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12(1):1-4.
摘要:为了建设农业现代化实验基地,我们于1978年在湖南省桃源进行了土壤资源的考察。
1980, 12(1):4-9.
摘要:为了减少碳铵挥发,防治碳铵结块,便于碳铵深施,提高碳铵肥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再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碳铵粒肥及其深施技术。
1980, 12(1):10-13.
摘要:我国是农业古国,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贫下中农在长期看天看地看庄稼进行生产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识土用土经验。
1980, 12(1):13-15.
摘要:盐渍土是积盐较多的土壤,其形成过程、土壤性态和改良利用措施,均不同于其他土壤。
1980, 12(1):15-19.
摘要:茶坊位于延安北部杏子河下游,属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陡,沟壑切割较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黑垆土残留不多,目前以不同黄土母质发育成的幼年土壤如黄绵土、二合土、硬黄土、红胶泥等为主。
1980, 12(1):23-27.
摘要:化学农药的使用,对于防治病、虫、草害和提高氮肥利用率(如氮肥增效剂),以保证农作物的高产、稳产起着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通常使用的化学农药在施用过程中,其大部分的药液(粒)将掉落于土壤之中,虽然改进了喷雾技术,但这个现象还难以避免,特别是作土壤处理用的一些农药(包括除草剂及氮肥增效剂)其影响就更大,这些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它既可对作物产生二次污染,也可随水迁移流入江河,导致水系的污染,其中一些水溶性大的农药,则直接随水流入水域,一些难溶性的农药,则吸附在土壤颗粒的表面,通过地表的径流,随同泥砂一起带入江河之中。
1980, 12(1):28-30.
摘要:用0.5M碳酸氢钠来提取土壤速效磷含量的Olsen法,被广泛应用于石灰性土壤和中性土壤,近来也被应用于酸性水稻土[1]。
1980, 12(1):30-35.
摘要:南斯拉夫马其顿科学院副院长格·菲利波夫斯基(Georgi Filipovski)院士和波-黑科学院秘书长米·契里奇(Milivoze Ciric)院士于1979年12月10日至24日在我国进行了为期二周的参观访问。
1980, 12(1):35-38.
摘要:"东南亚湿润季候风地区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5日至9日在泰国北部清迈市举行。
1980, 12(1):38-39.
摘要: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量元素组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土壤和植物中微量元素分析法》一书已于1979年9月出版。
1980, 12(1):39-39.
摘要:本词汇集是编译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编制的,1975年4月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土壤学词汇"(第一版)一书的全译本。
1980, 12(1):40-40.
摘要: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水稻土生态研究组徐琪等同志编著的《太湖地区水稻土》一书即将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预计第三季度即可公开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