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18(1):1-3.
摘要: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具体的问题,但细想起来,有的还是涉及到全国范围的有重要意义的问题,有的有较大的经济意义。所以,写出来就教于同志。
1986, 18(1):3-7,29.
摘要:随着水稻施肥量的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因肥料配合比例不当等原因,导致水稻病害加重,尤其是纹枯病和胡麻斑病,已成为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1986, 18(1):8-14.
摘要:中国1:100万土壤图是国家的基本图幅,其编制的目的在于反映全国和大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组合及其分布规律,并体现土壤的区域特征,全面展示我国土壤资源的概况,粗略地估计和评价我国土壤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1986, 18(1):14-14.
摘要:20种质地不同(从砂壤到粘土)的土壤处于不同的起始含水量时,进行热性质的测定。
1986, 18(1):15-18,22.
摘要:在土壤体系中,由于土壤颗粒带有电荷,并吸附有一定数量的反号离子,所以可把土壤视为一种多价的电解质。事实上在一般土壤溶液中都有或多或少电解质存在,因此土壤体系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导电现象。
1986, 18(1):19-22.
摘要:内蒙阴山丘陵区东西横贯自治区中部,绵延约1600公里,南与山西、河北毗邻,北至蒙古高原,面积12764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10.8%,耕地2858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35%。
1986, 18(1):23-25.
摘要:我国钾肥资源缺乏,如何从本地资源及生产特点出发,积极开展钾肥新肥源的探索,是生产上一项有意义的新课题。
1986, 18(1):25-25.
摘要:日本千叶大学副教授古在丰树开发了准确诊断农作物病害的计算机系统。此系统采田了人工智能(AI)方法,但使用的是极普通的个人计算机。
1986, 18(1):26-29.
摘要:新疆总土地面积为24.8亿亩。平原面积占57%,除去水土条件较好的耕地、林地面积约6千万亩外,其余均为牧业所用,即牧区土壤。
1986, 18(1):30-32.
摘要:植物通过根的分泌物和根的脱落细胞对土壤微生物产生根际效应。这种效应因植物种类、生长发育阶段和土壤环境条件而不同。据报导,许多作物的抗病品种根际土传植物病原菌的数量比感病品种少得多,这可能与其根分泌物不利于病原菌孢子发芽有关。目前,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已在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
1986, 18(1):32-33.
摘要:棉花是对硼敏感的作物之一。我县的棉花大都种植在沿江石灰性土壤上,一般土壤pH在7.5以上,最高可达8.5。在pH大于7的土壤上,硼易被铝、硅和粘土矿物所固定,因此,硼的有效性随土壤pH升高而降低。
1986, 18(1):34-34.
摘要:稻田的非共生固氮作用是水稻田氮素循环的一个环节,它在稻田土壤氮素肥力保持中的积极作用已为许多试验所证实。
1986, 18(1):34-34.
摘要:在稻田土壤氮素矿化和供应的研究中大都只注意耕层,显然这是不够的。本工作的目的是了解太湖地区三种类型水稻士耕层以下土壤对水稻的氮素供应能力。
1986, 18(1):35-36.
摘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土壤的非交换性铵在作物氮素营养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1986, 18(1):36-36.
摘要:土被的发生演变反映了生态环境的演变。目前看到的土壤类型及其组合规律,既与现代生态条件有关,也与历史生态条件有关。
1986, 18(1):36-37.
摘要:红壤和黄棕壤旱改水后的第二、三年均有一个产量下降的过程,如果不注意培肥,这一过程可以持续很长,甚至使旱改水失败。
1986, 18(1):37-37.
摘要:土壤有机质大部分在300-600℃之间燃烧释放热量。土壤有机质通过不同的机制与土壤矿物结合后,燃烧温度和释放的热量都会发生变化。
1986, 18(1):38-43,47.
摘要:土壤形成受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因此土壤具有地带性分布规律。过去认为一个生物气候带只有一个地带性土类。例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只有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只有红壤。土壤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体,单纯根据生物气候带来确定地带性土类的方法,不可能正确反映客观实际。
1986, 18(1):44-47.
摘要:土壤的比表面是土壤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土壤的物理、化学以及物理化学性质都与土壤的比表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1986, 18(1):48-51.
摘要:土壤的比热和热导率是遥感遥测中的二个重要参数。作者参考普通物理的实验原理,采取了一些特殊方法,对几种土壤样品的这二个物理量进行了实测。结果与文献[1]中作为热工材料的一般砂土的数据相接近。现将测试方法和部分结果介绍如下。
1986, 18(1):52-56.
摘要:国际土壤研究和管理基金会于1985年4月24日至5月3日在秘鲁和巴西召开了"酸性热带土壤管理协作网"成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