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 9(4):181-186,208.
摘要:根据最近初步统计,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四亿余亩,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黑龙江、华北地区、以及从辽宁到广东的滨海地带。所在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于机耕,潜在肥力很大,是一个巨大的土地资源。
1977, 9(4):187-193.
摘要:我们于1972年从植物根系上分离了两株磷细菌——T-39和T-214。在纯培养条件下,它们对磷酸三钙的溶磷能力范围为31.5-48.0毫克/100毫升,菌株经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偏端单鞭毛的假单孢菌属细菌。
1977, 9(4):193-198.
摘要:随着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运动的深入发展,开展土壤肥力和合理经济的施用化肥的研究,对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促进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77, 9(4):199-203.
摘要:淮南低湿地土壤的成土母质多由河流携带来的细粒物质经长期淤积而成,其中有长江支流的淤积物,也有淮河的淤积物,均含有丰富的养分,尤其是长江支流(如滁河)的淤积物,质地粘重,潜在养分的含量更高。
1977, 9(4):204-207,203.
摘要:前报中已指出糊田稻叶褐斑症的发生原因除由于缺钾高氮引起外,稻株的亚铁中毒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1977, 9(4):208-212.
摘要: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的田间速测方法中,多数用比色法,这就需要有比色标准,如果每次测定都作标准,就比较繁琐,为了快速简便,在速测中常用模拟色阶作为比色标准。
1977, 9(4):213-215,198.
摘要:粘质致密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细、土体致密紧实、孔隙极少而小,故在制备土壤薄片时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浸渍剂不易充分浸透土样,从而给下一步的磨片操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甚至不能制片。
1977, 9(4):216-221.
摘要:“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土壤的发生发展是土壤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要弄清土壤变化的内因,必须了解土壤是什么组成的及这些组成分的相互关系。
1977, 9(4):222-222.
摘要:西沙群岛,如同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一样,自古以来是我国的神圣领土。在西沙自卫反击战以后,为了加速西沙群岛土壤和鸟粪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组成考察团,于1974年冬前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