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论与综述
    • 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进展

      2007, 39(4):497-502.

      摘要 (1039) HTML (0) PDF 805.11 K (5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生物修复是土壤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和应用前景的生物学环保新技术。本文以土壤中重金属及典型有机污染物为对象,从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入手,较为系统地综合评述国内外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原理与技术,并结合当前土壤污染的新特点,提出了需进一步认识和解决微生物修复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以不断丰富和拓展土壤环境微生物修复范畴与内涵。

    • 国内基于GIS的土地评价研究进展

      2007, 39(4):503-508.

      摘要 (728) HTML (0) PDF 817.89 K (1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国内土地评价研究中,GIS的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迄今为止,GIS主要是为土地资源评价提供辅助服务。本文从土地评价的模型和方法入手,依据土地评价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评价区域的单一性与否,将基于GIS的土地评价研究划分为单一区域非空间模型、单一区域空间模型以及多区域模型3类,其中GIS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能较好地体现土地评价单元之间静态或动态的影响。本文对这3类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是对近年来国内基于GIS的土地评价研究较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 畜禽粪中重金属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2007, 39(4):509-513.

      摘要 (715) HTML (0) PDF 772.04 K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饲料添加剂被大量使用,畜禽粪中重金属问题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畜禽粪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施用后对土-水-生物系统的影响、堆肥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分配以及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为有机食品发展和养殖业废弃物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 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2007, 39(4):514-521.

      摘要 (967) HTML (0) PDF 873.06 K (2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酸雨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并日益成为土壤学和生态学研究的热点。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特性,包括土壤的盐基离子以及重金属与微量元素的淋溶、土壤营养、土壤酸化、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活性、土壤缓冲性能、土壤对酸雨的敏感性、土壤结构、土壤矿物风化等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酸雨对土壤生态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其他学者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研究进展

      2007, 39(4):522-527.

      摘要 (755) HTML (0) PDF 811.65 K (1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外As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了A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分析了微生物形成挥发性As化合物的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探讨了采用生物挥发修复As污染土壤的可能性,最后展望了As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研究的未来。

    • 重金属铊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进展

      2007, 39(4):528-535.

      摘要 (994) HTML (0) PDF 913.44 K (2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铊(Tl)是典型的剧毒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环境介质中含量很低。随着含Tl矿床、煤、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性Tl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公众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就Tl污染来源、Tl的分布和运移、Tl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水土Tl污染防治等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初步提出了环境Tl污染研究方向。

    • 生物措施缓解酸性土壤铝毒害研究进展

      2007, 39(4):536-540.

      摘要 (747) HTML (0) PDF 785.55 K (1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酸性土壤在世界上广泛存在,Al毒是酸性土壤限制作物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文概述了酸性土壤Al毒害问题以及作物的耐Al机制,总结了遗传改良植物的耐Al性、向土壤或植物根际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和其他耐Al微生物以缓解酸性土壤Al毒害的研究进展。以上措施在酸性土壤中的生态系统恢复具有应用前景。

    • >研究报告
    • 江苏省苏南村镇居民硒营养水平评价

      2007, 39(4):541-544.

      摘要 (725) HTML (0) PDF 964.88 K (1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详尽了解太湖流域苏南村镇居民的Se营养状况,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苏南村镇居民的各种食物摄入量,并随机采购其农贸市场出售的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以及随机对应采集了居民头发样,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了各种样品的含Se量。结果表明:苏南村镇动物性食物含Se量高于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品中,虾的含Se量最高;禾谷类和豆类食物的含Se量比蔬菜高。苏南村镇居民人均Se摄入量为34.7 μg/天,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Se摄入量的最低限值50 μg/天,头发Se含量平均为336.0 μg/kg,居民膳食Se摄入量和头发Se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低于全国的平均值;居民头发Se含量比广州、上海等地居民低很多。上述结果表明,日常膳食不能满足人体对Se的最低需要,有待开发高效安全的补Se食品。

    •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紫云英调控研究

      2007, 39(4):545-550.

      摘要 (663) HTML (0) PDF 834.61 K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调控是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为研究绿肥——紫云英的调控效果,实验于2004年3-12月选取江西省贵溪市冶炼厂周边受重金属污染的大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云英处理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浓度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幅度与CK比呈极显著差异;除土壤Zn、Cd浓度和土壤重金属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有机试剂处理,其他与有机试剂处理均无显著差异;紫云英处理与“紫云英+有机试剂”的交互作用处理相比,土壤重金属浓度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的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海洲香薷对Cu、Zn、Pb、Cd都有不同程度的富集,富集系数评价表明,紫云英处理、有机试剂处理及其交互作用处理与CK相比,海洲香薷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有显著提高,紫云英处理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的影响介于有机试剂处理与其交互作用处理之间。

    • 九华铜矿重金属环境污染状况研究

      2007, 39(4):551-555.

      摘要 (752) HTML (0) PDF 2.90 M (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择江苏九华铜矿区,对其周边土壤和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约有一半的采样点土壤全Cu含量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400 mg/kg),其DTPA提取态Cu含量的平均值为117 mg/kg。通过对矿区土壤重金属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Cu与Zn、Pb、Cd、Co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Cr、Ni无显著相关,说明了该铜矿区土壤还伴有外源Zn、Pb、Cd、Co的污染。土壤复合污染指数(PI)>1.0的土壤样品占57.3%。矿区周围作物可食部位Cu、Zn、Pb、Cd和Cr的含量均较高。

    • 湖南省主要茶园土壤锌的形态及其有效性

      2007, 39(4):556-560.

      摘要 (888) HTML (0) PDF 409.90 K (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湖南省主要茶园生态系统中土壤Zn的形态及其有效性。结果显示:①成土母质明显影响土壤中各种形态Zn的含量,与母质本身的特性有关;②生物+秸秆和秸秆覆盖处理能明显提高茶园土中有效态Zn与有机态Zn的含量,而对其他形态Zn的含量影响不太明显;③土壤中对有效态Zn (AZn)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交换态Zn (ExZn)与无定形氧化铁结合态Zn (AFeZn),其次为氧化锰结合态Zn (MnOZn)、有机态Zn (OMZn)及晶形氧化铁结合态Zn (CFeZn)。

    • 盆栽蔬菜土壤中汞的形态变化

      2007, 39(4):561-566.

      摘要 (746) HTML (0) PDF 414.04 K (10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四九黄菜芯作为供试蔬菜,采用盆栽试验和连续化学萃取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种植蔬菜前后土壤Hg形态分布特点及蔬菜生长对Hg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Hg进入土壤后,在种植蔬菜前后的土壤中均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蔬菜的生长明显影响土壤中的Hg存在形态。种植蔬菜后的土壤Hg形态变化表现为水溶态和腐植酸络合态明显减少,而强有机质结合态显著增加,随着外源Hg量的增加,土壤Hg形态由残渣态、强有机质结合态向交换态和碳酸盐铁锰氧化态转化,Hg的生物活性增强,蔬菜的生物量下降。除强有机质结合态和残渣态外,土壤中各形态Hg含量和总Hg量与蔬菜根、茎叶中H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 XRF光谱法研究城市工业区的土壤环境污染

      2007, 39(4):567-572.

      摘要 (802) HTML (0) PDF 454.53 K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某城市工业区周围的土壤环境进行了研究。根据对土壤中Pb、Zn、Cu、Cr、Ni、Mn、S、N、P 9种元素含量,土壤的pH值以及TOC的测定和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结果,表明工业区电池厂的生产活动是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重金属Pb与土壤性质间的回归预测模型,提出了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且XRF法是对土壤重金属检测和污染评价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 EDTA对土壤渗滤液中TOC和重金属动态变化的影响

      2007, 39(4):573-576.

      摘要 (825) HTML (0) PDF 361.57 K (1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EDTA对土壤渗滤液中总有机碳(TOC)和重金属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EDTA极显著地增加了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随淋洗量呈指数曲线下降。在加入EDTA 48天后,土壤渗滤液中TOC含量仍然高于对照处理。施用EDTA大幅度地增加了土壤渗滤液中Cd、Ni的浓度,其浓度在1个月内迅速下降,以后趋于稳定。用EDTA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存在淋溶迁移的环境风险。防止因EDTA施用而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关键时期在EDTA施入后的2周内。

    • 杂交苏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修复DDT污染土壤效果研究

      2007, 39(4):577-581.

      摘要 (759) HTML (0) PDF 644.97 K (1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杂交苏丹草吸收和富集DDT的规律及其对DDT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土壤中添加高浓度的DDT,对杂交苏丹草的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杂交苏丹草对DDT有耐受能力;②杂交苏丹草对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都有吸收,在旺盛生长期,植株中DDT的累积速率也较快;③杂交苏丹草根系中DDT及其主要降解产物的浓度是茎叶中相应组分浓度的4.81~10.32倍,质量比在0.57~1.55倍之间;④杂交苏丹草从土壤中吸收DDT占添加量的11.3%,而在其生长期间,土壤中DDT消失量为56.0%。

    • 不同利用年限不同坡位的红壤水稻田化肥氮去向

      2007, 39(4):582-588.

      摘要 (674) HTML (0) PDF 1.06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5N微区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利用年限、不同坡位的红壤水稻田N素的运移特征与去向。试验结果表明:红壤地区新、老水稻田成熟期肥料利用率为18.71%~29.10%;残留率在5.97%~18.73%之间;老稻田耕层的土壤N素残留高于新稻田,但新稻田剖面中15~50 cm土层15N残留量占总残留量的比率明显要高于老稻田;红壤水稻田肥料损失率高达52.24%~68.91%。此外,供试田块各生育期渗漏水中NH4+-N、NO3--N浓度均为:耕层>犁底层。

    • 不同氮形态对两种基因型水稻根系形态及氮吸收效率的影响

      2007, 39(4):589-593.

      摘要 (745) HTML (0) PDF 1.03 M (1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索不同铵硝配比对水稻根系形态和地上部N累积量的影响及其与根系吸N量的关系,以苗期N高效品种桂单4号和N低效品种南光为材料,设置1.0 mmol/L NO3--N、0.5 mmol/L NH4NO3、1.0 mmol/L NH4+-N 3个N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有NO3--N的处理总根长、总根数和总根表面积均明显高于NH4+-N的处理,且桂单4号和南光两种基因型水稻之间存在差异。两品种均在0.5 mmol/L NH4NO3处理中根系吸N量最高,其次是1.0 mmol/L NH4+-N处理,1.0 mmol/L NO3--N的处理根系吸N量最少。

    • 包膜尿素对水稻的增产效应及提高氮素利用率的研究

      2007, 39(4):594-598.

      摘要 (838) HTML (0) PDF 1.04 M (1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包膜肥料逐渐得到应用,包膜肥料施用方便,肥效期长,在国内应用潜力巨大。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硫磺加热固性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水稻的增产效应,研究表明,在低N水平下产量比施用普通尿素增加了22.2%,增产效果显著;N素利用率分别为76.9%和37.8%;在收获期,同等N素水平下,包膜尿素处理的植株含N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分别高出24.1%和20.0%。施用包膜尿素减缓了N素的释放,一次性施肥就能够满足水稻整个生育期的营养需求,大大节约了劳动力,并且在低N水平下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 滴灌棉田氮肥用量对土壤无机氮的动态影响

      2007, 39(4):599-603.

      摘要 (681) HTML (0) PDF 747.95 K (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南疆滴灌条件下N肥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N肥对棉花生育期土壤无机N累积及收获后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棉花生育期土壤无机N的累积规律是:花期以后,施肥量较高(N 225~337.5 kg/hm2)时,土壤无机N以NO3--N为主要形式累积于表层0~40 cm土壤中。棉花生育期施肥量影响收获后耕层土壤残留NO3--N。根据各施肥处理土壤NO3--N残留状况及产量,确定N 180~225 kg/hm2为南疆滴灌棉田土壤NO3--N发生少量累积同时获得高产的适宜施肥量范围。

    • 土壤微生物制剂防治草莓连作病害的研究

      2007, 39(4):604-607.

      摘要 (708) HTML (0) PDF 240.77 K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木霉T42与枯草芽孢杆菌Bs-6对引起草莓连作病害的主要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和立枯丝核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应用实验表明,由T42与Bs-6组成的复合生物制剂能显著促进连作草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连作草莓的死苗率由52.9%降低到8.2%,产量增加111%,果实品质显著提高。

    •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2007, 39(4):608-613.

      摘要 (1089) HTML (0) PDF 463.00 K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干筛法研究了红壤性水稻土连续施肥23年后,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特征值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NPKM、OM)与CK相比,可提高粒径3~5 mm土壤团聚体含量25.4%~24.6%,并分别降低粒径0.05~0.25 mm、<0.05 mm团聚体含量70.6%~71.1%和113.6%~121.7%,差异达显著水平;单施化肥处理(N、NP、NPK)与CK相比,各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无明显差异,表明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影响主要受有机肥的控制。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而降低团聚体的分形维D值;水稻土团聚体的MWD、GMD与>3 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团聚体分形维D值则与>3 mm团聚体含量和水稻年产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因而土壤团聚体的MWD、GMD和分形维D值可较客观地反映土壤肥力的状态。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年产量与粒径3~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0.05~0.25 mm、<0.05 mm团聚体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干筛分析条件下,粒径3~5 mm、0.05~0.25 mm、<0.05 mm团聚体含量可作为红壤性水稻土土壤肥力表征的物理性指标。

    •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热运移的实验研究

      2007, 39(4):614-620.

      摘要 (904) HTML (0) PDF 620.54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水盐热的耦合运移研究是土壤水盐运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拟蒸发条件下,通过室内土柱实验,对土壤水盐热的迁移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土壤剖面盐分和水分分布;本实验一直处于稳定蒸发状态,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不同蒸发条件下土壤水盐热的运移规律。

    • 利用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技术对土壤大孔隙进行定量研究

      2007, 39(4):621-626.

      摘要 (1158) HTML (0) PDF 391.92 K (1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太湖地区水稻土为例介绍了染色示踪和图像处理技术在土壤大孔隙定量化研究中的应用。剖面染色的区域是孔隙存在的地方,孔隙的孔径越大,充斥的染料溶液就越多,所染的颜色就越深。据此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和遥感图像处理软件ERDAS对土壤剖面图像进行处理并进行颜色分级。从分级结果中提取代表土壤大孔隙的部分,计算大孔隙的含量。所得结果与土壤各层次的孔隙度、黏粒含量、饱和导水率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且本文还对染色示踪法土壤孔隙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讨论。

    • 不同施肥处理红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变化及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2007, 39(4):627-632.

      摘要 (874) HTML (0) PDF 452.12 K (1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旱地红壤有机碳组分进行了区分,布置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通过拟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中,轻组有机碳(LF-C)、团聚体包裹的粗颗粒有机碳(iPOMc-C)及细颗粒有机碳(iPOMf-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SOC)分别占总有机碳的7%~10%、0.5%~1.5%、4%~7%、76%~85%,并与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相关;厩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各组分含量,其作用优于绿肥处理和单施无机肥处理(CK);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显著提高;和绿肥相比,厩肥处理中生物活性有效碳库(C0)增加幅度更大,但其周转速率常数k更小;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与C0含量均达到极显著(p<0.01)相关,但除LF-C外其余有机碳组分占TOC的百分率均与C0达到极显著水平。

    • 降雨侵蚀力新算法在豫西山区应用的初步研究

      2007, 39(4):633-636.

      摘要 (716) HTML (0) PDF 425.50 K (1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雨侵蚀力是定量监测评价一个地区土壤侵蚀状况的重要因子之一,找到适宜简便的计算方法十分重要。卜兆宏提出的降雨侵蚀力新算法具有简便易用的优点。本文利用位于豫西山区鲁山县的3个水文雨量站10年185次的自记降雨过程资料,以经典算法年R值为基准,对新算法在该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新算法结果与经典值存在高度的一致性,一致性高达90.2%,模型有效系数为96.4%,相对误差为7.7%,说明新算法能够在该区应用,可以采取此法对该区的降雨侵蚀力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同时对资料摘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不同粮草复种方式下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2007, 39(4):637-642.

      摘要 (764) HTML (0) PDF 493.73 K (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6种不同的粮草复种方式下土壤养分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种植牧草与种植粮食作物比较降低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特别是冬季种植多花黑麦草和黑麦明显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K和速效P含量,促进后作生长,为后季作物增产提供可能性。土壤pH值随土层增加而增加,土壤养分随土层增加而减少。经过一个复种周期,各复种方式土壤pH值稍有提高;有机质、全N、碱解N含量稍有降低,变化不大;土壤速效P和速效K含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

    • 硼酸共沉淀法合成含硼氧化铁的结构状况解析

      2007, 39(4):643-645.

      摘要 (827) HTML (0) PDF 519.39 K (1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水合法制备针铁矿过程中添加HBO3,对合成的样品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样品在1343 cm处有特征吸收峰,说明在针铁矿形成过程中,如果有H3BO3参与,则形成的氧化铁中存在Fe-O-B键结构,可能在氧化铁内部有一种新硼铁化合物生成。比表面积测定表明,含B氧化铁比表面积增加4倍以上,反映了氧化铁与H3BO3并非机械混合物,其表面性质因为Fe与B反应而发生改变,B阻止氧化铁向高聚合态转变。

    • 基于GIS技术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西省永济市为例

      2007, 39(4):646-651.

      摘要 (811) HTML (0) PDF 439.01 K (1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山西省永济市耕地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整理土壤环境质量样点数据,运用GIS技术建立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依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评价,获得了永济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土壤面源污染水、土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8个样点中有3个为无污染,11个为轻度污染,4个为中度污染。点源污染土壤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主要污染物为F、Cl、Pb、Cd、As及DDT。蔬菜地样点综合评价表明:大部分蔬菜生产符合绿色食品种植要求(NY/T391-2000)和无公害食品蔬菜地种植要求(NY5010-2001);在不符合要求的样点中,超标物主要是Cd、Pb、Hg、As及DDT。该研究为进一步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与修复决策奠定了基础。

    • 农用地分等中土地经济系数计算方法的探讨——以江西省玉山县为例

      2007, 39(4):652-657.

      摘要 (930) HTML (0) PDF 648.10 K (2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经济系数是农用地分等中重要的修正参数。本文以玉山县为例,应用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对土地经济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样点数据的半方差函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地经济系数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在结构分析基础上,本文采用空间插值Kriging法,计算出每个分等单元的土地经济系数。经过样点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空间插值Kriging法计算出的土地经济系数与实测值的平均RMSE为0.88%,这表明Kriging空间插值法计算的土地经济系数比较精确,为农用地分等规律中经济系数的确定提供了新思路。

    • 基于J2EE和ArcIMS的广东土壤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

      2007, 39(4):658-660.

      摘要 (631) HTML (0) PDF 285.28 K (10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广东土壤信息发布系统框架和平台选型以及系统结构,接着分别阐述土壤空间信息发布和非空间信息维护的实现过程,最后简要描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

    • 祁连山不同林龄青海云杉对灰褐土理化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2007, 39(4):661-664.

      摘要 (718) HTML (0) PDF 289.93 K (1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祁连山不同林龄青海云杉林灰褐土化验分析表明:土壤孔隙度、团粒结构、物理性黏粒、水分、渗透速度、渗透系数、有机质、全N、速效N、速效P、速效K、CEC均为成年林 > 幼年林 > 荒坡草灌。土壤体积质量(容重)、物理性砂粒、pH、CaCO3、全盐均为荒坡草灌 > 幼年林 > 成年林。随着林龄延长,CaCO3、可溶性盐都有不同程度的淋溶。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经LSR检验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 >研究简报
    • 滇池流域土壤磷累积特征与释放风险研究

      2007, 39(4):665-667.

      摘要 (877) HTML (0) PDF 262.22 K (1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滇池流域土壤进行采样测定与模拟试验,研究了流域表层土壤有效P、全P的累积特征和释放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流域表层土壤P素累积明显,其中全P含量范围在0.5~7.0 g/kg,平均值为2.15 g/kg,有效P含量范围在26.7~598.3 mg/kg,平均值为151.04 mg/kg,全P和有效P均高于全国土壤平均值。土壤P累积与P肥施用量密切相关,模拟试验表明土壤P释放风险临界值为57 mg/kg,按此标准,滇池流域有69%的土壤已对滇池水体构成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其中51%的土壤P释放的环境风险较高、流失严重,并已成为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 水溶性合成高分子对磷在土壤中有效性的影响

      2007, 39(4):668-671.

      摘要 (743) HTML (0) PDF 313.55 K (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和聚丙烯酰胺对P肥(Ca(H2PO4)2)在土壤中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改变了P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添加聚乙烯醇和聚乙二醇的土壤pH和水溶性P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而降低;前者的土壤Olsen P含量随培养时间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后者的土壤Olsen P含量则较为恒定,为P 52mg/kg。添加聚丙烯酰胺的土壤水溶性P和Olsen P含量均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至培养60天时,水溶性P和Olsen P含量分别为P 0.62、60.01 mg/kg;pH变化不显著,约为4.74。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