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17(4):177-181.
摘要:本地区土壤普查结果表明,不同田块中有效养分的含量各不相同。其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最大。因而施磷的效果也不一致。但是目前生产上使用磷肥,不少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为了消除这种盲目性,促进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低耗、高收益的效果,几年来,我们在宁镇茅山丘陵区稻麦两熟田上进行了磷肥试验。试图为建立该地区主要作物(水稻、小麦)测土施磷模式,探求某些可以遵循的规律及有关参数。
1985, 17(4):182-186.
摘要:江西省潜育化水稻土,往往受地下水顶托或土壤板结和耕作层下存在隔水层的影响,渗漏量很小,对获得水稻高产十分不利。本试验目的在于:(1)探索早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土壤适宜渗漏量;(2)土壤渗漏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效应;(3)渗漏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图用土壤渗漏量作为潜育化水稻土治理中的一个指标。
1985, 17(4):186-188,194.
摘要:黑垆土主要分布在樓土和褐土以北地区,尤以陕北、晋西北、陇东和陇中分布较广。此外,在内蒙古、宁夏南部亦有分布。长期以来,该土磷肥的施用效果众说纷云。由不增产到获得增产,常有盲目过量施用磷肥而造成浪费的现象发生。因此,如何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地施用磷肥,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985, 17(4):189-194.
摘要:土壤颗粒组成指土壤固相中矿质单粒大小的百分含量,它是通过土壤颗粒分析获得的。分析土壤中的砾和砂时用筛分;分析细土部分时则需分两个步骤,即土壤的分散处理和土粒的分离。土壤的分散是否完全,会影响到土粒是否能全部分离。由于土壤、土质、土工以及矿物研究等方面均需土壤颗粒方面的资料,以作为农业、工程或国防建设中的参数,所以,正确进行土壤颗粒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985, 17(4):195-199.
摘要:锰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锰的供给不足,会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品质及产量[1]。
1985, 17(4):200-202.
摘要: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1,2],土壤中还原物质积累过多,常是直接或间接导致潜育性水稻土上水稻生长不良和产量较低的原因之一。Fe++又是土壤还原物质的主要成分。因此,我们曾于1981年以施用Fe++、葡萄糖、紫云英的方法,模拟田间土壤还原条件,进行了水稻盆栽试硷,对潜育性水稻土中N素供应特性及N素平衡作了初步研究[3]。试验表明,施入亚铁使水稻明显减产,但却促进了水稻对化肥N素的吸收利用,减少了N素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摸清和验证施入Fe++对水稻土中尿素N素平衡的影响,1982年继续进行了这项工作。
1985, 17(4):205-207,216.
摘要:天津红小豆(Phaselovs angularis Wight)是我国的名贵特产,外贸出口也久享盛誉。但长期以来亩产很低,质量也不断下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其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生产意义。我们从磷肥试验入手,在1982和1983年对红小豆的增产状况及经济效益连续进行了两年研究,得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和较一致的增产规律。现将部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985, 17(4):208-210.
摘要:土壤溶液和生物试样中铵的原位、原态测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用电极法测铵可采用铵玻璃电极、氨气敏电极和铵离子电极。铵玻璃电极的选择性较差,氨气敏电极因试样需要碱化而要破坏待测体系,故都不适于土壤的原位测量。铵离子电极抗钠、锂、钙等离子干扰的性能较好,它的制备虽有报导,但应用不多[1-3]。
1985, 17(4):210-212.
摘要:用0.5M(pH8.5)的碳酸氢钠浸提土壤中的速效磷,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但此方法受温度影响很大。我们实测,当土壤速效磷含量在15ppm时,在20~25℃的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土壤速效磷(P2O5)增加0.6ppm。
1985, 17(4):213-216.
摘要:棉花枯萎病菌是尖镰孢的一个专化型。该菌可在土壤中以腐生方式长期存活,其数量消长受土壤条件和耕作等农业措施的影响,与发病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测定该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可为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土壤中真菌种类繁杂,在琼脂平板上出现的菌落多半来源于真菌孢子[1]。因此,常因产孢多的真菌占优势而难以计数土中尖镰孢的数量,而且镰孢属中的种也不少。为了从土壤中有选择地分离尖镰孢,我们对分离和签别方法做了比较和改进,试验结果如下。
1985, 17(4):217-219.
摘要:彩色摄影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由于彩色照片能真实地记录和反映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外部形态和色彩表现,具有较强的信息容量和感染力,因此,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在土壤学的研究中,彩色摄影也日益成为人们真实地记录各种实验材料的一种研究手段。
1985, 17(4):220-224.
摘要:我们应联邦德国马普学会邀请,于1984年10月7日至11月4日在西德进行土壤科学考察。在此期间,先后参观了14个土壤和植物营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