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7(1):2-9.
摘要:土壤供氮和氮肥施入土壤后氮素的去向,是研究氮肥合理施用的两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国内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不少的工作,积累了一些资料。
1985, 17(1):10-14.
摘要:近年来,农村中化肥用量日益增加,但有些地方氮肥施用不当,未达到应有的增产目的。单一的大量施用化肥,不利于植株体内的养分平衡,使作物生长受到限制。作物增产并不随肥料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的增加,所以养分合理的配合施用,提高肥料的相互效应,保证获得作物增产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任务。
1985, 17(1):15-19.
摘要:继南疆碱化土壤的研究后,1979年我们又进行了北疆地区碱化土壤的调查研究。
1985, 17(1):20-24.
摘要:植物失绿病又称黄化病、黄叶病,是石灰性土壤铁素营养失调引起的生理病害。在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区发病相当普遍,它对林木、果树、牧草、蔬菜及大田作物均有危害。
1985, 17(1):25-30.
摘要:本试验以湖北省十二种不同农化性状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耗竭盆栽研究,并在大田设置了钾肥肥效试验,同时选取国内外采用的六种测定有效钾的化学法进行对比。试验表明,用电超滤法测定水稻土钾素供给状况是一种有效手段。
1985, 17(1):30-30.
摘要:在以往研究水稻根际氮素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不同形态肥料氮素在淹水和旱作条件下的迁移规律作了探讨。
1985, 17(1):31-33.
摘要:沙打旺(Astragalus huangheensis Fu, et Liu, sp.)是豆科黄芪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1985, 17(1):34-35.
摘要:从1965年以来偏硼酸锂熔融技术较普遍地应用于硅酸盐岩石快速分析中。
1985, 17(1):36-38,24.
摘要:锰是植物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供应不足时,会影响生长和发育;但在过量情况下,亦能引起某些生理毒害。
1985, 17(1):39-40.
摘要:测定酸性土壤pH值的常用比色法[1]误差较大,为0.2—0.5左右。
1985, 17(1):41-43.
摘要:本刊16卷第2期曾载文确定数据分布类型的偏度、峰度检验法,并给出了计算偏度、峰度的BASIC源程序,用在PC-1500机上可方便地求取偏、峰度数值以确定一组数据的分布类型[1]。
1985, 17(1):43-43.
摘要:氟化物是目前人们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它与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1985, 17(1):44-47.
摘要:由国际水稻所(IRRI)、美国农部土壤管理援外处(SMSS)和菲律宾土壤局联合主持的“湿地土壤特性、分类和利用”的国际会议,于1984年3月26日至4月6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
1985, 17(1):47-47.
摘要:M. C. Amacher评述了土壤溶液和悬液中离子活度的三种测量方法,并着重讨论其主要限制因素。
1985, 17(1):48-56.
摘要:小麦是英国主要的粮食作物,面积200万公顷,年产量8500万吨。
1985, 17(1):56-56.
摘要:R. K. Gupta等人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aCO3和腐殖物质对土壤的阳离子交换(Ca-Na阳离子对)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