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33(6):281-285.
摘要:文章叙述了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性,强调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江苏省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2001, 33(6):286-288,294.
摘要: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信息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核心和战略资源,信息共享技术为充分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应用基于INTERNET网络、UNIX为数据通信平台,Foxpro为数据库平台,使用客户机与服务器(Client/Server)为网络通信模型,利用UNIX服务器上的Shell脚本语言编译器,以简单的ASCII码文本文件形式的解释型脚本语言为基础开发了CGI技术,采用与html表单一道使用的POST请求方法,实现了江苏省农业技术信息在因特网上的远程交互式动态查询和信息共享。
2001, 33(6):289-294.
摘要:本文阐述了南疆"棕漠土"的成土条件和主要发生特性,并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检索了6个典型"棕漠土"剖面,探讨了南疆"棕漠土"各亚类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
2001, 33(6):295-299,320.
摘要:本文以无锡锡山市为例,分析其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包括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政治经济政策这4个方面,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耕地面积变化的社会驱动力作定量分析。
2001, 33(6):300-304.
摘要:在对安徽省耕地资源面临严峻形势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其持续利用潜力,并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2001, 33(6):305-308.
摘要:本文对塔城地区老风口工程区防护林土壤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防护林种植年限的增长,防护林林带土壤的养分并非简单地降低或提高,除了土壤速效磷呈直线下降趋势外。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全磷含量基本维持原水平。而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都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土壤的pH值随着防护林林龄的增长,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防护林可以有效抑制盐分在林带土壤表层的积聚。
2001, 33(6):309-311.
摘要:1993~1999年间,经对不同类型、不同耕作的土壤和农作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分析,阐述有机氯农药残留对土壤和农产品质量造成潜在的影响,为当前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2001, 33(6):312-315.
摘要:本文论述了从卤水中提取的钾镁硫(KMgS)复肥对甘蔗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于硅质岩的酸性硅质砂壤土,其K、Mg、S含量均潜在不足,施用KMgS复肥对甘蔗有显着的增产效果,蔗茎产量达102.3t/hm2,比光施NP增产57.9%,比NP+KCl增产11%,且能改善甘蔗品质,使蔗糖分含量增加,还原糖含量降低,从而提高浸出糖的比例,经济效益显着。
2001, 33(6):316-320.
摘要:根据海拔高度等的相对差异可将一定的区域划分为不同的高地、低地子系统,它们之间特征和功能各异,但又存在广泛联系并可相互促进。文章在对平阳县高地、低地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对该县高地-低地间的区域差异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促进该县高地-低地协调发展的一些战略措施。
2001, 33(6):321-325.
摘要:采用培养试验,在研究玉米秸、绿豆秸、猪粪、羊粪4种有机物料腐解过程腐殖物质的组成(H/F比)、胡敏酸性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利用酒精沉淀法对胡敏酸进行分级,研究了不同腐解期胡敏酸的级分组成变异。结果表明,有机物料腐解形成的胡敏酸以级分3、4、5所占比例较多,级分1、2相对较少。级分3在整个腐解过程明显增加;级分1、2前期有所波动,后期呈增加趋势,级分4、5以减小趋势为主。胡敏酸性质变化与其级分组成变化有密切关系。
2001, 33(6):326-330,333.
摘要:土壤质量是反映土壤保持生物生产力、环境质量以及动植物健康能力的土壤的内在属性。土壤质量评价是根据土壤内部属性对土壤综合状况进行表达。评价必须确定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综合量化分析指标和不可量化的描述性指标。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系统化的定性评价仍有其现实意义。定量评价要选择指标的最小数据集(MDS),采用最小数据集(MDS)+土壤变换函数(PTF)的方法将土壤质量指标和土壤功能相联系,对土壤的各个功能因子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学评价方法得到综合的量化土壤质量评价结果。
2001, 33(6):331-333.
摘要:本文对旱地棉花氮肥一次底施的增产效果,氮肥利用率、氮肥对棉花成铃指数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氮肥一次底施与追施和底追各半比增产显着,平均增产3~8%,氮肥利用率提高1~5%,成铃指数提高0.01~0.05。同时提出了氮肥一次底施的应用条件和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