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22(2):60-65,74.
摘要:测定了生态站垦前8个代表性土壤剖面的物理性质,包括剖面的颗粒和微团聚体组成、土壤孔隙大小和穿透阻力、原位分层透水性以及原状土和扰动土的水分特征曲线等。根据测定结果阐述了红壤水分的入渗性和供水性都较差的主要原因,为合理利用红壤,特别为合理管理水分和结构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红壤利用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积累了基础资料。
1990, 22(2):66-70.
摘要:黄河第一弯曲部的土壤是在四季不分,霜冻期长的寒湿气候、高山(原)和草本植被条件下形成的。主要土类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原草甸土、高原沼泽土、高原泥炭土和高原风沙土。
1990, 22(2):71-74.
摘要:讨论了皖南山地丘陵区红壤的亚类划分问题,强调土壤中心概念,即土壤在形成过程中较稳定的土壤特征和属性的综合鉴定指标是划分土壤的主要依据。
1990, 22(2):75-77,82.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主要石灰性土壤的铁素状况。结果表明,黄绵土、灰钙土和棕钙土的有效铁含量较低;(土娄)土和粘质黄潮土的有效铁较高;而黑垆土和轻质地黄潮土居中。
根际土壤的有效铁和无定形铁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土壤。
1990, 22(2):78-82.
摘要:研究了模拟土柱处理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模拟土柱的渗滤速率保持在0.1cm/min的条件下,对污水中生物耗氧量的去除率约为90%;全磷和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4%和46%;溶解氧增加5-10mg/L;Eh值提高20-30mV。
1990, 22(2):83-86.
摘要:本文根据土壤学历史及现状,着重从宏观上分析其发展、研究特点,并试图阐明科技情报工作与土壤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1990, 22(2):87-88,94.
摘要:介绍了廊坊地区永定河故道风沙土壤的形成和分布状况;风沙土壤的类型、质地和养分含量特点,并根据其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
1990, 22(2):89-91.
摘要:地势低洼,渍害严重,土壤下潜上渍,土质粘重,僵板粘闭,土壤养分难以被作物利用是昆山县中低产土壤低产的主要原因。用治渍增肥措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1990, 22(2):92-94.
摘要:田间及盆栽试验都表明,在缺硼土壤中,将氮、硼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和出油率。
1990, 22(2):95-96.
摘要:本文针对宜兴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后劲不足问题,提出了培养地力的具体措施。
1990, 22(2):97-97.
摘要:介绍了常州郊区由酸雨造成的土壤酸化状况,分析了酸雨形成原因,提出了改良酸化工土壤的措施。
1990, 22(2):98-100.
摘要:阐述了碳酸盐含量及其剖面分布形式在褐土分类中的意义;建议将碳酸盐作为划分褐土亚类的主要指标之一。
1990, 22(2):101-102,110.
摘要:本分级体系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中性土壤以及无机磷酸盐中磷酸钙占有较大比例的土壤或其它沉积物。
1990, 22(2):103-106.
摘要:该仪器是根据荷兰的资料①仿制的。适用于室内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每次可同时测定15个土样。能用于各土层导水特性的鉴定。为了适宜各种类型土壤导水性能的测定,设制了低水位的恒水头测试仪,及高水位的变水头的测试装置。
1990, 22(2):107-110.
摘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天津地区土壤粒级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数学模型,并用部分实测资料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效果比较理想。因此,在土壤母质来源相同的地区可以利用已建立的数学模型预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1990, 22(2):111-100.
摘要:钛是土体组成元素之一,是土壤全量组成分析的基本项目。
1990, 22(2):112-113.
摘要:实验室的比较研究表明:熔样温度以600℃较为理想,有省电、省时和测定值稳定可靠的优点,对镍坩埚的剥蚀作用也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