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38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我国土壤污染退化状况及防治对策

      2006, 38(5):505-508.

      摘要 (865) HTML (0) PDF 654.81 K (2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污染退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性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土壤资源污染退化状况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土壤污染退化对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原因,提出了防治我国土壤资源污染退化的对策。

    • 土壤中二噁英的污染现状及其控制与修复研究进展

      2006, 38(5):509-516.

      摘要 (666) HTML (0) PDF 797.16 K (2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近10年来世界各国土壤中二噁英的污染来源、污染水平与分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对我国土壤二噁英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提出了建议。

    • 城市污泥的污染现状及其土地利用评价

      2006, 38(5):517-524.

      摘要 (630) HTML (0) PDF 805.56 K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城市污泥产生量的迅速增加,污泥的科学处置及土地利用是当前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污泥的基本性质、污泥污染和处置现状及土地利用的风险评价等相关研究,并指出了目前城市污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污染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污染源识别指示意义

      2006, 38(5):525-533.

      摘要 (758) HTML (0) PDF 1.01 M (2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面积约10.9 km2的重金属污染场地以网格法采集了174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7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统计学软件GS+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这些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性。通过Kriging内插法对未测点重金属含量进行最优估计,并对这些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初步识别。结果发现,在研究区内7种重金属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污染场地特殊的污染源分布状况、污染程度和地理条件导致点状污染源增大了重金属的空间结构性,呈现出与非典型污染区不同的特征。冶炼厂高炉粉尘排放对重金属的贡献明显高于母质等内在因素,是研究区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 浙江富阳金属冶炼厂周围水田土壤-水稻系统中As、Se含量特征

      2006, 38(5):534-538.

      摘要 (732) HTML (0) PDF 876.81 K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浙江富阳金属冶炼厂周围水田土壤-水稻系统中As、Se含量特征。所采土壤样品中,As含量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一、二和三级标准的分别占总数的21.15%、9.62%和7.69%。该金属冶炼厂周围88.46%的土壤属于富Se土壤。足Se土壤占总样的5.77%,过量Se土壤占3.85%,高Se土壤占5.77%。水田土壤可能受与金属冶炼有关的点源污染影响。糙米的As、Se含量高于全国糙米As、Se背景值,可食部分As、Se浓度均未超过我国规定的水稻卫生标准。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中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含量与组分研究

      2006, 38(5):539-546.

      摘要 (644) HTML (0) PDF 850.65 K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15个主要城市的46个污泥中的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与组分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污泥中PCBs的含量在0~0.720 mg/kg之间,平均为0.076 mg/kg,大部分低于0.1 mg/kg,仅2个样品中PCBs含量超过我国农用城市污泥的控制标准(0.2 mg/kg)。污泥中PCBs组分以PCB44检出量最高,PCB180、PCB99、PCB52、PCB74、PCB77和PCB167次之;供试城市污泥中OCPs的含量在0~0.426 mg/kg之间,平均为0.055 mg/kg,大部分低于0.05 mg/kg。OCPs以o,p'-DDT检出量最高,其次为p,p'-DDE、β-HCH、δ-HCH、α-HCH、γ-HCH、p,p'-DDD和p,p'-DDT。该地区城市污泥中PCBs和OCPs的含量、组分和分布与污泥类型、污水来源、污水处理工艺及化合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有关。

    • 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类型土壤中DDT残留及其潜在风险

      2006, 38(5):547-551.

      摘要 (862) HTML (0) PDF 805.79 K (1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机氯农药的残留一直以来受到关注。本研究通过对该地区30个采自典型类型土壤剖面的表层样品进行DDT的含量和组成分析,初步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DDT残留情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6种典型类型土壤中,除滨海砂土外,其他5种土壤都能够检测到DDT的存在。DDT含量在0.16~32.8μg/kg之间,以o,p'-DDT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p,p'-DDE。该地区可能存在通过使用三氯杀螨醇带入微量DDT的情况。此外,个别采样点存在低剂量DDT的潜在生态风险,需要做进一步探讨。

    • 土壤污染物临界负荷研究进展

      2006, 38(5):552-558.

      摘要 (649) HTML (0) PDF 777.98 K (14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土壤污染物临界负荷的研究,可获取土壤可持续发展质量指标,是一条实现土壤可持续管理的有效途径。我国土壤污染临界负荷研究不足,为了推动其发展,本文讨论了其研究进展、指导原则、应用、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动态的和基于风险的土壤污染物临界负荷估算已是国际发展趋势。当前,缺乏完善的动态临界负荷估算模型,估算过程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为了准确地估算土壤污染物的临界负荷,在未来研究中需要加强对临界浓度制定和动态模型构建的研究,主要包括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传输规律、污染物的剂量-效应关系等。

    • 土壤有机和无机组分对多环芳烃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2006, 38(5):559-564.

      摘要 (712) HTML (0) PDF 770.18 K (1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环境行为取决于它们与土壤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质、黏土矿物以及有机矿质复合体对PAHs土壤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期望从土壤基本组成和性质上对PAHs的土壤环境行为有一个本质的了解。

    • 土壤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的研究

      2006, 38(5):565-570.

      摘要 (707) HTML (0) PDF 868.57 K (13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取决于它们与土壤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结构特征以及矿物组成不同,它们对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影响也不同。本研究用物理方法将两种不同类型土壤水稻土(SEBC-07)和红壤(SEBC-13)分成粒径大小不同的土壤组分(<2μm、2~20μm、20~54μm、54~105μm、105~280μm、>280μm),研究了它们对菲的吸附解吸行为。SEBC-07土样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吸附容量(Kf)从大到小顺序为:2~20μm、20~54μm、54~105μm、 <2μm、 >105μm;SEBC-13土样不同粒径组分的Kf值从大到小顺序为:20~54μm、 <2μm、2~20μm、54~105μm、105~280μm、 >280μm。除<2μm和20~54μm的粒径组分外,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稻土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吸附容量都明显高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红壤。两种土壤20~54μm组分的Koc值都最大,然后向粒径增大和减小的方向都逐渐降低。不同粒径组分的KfKoc值与它们的理化性质(有机碳含量、比表面积)都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两种土壤的不同粒径组分对菲的解吸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 铅在土壤-青菜系统中迁移分配及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2006, 38(5):571-577.

      摘要 (756) HTML (0) PDF 861.53 K (1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3种典型土壤类型中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及Pb污染对青菜Pb含量、土壤硝化细菌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在土壤-青菜系统中的转运是非线性的。青菜地上部Pb含量与0.43 mol/L HNO3和0.05 mol/L EDTA提取态Pb显著相关,青菜Pb含量与0.01mol/L CaCl2提取态Pb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认为,0.43 mol/L HNO3和0.05 mol/L EDTA提取态Pb可成为土壤Pb植物有效性的评价指标。青紫泥和滩潮土中添加Pb浓度为125~625 mg/kg,对土壤硝化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明显。以基于人体健康风险、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和植物毒性为依据,计算得出的总Pb临界浓度分别为:黄泥砂土140、59和12263 mg/kg,青紫泥790、292和13902 mg/kg,滩潮土1266、418和30422mg/kg。

    • 污泥-铜尾矿体系下pH、盐分和重金属对大麦根伸长的生态毒性效应

      2006, 38(5):578-583.

      摘要 (771) HTML (0) PDF 755.72 K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无锡芦村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例,室内分析了污泥对铜陵、德兴铜尾矿的酸碱缓冲能力和田间持水能力的改善,并通过生态毒理试验初步评估了施用该种污泥复垦铜尾矿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在污泥施用量为0、10、30、50、100、130、170、200 g/kg时,铜陵尾矿上大麦根伸长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受抑制,根长和盐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污泥与德兴酸性尾矿混合时,大麦根伸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污泥加入量为0~100g/kg时,根长随pH的升高和有效Cu的减少而增长,而在污泥加入量为100~200 g/kg时,根长随盐分增加而受抑制;CaCl2提取的Cu随有机质增加而明显减少,CaCl2提取的Zn对pH变化比较敏感。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分析:个案研究

      2006, 38(5):584-590.

      摘要 (844) HTML (0) PDF 857.90 K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浙江富阳某乡土壤重金属污染,并应用概率方法评估了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u、Zn、Pb、Cd污染严重,平均值分别为290、794、205、2.1 mg/kg。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土壤重金属Cu、Zn、Pb、Cd对生物种类的风险概率分别为30%、53%、15%和5%,而对生态过程的风险概率分别为44%、70%、13%和0.6%。空间分析表明,研究区有一半以上地区土壤Zn污染对生物种类的影响达75%以上。从保护生态受体来说,对研究区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风险管理时需要优先针对土壤Zn的污染。

    • 浙江典型铅锌矿废弃地优势植物调查及其重金属含量研究

      2006, 38(5):591-597.

      摘要 (916) HTML (0) PDF 758.70 K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浙江境内6个典型的铅锌矿废弃地进行了优势植物调查和植物体重金属含量的定量分析。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高等植物36种,隶属26属22科,共42个样品。植物中重金属含量高低顺序为Cu < Cd < Pb < Zn,其中Cu、Zn及Cd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低顺序为Cd < Cu < Pb < Zn。其中只有Pb和Cu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b和Cu平均富集系数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b和Zn平均富集系数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Cu、Zn和Pb在灌木植物中的富集系数<草本植物中的富集系数;Cd在草本植物中的富集系数<灌木植物中富集系数。珠芽景天(Sedum bulbiferum)、四芒景天(Sedum tetractinum)和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对Zn、Cd有高富集能力,其中珠芽景天对Cd的吸收达到超富集的水平,四芒景天对Zn、Cd的吸收达到超富集的水平;堇菜(Viola verecunda)、苦荬菜(Ixerispolycephala)和葛藤(Pueraria lobata)对Cd有较高的富集能力;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白背叶野桐(Mallotus apeltus)、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对Pb有较高的富集能力。

    • 不同铜污染土壤上海州香薷生长及铜吸收动态

      2006, 38(5):598-601.

      摘要 (763) HTML (0) PDF 769.22 K (10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盆栽试验表明,生长期内海州香薷植物体内Cu含量呈现2个随着不同处理中Cu浓度的提高而斜率递增的阶段;海州香薷植株内Cu含量对外界Cu浓度的响应曲线以200 mg/kg为转折点,当Cu浓度>200mg/kg时曲线斜率显著增加。在开花初期,Cu 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27.2 mg/盆,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仅为1.30%。而盛花期,各处理污染土壤中海州香薷植物内Cu含量均明显高于开花初期,Cu 400处理污染土壤中Cu清除量达到最大值143 mg/盆,其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率达6.85%,与开花初期差异显著(p<0.05)。

    • 铜锌铅复合污染土壤上香薷植物的生长和重金属吸收动态

      2006, 38(5):602-608.

      摘要 (725) HTML (0) PDF 819.25 K (1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盆栽试验研究了海州香薷和紫花香薷在Cu、Zn、Pb复合污染泥沙土上的重金属耐性与吸收动态。结果发现,在Cu、Zn、Pb全量分别为223、1068、232 mg/kg的土壤上,两种香薷植物地上部生物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其增长趋势明显,其中叶片积累的生物量略高于茎秆积累的生物量;在整个生长期中重金属含量呈现动态变化,重金属吸收量有增加趋势。

    • EDDS对海州香薷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效应

      2006, 38(5):609-613.

      摘要 (651) HTML (0) PDF 849.11 K (1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两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加入易降解络合剂EDDS后污染土壤及修复植物海州香薷地上部Cu、Zn、Pb含量及地下水水质变化。结果显示,添加EDDS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海州香薷对Cu、Zn、Pb的吸收量,但是对地下水水质影响不大,符合国家III类地下水水质标准。EDDS强化海州香薷修复复合污染土壤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且对于地下水的潜在淋滤风险较小,但是在应用期间应注意对环境因素特别是降水及地下水的影响。

    • 修复植物香薷堆肥对缺铜土壤上冬小麦生长和铜吸收的初步研究

      2006, 38(5):614-618.

      摘要 (665) HTML (0) PDF 771.96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堆积腐解处理生长在Cu污染土壤上的修复植物-海州香薷,将其研制成堆肥,作为基肥施用于缺Cu土壤,以矫正作物缺Cu症状。盆栽试验研究了这种堆肥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生长和Cu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海州香薷堆肥可显著提高生长在缺Cu土壤上的小麦的株高、生物量和籽实千粒重。与CK相比,千粒重可提高58.9%,籽实产量提高近1倍;而在这种缺Cu土壤上单纯施加N、P、K化肥,反而降低小麦生物量和籽实千粒重。可见,将Cu污染土壤上生长的修复植物海州香薷制成堆肥,施用于缺Cu土壤是一种可实现修复植物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 EDTA与EDDS螯合诱导印度芥菜吸取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研究

      2006, 38(5):619-625.

      摘要 (752) HTML (0) PDF 803.42 K (2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盆栽试验比较研究了EDTA和易降解的EDDS对复合污染土壤中Cu、Zn、Pb、Cd的活化能力及印度芥菜对4种重金属的吸收与转运特征。结果表明: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EDDS活化土壤Cu的能力与EDTA相当;而EDDS活化土壤Zn、Pb、Cd,尤其是活化土壤Pb、Cd的能力小于EDTA,这与两种螯合剂与不同重金属形成螯合物的稳定常数相一致。向复合污染土壤中施入3 mmol/kg和6 mmol/kg EDDS均可诱导印度芥菜叶中超量积累Cu。本研究中3 mmol/kg EDDS的不同施用方式(单次施,分2次和4次施)对印度芥菜叶片Cu含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各处理印度芥菜叶中的重金属浓度要远高于茎中的浓度,茎中的Cu浓度随土壤溶液Cu浓度线性增加,而叶中Cu的浓度随土壤溶液Cu浓度先增加后下降。

    • 红麻对Cu和Cu-EDDS的吸收和富集

      2006, 38(5):626-631.

      摘要 (754) HTML (0) PDF 1002.62 K (12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可降解特性螯合剂[S,S]-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被推荐用作污染土壤强化植物修复中的重金属活化试剂。我国能源经济作物红麻具有较高的地上生物产量,可望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或稳定修复。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红麻对水培营养液中Cu及Cu-EDDS的吸收和富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能源植物红麻各组织中Cu的富集浓度依次为:根 > 叶 > 茎(皮)。扫描电镜-能谱分析表明,红麻根系从水培溶液中吸收的Cu主要经木质部导管向地上部运输。EDDS处理及Cu/EDDS摩尔比<1时,对红麻生长无急性植物毒性。红麻纤维皮层内Cu含量低于其他组织内的Cu含量,并低于纺织产品Cu含量标准(HJBZ 30-2000)。预测在Cu污染土壤上种植红麻,可望实现红麻纤维的安全生产,同时有可能实现对轻度Cu污染土壤的植物稳定和吸取修复。

    • 中国景天科植物一新种——伴矿景天

      2006, 38(5):632-633.

      摘要 (1061) HTML (0) PDF 656.70 K (24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描述了景天属(景天科)一新种,即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 X. H. Guo et S. B. Zhousp. nov.)。

    •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2006, 38(5):634-639.

      摘要 (837) HTML (0) PDF 879.48 K (3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于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其生物修复具有环境友好、费用较低等特点,是最具应用前景的土壤修复技术。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石油污染土壤中芳烃降解菌及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的克隆

      2006, 38(5):640-644.

      摘要 (2026) HTML (0) PDF 798.15 K (1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芳烃降解菌是进行土壤修复的主要生物资源,本研究对某炼油厂附近土壤中的芳烃降解菌及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石油烃污染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芳烃降解菌;对其中一个土壤样本中的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进行克隆,获得了7个不同的邻苯二酚双加氧酶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可能来源于土壤中的假单胞菌,且该基因在土壤中的丰度与污染水平及芳烃降解菌的数量相关。可见,土壤中芳烃降解菌数量及降解基因的丰度和多样性,可以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进行监控并为生物修复提供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修复强化措施研究

      2006, 38(5):645-651.

      摘要 (791) HTML (0) PDF 820.43 K (1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不同C源、C/N比、水分及通透性为调控因子,对多氯联苯(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在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时,加入淀粉、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数量,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土著微生物降解。不同种类的C源对PCBs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降解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且其降解效果与C源的施用剂量密切相关。当淀粉加入量为C 1.0 g/kg土时,土壤中PCBs的降解效果较好,而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加入量为C 0.2 g/kg土时,PCBs的降解效果明显。土壤C/N比为10:1的处理效果优于C/N比为25:1和40:1。土壤人为翻动有利于PCBs污染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提高土著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PCBs的自然降解。这为进一步探讨加速土壤中PCBs降解的最适条件和研发POP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 多环芳烃长期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初步研究

      2006, 38(5):652-656.

      摘要 (724) HTML (0) PDF 762.47 K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以急性毒性较强的菲(Phe)和遗传毒性较强的苯并[a]芘(B[a]P)为代表性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以不同C源、通气状况和水分条件为调控因子,对PAHs长期污染土壤的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搅动处理使污染土壤中Phe和B[a]P的降解率分别达59.44%和26.14%,而淹水处理使两者降解率分别达46.48%和13.27%。添加C源(淀粉和葡萄糖)处理提高了土壤中PAHs的降解率,且随着C源的施用量而增加。同时也发现污染土壤中PAHs降解菌和微生物总量呈正相关,并随着PAHs降解菌数量的增加,土壤中PAHs降解率也随之提高。可见,土壤中PAHs降解速率主要决定于PAHs的降解菌数量。

    • DPSIR体系及其在土壤圈环境管理中的意义

      2006, 38(5):657-661.

      摘要 (742) HTML (0) PDF 690.03 K (1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体系是一种便捷、有效的环境管理思路。它不仅能提供环境现状的信息,还能明确环境压力的关键因子和明示环境管理中应首控的因素以及监测政策的响应效果。本文即剖析该体系内各参数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并将各参数在土壤圈层理论中实现定位,为DPSIR体系在土壤圈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应用DPSIR体系解决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问题的初步思考

      2006, 38(5):662-666.

      摘要 (651) HTML (0) PDF 692.06 K (1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环境问题突出的典型区域。本文将引入DPSIR体系(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并结合对策论的初步分析,寻找解决该区域整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关于耕地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的若干问题探讨

      2006, 38(5):667-670.

      摘要 (777) HTML (0) PDF 675.94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是土壤环境研究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各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尽管如此,至今有关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认识还相当欠缺。本文基于近20年来作者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体会与思考,分别从耕地土壤污染调查的全面性、污染评价指标、污染超标率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等级划分等几个问题加以探讨,以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我国耕地土壤污染调查与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