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对"三S"技术的意义与发展,"三S"技术在持续农业与山区土地利用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国际山地综合研究中心(ICIMOD)在HKH地区开展"三S"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初步建议。
摘要:本文采用遥感解译地域分类和聚类分析地域归类方法,对桂林市土地利用地域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貌分异明显区域,两种方法分区结果基本一致;2)区内地貌类型基本一致区域,应以聚类分析地域归类方法为主;3)地貌类型过渡区域,应采用遥感解译地域分类和聚类分析地域归类相结合方法,并考虑土地利用未来发展方向等。
摘要:本文论述了碳循环对气候系统的影响,阐明了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最新进展。
摘要:本文采用了四种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在粘土用量和肥料配方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粘土矿物的原土及其改性粘土与肥料的相互作用对复混肥成粒率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粘土矿物因其组成、结构和性质各异,对复混肥的团聚作用有明显的影响。采用亲水性的表面活性剂1号和疏水性的表面活性剂2号使粘土改性,不仅能强化复混肥的团聚作用,且能有效地控制其养分的释放,尤其是表面活性剂2号能使养分的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摘要:利用ICP-M S测定了辣椒不同部位15种单一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喷施稀土的辣椒植株,各部分稀土含量的高低顺序为叶 > 根 > 茎 > 果,而对照的顺序为根 > 叶 > 茎 > 果;随着喷施稀土浓度的增大,辣椒各部位稀土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当喷施浓度为600 mg/L,各部位稀土含量达最大值。
摘要:本文研究了长期施肥(7年和17年)在红壤和红壤性水稻土上养分在土壤剖面中的下移。结果表明施入氮肥使水解氮在整个剖面中比对照处理均有增加,氮素下移可达100cm,而磷只在耕层有显著增加(20cm以内),交换性钾的下移虽较磷素为深,但主要集中在40cm土层中。有机肥中磷的活动性较化肥为大,下移深度可达40cm以上。
摘要:应用"311-A"试验方案,通过田间试验建立了浅瘠水稻土上杂交水稻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是氮肥 > 钾肥 > 磷肥;肥料之间具有正交互效应,尤其是氮、钾交互效应。平衡配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其最佳用量为:N 11.0 kg/亩,P2O5 4.5 kg/亩,K2O 5.6 kg/亩,N:P2O5:K2O=1:0.41:0.51。7年多点实施最佳施肥方案可比习惯施肥增产9.3%,达极显著水平。
摘要:本文就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磷钙锌交互作用对烤烟(NC89)的生长、发育及抗旱抗寒能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低磷水平下烟株的生长发育不良。增施磷肥可改善叶片的生长,但高磷水平下根/冠比值下降,养分吸收不平衡,烟株抗逆性下降。配施钙、锌可促进烟株根茎叶协调生长;逆境胁迫下钙可提高叶片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表现为细胞中电解质渗出下降10~24%;锌能增加叶片中SOD活性,减轻了烟株受活性氧自由基的伤害,表现为M DA含量明显降低;同时也极显著地提高根干重,根/冠比值增加。磷钙锌配合施用的交互作用能增加叶片中渗透调节物千质的含量,烤烟的抗逆性显著地提高。
摘要:本文对浙西地区4个具不同颜色的石灰岩发育土壤的氧化铁矿物组成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热带生物气候作用下,这些土壤已经历了一定的风化,从氧化铁游离度来看:风化强度红壤性土(油红泥) > 棕色石灰土(油红黄泥、油黄泥) > 黑色石灰土(碳质黑油泥)。氧化铁矿物类型与土色存在一定的关系,油红泥含较高的赤铁矿,土色以红色和棕红色为主;油红黄泥和油黄泥主要以针铁矿为主,赤铁矿含量较低,土色以黄棕色为主;碳质黑油泥无赤铁矿,土色主要受有机质控制,以黑色为主。针铁矿的铝替代量约为赤铁矿的2~4倍,针铁矿的铝替代量:油红 > 油红黄泥,油黄泥 > 碳质黑油泥。石灰岩发育的以上土壤中氧化铁平均晶粒较小,结晶较差。
摘要:不同烤烟品种对根际pH的要求不同。经研究,NC89和S79-1属于适中性品种(pH6.5~7.5);NC82及中烟90则偏向于弱碱性(pH7.5~8.5);K326和红大偏向弱酸性(pH5.5~6.5)。烤烟品种对氮素吸收的最适pH与烟株生长的最适pH基本吻合,这与烤烟前期生长主要受氮素影响有关。另外,促进烤烟对P、K吸收的最适根际pH较形成最大生物量的pH偏低。
摘要:对海南岛北部玄武岩上发育的不同成土年龄系列土壤研究表明,随土壤年龄的增加,土壤中AlNa和Ald含量均增大,但前者趋势更明显:Alo/AlNa、Sio均随成土年龄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能很好地指示土壤发育程度。
摘要:本研究选择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取样点为背景,在原取样点再次取样分析,同时收集全县有关农田养分收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农田养分来源钾氮供应以有机肥和化肥基本各占一半,而磷素供应基本上以化肥为主。农田氮素基本平衡,磷素有机质略有盈余,钾素则明显亏缺。17年间农田养分有增有减,其中速效钾反而下降31.9%,pH下降近1个单位。为此,特提出下世纪初调整兴国农田养分的对策:一是调整化肥结构,协调氮磷钾施肥比例;二是增施有机肥料,重点推广稻草还田,增施石灰等。
摘要:尾矿库内的铜尾矿对周围的农田土壤造成污染,距离尾矿库越近农田土壤中的有效铜含量越高,污染越严重;土壤中的脲酶对于铜的污染非常敏感,有效铜的含量与脲酶的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964),而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与有效铜的含量并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