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生物是维持土壤质量的重要组分,土壤生物学指标能敏感地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是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目前仍十分缺乏这方面的指标。本文对《土壤质量与持续环境》(美国土壤学会1994年发行)一书中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进行了评述。
摘要:鉴定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分析对比了本区土壤在地理发生分类制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中的类型归属,初步探讨了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类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就本研究供试土壤涉及到的问题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提出修订建议。
摘要:开发利用劣质水资源(包括微咸水、咸水和低矿化碱性水)进行灌溉是缓解当前水资源短缺,提高粮食产量,减缓日益增长的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的重要内容。本文中分析了劣质水的起源和利用潜力,探讨了由于劣质水的分布或开发利用不当所引起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1)土壤盐渍化、涝渍现象等土壤退化问题;(2)水源的污染问题;(3)对农业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系统的扰动。提出了可持续利用劣质水灌溉,防止土地质量下降,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土壤、生物、水分和灌溉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摘要:研究了有机质,施用石灰和磷酸盐,以及淹水培育对红壤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用H2O2去除有机质,施用石灰和磷酸盐,以及淹水培育,使土壤pH升高,交换态铝减少,吸附态无机羟基铝增加。而施用腐在酸使土壤pH降低,交换态铝增加,有机配合态铝略有上升。其它形态铝(如与氧化铁结合态铝,层间铝和非晶态铝硅酸盐)变化不明显。说明交换态铝,吸附态无机羟基铝和有机配合态铝的活性较大,易受环境和农业措施的影响。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促进大白菜对氮的吸收,提高其主要生育期地上部的氮营养水平;同时还能促进氮营养向叶球的转运和分配。试验还发现,在施钾(K2O)水平较高时(180,240 kg/ha),硫酸钾处理地上部的总吸N量明显高于氯化钾处理,增产作用也更显著。因此,生产上以施用硫酸钾更为适宜。
摘要:生物钾肥是一种硅酸盐细菌肥料,能分解磷钾矿物外,还能固定氮素并产生植物生长激素,实验证明在油菜上使用,表现为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冬壮春发,增加有效分枝数、角果数及千粒重,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同时能改善油菜品质,增加籽粒中粗脂肪的含量。
摘要:桐城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区、岗地区、冲积平原区三大类型。山区土壤组合:单元土区平均面积953.57亩,分割区以较复杂为多,土壤各级分类数25,对比系及3.22,突变单元土区界线占90.3%,单元土区邻位数2.1;岗地区土壤组合:单元土区平均面积454.31亩,分割度以较简单为多,土壤各级分类激24,对比系数5.06,突变单元土区界线占69.0%,单元土区部位数2.9;平原区土壤组合:单元土区平均面积1714.26亩,分割区以极简单为多,土壤各级分类数13,对比系数9.37,显变单元土区界线占63.3%,单元土区邻位数1.6。
摘要:本文对我国北亚热带南阳盆地的粘磐温润淋溶土进行了定位观测,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测试土壤剖面上表下50cm深度处年均土温为16.3℃,而且冬季平均土温为7.4℃,故属于湿热土壤温度状况。
摘要:本文介绍氛离子电极零点电位法测定强酸性土壤溶液中的游离F-,并区分无机单核铝离子的形态。结果表明,零点电位法对F-的检测下限为10-7 mol/L,在合成的Al-F体系中,该方法的相对误差在±5%范围内。对几种强酸性土壤的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测定强酸性土壤溶液中的游离F-并区分无机单核铝的形态是可行的。
摘要:采用氯化钡标准溶液电导滴定法确定终点,测定土壤中硫酸根含量。土样经水分散后,用氯化钡标准溶液滴定,不受溶液颜色、浊度的影响,不需指示剂;碱性土镶测定时要将水溶液调至pH=5.0-7.0;测定时间仅需数分钟;测定的准确度与硫酸钡重量法接近。
摘要:从原位连续正确测量土壤电导的要来出发,分析了目前原位连续测量技术的实际状况,对急待改进的若干技术问题,包括交流法电导测量电路必须设有电容补偿,建立直流电导法,采用双环电导电极和多点采样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摘要:长期来人们普遍认为Mailla反应可能是形成土壤腐殖物质的一条途径,也是形成土壤中非酸解性氮的一条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