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29(1):1-5.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野外调查分析对比,探讨了荆江南北地区土壤潜育化作用的化学过程。在判断土镶潜育化程度的13项诊断指标中。确立3项主组元作为土壤潜育化程度划分的诊断指标。运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划分出轻度、中度和重度潜育化土壤空间分布范围和确定其分布的面积;并在大量调查和田间试验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当地的潜育化土族改良利用措施。
1997, 29(1):6-12,17.
摘要:近10年来,旱地农业生产的研究在我国受到充分的重视。人们通过对我国旱地土壤焦点问题“旱”与“薄”的认识,提出以水、肥调控作为改善和提高旱作水分利用效率的措施之一。由于缺水的作物具有抗旱生理适应性的自身调节机能,并且可能会对外界不利或有利因索(如气象因素、水、肥措施)的影响作出各种响应和调整,因此了解缺水条件以及改变水肥条件时作物的反应及其适应能力,对于认识和协调旱农生产中的水肥关系具有参考意义。
1997, 29(1):13-17.
摘要:在5年田间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每年对土壤全磷、速效磷、无机磷形态分级测定和植株含磷盆分析,探讨了在长期施磷条件下,潮土中磷素的积累、形态转化以及合理的氮磷肥配比和磷肥的利用率等问题。
1997, 29(1):18-21.
摘要:通过对咸阳市低产土壤障碍因素的分析,从提高和保持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生产力出发。提出了排除障碍因素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治理途径。
1997, 29(1):22-24,53.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了池州地区石灰岩分布区茶园土壤的类型,并就不同茶园土壤的因土种植和植茶利用提出了建议。
1997, 29(1):25-28,36.
摘要:本文提出了估算钾肥用量的吸附直线法。由于求出的推荐施肥量因土壤类型不同,差异较大,又经田间试验,确定了砂质潮土、砂姜黑土和黄棕壤宜采用推荐施肥量的下限;水稻土以采用上限为宜;而壤质潮土和枯质潮土可根据投资能力及钾肥的供求状况选取上限或下限。
1997, 29(1):29-32.
摘要:为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必须在控制建设用地过快增加的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质量管理,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保证“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持续发展,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土地资源的管理方法。
1997, 29(1):33-36.
摘要: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特点、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对策。
1997, 29(1):37-42.
摘要:通过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并引人相对土壤质量指数(RSQD)的概念,以千烟洲试验站为例,建立了在小区域水平上编制土壤质量变化图的方法。研究表明,地理信息系统与多时段土壤变化数据库相连,可以方便有效地实现土壤质量变化图的编制.土壤相对质量指数可以使得区域土壤有一个统一的比较标准,其变化量△RSQI可以作为在区域水平上编制土壤质量变化图和评价土壤质量变化的依据.本研究为土壤质量变化图的编制提供了借鉴,也为该区土壤质量和性质的进一步监测和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方法。
1997, 29(1):43-45,48.
摘要:对埋藏在三峡土壤腐蚀试验站33年的聚氯乙烯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塑料片除了外观出现变硬、变形、变色外,其物理、机械及电性能测试数据仍优于标准值。聚氯乙烯片在长期埋地的环境中自然老化速度较慢,耐土壤腐蚀性能良好。
1997, 29(1):46-48.
摘要:选择不同连作年限的地块设置试验小区。定期调查大豆根腐病发病程度。大豆收获后测产并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大豆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组成及密度。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大豆产降低根腐病加重,形成了明显的连作障碍现象。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初步认为系由于大豆根际病原真菌种类增加。有益真菌数量减少所致。同时连作导致大豆根际细菌、放线菌密度下降,由此造成大豆根腐病加重。
1997, 29(1):51-53.
摘要:将五六十年代提出的测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密闭培养法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物质中12C及14C分解速率。为此,专门设计了一种吸收容量瓶。从而简化了实验室操作步骤,减少了14C的污染。
1997, 29(1):54-57.
摘要:我国盐渍土面积大、分布广而且类型多。我们为了盐渍土的分类、改良利用,要求能够迅速准确地得到盐分含量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