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3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论与综述
    • 建设江西优质粮仓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005, 37(3):225-229.

      摘要 (638) HTML (0) PDF 702.18 K (1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西省是我国13个国家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是保证50年不断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重要省份。为进一步发挥江西省粮食生产潜力,向国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粮,本文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针对江西省粮食生产的战略地位,建设优质粮仓的资源潜力与关键问题,提出建设优质粮仓的有关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 土壤修复-新兴的土壤科学分支学科

      2005, 37(3):230-235.

      摘要 (731) HTML (0) PDF 746.11 K (2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土壤修复研究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土壤修复是一门新兴的土壤科学分支学科,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土壤修复学科的研究任务和战略定位,并针对新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近期土壤修复学科研究的重要方向与科学问题。

    •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2005, 37(3):236-242.

      摘要 (606) HTML (0) PDF 796.79 K (22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进化历程和生存条件的差异,丛枝菌根(AM)真菌的发生、分布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特点。本文简述了近年来AM真菌在系统分类,种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动向。

    • 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及其生态功能

      2005, 37(3):243-250.

      摘要 (819) HTML (0) PDF 831.18 K (3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的研究进展。它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分泌和微生物的合成,其组成复杂,主要包括脂肪族和芳香族两大类,含量一般为微摩尔至毫摩尔级。土壤低分子量有机酸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促进矿物溶解和成土作用;降低土壤根际环境pH;影响土壤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根际环境养分转化,增加植物对P、Fe等营养元素的吸收;缓解Al离子对植物的毒害;影响重金属在土体中的迁移行为和在植物中的吸收量,以及具有重要的植物化感效应。文章最后提出了今后值得加强研究的方面。

    • 地下土壤渗滤法净化生活污水研究进展

      2005, 37(3):251-257.

      摘要 (683) HTML (0) PDF 1.31 M (2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资源供需的矛盾和分散型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污染均迫切需求开发高效、低耗、简便并能有效脱N除P的原位污水处理技术。地下土壤渗滤法就是该类技术中的一种。本文对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工艺类型及其应用进展作了综述,分析了其净化机理及影响工艺性能的因素,讨论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铅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2005, 37(3):258-264.

      摘要 (725) HTML (0) PDF 794.42 K (2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重金属Pb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从Pb超富集植物、植物吸收累积Pb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螯合剂在Pb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等几方面介绍了国内外的有关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研究报告
    • 东莞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含量、代表物及其来源

      2005, 37(3):265-271.

      摘要 (702) HTML (0) PDF 885.75 K (1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2年10~12月采集东莞市各地土壤样品64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土壤中的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东莞市土壤中16种PAHs平均含量413 μg/kg,含量较高的几种组分分别是菲、萤蒽、屈、苯并[b]萤蒽、芘。与PAHs总含量相关性较好的7种组分分别为屈、苯并[a]蒽、苯并[b]萤蒽、苯并[k]萤蒽、苯并[a]芘、茚并[1,2,3]芘、二苯并[a,h]蒽;所有相关系数R2均超过0.9000,可作为东莞市土壤中PAHs的代表物。北部平原水乡的PAHs污染明显高于南部丘陵山区、水乡上游保护区以及中部过渡带。化石燃料高温燃烧产物的大气沉降为东莞市土壤中PAHs的主要来源。东莞市农业土壤中PAHs含量显著低于天津市受污染严重的农业土壤。

    • 红壤稻田土壤溶解有机碳含量动态及其生物降解特征

      2005, 37(3):272-276.

      摘要 (604) HTML (0) PDF 760.14 K (1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田间采样分析和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的3种红壤水田土壤中溶解有机C (DOC)的含量动态和生物降解特征。结果表明:土壤DOC的含量随土壤深度而降低,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性。0~30 cm土壤DOC的含量及其占总C比例随土壤有机C含量的升高而增大。DOC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降雨和灌水可显著提高DOC的含量,是落干时含量的1.44~2.50倍。淋溶试验结果表明,从试验开始,淋滤液中DOC的浓度呈增加趋势,至21天时达到最大,其后又趋下降。在49天的培养期内,DOC的分解速率为31%~58%,其中低分子量组分能在数天内降解掉。不同土壤间DOC的分解速率有明显差异。

    • 百花山山地土壤中有机质的垂直分布规律

      2005, 37(3):277-283.

      摘要 (757) HTML (0) PDF 782.29 K (13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测定了北京百花山山地典型土壤剖面各发生层的有机质含量、腐殖酸组分、可见光谱,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有机质与海拔高度的相关系数为0.94,,呈显著相关水平;各剖面土壤腐殖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山地土壤的HA/FA值、E4/E6值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呈现上升趋势。

    • 不同氮水平下CO2浓度升高对小麦土壤可溶性C、N和P的影响

      2005, 37(3):284-289.

      摘要 (638) HTML (0) PDF 812.68 K (10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FACE (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研究了不同N施肥水平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麦轮作小麦季土壤可溶性C、N、P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使土壤可溶性C在小麦前期和0~5 cm土层降低,成熟期增加,对水稻和小麦不同轮作季土壤可溶性C的影响不同。在低N和常规N处理下,高CO2使小麦分蘖期土壤可溶性N含量分别增加17.2%和18.9%,在其他生长期,土壤可溶性N含量降低9.8%~63.0%,拔节期降低幅度最大分别为63.0%和50.4%,土层0~5 cm降低幅度>5~15 cm土层;小麦季和水稻季一样需要增加N肥施用量。CO2浓度升高增加了土壤可溶性P的含量,其中低N处理增加幅度高于常规N处理,研究表明小麦生长不会受到P养分的限制。

    • 不同地形部位耕地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以永济市为例

      2005, 37(3):290-294.

      摘要 (665) HTML (0) PDF 749.35 K (1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永济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传统地统计学的支持下,以半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通过GS+软件对永济市耕地土壤的6种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中6种微量元素中Zn和Mo属于中等变异强度的范围,Fe、Mn和B属于中等偏低的变异强度范围,而Cu则在河漫滩区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在其他地形部位则表现为中等偏低的变异强度。河漫滩区微量元素Cu、Zn和Mo,盆地区微量元素Zn、B、Mo,丘陵区微量元素Zn、Mo以及山地区的Zn和Mo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其他则属于中等偏低的变异强度。丘陵区6种微量元素含量在所研究的尺度上的总变异中既受到自然因素所引起的空间变异影响,同时也受到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影响力为中等尺度;河漫滩区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总变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在河漫滩区自然因素对空间格局的影响起主导作用。通过对研究区耕地土壤中6种微量元素的统计特征与空间变异性分析,为进一步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对土壤养分综合管理以及进行土壤改良和耕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南京市郊区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2005, 37(3):295-298.

      摘要 (826) HTML (0) PDF 687.22 K (1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南京市郊区选择了3片蔬菜地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按照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进行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调查区域约40%的蔬菜地土壤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要求,约30%的土壤在警戒线附近,30%的土壤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不符合国家无公害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要求。对土壤污染的贡献率主要为Cd污染,部分地区的Hg污染也较重。

    • 冶炼厂污灌区土壤-水稻系统重金属积累特征的研究

      2005, 37(3):299-303.

      摘要 (648) HTML (0) PDF 808.57 K (1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冶炼厂对周围的农田土壤造成了污染,其中Cu的污染最严重,100 m处的全量和提取态Cu分别是182.45 mg/kg和81.91 mg/kg,是对照的10.3倍和35倍。污灌区水稻各器官重金属Cu、Zn的分布规律:Cu为根>茎叶>籽粒;Zn为茎叶>根>籽粒,Zn在水稻体内的移动能力大于Cu,Cu主要累积在水稻的根部;水稻茎叶中Cu的浓度和土壤中Cu的浓度密切相关。

    • 日光温室夏秋种菇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的研究

      2005, 37(3):304-307.

      摘要 (681) HTML (0) PDF 674.04 K (1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夏秋季种菇日光温室和非种菇日光温室土壤的盐分积累、pH值变化及养分含量状况的研究,发现:种菇日光温室的土壤盐分积累和pH值变化不同于非种菇日光温室,种菇与非种菇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含量也有显著差异。种菇日光温室土壤养分有其自身特点,尤其是其土壤NO3--N含量和占有效N含量的比例在一个比较适宜的范围内,可有效防止温室土壤硝酸盐的过度积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植物及人体的危害。

    • 长期肥料定位试验条件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2005, 37(3):308-311.

      摘要 (701) HTML (0) PDF 726.45 K (1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测定长期(1989、1995、1998、2001年)肥料试验土壤中重金属As、Hg、Cd、Pb的含量,结果表明:随耕作年限增长,试验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相对百分含量的增长大小为:Hg ﹥ Cd ﹥ Pb ﹥ As;到2001年为止试验区所测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重金属Hg或Cd在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中含量存在差异;施肥(P肥)是重金属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间呈正相关性,表明它们的来源和环境行为有一定的相似性。

    • 松江土壤养分精准管理试验研究

      2005, 37(3):312-316.

      摘要 (672) HTML (0) PDF 813.85 K (1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GPS定位取样,ASI施肥推荐等方法,对上海松江区佘山镇将凤农场规模经营的耕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对麦子的增产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受到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等结构性因子的影响,麦子产量与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密切相关。当土壤NH4+-N、Zn等处于临界值附近水平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施用这些元素的效益也最为明显。增加N肥、Zn肥10%~30%,最低养分增产效果明显,小麦增产42.0%、26.5%,大麦增产37%

    • CrO42-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电荷的影响

      2005, 37(3):317-320.

      摘要 (659) HTML (0) PDF 698.62 K (10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铬酸根(CrO42-)能增加土壤的表面负电荷,减小土壤的表面正电荷的量。CrO42-对表面正电荷的影响程度随体系pH的增加而减小,对负电荷的影响呈相反的趋势。CrO42-对表面电荷的影响程度也随其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CrO42-主要通过自身的吸附来影响土壤的表面电荷,因为伴随着土壤表面电荷的变化,CrO42-在土壤中发生明显的吸附。而且土壤对CrO42-的吸附量随其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随pH的升高而减小,与土壤电荷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藻类生长对滇池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的研究

      2005, 37(3):321-325.

      摘要 (667) HTML (0) PDF 753.24 K (1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室内对滇池沉积物进行藻类生长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以沉积物作为唯一P源进行培养,滇池藻类依然可以正常生长;沉积物在藻类生长的影响下,具有较强的P释放潜力,释放速率可达19.2 mg/(m2·d);藻类生长对P的大量需求,是通过OH-对沉积物Fe结合态P阴离子置换,和对金属离子Fe的有机蝥合以增加被结合态P的解吸两种主要途径获得的,藻吸收利用沉积物中P的形态主要为Fe结合态P。

    • 一种适于土壤水势定位观测的新仪器

      2005, 37(3):326-329.

      摘要 (691) HTML (0) PDF 682.00 K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SM-1型便携式土壤水势监测仪可以在田间定位观测土壤水势、地下水位,从而可进一步获取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导水率等土壤水力性质参数。该仪器利用张力计原理,采用一个传感器结合多个探头的方法,对传统技术进行了改进,其测定精度可达到±1KPa。

    • >研究简报
    • 准噶尔盆地北部天然尖果沙枣林立地土壤特征

      2005, 37(3):330-333.

      摘要 (706) HTML (0) PDF 713.15 K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准噶尔盆地北部天然分布的尖果沙枣林的土壤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下土壤质地多为壤质砂土或砂土;林下土壤特征表现为:土壤表层养分含量高,自上而下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及速效K含量呈下降趋势;与裸地相比,尖果沙枣林明显改善土壤肥力,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高于裸地,尤其土壤表层养分富集特征最为明显;针对具体样地的分析表明:受土壤结构及其他条件(土壤发育程度与地表植被生长状况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少数样地表现出特殊的土壤特征。

    • 冀州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分布状况

      2005, 37(3):334-337.

      摘要 (648) HTML (0) PDF 669.25 K (1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冀州市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速效P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土壤有机质大部分含量在6~19 g/kg之间,碱解N大部分含量在26~75 mg/kg之间,速效P大部分含量在5~52 mg/kg之间,速效K大部分含量在50~230 mg/kg之间;在集中分布区,土壤有机质和碱解N呈正态分布,速效P和速效K呈偏正态分布;各养分的变异程度以速效P最大,碱解N最小。

    • 石油污染土壤菌剂修复技术研究

      2005, 37(3):338-340.

      摘要 (697) HTML (0) PDF 754.91 K (1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向石油污染土壤中投加环境适应能力强,降解效能高的菌种或菌群是提高石油类污染物降解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应用菌剂修复技术对某污灌区石油烃污染土壤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混合施加两种菌剂,对石油的降解有相互促进作用,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率为54.23%。本研究为该地区石油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 山东省嘉祥县20年来土壤养分水平变化

      2005, 37(3):341-344.

      摘要 (735) HTML (0) PDF 698.14 K (1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嘉祥县10个乡镇土壤进行了复查。化验数据经系统整理,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质、碱解N、速效P含量呈增长趋势,其中速效P最为显著,而土壤中速效K含量呈减少趋势。在施肥上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应稳施N、P肥,增施有机肥和K肥,普施微肥。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