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21(2):58-64.
摘要:本文结合年前在苏联阿拉木图召开的“国际土壤分类会议”,介绍了国内外土壤分类的发展趋势、现状及我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改进问题。
1989, 21(2):80-84.
摘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及二稿)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了修改。
1989, 21(2):85-88.
摘要:研究了我国北亚热带发育于酸性母质上的10个土壤剖面的基本属性,经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验证,其中有6个剖面属于黄棕壤或褐土的有关亚类,1个属贫盐基黄棕壤亚类;1个属粘淀红褐土亚类,2个属土质初育土纲。
1989, 21(2):89-90,97.
摘要:研究了9个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的基本属性。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二稿)”,1-6号剖面属湿润铁硅铝土亚纲黄棕壤土类,7-9号剖面属半干润铁硅铝土亚纲的黄褐土类。
1989, 21(2):101-103.
摘要:暂拟了紫色土高级单元系统分类及诊断指标;提出了紫色土亚类的划分。
1989, 21(2):106-109.
摘要:阐述了盐渍土的分类原则和依据,提出了盐土和碱土的分类系统。
1989, 21(2):110-113.
摘要:讨论了气象资料与土壤水热状况的关系及其转换。就吉林省而言,土壤水分状况可分为5个区域;土壤温度状况除个别地区外,主要属冷冻土壤状况。可为土壤系统分类提供较确切的土壤水热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