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9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文
    •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2007, 39(5):673-676.

      摘要 (755) HTML (0) PDF 815.92 K (19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处理技术,与普通生物处理法相比有许多优点。本文对固定化微生物的制备方法、固定化微生物的载体、固定化微生物的反应特性以及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

    • 分形理论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

      2007, 39(5):677-683.

      摘要 (1019) HTML (0) PDF 944.63 K (1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形理论的提出对于定量描述复杂的、高度不规则的系统特征与机理提供了方法。本文从土壤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土壤团聚体等方面回顾了分形理论在土壤肥力研究中的主要结果:土壤腐殖质胶体在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分形特征的聚合物;同一种微生物可能形成具有不同分形特征的结构;土壤中的有机无机胶体在不同条件下凝聚成不同的团聚体,从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结构并对其肥力功能产生影响。我们认为分形理论在探索土壤的形成过程和肥力功能上将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如团粒结构体的形成可能是由土壤胶体分形凝聚而成;土壤中的活性有机质有逐渐老化的现象,可能和腐殖质胶体由结构疏松的分形结构向普通团聚体过渡的过程有关;土壤微生物在不同微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可以推测在各种土壤过程(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过程)中它们的功能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此外,土壤结构的开放程度决定孔隙、水分以及空气的分布,从而决定了微生物的生存空间。所以土壤结构体对微生物空间分布的影响也是将来该领域值得研究的内容之一。

    • 长江三角洲水稻土主要土种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2007, 39(5):684-691.

      摘要 (905) HTML (0) PDF 919.08 K (2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概述了长江三角洲水稻土的形成背景,说明了我国水稻土与水耕人为土分类上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将长江三角洲水稻土主要土种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严格定量指标,分别阐明其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 砷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2007, 39(5):692-700.

      摘要 (1053) HTML (0) PDF 1.01 M (1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As污染已是全球性问题,我国也不例外,对A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已是研究热点,但相关机理仍不完全清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蚯蚓、植物在As污染土壤中吸收转化As及其解As毒机理,以及微生物-植物复合系统修复As污染土壤方面实验室内研究情况。目前广泛认为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非金属污染较有应用前景,可限于甚至是使用超富集植物单一作用下仍有较多缺陷,如通过微生物技术及蚯蚓调节根际微生态,以利于植物在污染土壤中存活或/和吸收更多的As,将极具应用前景。

    •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2007, 39(5):701-707.

      摘要 (886) HTML (0) PDF 953.25 K (3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修复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恢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修复的原理和特点,石油污染土壤的各种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和菌根根际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 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

      2007, 39(5):708-712.

      摘要 (820) HTML (0) PDF 899.98 K (2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2000年以来江苏省畜禽饲养状况的有关资料,利用各类畜禽粪便日排泄系数估算畜禽粪便量,在此基础上计算江苏省各地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研究发现,江苏省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数量巨大,盐城市产生的粪便及各类污染物居全省首位,南通市次之;江苏省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平均为16.5 t/(hm2·a),南通市畜禽粪便污染负荷量最高,达26.7 t/(hm2·a)。全省畜禽粪便污染负荷最高的县是南通市的海安县,其次是盐城市的盐都县。最后本文分析了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 植物硫素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2007, 39(5):713-717.

      摘要 (803) HTML (0) PDF 865.00 K (1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物缺S的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作物和土壤的S素分析有助于作物获得高产。本文综述了植物可见症状、植物组织分析和土壤分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分析诊断技术包括全S、硫酸盐-S、N/S比、苹果酸盐/硫酸盐比、种子含S量及小麦籽粒戊二醛浸泡比色法。分析种子的S含量是诊断大豆S素状况一个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诊断植物S素营养状况的新方向,因为它可以在作物播种前确定作物的S素状况。土壤分析作为诊断土壤S状况时,还应考虑深层土壤的S含量、硫酸盐淋溶指数、环境条件及田间管理历史。

    • 有机黏土矿物修复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2007, 39(5):718-725.

      摘要 (740) HTML (0) PDF 963.89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有机黏土矿物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吸附的研究进展。具体介绍了黏土类型,改性剂种类,改性条件以及有机污染物性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有机黏土矿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并就溶液pH和温度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对有机黏土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作用研究作了展望。

    •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7, 39(5):726-730.

      摘要 (1278) HTML (0) PDF 856.68 K (3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之一,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0%以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界面活性、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本文以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交互作用前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宏观表现到微观交互作用的机理,并提出了宜加强二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特性、非晶形向晶形转化过程等的研究,以期揭示土壤退化、团聚体形成、元素的保蓄与释放、土壤污染物的调控等土壤的基本属性问题。

    • 富硒与非富硒水稻品种对硒的吸收分配的差异及机理

      2007, 39(5):731-736.

      摘要 (873) HTML (0) PDF 1.04 M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富Se与非富Se水稻(秀水48和丙9652)对土壤中Se吸收累积的生育期动态变化和Se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配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发育期的推进,水稻在拔节期对Se累积量骤增,从拔节期到灌浆期水稻Se的累积量占总Se累积量的65%~77%,说明这一段时期是水稻吸收Se的关键时期,水稻生命周期中吸收的Se大部分在这个时期完成。在水稻苗期,秀水48较高的Se吸收量是由于其根系对亚硒酸盐吸收能力较高。而在籽粒成熟期,两个品种生物量和Se吸收量没有差异,无论在低Se土壤还是加Se土壤上,秀水48籽粒Se含量都显著高于丙9652,这说明水稻对土壤Se的吸收是非恒定的,富Se水稻秀水48比非富Se水稻丙9652有较强的Se吸收能力和较强的Se转运能力,但是,Se在两个水稻品种的籽粒和其他器官中的分配差异是引起籽粒Se含量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土壤不施Se时植株各器官Se含量顺序依次为根>叶≈茎>籽粒,Se易于向营养体富集,土壤施亚硒酸盐后植株各器官Se含量则为根>籽粒>叶>茎,表现出Se向籽粒富集的特征。

    • 滇池沉积物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

      2007, 39(5):737-741.

      摘要 (902) HTML (0) PDF 892.48 K (1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滇池126个采样点沉积物0~5 cm、5~10 cm和10~20 cm中Cu、Zn、Pb、Cr、Cd、Hg和As等7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各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均高于相应的参比值,表明滇池沉积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金属污染。各金属含量的水平分布很不均衡,Zn、Pb、Cd、Hg和As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减小而增大,Cu和Cr含量则随沉积物深度减小而减小,表明滇池沉积物中Cu和Cr污染整体上出现了减缓的趋势,而Zn、Pb、Cd、Hg和As污染在不断加剧。用Håkå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滇池沉积物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滇池沉积物存在轻微的Cu、Zn、Pb、Cr和As污染生态风险,以及中等的Hg和Cd污染生态风险;全湖沉积物金属污染的平均生态风险指数RI值为205.03,属中等生态风险,但有快速加大的趋势。

    • 土壤中铅锰复合污染对烟草生长及其吸收铅和锰的影响

      2007, 39(5):742-745.

      摘要 (778) HTML (0) PDF 825.07 K (16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Pb与Mn复合污染对烟草生长及其吸收积累Pb、Mn的影响,以便弄清在Pb与Mn复合污染条件下烟草的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Pb与Mn复合污染可影响烟草的生长发育,在土壤中Pb浓度(500 mg/kg)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土壤中Mn浓度的提高,烟草株高、根长、根系和茎叶的干重不断减少,当土壤中Mn浓度达到2500 mg/kg时,烟草的株高、根长和烟草的产量减少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Pb与Mn复合污染也影响烟草对Pb和Mn的吸收与积累,当土壤中Pb浓度不变时,随着土壤中Mn浓度的增加,烟草各部分中Pb含量和Mn含量都在不断的提高。此外,Mn可促进烟草对Pb的吸收与积累。

    • 桂林毛村不同地质背景主要元素迁移特征及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性

      2007, 39(5):746-752.

      摘要 (826) HTML (0) PDF 908.59 K (15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桂林毛村不同地质背景(石灰岩、白云岩和砂页岩)土壤中Ca、Mg、Cu、Fe、Mn、Zn等主要元素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岩的地球化学背景对岩溶土壤系统的元素迁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以不同地质背景生长的典型植物黄荆为例,研究了上述元素的迁聚与植物蒸腾作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植物蒸腾作用对土壤中Ca、Mg、Cu、Fe、Mn、Zn等主要元素迁聚的影响程度因不同地质背景以及不同元素而有明显差异。植物蒸腾作用对Mn、Cu等较难迁移元素的迁移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土壤中Cu、Fe、Mn、Zn等微量元素的迁聚对植物吸收系数的影响程度因不同地质背景而有显著差异。岩溶山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必须考虑不同地质背景的差异,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

    • 安徽主要水稻土中重金属形态分布与土壤酶活性研究

      2007, 39(5):753-759.

      摘要 (906) HTML (0) PDF 955.96 K (1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分析,对安徽几类不同地貌下的水稻土中重金属Cu、Zn、Pb的化学形态特征及其与4种土壤酶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地区水稻土中,残留态和有机态Cu、Zn、Pb含量在总量中所占比例最高。平原和丘陵地区水稻土中有机结合态Cu、Zn、Pb明显高于山区;而山区水稻土中Fe-Mn氧化物结合态Cu、Zn、Pb相对含量高于平原和丘陵地区。在水稻土中,碳酸盐结合态Cu、Zn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大,交换态Pb对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大。反映水稻土Cu、Zn污染用碳酸盐结合态Cu、Zn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指标,而反映Pb污染用交换态Pb和脲酶活性指标是可行的。

    • 黄淮海平原集约化种植条件下的土壤剖面硝态氮变化

      2007, 39(5):760-765.

      摘要 (718) HTML (0) PDF 907.95 K (13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下,两种不同水平的N肥施用量对NO3--N在黄淮海平原土壤剖面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并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污染能力。土壤NO3--N监测为每间隔20 cm至剖面深180 cm。结果表示: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0~180 cm的残留NO3--N含量为107~443 kg/hm2,年际间和不同作物间的变异性较大。土壤剖面NO3--N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当前当地农民常规施肥量处理和为常规施肥量2倍处理在试验期间出现的土壤剖面NO3--N含量峰值均在2003年的玉米生长季节,分别为688 kg/hm2和881 kg/hm2,但该玉米生长季节出现的大雨导致占0~180 cm土层50%左右的NO3--N积累在100~180 cm土层深处,该深度的NO3--N比较容易通过淋洗迁移出作物-土壤系统,也有可能是潜在的作物N素来源。由于类似大雨在当地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此,即使在当前当地农民的传统耕作管理措施下,土壤NO3--N可能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威胁,但程度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 水稻根系生长对不同氮形态响应的动态变化

      2007, 39(5):766-771.

      摘要 (785) HTML (0) PDF 938.89 K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养分供应变异很大,植物根系生长对这种养分变异的响应非常敏感。为了探索水稻根系生长对N素供应响应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这种适应性变化与水稻N效率之间的关系,采用水培方法,以两个苗期不同N效率水稻品种桂单4号和南光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不同铵硝比、不同浓度NH4+、不同浓度NO3-和不同浓度NH4NO3对水稻根系构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NH4+和NH4NO3供应显著降低了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且有增加平均根直径的趋势;而NO3-供应在0~1 mmol/L浓度范围内,增加了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降低了平均根直径,但当NO3-供应超过1 mmol/L后,NO3-却有降低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的趋势,对平均根直径没有明显影响。苗期N高效基因型桂单4号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在各种N素营养条件下均显著高于N低效基因型南光。上述结果表明,NH4+和NH4NO3都抑制了水稻根系生长,而NO3-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根系生长,根长和根表面积,对提高水稻N效率贡献较大。

    • 长期施用化肥对红壤性水稻土中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2007, 39(5):772-776.

      摘要 (937) HTML (0) PDF 1.79 M (16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化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其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长期施用化肥不仅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而且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异。其中,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和2倍NPK配施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N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NPK均衡施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影响小于非均衡施肥的处理(NP、NK、N、P、K),适当增施K肥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中真菌的比例。

    • 猪粪与化肥配比对基质栽培番茄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2007, 39(5):777-781.

      摘要 (853) HTML (0) PDF 857.01 K (1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猪粪与化肥N配比对苏南地区温室基质栽培番茄(辽宁英石大红)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猪粪N占总N的比例为0%、30%、50%、70%、100%与无肥对照(CK)6个处理。结果表明:①与纯化肥处理比较,猪粪N显著地增加番茄的茎粗、果枝台数、座果数与茎叶生物量,茎粗与座果数分别增加16.8%~27.4%与32.1%~53.6%,但对番茄的株高、叶片数、第一果枝位高度影响较小。②猪粪处理的番茄产量显著地高于化肥处理,比化肥处理增产26.6%~45.6%,不同猪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随着猪粪N增加,番茄前中期果的比例减少、病果率增加,但30%猪粪N处理的番茄不仅产量最高(69.9 t/hm2),而且前中期果实的产量与比例也最高(60.7%),是合适的有机无机N的比例。③以腐熟的猪粪与化肥作基肥为主,配合一次追施少量化肥,试验期间仅以水灌溉,能基本满足番茄107天生育期内的养分供应,获得60.7~69.9 t/hm2的番茄产量。

    • 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2007, 39(5):782-786.

      摘要 (971) HTML (0) PDF 841.20 K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分别在江苏常熟和江西进贤布置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秸秆还田对乌栅土及红壤性水稻土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乌栅土还是红壤性水稻土,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下,土壤全N、全P、速效P和速效K含量与不施肥的CK处理相比显著提高;另外,红壤性水稻土的秸秆还田土壤全N、全P、速效P含量与单一施用化肥处理相比显著提高(P<0.05)。同样,上述两种土壤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单一施用化肥的处理显著增加,而且从腐殖质的组分分析可知:腐殖酸C、胡敏酸C与富里酸C的比值均显著提高,表明土壤有机质品质得以改善。因此,长期的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性水稻土团聚体的分布及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2007, 39(5):787-793.

      摘要 (884) HTML (0) PDF 2.43 M (15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采自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历经22年的肥料定位试验地,各施肥处理为:不施肥(CK)、施N肥(N)、施P肥(P)、施K肥(K)、施N、P肥(NP)、施N、K肥(NK)、施N、P、K肥(NPK)、施双倍N、P、K肥(2NPK)、施N、P、K肥和有机肥(NPK+OM)。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团聚体分布的影响以及土壤有机C、N在各级团聚体上赋存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有机C、N主要分配在2~0.25 mm的大团聚体上,C/N比随着团聚体粒级的减少而降低;水稻土团聚体的形成与有机C(SOC)密切相关,表现出与"层次性"机制相符的现象;施P、K、NK肥和NPK+OM显著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和团聚体的稳定性;NPK+OM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C、N和各级团聚体上的有机C、N的含量。

    • 不同环境因子对海州香薷堆肥品质与物质转化研究

      2007, 39(5):794-800.

      摘要 (806) HTML (0) PDF 1.02 M (1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海州香薷为堆肥原料,采用纤维素分解菌和effective microorganisms(EM菌)为接种菌剂,对不同的微生物组合、不同环境因子(温度、湿度)的联合堆肥进行了实验室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制作过程中,各处理含水率明显下降;全C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全N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以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混合菌剂对堆肥品质影响最为显著,使其C/N下降到17.9。而在室温、含水率为75%条件下,堆肥的品质最佳,其C/N值为13.7,ηC/N为60.8%,达到有机肥料一级腐熟标准。同时,整个堆肥过程中纤维素分解菌始终保持旺盛的活性,其菌群密度保持在2.79×105 CFU/g干重左右。通过纤维素分解菌和EM菌的协同作用,能够快速高效地降解海州香薷残体。

    • 堆肥对苏打草甸碱土植被重建的影响

      2007, 39(5):801-805.

      摘要 (662) HTML (0) PDF 840.20 K (1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建立一个低成本、易推广的苏打草甸碱土植被的快速重建模式,在试验区内随机选取碱斑,直接在碱斑上堆肥。结果表明:灌水+堆肥与常规堆肥盐分调控的效果最好。堆肥浇水处理的出苗率显著高于未浇水处理,秋季浇水与未浇水处理生物量没有差异。碱斑上经过人工植被建植后,草甸碱土上植物群落已演替到羊草+盐碱植物群落阶段,跨越了盐碱植物群落阶段。碱斑上直接进行常规堆肥是苏打草甸碱土植被重建的快速、经济模式。

    • 牧草的不同利用方式对果-草人工生态系统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2007, 39(5):806-812.

      摘要 (798) HTML (0) PDF 923.62 K (1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果-草人工生态系统中牧草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覆盖、刈割压埋、畜肥还园3种利用方式均能较清耕提高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土壤密度,稳恒土壤温度,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相关性分析发现,除全P与纤维分解菌、纤维分解酶、多酚氧化酶为负相关外,其余养分与生物因子间均呈正相关,且多数养分与生物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经通径分析发现,脲酶、硅酸盐细菌、纤维分解酶是促进有机质积存的主要生物因素,蔗糖酶是影响N、P、K速效养分的最主要因子,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纤维分解菌只是选择性地对有机质的积存和N、P、K速效养分的形成起作用。

    • 基于RS和GIS的成都市郊区景观格局分析

      2007, 39(5):813-818.

      摘要 (837) HTML (0) PDF 935.88 K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遥感影像经过纠正和增强后,采用自动分类和目视判读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成都市郊区的景观类型分布信息;通过选择分析指标,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郊区生态环境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总体景观格局由少数景观类型占主导地位。成都市郊区各区县间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双流县和温江区保持了良好的景观多样性,而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景观相对比较单一;郫县和温江区景观由少数类型占主导地位比其他区县突出;在景观分布形式上,双流县和新都区景观成片分布现象也比其他区县严重;各区县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也不相同,其中双流县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而青白江区和龙泉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维护。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西省可持续食物安全评价

      2007, 39(5):819-823.

      摘要 (720) HTML (0) PDF 880.10 K (1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化肥用量等23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江西省可持续食物安全度。结果表明,1978-2003年江西省可持续食物安全度逐步提高,目前食物处于安全水平。江西省食物生产因子、资源禀赋因子和气候因子安全水平较高,对食物安全较有保障;食物保障因子和社会经济因子安全水平偏低,是可持续食物安全的薄弱环节;可持续环境因子的安全水平正逐步加强,有利于提高可持续食物安全度。

    • 安徽省宣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2007, 39(5):824-828.

      摘要 (857) HTML (0) PDF 865.31 K (1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乡镇为单位,在对宣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对整理潜力进行分级、分区;针对各类型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整理模式。结果表明,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总潜力为12126.70 hm2,占待整理居民点用地面积的29.69%。其中,Ⅰ级整理潜力7812.37 hm2,主要分布在平原圩区;Ⅱ级整理潜力3612.40 hm2,主要分布在丘陵、岗地地区;Ⅲ级整理潜力701.93 hm2,以深丘、山地为主。

    • 海门市大棚设施栽培土壤盐分累积特征的研究

      2007, 39(5):829-831.

      摘要 (807) HTML (0) PDF 763.93 K (1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门市大棚设施土壤存在一定的盐分积累现象,土壤含盐量是邻近大田的3~4倍,盐分累积在年度内呈现明显的起伏特征,在栽培期间(头年10月到翌年5月),土壤含盐量达0.38~8.03 g/kg,平均3.28 g/kg;而在撤膜期间(5月-10月),土壤含盐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为2.07 g/kg,降幅达36.9%;年度内阶段性的设施栽培不会发生土壤含盐量多年累积的现象,这是该地区特殊气候条件形成的;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控制大棚设施土壤盐分的积累。

    • 双道原子荧光光谱同时测定土壤中砷、汞的方法研究

      2007, 39(5):832-836.

      摘要 (739) HTML (0) PDF 859.37 K (17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土壤中总As、总Hg的同时测定方法,并对消化体系进行了筛选,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测试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用王水消解样品,在10%盐酸溶液中用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同时测定土壤中As、Hg的新方法。方法线性范围宽(As 0~200 μg/L;Hg 0~10 μg/L);检出限低(As 0.05 μg/L;Hg 0.007 μg/L);As的回收率为96.0%~101.0%,Hg的回收率为97.0%~103.7%;相对标准偏差(RSD) As为2.7%,Hg为4.5%。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 苏州市城市边缘带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2007, 39(5):837-839.

      摘要 (769) HTML (0) PDF 786.83 K (1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201个土壤表层系统采样分析数据,应用一系列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苏州市城市边缘带土壤肥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强烈,表现出城市边缘带土壤肥力分布的重要空间特征。土地利用方式是导致土壤肥力特征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同一利用方式下不同种植年限也会导致土壤肥力特征不同。反映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集约化背景下土壤资源利用方式与利用强度的变化对土壤质量结构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的重要影响。

    • 濒危植物艾比湖桦生存的水文地质及土壤条件

      2007, 39(5):840-843.

      摘要 (691) HTML (0) PDF 791.02 K (1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初步研究发现,艾比湖桦仅见于古尔图河古老三角洲西缘泉水溢出地带。虽地处温带漠境,但土壤却系既无盐化又无碱化且碳酸钙含量很低的草甸沼泽土,地下水矿化度小于1 g/L,pH值6.9~7.4。

    • 施肥对菠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2007, 39(5):844-848.

      摘要 (870) HTML (0) PDF 836.87 K (1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以N、P、K、有机肥料为试验因素,建立菠菜产量和NO3--N含量的回归方程。N肥和有机肥对菠菜产量和NO3--N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所有互作效应都不显著。为了兼顾菠菜高产和较低NO3--N含量的生产目的,施肥量为:纯N 60~90 kg/hm2,P2O5 15~30 kg/hm2,K2O 45~67.5 kg/hm2,有机肥1125~2250 kg/hm2,预计产量和NO3--N量分别为:29104.9 kg/hm2 ≤ Y ≤ 33607.9 kg/hm2,2523 mg/kg ≤ Y NO3- ≤ 3461 mg/kg。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