局,下同)建议省科委召集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华南农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省农垦厅、水电厅、林业厅、中山大学、仲恺农校,并敦请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组成广东省土壤监定协作委员会,并抽组370人的工作队。
1959(10):23-25.
摘要:水冷、土温低的水稻田群众统称为“冷浸田”。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冲壠及平丘地区的低洼地带,是低产水稻土中主要类型之一,范围很广,面积也大。据这次土壤普查初步统计:全省水稻田面积中,冷浸田占4.96%。各专区由于所处地形、地势不同,冷浸田的类型及面积也随之而异(表1)。
1959(10):26-30,32.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深耕引起土壤性质的变化及在目前情况下土壤深耕的适宜深度,我们特在长葛县孟排村驻点进行研究并总结群众经验,特别是和马同义同志一起试验和讨论,学习获益很多。现将我们搜集的资料,简约汇报,以求指教。
1959(10):31-32.
摘要:江西地处亚热带,境内红壤很多,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46%。这种土壤虽久经耕作,但低产田仍有970万亩,水稻产停留在100-150斤之间,小麦30-50斤。在红壤荒地中,可垦地约1,300万亩,相当于全省现有耕地面积三分之一。
1959(10):33-35.
摘要:南山果林㘯是在丘陵红壤地区,该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执行“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的方针,合理安排林木和果树,同时适当安排各种旱作,目前已经初具园林化的规模,基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土壤肥力有显著的提高,从而在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水土保持、深耕改良土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1959(10):36-37,46.
摘要:群众监定土壤,有其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农业土壤(或称耕作土壤)监定的突出特点,我们必须积极地来研究整理这些特点,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以求在农业土壤领域内,广泛应用。这里,我仅就甘肃的情况,作如下的分析。
1959(10):40-42,4.
摘要:北京具有1-2千年的耕种历史,长期以来,在劳动人民的耕垦利用下,自然面貌已起了很大的改变。平原地区大部分已开垦利用,荒地很少。山区大部仍为荒地,主要生长旱生的灌木与草类,阳坡生长酸枣、荆条、黄草、白草、胡枝子;阴坡由于日照短,湿度大,生长耐阴湿的苔草、羊胡子草等。
1959(10):43-46.
摘要:山东省渤海湾地区的盐渍土,近年来在改良方面采取种稻洗盐与利用相结合的措施已获良好效果。根据这一情况1955-1957年在广北农㘯进行了种稻洗盐的观测,兹将三年来初步结果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1959(10):47-48.
摘要:通过南北疆所举行的两个土壤普查监定试点工作,学习了农民对土壤分类命名的经验,深深体会到农民的经验是丰富多采的,同时也急需要整理总结和提高,兹谨就我个人所学习到的点滴体会提出供同志们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