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3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兼论苏州市吴中区的农业发展

      2002, 34(4):173-178,190.

      摘要 (550) HTML (0) PDF 922.91 K (1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分析吴县市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演变的空间形态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农业生产结构演变的空间表现;土地利用于农业生产结构的可持续性与发展前景等。

    • 经济发达地区低山丘陵土地持续利用和优化利用研究—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

      2002, 34(4):179-184.

      摘要 (637) HTML (0) PDF 174.45 K (1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占了国土总面积的69%,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6%。丘陵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因此,研究丘陵山区土地持续利用和优化利用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经济发达地区低山丘陵土地利用为例,通过对实例土地利用系统(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系统总结了经济发达地区低山丘陵土地利用的经验,提出了低山丘陵土地持续利用和优化利用的标准、问题与建议。

    • 比较优势与土地利用-以苏南地区为例

      2002, 34(4):185-190.

      摘要 (567) HTML (0) PDF 170.06 K (1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已加入WTO,每一个地区的农业产业都面对着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充分利用这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提高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依据比较优势理论,以苏南地区土地利用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通过研究揭示了比较优势在土地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和重要影响,获得了几点结论;同时,针对目前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建议。

    •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2002, 34(4):191-196,205.

      摘要 (607) HTML (0) PDF 203.96 K (3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自然资源,水资源问题已经威胁到了全世界的安全。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量、质和空间分布影响研究的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趋势。

    • 不同种植时间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特征

      2002, 34(4):197-200.

      摘要 (744) HTML (0) PDF 136.86 K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生物学指标能够反映土壤质量在各种自然和人为作用下的微小变化,是敏感的土壤质量指标。本文以太湖地区高强度开发为背景,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的菜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菜园土壤随着利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土壤养分逐渐升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与土壤有机质、全N、全P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土壤纤维素酶活性随菜地利用时间增加有上升的趋势,它们能较好地区别不同利用年限的菜地土壤,可以作为敏感的土壤生物学指标。但土壤转化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太湖流域丘陵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2002, 34(4):201-205.

      摘要 (595) HTML (0) PDF 166.96 K (1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的分析是土壤养分管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本文采用半方差和克立格插值法,研究了太湖丘陵地区高强度开发背景条件下土壤肥力质量的空间变异特点。从变异系数看,土壤速效P最大,达120.76%,而pH最小,仅为14.85%。土壤养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自相关性,PH、有机质、水解N、速效P和速效K的相关距离分别为958.45、1295.18、449.37、299.53和295.37m。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其中菜地、水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较高,而自然林下的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同时,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短期种植的经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的降低,这是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该加以重视。

    • GIS在土壤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2002, 34(4):206-209,224.

      摘要 (635) HTML (0) PDF 147.64 K (2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GIS在土壤空间分析中的应用流程作了探讨,包括土壤空间分析中所需数据的采集、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查询与专题制图的制作等。以江苏省吴县市横泾镇为例,以最大收益为原则,采用GIS方法并结合有关模型计算出横泾镇最优的农业结构用地和可能的最大收益。本文给出的一种基于土壤空间分析和土地适应性评价方法,亦可为农业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提供一些研究思路。

    • 苏南典型水稻丰产方施肥与地表水浓度动态变化—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

      2002, 34(4):210-214.

      摘要 (755) HTML (0) PDF 162.64 K (14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选取苏南太湖流域苏州市吴中区(原吴县市)横泾镇旺山村水稻丰产方为试验点,研究不同施N水平下田面水、排水渠、灌水渠、毗邻农田的河水等地表水体中N、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N肥用量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田面水及邻近地表水体N、P的浓度变化特征与基肥施用方式有关。水稻施肥期间,农田是周边水体的N、P污染源,是监控稻田N、P流失的关键时期。在当地常规施N量的基础上再增加N肥用量边际产量开始下降,不但不能增加收益而且还导致稻田周围水体N、P污染的加剧。

    • 减少稻田氮素损失的水肥管理措施研究

      2002, 34(4):215-218.

      摘要 (723) HTML (0) PDF 131.55 K (1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和N肥用量对稻田N素径流和渗漏损失及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间歇和湿润灌溉可减少N素损失,提高粮食产量和效益;改进施肥方式可少量降低N素损失,而对产量收益影响不大;N肥施用量是影响N素损失和产量收益的首要因素,适当减少N肥用量,既可减少稻田N素损失,又可提高生产效益。并推荐了较优化的稻田水肥管理综合措施。

    • 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2, 34(4):219-224.

      摘要 (543) HTML (0) PDF 180.06 K (1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产养殖主要存在着渔业水环境保护;生产结构与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引种和育种研究力度不够;病害防治研究相对落后;市场影响因素估计不足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以确保本地区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不同铜水平下海洲香薷的生理特性和铜积累研究

      2002, 34(4):225-228.

      摘要 (673) HTML (0) PDF 129.66 K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Cu对耐性植物海洲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的生长、Cu积累、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探讨了后2项生理指标与海洲香薷Cu积累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Cu可促进海洲香薷生长(0.31~50 mmol/L),但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出现抑制现象(75~100 mmol/L)。2)叶绿素a及叶绿素b受Cu的影响规律一致。100 mmol/L的高Cu处理可显著降低这两者含量,其余Cu处理水平没有产生显著影响。3)随着Cu浓度的增加根系活力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其余处理相比,Cu浓度高于75 mmol/L时影响达显著水平。4)地上部和根系Cu浓度、积累量均随着Cu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地上部分Cu积累水平未达到超积累植物的要求。

    • 多环芳烃菲对淹水土壤微生物动态变化的影响

      2002, 34(4):229-232,236.

      摘要 (728) HTML (0) PDF 170.85 K (1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多环芳烃菲对土壤微生物的动态影响。通过利用生物反应器,观察了淹水条件下太湖流域微碱性粘质乌栅水稻土和红壤地区酸性砂质旱地红砂土中,在加与不加菲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菲对2种土壤中细菌有刺激作用,在旱地红砂土中细菌增加了一个数量级,达1.63×107 cfu/g(干土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菲对真菌和放线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菲对这2种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与土壤性质、反应时间和微生物种类有关。这些观察结果为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学影响评价和潜在有效降解菌的筛选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 黑麦草对菲污染土壤修复的初步研究

      2002, 34(4):233-236.

      摘要 (634) HTML (0) PDF 134.20 K (1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多环芳烃菲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通过60天的温室盆栽试验,观察到土壤中菲的可提取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菲浓度的下降。在5、50、500mg/kg菲处理浓度下黑麦草生长的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达93.1%、95.6%和94.7%。黑麦草增强土壤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而提高植物对菲的降解率。土壤自身具有修复多环芳烃菲的自然本能,种植黑麦草具有强化土壤修复菲污染的作用。增加黑麦草产量,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可能提高黑麦草植物修复菲污染土壤的能力。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