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 28(6):185-289,310.
摘要:本文较全面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农业与环境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人地、人粮、人与环境的矛盾、农村经营体制的问题等,并就相应的持续发展对策及需研究的主要问题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1996, 28(6):281-284.
摘要:从江苏省省情出发,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土地管理方法,确保了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总结了全省各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及管理措施。
1996, 28(6):290-294,315.
摘要:本文按土壤矿物组成、有机质、离子价态、溶液pH、不同pH条件下的腐殖质,多价聚合阳离子和水流动速度等诸方面,分别概述了它们对土壤胶体稳定性的作用,以及目前研究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1996, 28(6):295-297.
摘要:对湘南丘陵地区红壤交换性铝的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湘南丘陵红壤交换性铝分布差异较大,从0.1-16.2cmol/kg,其分布特点主要取决于土壤母质的性质,各种母质发育的土壤交换性铝的大小顺序为:页岩 > 第四纪红土 > 砂岩 > 石灰岩。植被与人为作用对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也很大,与同一母质同一地形部位的裸地相比,草灌乔自然植被的存在可使土壤交换性铝降低,而人工种植湿地松、茶园却具有使土壤交换性铝增加的作用。交换性铝在裸地土壤剖面上各个层次的差异不大,但在草灌乔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在湿地松区、茶园下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
1996, 28(6):298-303.
摘要:对江西省余江县低丘红壤耕地的养分平衡状况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在氮、磷、钾三要素中,除旱地上的磷基本平衡外,其它均有亏缺,处于入不敷出状况,其中尤以钾亏缺最大,氮次之,磷则因土而异,为改变这一状况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996, 28(6):304-306.
摘要:本文研究了山东禹城辛店洼新建台田在耕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建台田土壤的容重、pH、含盐量等随耕种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养分、交换量及中、微量元素含量随耕种时间的延续而上升,各台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因人为调控的条件不同呈现明显差异。
1996, 28(6):307-310.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大型土柱试验,研究了在不同供水条件下,冬小麦各生育期的麦田耗水水平和根层土壤水分动态;麦田耗水量与冬小麦的生物产量、经济力量之间的关系及水分利用效率。
1996, 28(6):311-315.
摘要:田间小区和多点大田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拔节一成熟期吸收硅占全生育期吸硅总量的88.9-93.1%,说明小麦在生育后期吸硅力很强,因而对缺硅土壤在拔节前施硅仍有良好效果;成熟期,SiO2在小麦稿秆与籽粒中的分配百分比为94.5:5.1。施硅后,稿秆中的硅量更为增加,因而缺硅土壤上利用稿杆还田能部分缓解土壤缺硅问题。研究结果还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的小麦增产极显著;在NPK肥基础上,施Zn有一定增产效果;施Mn、ZnMn(1)(Si, 3kg/亩),小麦增产显著:施Si(2)(Si, 6kg/亩)、ZnMn、ZNMnSi(2)小麦增产极显著。
1996, 28(6):316-318.
摘要:简述了沿海滩涂土壤的形成及垦区土壤的养分变化。在沿海新垦区,通过人工植被、旱改水、围田养鱼等一系列改良措施,缩短了土体盐分淋洗时间,促进表层土壤养分积累,由此提出快速改良滨海重盐土的有效途径。
1996, 28(6):324-325.
摘要:匡圩封闭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氯化钠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抗灾能力,使作物产量稳步提高。
1996, 28(6):326-329.
摘要:本研究采用ECA-1型电化学参数采集系统,原位连续3个多月测量不同处理红壤小区耕层Eh的动态变化,探讨了水、早利用方式及施用石灰、本田落干烤田对耕层Eh动态的影响。
1996, 28(6):330-331.
摘要:本文介绍了英国伦敦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和环境分析研究中心科学家对放射污染物迁移动态过程长期定位研究中,所利用的现代化的排水采集装置的性能和操作系统。
1996, 28(6):332-334.
摘要:应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的邀请,作者于1996年4月4日至22日赴日访问。此行主要目的是介绍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交流各自的土壤分类经验,并在东道主安排下进行了一系列参观和访问,还考察了日本的一些主要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