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3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论与综述
    • 农田长期生态过程的长期试验研究进展与展望

      2007, 39(6):849-854.

      摘要 (729) HTML (0) PDF 928.15 K (1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试验是研究农田长期生态过程及其环境效应和调控措施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国际上重要农业长期试验的研究发展趋势,分析了农业长期试验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了国内农业长期试验网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农业长期试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长期农业生态和环境过程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长期试验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和应用研究平台。国内建立了两个主要的农业长期试验网络,重点开展了水分和养分的长期试验。目前农业长期试验网络需要在区域尺度上加强农业、环境和生物科学的交叉研究;扩展试验地面积,完善试验设计;完善分析测试方法和样品、数据的保存系统。国家需要制定和实施稳定农业长期试验研究的管理和经费支持政策。

    • >研究报告
    • 藏北高寒草原草地退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007, 39(6):855-858.

      摘要 (812) HTML (0) PDF 842.44 K (14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藏北高寒草原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日趋严重的草地退化已从整体上影响并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藏北高原自然环境严酷、生态系统脆弱,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人类干预强度和频度的不断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正呈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在阐述藏北高原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就藏北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 水稻植株对稻田CH4排放日变化的影响

      2007, 39(6):859-862.

      摘要 (947) HTML (0) PDF 882.05 K (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5年采用静态箱法,在水稻分蘖期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全天观测了有、无水稻植株两种情况下稻田CH4的排放。结果表明:无论水稻种植与否,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模式,极大值出现在下午14点;稻田CH4排放的昼夜变化与5cm处土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有水稻植株处理稻田CH4日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无水稻植株处理(p<0.05);有水稻植株处理的稻田CH4排放通量最佳观测时间在上午8~10点,无水稻植株处理的最佳观测时间则在傍晚18点左右。

    • 下辽河平原潮棕壤撂荒地和人工林N2O、CH4排放研究

      2007, 39(6):863-869.

      摘要 (797) HTML (0) PDF 984.00 K (10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静态箱(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下辽河平原潮棕壤撂荒地和人工林N2O、CH4排放进行了为期1年的原位测量,同时测量了土壤温湿度、气温,土壤NO3--N、NH4+-N含量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内人工林地土壤的N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撂荒地。撂荒地是大气CH4的源,而人工林则是CH4的汇。对人工林的观测结果表明,N2O排放与CH4排放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2=-0.351,p<0.05,n=36);而撂荒地两种气体排放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N2O排放通量和温度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土壤含水量在200 g/kg以上时,土壤含水量与CH4气体排放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 稻秆还田方式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

      2007, 39(6):870-873.

      摘要 (816) HTML (0) PDF 884.39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稻秆还田方式(表面覆盖、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对麦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稻秆还田方式麦田N2O排放量为:表面覆盖>对照(不施稻秆)>均匀混施>原位焚烧。与对照相比,稻秆表面覆盖显著增加麦田N2O排放量,而均匀混施和原位焚烧显著减少N2O排放量。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对照相比,稻秆均匀混施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表面覆盖和原位焚烧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 长江三角洲地区竹林经营中的氮磷流失负荷概算

      2007, 39(6):874-878.

      摘要 (789) HTML (0) PDF 305.86 K (1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竹林集约经营面积、竹林施肥情况及氮(N)、磷(P)流失率,对该区竹林经营中因施肥产生的N、P流失量进行了概算。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竹林中每年N、P流失量分别为3795~6067 t、828~1104 t。其中,浙江省竹林地的N、P流失量分别为3573~5713 t、779~1039 t,均占总流失量的94%。从单位面积上的流失量来看,浙江省竹林地N流失负荷(9.8~15.6 kg/hm2)显著低于该省农田N流失负荷(57.4 kg/hm2),而P流失负荷(2.1~2.8 kg/hm2)稍高于农田(1.7 kg/hm2)。在部分高度集约经营地区,竹林地每年的N、P流失更高。这些竹林地主要位于水源上游或河湖两岸,流失的N、P进入水体后,将对水体造成污染,降低水质,加速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

    • 滇池沉积物总氮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007, 39(6):879-883.

      摘要 (1124) HTML (0) PDF 319.65 K (1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GPS定位,对滇池海埂、斗南、罗家村、新街、昆阳等5个代表性样点沉积物总N含量进行为期1年的动态监测,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滇池沉积物总N的变化。结果表明全湖全年沉积物总N的平均含量为4.91 g/kg,年变化范围是4.13~5.41 g/kg,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总体趋势夏季高、冬季低,但不同区域变化高峰和趋势不同。沉积物总N层次变化差异显著,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各层次年变化范围分别为表层3.54~9.10 g/kg、中层2.72~8.04 g/kg、底层1.23~5.37 g/kg。各区域沉积物总N平均含量以海埂和罗家村最高,斗南和新街较低。

    • 聚合物包膜肥料硝态氮释放特征研究

      2007, 39(6):884-889.

      摘要 (734) HTML (0) PDF 360.04 K (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养分组成(单一组分和复合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Multicote)和水中静态溶出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半径处理下聚合物包膜肥料NO3--N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显著促进NO3--N的释放;肥料颗粒半径差异显著影响NO3--N释放,小半径的肥料颗粒NO3--N释放明显比大半径颗粒快,且小半径肥料颗粒NO3--N释放的活化能较低;肥料颗粒内离子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与单一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相比,复合组分聚合物包膜肥料NO3--N释放的线性期明显缩短,NO3--N释放速率增加,且NO3--N释放的活化能明显增大。聚合物包膜肥料中NO3--N的释放特征直接与聚合物膜的扩散系数、扩散面积、膜厚度以及伴随离子的种类和浓度相关。养分释放时期以及活化能的定量化表征为全面评估聚合物包膜肥料养分释放特征提供了参考。

    • 不同土壤和氮钾肥配比对莴笋的营养效应研究

      2007, 39(6):890-895.

      摘要 (736) HTML (0) PDF 333.61 K (1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N、K肥料配比对酸性和碱性土壤上两个莴笋品种(科兴3号和双尖莴笋)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上施用不同N、K配比肥料对双尖莴笋和科兴3号的产量影响不同。在酸性土壤上,对照(N15K10)是适宜两种莴笋高产的最佳N、K肥配比处理。在碱性土壤上种植双尖莴笋时,可以考虑在对照基础上适当地降低N肥用量。在碱性土壤上两种莴笋的产量均高于酸性土壤。减N和增K处理有利于降低莴笋的硝酸盐含量。在酸性土壤上莴笋中的硝酸盐含量高于碱性土壤。莴笋采收后期茎的硝酸盐含量高于叶片。不同施肥处理对两种土壤上科兴3号和双尖莴笋营养品质的作用不一致。在酸性土壤上增施K肥或提高N肥的用量对莴笋营养品质的改善更有效果。莴笋的Vc含量以叶片>茎,且酸性土壤>碱性土壤。除双尖莴笋在增K处理(N15K15、N20K15)中茎的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酸性土 < 碱性土以外,其他处理莴笋茎叶中的可溶性糖均为酸性土 > 碱性土。不同处理莴笋的氨基酸含量均表现为茎 > 叶。

    • 液培条件下氮素形态和化控技术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2007, 39(6):896-899.

      摘要 (627) HTML (0) PDF 209.65 K (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生菜和青菜作为供试材料,在液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形态N素对蔬菜硝酸盐累积的影响,同时观测了叶面喷施两种低硝酸化剂的化控技术对降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N素形态对生菜的生长和硝酸盐的积累影响显著,而对青菜的影响不显著;相同形态N素供应时,青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生菜中的含量,硝酸盐的积累取决于不同蔬菜品种的遗传特性。青菜和生菜叶面喷施两种低硝酸化剂对降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作用不显著。

    •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施用对饲草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2007, 39(6):900-904.

      摘要 (828) HTML (0) PDF 295.48 K (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N、P、K肥施用对饲草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的施用可分别使饲草鲜草产量提高6.1倍、10.6倍和0.6倍,各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N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N处理相比分别提高6.9倍、3.5倍和4.7倍;P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P处理相比分别提高5.9倍、23.2倍和7.3倍;K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0.3倍、0.7倍和7.4倍。N、P、K肥的施用可相互促进肥料表观利用率的提高。P、K肥的施用有利于缓解土壤酸化,轮作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缺P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明显较高,施N处理土壤中P含量明显降低,缺N、缺P处理轮作后土壤K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 有机无机磷肥配施对蔬菜地土壤磷素淋失的影响

      2007, 39(6):905-909.

      摘要 (836) HTML (0) PDF 270.26 K (9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化肥、有机肥以及有机无机P肥配施对蔬菜地土壤P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的有机P含量,促进土壤P素的淋失;在施P量相同的情况下,有机P肥所占的比例越大,淋出液总P、溶解总P、溶解有机P的浓度和累积淋失量就越高。在评价蔬菜地土壤P对水环境影响时,应把有机P作为评价指标。

    • 太湖地区温室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

      2007, 39(6):910-914.

      摘要 (885) HTML (0) PDF 270.55 K (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调查了太湖地区温室蔬菜土壤中重金属Cr、Cd、Cu、Zn、Pb的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并参照相关标准对其进行污染程度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是0~20cm还是20~30cm土层,各种重金属(Cr除外)全量含量均高于背景值。不论是全量还是有效态,在0~20cm土层中含量基本上高于20~30cm土层中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以江苏省土壤背景值为评价标准,该地区土壤属轻污染;以国家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该地区土壤未被污染。

    • 安徽省望江县油菜田土壤有效硫状况及硫肥效应

      2007, 39(6):915-918.

      摘要 (720) HTML (0) PDF 245.06 K (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望江县研究安徽省土壤有效S状况和油菜施用S肥的效应。结果表明,望江县土壤有效S平均含量15.31 mg/kg,缺S状况较为严重,缺S土壤所占比例高达61.29%,潜在性缺S土壤所占比例为35.48%。主要土壤类型中灰潮土缺S状况最为严重,有效S不足的土壤所占比例高达80%。在有效S极为缺乏的灰潮土上,油菜施用S肥具有极为显著的增产效果,与施尿素的对照相比,盆钵栽培增产10.89%~26.21%,田间试验产量提高9.42%~16.43%,平均增产15.80%和13.29%。

    • 硫和白云石对皖中黄褐土铅形态分布的影响

      2007, 39(6):919-923.

      摘要 (813) HTML (0) PDF 288.41 K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应用连续浸提分组方法,研究了S与白云石用量对黄褐土中重金属Pb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高S处理条件下,土壤pH下降,可交换态Pb有升高的趋势;白云石处理条件下,土壤pH升高,显著促进了可交换态Pb向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转化,这种形态分布与白云石用量无明显关联,S的添加不足以改变白云石粉对黄褐土中Pb形态的影响。

    • 根相对伸长率不能反映大白菜对镉的耐性差异

      2007, 39(6):924-927.

      摘要 (841) HTML (0) PDF 225.04 K (1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4种大白菜为材料,研究根的相对伸长率与蔬菜地上部Cd耐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根的相对伸长率与大白菜苗期的Cd耐性没有相关性,因而用种子根相对伸长率不能衡量大白菜对Cd的耐性。大白菜地上部Cd含量与Cd耐性指数呈负相关,表明Cd耐性强的大白菜地上部Cd的累积量相对较低。

    • 铜钼硅营养对苦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2007, 39(6):928-931.

      摘要 (804) HTML (0) PDF 212.64 K (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在细砂土和粉壤土两种质地的土壤上,Cu、Mo、Si营养对苦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细砂土上施Cu能显著提高苦瓜产量,而施Mo、Si未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作用;在粉壤土上施Si极显著提高了苦瓜产量,而施Cu、Mo未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在细砂土上施Cu、Mo极显著降低了苦瓜硝酸盐含量,而施Si未降低硝酸盐含量;在粉壤土上施Cu、Mo、Si均使苦瓜硝酸盐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在两种质地的土壤上施Cu、Mo、Si对Vc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在细砂土上施Cu、Mo、Si极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在粉壤土上施Cu、Mo亦极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壤质地上Cu、Mo、Si营养对苦瓜的增产效应和品质改善效应不同。

    • 钾高效基因型棉花的筛选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

      2007, 39(6):932-937.

      摘要 (702) HTML (0) PDF 396.18 K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营养液培养,设缺K和适K处理,进行棉花苗期培养,以苗期干物质的K效率系数(-K/+K)评价K效率差异,从86个不同系谱的棉花品种中分次逐步筛选,获得4个候选品种。对候选品种进行全生育期土培试验,设施K和不施K处理,获得皮棉产量,以皮棉产量的K效率系数(-K/+K)来反映品种间的K效率差异,确定103为K高效高潜力基因型,122为K低效低潜力基因型,163和165为K高效低潜力基因型。103具有较强的吸收土壤速效K、活化土壤缓效K的能力,并以较低的K含量往繁殖器官运输分配,建成较多的子棉和皮棉,这可能是其K高效的机制之一。

    • 不同硼效率棉花品种果胶与不同形态硼含量的差异

      2007, 39(6):938-942.

      摘要 (756) HTML (0) PDF 284.10 K (1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硼(B)对不同B效率棉花品种水溶性果胶、原果胶及水溶性B、酸溶性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B充足时,B低效棉花品种各部位果胶含量均大于高效品种,不同形态B含量也有同样的规律。缺B时,高效品种各部位果胶含量一般高于低效品种。严重缺B使2个棉花品种不同形态B含量均显著降低,水溶性B变化比酸溶性B更明显,低效品种各部位酸溶性B及上部幼叶水溶性B含量降低幅度均大于高效品种,下部老叶和根中水溶性B降低幅度小于高效品种。缺B还使2个品种上部幼叶与下部老叶水溶性B含量比值增加,高效品种增加幅度大于低效品种,该比值在品种间的差异明显大于水溶性B和酸溶性B含量的差异,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品种的B效率。

    • 原位土壤溶液采样及可溶性有机碳(DOC)的紫外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探讨

      2007, 39(6):943-947.

      摘要 (962) HTML (0) PDF 404.58 K (15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次采用管壁过滤孔径为微米级(0.1~0.3 μm)的水处理用多孔聚丙烯(腈)空心纤维细管,与注射器或真空管相连,自制成土壤溶液采样器,将空心纤维管埋置或插入土壤中抽取层面土壤溶液,所得溶液无须过滤即可进行各种理化分析和测定,且可连续采样,提出了一种价廉实用的原位土壤溶液取样方法。并根据可溶性有机碳(DOC)在紫外光区的吸收特征,将土壤溶液在254 nm波长处的吸光度(UVA254)与DOC浓度(TOC仪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有较好的相关性(DOC=38.84×UVA254,n=37,R2=0.82),即直接测定土壤溶液的UVA254,再乘以系数38.84可以估算DOC浓度。与复杂的氧化-比色和昂贵的TOC仪测定法对比,UVA254能快速便捷地估计土壤溶液中DOC的浓度。UVA254也适用于水体DOC的估计。

    • 基于3S集成技术的土壤侵蚀图野外校核

      2007, 39(6):948-952.

      摘要 (956) HTML (0) PDF 307.55 K (1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实现了基于3S集成技术的土壤侵蚀图野外校核,即以越野车为平台,应用GPS实时定位技术,在GIS桌面系统的支持下,借助遥感图像开展野外调查。该方法定位快速、准确,实现了行进途中的不间断工作,并将调查结果以全数字格式存储,方便后续工作,且可适应点、线和面等不同类型的野外调查,因而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该方法对土壤调查以及其他野外工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基于信息熵原理的土壤pH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分析

      2007, 39(6):953-957.

      摘要 (722) HTML (0) PDF 267.85 K (1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酸碱度是土壤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它受特定的生物气候条件、地形、母质来源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发育于不同母质和不同地形部位,且土地利用方式多样的丘陵区土壤,进行高密度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分析获取表层和底层土壤pH数据。基于信息熵原理对土壤pH与母质、地形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pH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的控制,耕作土壤pH值明显小于自然土壤;而底层土壤pH主要受母质的影响,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土壤pH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紫红色砂页岩风化物、下蜀黄土和砂岩风化物。本文的研究特色是应用联合信息熵算法,在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之间进行定量的空间相关性分析,这点克服了以前定性变量和定量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研究的不足。

    • 基于分维数和稳定性指数的苏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2007, 39(6):958-963.

      摘要 (867) HTML (0) PDF 324.89 K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苏州市1985年、2000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基础上,利用分形模型,计算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居住与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6种不同地类的分维数、稳定性指数以及平均分维数和平均稳定性指数,并对1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具有分形结构。从1985年至2000年,林地、草地以及居住与工矿用地趋于规则、稳定;耕地、水域用地趋于复杂、不稳定;未利用土地没有变化;苏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够稳定,土地利用形态趋于复杂化。

    • 稻田垄作免耕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分布的影响

      2007, 39(6):964-967.

      摘要 (706) HTML (0) PDF 266.84 K (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水田长期垄作免耕处理下,研究了土壤真菌多样性及其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垄作免耕处理下,耕层土壤中,真菌主要分布于粒级为1.0~0.25 mm的土壤团聚体中,同时在>0.053 mm的各级土壤团聚体中垄作免耕处理下真菌数量多于常规轮作处理;垄作免耕处理的各级土壤团聚体中都有毛霉和根霉存在,且1.0~0.25 mm土壤团聚体中属类最丰富,其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9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24,常规轮作下属类丰度没有明显变化。稻田垄作免耕提高了不同团聚体中真菌的数量、多样性,改变了真菌在不同大小团聚体中的分布状况。

    • 宜兴市温室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和分析

      2007, 39(6):968-972.

      摘要 (998) HTML (0) PDF 255.53 K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宜兴市的温室和露天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pH,电导率,各种水溶性离子的含量以及全盐量)进行调查测定,结果表明:宜兴市温室土壤pH值0~20cm土层比深层低,有酸化趋势;土壤全盐量显著高于露天土壤,盐分已明显在0~20cm土层富集,表层土壤全盐含量均在2.00 g/kg以上;在盐分的离子组成中,阳离子以Ca2+为主,平均占全盐总量的14%,阴离子以NO3-和SO42-为主,分别平均占全盐总量的56%和23%。说明该地区温室土壤已达到中度盐渍化水平。

    • 不同肥料组合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07, 39(6):973-977.

      摘要 (847) HTML (0) PDF 318.07 K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酸性土壤不同养分组合对生姜产量、品质及养分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养分组合能使生姜显著或极显著增产(11.1%~79.4%),增产效果以高N(N2)组合大于低N(N1)组合,以配施Mo肥(N2P1K2Mo)组合增产最为显著。不同肥料组合使生姜粗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3%~35.5%(N1P2K2、N2P1K1组合除外)、5.5%~92.7%(N2P2K3组合除外)和2.9%~36.7%(N2P2K3、N2P2K2Mo组合除外),降低粗纤维含量2.8%~11.9%(N2P2K2Mo组合除外),改善生姜品质。不同肥料组合降低生姜地上部全N、P、K含量和根茎全P、K含量,提高地下部全N含量。不同肥料组合提高生姜根茎N/P和N/K,降低K/P,而对生姜地上部N/P、N/K、K/P作用不一致。综合产量和品质效应,以N2P2K1处理最佳。

    • 湖北省4种水稻土养分状况的系统研究

      2007, 39(6):978-981.

      摘要 (773) HTML (0) PDF 239.36 K (1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土壤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南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鄂中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鄂北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江汉平原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均主要缺乏N、P和K。并且4种土壤N的缺乏程度依次为3# > 4# > 1# > 2#、P为1# > 2# > 3# > 4#、K为1# > 3# > 4# > 2#。以高粱为指示作物的生物试验结果表明,1#土主要缺乏N、P、K、Zn;2#、3#和4#土主要缺乏N、P,同时施K也有一定效果。生物试验结果表明4种土壤N缺乏程度为3# > 2# > 4# > 1#,P为3# > 1# > 2# > 4#。结果显示土壤化学分析和盆栽生物试验判定养分丰缺种类结果基本一致,但两种方法判定的养分缺乏程度顺序不一致。

    • 李营养累积、分布及叶片养分动态研究

      2007, 39(6):982-986.

      摘要 (831) HTML (0) PDF 279.29 K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保障生态和果品安全以及合理实施果园养分管理的前提,对大石早生李树体各部位营养元素积累、分布以及各营养元素的周年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营养元素在各个器官的相对含量,除K、Zn在果实中含量最高外,N、P、Ca、Mg均以叶片中含量为最高,以叶片做营养诊断是适宜的。②大石早生李树体营养元素N、P、K、Ca、Mg、Fe、Zn的元素比值为10.00:1.26:6.42:12.57:2.46:1.87:0.14。③100 kg鲜果的养分吸收量分别为:N772.47 g,P74.25 g,K730.33 g,Ca874.16 g,Mg169.82 g,Fe66.05 g,Zn7.53 g,N:P:K的比例为1.00:0.10:0.95。④N、P、K、Ca、Mg、Fe、Zn、Mn、Cu的含量随物侯期呈规律性变化。生长季初期,N、P、K、Zn、Cu的含量迅速下降,Fe、Mn、Ca、Mg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中期这9种元素总体变化幅度较小;后期Fe、Cu、N、P、K的含量呈下降趋势,Mn、Zn、Ca、Mg依然上升。本结果既丰富了国内李营养理论,同时又为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及建立绿色优质果品科技示范基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 >研究简报
    • 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与评价

      2007, 39(6):987-991.

      摘要 (787) HTML (0) PDF 285.75 K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66.7万hm2标准农田耕层土壤抽样调查研究,按照标准农田建设现状,选择14个评价指标,运用专家经验法,确定指标权重,以综合地力指数将浙江省标准农田评定为5个等级。浙江省标准农田土壤表层砾石含量少,耕作层砂、黏适中,耕性尚可;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结果相比,表现出土壤紧实的趋势,土壤有机质略有下降,酸性变强,有效P、速效K增加,但含量分异加大。通过调查与评价,标准农田以二等和三等田为主,占调查样本的85%左右。该结果将为今后的标准农田建设和培肥地力提供科学依据。

    • 不同pH下两种可变电荷土壤中Cu(II)、Pb(II)和Cd(II)吸附与解吸的比较研究

      2007, 39(6):992-995.

      摘要 (985) HTML (0) PDF 210.44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两种可变电荷土壤的研究表明,土壤对Cu(Ⅱ)、Pb(Ⅱ)和Cd(Ⅱ)的吸附量均随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Ⅱ)与Pb(Ⅱ)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加而减小,Cu(Ⅱ)和Pb(Ⅱ)与Cd(Ⅱ)吸附量之间的差值随pH增大呈增大趋势。土壤吸附的Cd(Ⅱ)的解吸量随吸附平衡液pH的增加而增加;但Cu(Ⅱ)和Pb(Ⅱ)的解吸量先随pH增加而增加,在某一pH时达最大,随后再逐渐减小。3种重金属离子在可变电荷土壤中吸附和解吸行为的不同特征是pH导致的土壤表面电荷的变化和离子水解程度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可变电荷土壤中重金属的控制和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采用嫁接试验探讨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硼效率差异机理初报

      2007, 39(6):996-999.

      摘要 (723) HTML (0) PDF 202.08 K (1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溶液培养条件下,比较研究不同B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及其相互嫁接植株苗期对B吸收分配的差异。试验表明,缺B胁迫明显降低高效、低效油菜品种及其相互嫁接植株地上部B含量和累积量,高效品种降低幅度明显小于低效品种,两者相互嫁接植株降低幅度均居于高效品种与低效品种之间。无论缺B与否,高效品种和以高效品种为砧木的植株地上部B分配率分别有高于低效品种和以低效品种做砧木植株的趋势。推断甘蓝型油菜品种B效率差异是由根系吸收能力以及向地上部运输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硼对豌豆根尖铝毒的影响

      2007, 39(6):1000-1003.

      摘要 (890) HTML (0) PDF 219.78 K (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B(0、100、1000 μmol/L)对豌豆根尖Al和胼胝质含量的影响,以揭示B是否能减轻Al胁迫。发现:Al浓度100 μmol/L时,浓度100 μmol/LB处理的根苏木精染色颜色较不加B处理浅。Al浓度100 μmol/L和500 μmol/L时,100 μmol/LB处理的豌豆0~0.5cm和0.5~1cm根段的Al含量均比未加B处理有明显降低的趋势;高B处理(1000 μmol/L)均引起根段的Al含量高于不加B处理。Al浓度100 μmol/L时,加B处理后豌豆0~0.5cm根段胼胝质含量显著低于不加B处理。结果表明:适量B可以减轻豌豆根尖Al毒。

    • 施肥量对奶花芸豆产量效应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2007, 39(6):1004-1008.

      摘要 (789) HTML (0) PDF 258.54 K (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及N、P(P2O5)、K(K2O)施用量对奶花芸豆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测定参数,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产量函数模型;经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产量的最佳田间施肥方案。在试验条件下,当奶花芸豆栽培密度为167000株/hm2,施N量300 kg/hm2,施P(P2O5)量200 kg/hm2,施K(K2O)量47 kg/hm2组合时,产量可达到3825 kg/hm2。施肥能够提高奶花芸豆对N、P、K养分的吸收。

    • 介绍一种采集大棚土壤渗漏水的装置

      2007, 39(6):1009-1011.

      摘要 (898) HTML (0) PDF 145.44 K (1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填埋式大棚土壤渗漏水的收集装置,它适用于收集离地表50 cm以内,体积约2L的渗漏水,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抽水装置,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