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8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湿地资源生态功能的调控

      2006, 38(1):1-5.

      摘要 (670) HTML (0) PDF 600.39 K (1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栖息地、教育休闲旅游等生态服务功能。本文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各种湿地资源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技术措施和非技术措施,以保障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功能,以实现湿地生态功能的调控。

    • 中美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

      2006, 38(1):6-10.

      摘要 (715) HTML (0) PDF 539.39 K (1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土壤污染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人体健康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其控制与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环境管理中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对中美两国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管理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现有城市土壤污染控制与管理体系滞后于城市大气、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管理,没有形成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尚无推荐的行业导则,缺乏土壤污染评估标准,土壤污染状况信息不透明,公众和社区参与意识不强烈以及如何准确地识别污染土壤的程度和数量、判定污染者所承担的责任、筹措土壤污染处置基金等问题都是土壤污染控制与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等。另外,从管理机构、政策法规、技术工作手段以及经济责任的认定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 土壤供硅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2006, 38(1):11-16.

      摘要 (764) HTML (0) PDF 588.75 K (1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土壤供Si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经典的1 mol/L醋酸-醋酸钠(pH 4.0)缓冲液提取法不适于评价pH较高土壤的供Si能力,以水或稀氯化钙溶液为提取剂的方法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存在繁琐、费时等缺点。围绕着建立评价广泛pH范围土壤供Si能力的通用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将是今后的重点。

    • 硅酸盐黏土矿物的表面酸性研究进展

      2006, 38(1):17-22.

      摘要 (691) HTML (0) PDF 620.41 K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表面酸性是硅酸盐黏土矿物的重要表面化学性质之一。本文综述了硅酸盐黏土矿物表面酸性的主要测定方法,讨论了黏土矿物表面酸性的发生源及其影响因素,并论述了黏土矿物表面酸性与有机碱化合物吸附固定行为之间的关系。

    • 零价铁渗透反应格栅原位修复地下水中氯代烃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06, 38(1):23-28.

      摘要 (595) HTML (0) PDF 611.77 K (1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零价铁(Fe0)渗透反应格栅是一种简单廉价而有效的新型技术,可用来修复地下水中的氯代烃污染。Fe0渗透反应格栅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仍需进一步研究改善。本文介绍了目前渗透反应格栅的安装结构及特点,并对Fe0渗透反应格栅的现场应用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论述。

    • 工业型城乡交错区农业土壤Zn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探讨--以无锡市为例

      2006, 38(1):29-35.

      摘要 (741) HTML (0) PDF 805.60 K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乡交错区的工业发展可能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并威胁食品安全。本文以无锡典型工业型城乡交错区为例,利用地统计学变异函数研究了农业土壤全量Zn和DTPA-Zn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明显增加了土壤的含Zn量,研究区土壤全量Zn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主要与工业活动有关,土地利用对它没有影响;土壤全量Zn在工厂分布区附近较高,其他地区较低。土壤DTPA-Zn变异性大于全量Zn,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变异与工厂无明显关系,但土地利用对它影响较大,菜地DTPA-Zn含量明显高于水稻田。

    • 四十年来嘉陵江中下游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2006, 38(1):36-41.

      摘要 (646) HTML (0) PDF 881.95 K (1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1960年1:5万地形图、1972年、1986年和2000年LandsatTM/MSS影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60-2000年40年来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00年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总趋势是林地和草地减少,减少量分别为27087.0 hm2和37696.5 hm2,建设用地和耕地增加,分别增加15252.3 hm2和14871.8 hm2;但以1986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1960-1986年土地利用的总趋势是林地大面积地转化为草地和耕地,林地面积减少;而1986-2000年间耕地向林地转化加快,导致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而耕地面积相对减少。在40年中建筑用地一直在增加。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自然和人文特别是政策因素在动态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 利用马尔科夫过程预测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

      2006, 38(1):42-47.

      摘要 (766) HTML (0) PDF 673.23 K (1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ARC/INFO的支持下,由黄河三角洲3个时期的遥感图像和地形图获得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数据,确定土地利用/覆被的初始状态矩阵和转移概率矩阵,据此用马尔柯夫链模型对近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未来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χ2检验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因此用该模型预测未来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是可靠的。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正处在一种变化状态,耕地、柽柳芦苇、翅碱蓬獐茅、滩涂面积逐年减少;而水域、芦苇、林地、柽柳、建设用地则逐年增加。到2020年水域达到6.54%,芦苇8.02%,林地1.41%,耕地35.20%,柽柳0.21%,柽柳芦苇8.10%,翅碱蓬獐茅5.46%,滩涂4.23%,建设用地30.82%,这预示着近代黄河三角洲人为干扰仍然是土地利用/覆被格局变化的主要方面。根据模拟结果可调整各类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闽江流域上下游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比分析

      2006, 38(1):48-52.

      摘要 (651) HTML (0) PDF 677.09 K (1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采用福建省1985年和2000年两期TM卫星遥感解译数据,在GIS软件支持下,定量分析闽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总体态势以及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状况,并以建阳市和长乐市为例,分析了流域上下游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以及宏观政策是15年来流域内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增加,草地、未利用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 贵阳市耕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初步研究

      2006, 38(1):53-60.

      摘要 (712) HTML (0) PDF 1.19 M (1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贵阳市4郊区1市3县耕地土壤重金属As、Pb、Cd、Cr、Hg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地区内及地区间差异都较大,除Cr外,As、Pb、Cd、Hg富集度较高;1市3县是贵阳市主要工业区,土壤属轻度污染,明显高于4郊区;Cd元素污染十分突出,其次是Hg和As。分析认为磷化工、煤化工及铁合金等工业与之密切相关,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高度集约化利用下蔬菜地土壤养分累积状况-以南京市南郊为例

      2006, 38(1):61-65.

      摘要 (806) HTML (0) PDF 677.51 K (1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南京市南郊蔬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了蔬菜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P、NO3--N等养分指标的累积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与水稻田土壤相比,土壤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尤以大棚土壤速效NO3--N的累积为甚;但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比,土壤有机质、全K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P略有上升。平衡的施肥制度和合理的耕作管理体系是保持土壤养分平衡的关键。

    • 城市土壤污染的磁学监测研究

      2006, 38(1):66-74.

      摘要 (749) HTML (0) PDF 889.28 K (14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上海市典型工业区(宝山区淞南镇)与农业区(宝山区罗泾镇)土壤磁性特征和重金属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区土壤磁化率(χlf)平均为271×10-8m3/kg,最高达1660×10-8m3/kg,频率磁化率(χfd)平均<2%;农业区土壤χlf平均为32.5×10-8m3/kg,变化范围为:(15~58.6)×10-8m3/kg。工业区土壤磁性异常增值,与工业活动与交通运输中含Fe磁性颗粒的排放有关;工业区土壤χlf与土壤Cu、Zn、Pb、Cd、Cr、Mn、Fe的含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土壤磁性可作为监测城市/工业土壤污染的有效手段。农业区土壤χlf接近土壤背景值,与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不显著。

    • 湖北省纽荷尔脐橙园土壤营养状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2006, 38(1):75-80.

      摘要 (783) HTML (0) PDF 699.57 K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于2002年测定了湖北省秭归县柑橘良种示范场、兴山县高阳镇宝坪村、巴东县东瀼口镇雷家坪村、长阳县渔峡口镇岩松坪村、公安县卷桥水库白云山园艺场、阳新县王英镇石港村、通城县园艺场、丹江口市蔡家渡果园场的纽荷尔脐橙园0~40 cm土层的营养状况,分析了相应果园2003年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品质。结果表明:供试果园土壤pH值适宜柑橘的生长发育和品质表现,但碱解N普遍缺乏,而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差异明显,有机质含量除了秭归县和丹江口市处于低量水平、通城县处于偏低水平外,其他均属适宜范围;有效P含量除了兴山县、长阳县和通城县属于适宜范围外,其他均属缺乏范围;速效K含量表现极不平衡,秭归县处于极缺范围,丹江口市和通城县处于缺乏范围,巴东县处于适宜范围,而兴山县、长阳县、阳新县和公安县处于高量范围。在这种土壤背景下生产出的纽荷尔脐橙果实的主要品质产生很大差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对纽荷尔脐橙果实品质有很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有效P和速效K含量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滴定酸含量和果皮亮度值与土壤pH值、碱解N和速效K含量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 用径流小区法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006, 38(1):81-85.

      摘要 (800) HTML (0) PDF 527.02 K (1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径流小区方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B处理(沿等高线+薄膜覆盖+秸秆覆盖+开沟种植)能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维护土壤耕作层,可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处理B、A、C总的径流量分别比处理D(CK)减少79.13%、69.76%、50.61%,总的侵蚀量减少的比例分别为86.81%、72.75%、50.90%。

    • PAM-atta复合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006, 38(1):86-91.

      摘要 (646) HTML (0) PDF 519.16 K (1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研制开发出耐盐型丙烯酰胺/凹凸棒黏土复合保水剂(PAM-atta)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复合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tta复合保水剂可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0.25 mm团聚体含量、孔隙度以及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容重)。同时PAM-atta复合保水剂粒径越小,对土壤体积质量、团聚体等的作用效果也越明显。与CK相比,施用120目的保水剂可提高土壤中>0.25 mm团聚体含量达13.3%~16.2%。

    • 田间施肥引起浅层土中氮的蓄积试验分析

      2006, 38(1):92-98.

      摘要 (592) HTML (0) PDF 543.89 K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田间施肥后,未挥发和被作物吸收的剩余N素易淋失运移,引起在浅层包气带土壤中的蓄积,且又易再释放进入下层土或地下水中形成污染,并主要受气候、土质结构、微生物作用等的影响。认识和掌握上述规律现象,将有助于研究农田施肥引起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方法。对田间超量施肥灌溉后,作历时近1年的浅层包气带土壤中N的蓄积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短期内土壤中N的显著蓄积主要发生在土层1.5 m以浅部位,随时间、深度及入渗水量的变化而波动。这为探索根治由此引起的地下水污染,提供了较好的应用基础和科学依据。

    • 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旱改水种稻治涝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技术的研究

      2006, 38(1):99-101.

      摘要 (686) HTML (0) PDF 496.57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九五”期间对松嫩平原低平易涝地进行了旱改水种稻治涝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技术的研究,明确了井灌、渠灌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管理科学或进行土壤改良不会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 拟南芥室内水培方法的改进

      2006, 38(1):102-105.

      摘要 (725) HTML (0) PDF 544.96 K (2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拟南芥的生长需求特点,采用MS培养基与营养液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种简单、低耗、低维护和灵活的拟南芥植株水培系统。

    • 太湖流域土壤肥力演变及原因分析

      2006, 38(1):106-109.

      摘要 (827) HTML (0) PDF 505.09 K (17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973”项目(2000年)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79-1982年)相对应地块土壤性状的比较,对太湖流域的常熟、太仓、吴县、丹阳、丹徒等县市的土壤肥力变化趋势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呈上升趋势,速效钾呈下降趋势,不同土壤类型养分变化不尽一致;土壤pH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秸秆还田是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措施,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是土壤氮素、磷素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土壤钾素匮乏是农作物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

    • 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根系分布及后期衰老的影响

      2006, 38(1):110-112.

      摘要 (776) HTML (0) PDF 496.42 K (1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施肥深度对春小麦根系分布及后期衰老影响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深度可以改变小麦根重及根长密度在不同土体中的分布,较深层次(20~30 cm)的施肥,有利于下层土壤中根重、根长密度及根系活性的提高,同时增加旗叶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并使小麦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保持较高的水平,抑制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产生,延缓根系衰老,最终使小麦产量明显提高。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