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5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酸沉降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I.土壤中铝的活化与迁移

      2003, 35(2):89-93,125.

      摘要 (804) HTML (0) PDF 200.94 K (1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Al的活化与迁移是酸沉降对地表生态系统最突出的影响之一,也是土壤缓冲酸沉降的重要过程。因此土壤中Al的活化迁移过程成为研究和预测地表酸化及其生态效应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土壤系统和Al形态的复杂性,目前的模式并不能充分与实验室和野外的数据相吻合。本文从Al的形态、释放机制和在土壤剖面中迁移过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 蔬菜大棚条件下土壤性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

      2003, 35(2):94-97.

      摘要 (754) HTML (0) PDF 133.31 K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本种植一般作物的大田,在以大棚方式栽培蔬菜后,其土壤性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本文根据国内的相关研究报道,论述了蔬菜大棚条件下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变化及其应对措施,并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问题。

    • 白蚁活动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003, 35(2):98-102.

      摘要 (771) HTML (0) PDF 169.35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蚁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物种,白蚁活动与其环境土壤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本文是对有关研究报道的初步总结,内容包括蚁穴及其环境特征、白蚁活动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环境对白蚁活动的影响以及研究展望4个部分。

    • 沸石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03, 35(2):103-106.

      摘要 (745) HTML (0) PDF 136.20 K (2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沸石具有高的吸附容量和离子交换能力,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环境保护。本文综述了沸石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在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盐碱地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和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的应用。

    •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研究的近今发展

      2003, 35(2):107-111.

      摘要 (603) HTML (0) PDF 157.84 K (2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目的、原则、总体思路和方法研究近今进展的综述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学者对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目的的认识较一致;农用地分等定级原则较完备,但估价的原则仍未确立;农用地分等方法的研究很不深入,定级方法和案例研究虽然较多,但级和价内在关系的定量方法尚未真正建立;农用地估价的方法研究很广,但大多沿袭城镇土地估价方法,如何创新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突破点;建立全国农用地等级和价格体系是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 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物理肥力恢复特征

      2003, 35(2):112-117.

      摘要 (643) HTML (0) PDF 267.62 K (10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开放实验站布置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施肥条件下瘠薄红壤的肥力恢复特征,本文报道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大团聚体含量比单施化肥处理高100~150g/kg。施用有机肥6年,旱作条件下大团聚体含量达到500-600g/kg,已接近丰产桔园红壤的含量水平,而单施化肥处理为400~450g/kg,比一般红壤条件还低。耕种6年后,红壤的容重降至0.9-1.1mg/cm3。施用有机肥还提高土壤的总孔隙度l%-8%:提高传导孔隙的比例3%~20%;使>200μm孔隙的比例达到9.6%~%18.9%,平均14.6%,接近丰产桔园的水平:提高田间持水量0.7%-4.5%,显著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因此,有机肥施用是恢复和保持红壤物理肥力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 半干旱区玉米水肥空间耦合效应Ⅰ.氮素的吸收和残留及其环境效应

      2003, 35(2):118-121.

      摘要 (674) HTML (0) PDF 147.13 K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半干旱地区不同灌水量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下玉米对N素的吸收及玉米收获后N素在1.0m土体中的残留。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灌水方式(均匀施肥均匀灌水、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500 m3/hm2)相比,在全生育期灌水量为1125 m3/hm2和600 m3/hm2的水平下,均匀施肥交替灌水、水肥同区交替灌水、水肥异区交替灌水3种不同水肥空间耦合方式在玉米植株吸收N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增加了肥料N在60cm以上土壤中的残留量,从而减小了N向下层土壤淋溶的可能;相同灌水量下,60cm以上层次土壤N素残留量大小顺序为:水肥异区交替灌水处理 > 水肥同区交替灌水处理 > 均匀施肥交替灌水处理。

    • 水肥(N)双因素下的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

      2003, 35(2):122-125.

      摘要 (647) HTML (0) PDF 144.29 K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6个水分等级和5个N肥等级的相互搭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水平 ≤ 105mm时,对小麦产量抑制较为明显;而当施N量<112.5kg/hm2时,N素成为增加小麦蒸散耗水和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但灌溉水平不同,小麦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亦不同。当灌溉水平为475mm时,它们之间关系为典型抛物线。然而,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则随灌溉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只有当灌溉水平较低时,随着施N量增加,水分利用率有上升的趋势。

    • 湖南省旱地土壤硫素状况及作物施硫效应

      2003, 35(2):126-130,135.

      摘要 (677) HTML (0) PDF 200.48 K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湖南省127个旱地表土(0~20 cm)和56个旱地底土(20~40 cm)进行了有效S含量分析及花生和油菜施S效应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湖南省旱地土壤有效S含量表土低于底土;表土有效S含量低于30mg/kg的土样所占的比例为49%,低于16mg/kg的土样所占的比例为21%;旱地土壤有效S含量和缺S频率因成土母质而异,河流冲积物发育的土壤有效S含量最低(16.4±4.80 mg/kg),S含量低于16mg/kg的频率最高(64%),其次为紫色砂叶岩发育的土壤(有效S含量为28.3±3.21 mg/kg,S含量低于16mg/kg的频率为37%)。花生、油菜施S效应因S肥类型和S肥用量而异,单作时S的增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以SSP为好,S肥用量为30kg/hm2的经济效益较高;轮作时连续施S,S的经济效益以SSP最好,S95和ES次之,最差的数石膏,花生施S效益为油菜的1.8~11.4倍;S肥类型和S肥用量不同,S残效不同。此外,施用S肥还能够增加花生、油菜的吸N量和粗脂肪量,提高N肥利用率,但S对花生吸N量和粗脂肪的累积效果好于油菜。

    • 漳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及防治

      2003, 35(2):131-135.

      摘要 (668) HTML (0) PDF 185.27 K (1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漳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Hg、As、Cr、Cd、Pb背景值及污染现状,调查结果,漳州市农业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相对较低。其现状为,Hg、As、Cd、Pb含量高于背景值1~4倍(Cr除外),特别是Hg和As为高污染元素。按土壤类型划分,水稻土土类重金属含量高于赤红壤土类(Hg除外);按土地利用方式划分,水田 > 菜地 > 果园;按流域划分,九龙江流域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非九龙江流域(Cr除外)。污染源以农业污染为主,工业污染相对较轻。

    • 几种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硫测定的相关性探讨

      2003, 35(2):136-139,144.

      摘要 (711) HTML (0) PDF 167.25 K (13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4种浸提剂(CaCl2、Ca(H2PO4)2(pH=4.0)、KH2PO4、NaHCO3(pH=8.5)),对采自我国不同区域的7种土壤样品及北京近郊昌平平西府中科院遗传所试验基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麦田土壤进行了土壤有效S的浸提,同时对不同区域土壤的有效S、全S和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的含S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S与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中,4种方法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BaSO4比浊法对Ca(H2PO4)2浸提的土壤有效S进行测定,二者的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值达0.867**。二者测定的土壤有效S与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值分别为0.794**和0.684**,说明了两种方法都适用于对土壤有效S的测定,但ICP-AES法的结果相对更稳定。4种浸提剂测定重复结果间的变异系数以Ca(H2PO4)2平均最小,只有5.3%,NaHCO3最高,达8.3%。根据浸提剂的性质、土壤有效S与小麦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测定结果重复间的变异系数得出,Ca(H2PO4)2浸提与离子色谱测定是判定土壤有效S最稳定的一种方法。

    • 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003, 35(2):140-144.

      摘要 (746) HTML (0) PDF 160.02 K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耕作措施对0~20cm土壤容重影响较大,深层影响较小。稳定入渗率呈现出强烈的时间变异性,从整个生育期看,翻耕都表现出较高的稳定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差异减小;不同负压下,翻耕稳定入渗率最高,免耕次之,铁茬最低,不同时期变化趋势一致;翻耕大孔隙较其它两耕作措施多,翻耕后,土壤大孔隙增多,比免耕和铁茬处理高65%左右,达到5%水平差异显著,免耕与铁茬差异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耕作措施大孔隙比例有所下降,中小孔隙比例增加,大孔隙数目翻耕仍最高,从显著性看,与免耕和铁茬在5%水平显著。

    • 东北北部农田黑土障碍因子分析

      2003, 35(2):145-147,151.

      摘要 (752) HTML (0) PDF 132.81 K (1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中厚层黑土、中层黑土、侵蚀黑土、薄层黑土4种典型黑土进行定点定位研究,根据测定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黑土障碍因子的形成以及对土壤生产力的影响。

    • 南疆干旱土的成土条件与石膏的聚集

      2003, 35(2):148-151.

      摘要 (655) HTML (0) PDF 147.77 K (1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探讨了南疆干旱土石膏的聚集和成土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疆干旱土区雨量小,对现代石膏聚集的影响不大;石膏含量和形态与母质类型有关,不受质地的影响;石膏层常发生在洪积扇的上部,稳定的高阶地,时间较长,是一种地质形成物。

    • 优化施肥对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效应研究

      2003, 35(2):152-155.

      摘要 (703) HTML (0) PDF 139.89 K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针对N、P、K、Zn 4种肥料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N、P对产量都达显著正效应,N对湿面筋含量达极显著正效应,P与湿面筋含量呈显著负效应,K、Zn对产量和品质效应微弱。4种肥料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 > P > Zn > K,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顺序为:N > P > K >Zn。小麦产量和品质都较理想的施肥区间为N 252.8~294.2 kg/hm2,P 111.0~139.1kg/hm2,K145.8~153.0kg/hm2,Zn 9.8~12.1kg/hm2,合理的配比为N:P2O5:K2O:ZnSO4=1:0.46:0.55:0.04

    • 长白山余脉土们岭土壤动物调查与分析

      2003, 35(2):156-159.

      摘要 (584) HTML (0) PDF 138.01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山余脉土们岭土壤动物的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的组成,生态分布及与土壤要素的相关关系,为作为今后进行个体生态研究及揭示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提供研究基础和资料基础。

    • 利用DEM建立香港土壤地体数据库

      2003, 35(2):160-164.

      摘要 (623) HTML (0) PDF 205.75 K (1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完成了香港SOTER数据库的建立,采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其它基础图件,制图过程完全计算机化,使SOTER方法更适合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对SOTER在中大比例尺尺度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完善其适用范围和理论体系;以香港作为研究区域,建设基于SOTER方法的土壤信息数据库,对于评价该区土壤、环境质量以及生态利用具有意义。

    • 钾营养对茶树几种病害抗性的影响

      2003, 35(2):165-167.

      摘要 (805) HTML (0) PDF 140.70 K (12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施肥影响茶树的生长和代谢,因而对茶树的抗病性也产生显著的影响。我们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K对茶树炭疽病、轮斑病和云纹叶枯病等3种常见病害病原菌侵染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茶树的K营养使上述3种病原菌的侵染率显著下降。在炭疽病的试验中,土壤的有效K含量为35mg/kg,接种后36天施K处理(250mg/kg)炭疽病叶片的数量仅相当于不施K处理的26%。在另外的一个试验中,土壤的有效K含量为71mg/kg,施K量为106和212 mg/kg时,接种后37天轮斑病的侵染率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3%和37.1%;同样条件下,云纹叶枯病的侵染率则分别降低了17.5%和18.5%。施K降低这些病害的侵染率可能与它增加多酚类物质含量有关。

    • 半干旱地区春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初探

      2003, 35(2):168-170.

      摘要 (572) HTML (0) PDF 333.76 K (1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宁夏南部山区海原县对春小麦覆膜与露地栽培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监测,得出:覆膜栽培,前期能减少土壤蒸发,播种一出苗耗水量少,低于露地,出苗一拔节高于露地,拔节后逐渐降低,抽穗后低于露地。

    • 黄褐土无机磷转化规律研究

      2003, 35(2):171-173.

      摘要 (540) HTML (0) PDF 113.94 K (9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盆栽试验表明:施入P可明显改变黄褐土无机P组成,施入P当季的转化以Få-P最多,Al-P、Ca2-P次之,Ca10-P只有在施入土壤半年后才有较明显增加,但当季作物收获后,施P与不施P土壤Ca2-P又有一致的趋势。

    • 硫酸-过氧化氢消化法测定植株氮磷钾方法的改进

      2003, 35(2):174-175.

      摘要 (612) HTML (0) PDF 73.73 K (1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体内NPK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其相互比例,是土壤肥力及植株营养状况的良好指标,因而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常需进行大批量植物组织样品的NPK含量的测定。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