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22(6):281-289.
摘要:本文介绍了第14届国际土壤学会议情况及土壤学的研究趋势,并对土壤学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见解。
1990, 22(6):290-293,322.
摘要:本文根据草原土壤发生形成均具有腐殖质积累和碳酸钙聚积的共同点,将其统一于腐殖质钙层土土纲之中,下分半干湿多腐殖质和干旱少腐殖质两个亚纲。土类仍按不同生物气候地带划分黑钙土、栗钙土等。亚类则统一用腐殖质积累的不同量及染色差异划分为典型、暗、淡等。青、甘地区黄土母质上的“栗钙土”和“黑钙土”,与内蒙古草原同类土壤差别很大,拟列为新土类栗绵(钙)土和黑绵(钙)土类型。
1990, 22(6):294-297,301.
摘要:研究表明,在目前的生产管理水平下,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的生物量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0, 22(6):298-301.
摘要:研究了茶树落叶、猪厩肥、可可饼及菜籽饼在茶园土壤中的分解状况。结果表明,它们的年分解率在35-50%之间,并能提高土壤腐殖质的H/F值及土壤生物活性。
1990, 22(6):302-306.
摘要:本文对我国19种旱地土壤中锌的形态及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全锌中有55-90%为残留矿物态,5-35%为氧化铁结合态,1.5-8.0%为有机态;而碳酸盐结合态和交换态分别为<5%和<2%,酸性、中性土壤及石灰性土壤在锌的形态分配上有明显的差异;(2)土壤pH是影响交换态锌、松结有机态锌、紧结有机态锌,无定形铁结合态锌和晶形铁结合态锌含量的主要因子;(3)土壤地球化学组分对锌的富集能力的顺序为:粘土矿物 > 氧化铁 > 有机质 > 氧化锰 > 碳酸盐。随着土壤pH增高,氧化铁对锌的富集能力逐渐增强;(4) 在自然土壤中,以交换态锌及松结有机态锌对有效锌的贡献最大。在石灰性土壤上,碳酸盐结合态锌也是有效锌的一个给源。
1990, 22(6):307-311,289.
摘要:1985至1988年在砂姜黑土上进行了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深耕同时施用有机肥能改善砂姜黑土的理化性状;增产效果显著;在每亩施用有机氮为10.7kg,有机氮:无机氮=5.4:4.6,有机肥与化肥氮之C/N值在9.5时,作物对氮素的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最高。
1990, 22(6):312-316.
摘要:讨论了天然文岩渠流域的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源、埋深、矿化度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本流域浅层地下水有两个补给源:大气降水和黄河侧渗水,由于年降水量分配不均,在雨季,大气降水有利于土壤脱盐,而无雨的旱季则土壤积盐过程加速。黄河侧渗水使背河洼地的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1-1.6m,从而使70-80%的土壤发生盐渍化。浅层地下水的埋深、矿化度与土壤积盐过程关系密切。浅层地下水的盐分积累与土壤的盐分积累之间既存在着明显的一致性又有某些差异性。在碱性的低矿化度水的作用下,本流域还有一定面积的苏打盐土和碱化土壤存在。
1990, 22(6):317-322.
摘要:文章就土壤调查中有关土壤分类单位和制图单位,制图比例尺的选择、调查路线的间距,剖面的数量、土壤界线及精度等技术问题表述了作者的见解。
1990, 22(6):323-325.
摘要:本文研究了硝酸盐肥料对柑桔产量、品质以及营养生长的影响。
1990, 22(6):326-327.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缺磷的石灰性土壤上,一次重施磷肥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有效磷库的贮量。亩施150公斤磷肥,对当季小麦有增产效果,产量随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在稻麦轮作周期中,磷肥应优先用于小麦上,后作水稻虽利用其残效,但亦有明显增产效果。
1990, 22(6):328-329,334.
摘要:多年来,盐城市玉米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揭示其内在原因,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了磷、锌肥单施及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1990, 22(6):330-330.
摘要:埃洛石的形态有管状和球状之分,前者较常见,而后者则很少见。
1990, 22(6):331-331.
摘要:第四纪红土广泛分布于我国江南低山丘陵、山间盆地及河流阶地。
1990, 22(6):332-334.
摘要:近年来,我们在测定昆仑山高寒地区土壤颗粒组成中,发现习用的常规方法,对该地区的部分土壤不适用,土壤颗粒常出现絮固或分散不良等异常现象,影响分析质量,我们通过实践,作了适当改进,取得了满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