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6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农药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2004, 36(6):577-583.

      摘要 (715) HTML (0) PDF 235.27 K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土壤中农药污染的现状与危害,总结了土壤农药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降解农药的微生物与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国内外微生物修复的产业化现状,对土壤农药污染微生物修复进行了预测和展望,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 不同尺度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参比

      2004, 36(6):584-595.

      摘要 (645) HTML (0) PDF 350.87 K (2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从不同尺度(区域、类型及单个土体)对我国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进行参比。“区域参比”是以某一土区内主要土壤类型中心概念推知的诊断层和/或诊断特性为根据;“类型参比”是以某一土壤类型中代表性剖面具有的诊断层和/或诊断特性为根据;“单个土体参比”则是以某一单个土体具有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根据。根据掌握资料数据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尺度的参比能够更简易地、更可靠地确定发生分类类型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为广泛应用系统分类提供方便。

    • 南极半岛海洋气候区的土壤Ⅷ.鸟成土

      2004, 36(6):596-601.

      摘要 (681) HTML (0) PDF 210.67 K (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强烈生物活动参与和外源有机质输入为发生学基础、以鸟粪矿化与下部岩石层磷化作用为主要发生学过程的鸟成土在南极海洋气候区广泛分布,形成独特的海岸带土壤景观。本文对南极海洋气候区内鸟成土的发生学特点、剖面形态特征、新成矿物主要类型及其发生机制进行了论述;对鸟成土随栖息地遗弃向残积鸟成土演变的过程进行了阐述。在上述基础上,论述了本区内鸟成土在发生、发育与演化过程中相对于南极其他地区鸟成土所表现的特殊性。

    • 土壤磷素流失的途径、环境影响及对策

      2004, 36(6):602-608.

      摘要 (899) HTML (0) PDF 235.06 K (2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长期过量的P肥(包括化肥和有机肥)投入导致土壤P素水平的提高,从而加大了土壤P素流失的风险。大部分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素是P,土壤P的流失是重要的非点源污染。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土壤P管理的研究做一综述,内容包括土壤P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土壤P的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系列水体P和土壤P指数、土壤P流失控制对策(土地利用管理、立法、政策的改变)等。

    • 番茄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反应

      2004, 36(6):609-614.

      摘要 (862) HTML (0) PDF 210.27 K (1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生长环境和根系介质CO2浓度增加对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生理反应的效应,以及环境因素与CO2相互作用对番茄的影响。CO2浓度增加可以促进番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促进光合作用、抑制呼吸,降低蒸腾,减轻病虫害发生。环境因素可以影响番茄对CO2的反应。今后应重点加强CO2浓度增加条件下番茄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

    • GIS支持下的变量施肥尺度效应模拟研究

      2004, 36(6):615-620.

      摘要 (671) HTML (0) PDF 8.05 M (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玉米N肥变量施肥为例,采用GIS技术对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下的变量施肥尺度对施肥量、产量和肥料增产效率的影响进行模拟计算和可视化表达。首先用“Turning Band Method”方法随机生成符合指定均值、方差和空间分布(半方差模型)的一组表示最小施肥单元的土壤养分数据,每组104个数据,对每组数据进行了100个等级尺度单元的相关效应计算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1)随着变量施肥单元面积减小,平均单位面积的施肥量增加或保持不变,产量一般增加,总的肥料增产效率也提高;(2)施肥临界养分过渡带的变量施肥合理性和产量受尺度影响较大,土壤肥力较高时,空间变异小,变量施肥尺度效应不明显。

    • 基于RS和GIS苏州市近20年来城镇扩展对土壤资源的影响研究

      2004, 36(6):621-625.

      摘要 (792) HTML (0) PDF 164.62 K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壤资源被侵占。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利用1984、1995、2000、2003年4期TM卫星遥感影像,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对苏州市近20年来城镇扩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苏州市土壤图和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苏州市近20年来城镇扩展占用土壤资源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提出城镇扩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海南岛土壤磷吸持性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

      2004, 36(6):626-630.

      摘要 (658) HTML (0) PDF 198.90 K (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根据海南岛不同土壤类型的65个剖面310个土层的土壤磷(P)吸持性的测定结果,讨论土壤P吸持性与土壤类型、母岩(母质)种类、及土壤黏粒、铁铝氧化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并阐明土壤P吸持性在该地区土壤分类中的意义,供为选用土壤分类指标参考。

    • 苏南某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分级

      2004, 36(6):631-635.

      摘要 (629) HTML (0) PDF 176.82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苏南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某市为试验区,在对该市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和污染状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调研之后,对试区农田土壤的环境质量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并分类。结果表明: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小的是六六六,其次为Pb和Cr,均无超标样点;少数传统菜地和大棚菜地土壤中DDT的污染指数接近或超过1,表明其中DDT残留量已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最为严重的是Cd。就综合污染指数而言,除水稻土均值为0.57,低于0.7,属安全外,其他3类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在0.72~0.95之间,处于警戒值。试区内约有20%以上土壤综合污染指数超过1,表明土壤受到轻度污染,这是需要引起关注的。

    • 近20年城乡交错带土壤养分时间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2004, 36(6):636-643.

      摘要 (771) HTML (0) PDF 2.76 M (18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京市大兴区为城乡交错带的分析样区,通过对1982年、2000年2期土壤养分变化情况进行时间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982~2000年近20年间大兴土壤养分除土壤速效K含量略有下降外,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尤以速效P含量增长最多。各项养分增加值分别为有机质31.02%、全N 50%、碱解N 37.89%、速效P 177%,而速效K则减少6.97%。1982年的5种土壤养分中,速效P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50;全N次之,为0.4;有机质、速效K、碱解N的变异系数较小,在0.28~0.32之间。2000年的5种土壤养分中,变异系数最高的仍是速效P,为0.57;速效K次之,为0.36;有机质、全N和碱解N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在0.19~0.23之间。1982年有机质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45.32%,2000年的为26.54%,说明其在小尺度上的空间相关性增强。1982年速效K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36.96%,2000年的为29.82%。2000年全N、碱解N和速效P的块金值与基台值的比值大于1982年的比值。2000年各项土壤养分的空间相关距离均比1982年增大,基本上趋向于以大块状变异为主,具有较强的渐变性分布规律。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产物特性研究

      2004, 36(6):644-647.

      摘要 (688) HTML (0) PDF 147.39 K (1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加油站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效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经鉴定为气生单孢菌(Aeromonas sp.)。并对其发酵液表面活性剂性能及稳定性进行分析,最佳条件下发酵液的表面张力可由70.2mN/m降至28.9 mN/m,对温度、pH、矿化度有较好的稳定性,维持85%以上油水乳化液稳定时间达到350 h。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表面活性剂产生最适C源为2%甘油,以硝酸盐和铵盐作为N源对表面活性剂产生无影响。对其产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提纯,经TLC分析初步确定该表面活性剂为糖脂类化合物。

    • 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特征及其与叶面积指数关系研究

      2004, 36(6):648-653,684.

      摘要 (677) HTML (0) PDF 243.09 K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水稻试验小区,通过人为控制的方法造成施N水平的差异,对水稻整个生长期内冠层光谱进行了比较系统、密集的测定,并测定了水稻几个重要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水稻冠层光谱在各生育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近红外部分(760~1220 nm),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施N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而在可见光部分(460~710 nm),水稻冠层的光谱反射率反而逐渐降低。冠层光谱经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水稻灌浆期以前,对施N水平最为敏感的波段是绿光(560~610 nm)和近红外(710~760 nm)部分;转换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后,差异最显著的是(R760-R560)/(R760+R560)。对叶面积指数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以前,叶面积与冠层光谱反射率相关性较差;而抽穗期以后,二者有较好的相关性。

    • 甲基对硫磷对红壤地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004, 36(6):654-657.

      摘要 (696) HTML (0) PDF 136.36 K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P农药是我国最重要一种农药类型,在农业生产上使用广泛。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甲基对硫磷对红壤地区不同类群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甲基对硫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随甲基对硫磷添加的浓度、微生物类群和培养时间的不同而变化。添加100 mg/L和500 mg/L浓度甲基对硫磷能明显增加土壤细菌的数量,细菌数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10天左右;低浓度甲基对硫磷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影响不大。平板混合菌体培养实验证明,甲基对硫磷通过抑制或者杀灭某些种类土壤细菌,从而大大促进土壤生态系统中部分种类细菌数量的增殖。

    • 兰科菌根真菌对石斛组培苗的接种效应

      2004, 36(6):658-661.

      摘要 (658) HTML (0) PDF 141.35 K (1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野生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根系中分离到Dt1、Dt2、Dt5、Dt6、Dt7、Dt8共6株真菌,将其接种到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和球花石斛组培苗的根系上,定期测定石斛苗的株数、株高、叶数、新芽数等指标,并与不接种的石斛苗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t5号和Dt8号真菌的接种效果最好,地上植株和地下根系生长均良好,株数增多、株高增加、落叶减少,新芽和新根萌发,因此它们对于石斛组培苗的成功栽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一种土壤微生物总DNA的高效提取方法

      2004, 36(6):662-666.

      摘要 (821) HTML (0) PDF 1.44 M (37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获得高浓度、大片段、多样性程度高的土壤微生物总DNA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子生态学基础。本文采用间接法(菌体细胞回收法)提取红壤地区两种土壤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总DNA,定量计算其回收率,并与直接法(细胞原位裂解法)比较了提取效率和纯度。结果表明:红壤地区2种土壤每克干土的总DNA提取量,间接法约为0.34和0.53μg/g干土,直接法约为13.62和24.32μg/g干土;间接法的提取效率低于直接法,但所得DNA片段较大,且Sau 3AⅠ酶切和16 S rDNA通用引物PCR扩增结果显示,间接法比直接法更能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某些抑制剂,所得总DNA的纯度更高,有利于后续操作。

    • 漳州低产香蕉园养分状况与平衡施肥研究

      2004, 36(6):667-671.

      摘要 (583) HTML (0) PDF 173.88 K (9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51个低产香蕉园土样测试结果表明,漳州低产香蕉园土壤酸性较强,有机质、全N、碱解N、缓效K、速效K含量偏低,有效P、Zn、S含量较丰富,有效Ca、Mg、B含量较缺。51个叶片样品养分含量N、P、K元素平均值大部分都在适宜范围,Zn含量丰富,Ca、Mg、S、B含量多属低量水平。2年田间定位试验表明,N、K效应差异显著,提高N、K施用量对低产香蕉园香蕉产量影响明显,调节土壤酸度,补充Ca、Mg营养也是重要的增产措施。

    • 估计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简化分形方法

      2004, 36(6):672-674.

      摘要 (653) HTML (0) PDF 2.10 M (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分形方法来根据土壤粘粒含量估计水分特征曲线。对578个不同质地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简化方法预测体积水分含量的均方根误差介于0.027~0.076 cm3/cm3之间,略小于采用完整颗粒分布资料的预测结果(0.028~0.082 cm3/cm3),其精度适合于大尺度实际问题的研究需要。

    • 菌剂-菌根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2004, 36(6):675-677.

      摘要 (617) HTML (0) PDF 108.45 K (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根际是一个能降解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活跃区。本文应用菌根修复技术对某污灌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在污染土壤中种植玉米和黄豆,通过施加不同的菌剂,采取菌剂和菌根强化修复措施,在运行一个生长季节后,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降解率可达53%~78%。本研究为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 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2004, 36(6):678-681.

      摘要 (607) HTML (0) PDF 144.60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南京市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10年和20年后的田块采集土样,以未改制的水田和旱坡地土样为对照,分析了土壤主要肥力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耕层(0~20 cm) pH有降低的趋势;有机C、全N、NO3--N、全P、有效P、缓效K和有效K等养分含量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旱坡地改制的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幅更大一些。水田和旱坡地改种蔬菜后土壤剖面0~70 cm土层中有较多的NO3--N积累。

    • 广东几种母质发育水稻土钾素的Q/I特性

      2004, 36(6):682-684.

      摘要 (640) HTML (0) PDF 116.34 K (9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5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K素Q/I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水稻土由于发育的母质不同,导致K素的Q/I特性差别很大。三角洲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PBCK值在5种供试土壤中是最大的,-△K0值也较高;而砂页岩发育的水稻土-△K0值较小,PBCK值最低。-△K0、AReK和PBCk值的不同可以作为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合理施用K肥的依据。

    • 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的影响

      2004, 36(6):685-687.

      摘要 (666) HTML (0) PDF 107.92 K (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就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西藏中部退化农田土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全K和速效K具有重要作用。秸秆还田后,能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且有翻埋 > 高茬 > 覆盖的趋势。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要控制西藏中部农田土壤的退化趋势,促进已退化土壤生产力的恢复和持续提高,建议该地区采用高茬方式进行秸秆还田。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