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土壤磁性的应用研究进展

      2008, 40(2):153-158.

      摘要 (1373) HTML (0) PDF 0.00 Byte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磁性作为环境变化指示体,具有诸多易于观察的特征和可以统计测量的属性.本文简述了土壤磁性常用的参数、来源(自然、生物、人为因素);参考最新文献,重点介绍了土壤磁性在土壤污染、土壤侵蚀、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应用进展:针对多学科相互交叉领域的问题进行讨论:①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探索不同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土壤磁性的空间格局;②通过分析不同时空尺度土壤磁性特征,探索物质组分及其相互转化规律、作用机制及环境内涵;③结合"3S"与常规地球物理化学分析,建立区域磁数据库,快速简便评价生态环境质量.

    • 保墒缓释肥料研究现状与进展

      2008, 40(2):159-166.

      摘要 (1212) HTML (0) PDF 0.00 Byte (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保墒缓释肥料是一种将吸水性物质以一定的方式和肥料结合起来的新型肥料,它既可以实现对肥料的吸附和缓慢释放,又可以起到一定的吸水保墒作用.本文综述了保墒缓释肥料中常用的吸水剂,保墒缓释肥料的4种制备工艺即混合、吸附、包膜、反应,保墒缓释肥料的性能测定方法以及影响养分释放的因素等;并分析了保墒缓释肥料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2008, 40(2):167-173.

      摘要 (1353) HTML (0)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物水分研究是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C、O、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分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阐明了C稳定同位素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率研究中的应用,还介绍了O稳定同位素在作物CO2同化过程中和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源利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充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 土壤中根瘤菌定殖研究进展

      2008, 40(2):174-180.

      摘要 (1586) HTML (0) PDF 0.00 Byte (1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根瘤菌根部定殖对于揭示根瘤菌在根圈的微生态学特征、提高其根际适应性和增产效果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根部定殖概念及根瘤菌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对其竞争结瘤能力的影响着手,介绍了根瘤菌根部定殖的研究概况.其中重点阐述了基因标记技术研究根瘤菌定殖群体动态的进展及影响接种根瘤菌根部定殖的生物学和非生物学因素.

    • 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新进展

      2008, 40(2):181-187.

      摘要 (1251) HTML (0)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好氧颗粒污泥是近年发现的,在好氧条件下自发形成的微生物细胞之间自身固定化的一种形式,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较高的生物量和在高容积负荷条件下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良好生物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取决于废水组成、操作条件和适当的选择压等因素.COD和DO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有明显影响.COD浓度在400~1200mg/L范围内,好氧颗粒污泥去除COD的能力均在85%以上.颗粒污泥能吸附有机物,使废水中COD浓度快速下降.COD浓度<800mg/L,,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脱N能力,N去除率最高达85.3%.在溶氧浓度为1~4 mg/L条件下,颗粒污泥对COD去除率均在90%以上.不同的溶氧浓度对N的去除率有一定影响,在溶氧浓度3mg/L时,N去除率最高,达83%.本文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征和微生物相、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颗粒化反应器等进行综述,并对好氧颗粒污泥在环境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出展望.

    • 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

      2008, 40(2):188-192.

      摘要 (1344) HTML (0) PDF 0.00 Byte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就是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中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土地整理则是以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生产、生活、生态环境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二者在目标、内容等方面所具有的高度一致性决定了土地整理可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楔入点和重要工作平台.文章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背景和内涵的基础上,探讨新农村建设对于土地整理的新要求;并据此就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土地整理目标、原则、内容和模式选择等提出思路,为今后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借鉴.

    •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无锡市为例

      2008, 40(2):193-199.

      摘要 (1331) HTML (0) PDF 0.00 Byte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影响耕地数量变化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以无锡市为例,借助数据处理统计软件SPSS,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其1987-2004年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无锡市耕地资源数量减少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于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产值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加.最后,从控制人口增长,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占用,实施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实现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双赢发展的建议思路.

    •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镇用地预测方法改进探讨——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2008, 40(2):200-206.

      摘要 (1575) HTML (0)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鉴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用地预测不准确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各驱动力对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推动作用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发展要求,对现有预测方法进行改进探讨,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预测方法结果较原方法更为合理,具有因地制宜、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为政府土地规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方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08, 40(2):207-211.

      摘要 (1180) HTML (0)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产生是征地制度改革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旨在解决征地过程中补偿费偏低、随意性大和同地不同价等突出问题.本文探讨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在测算原则、测算方法、验证条件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和建议:①修改"同地同价"原则为"同片同价"原则;②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应为最低补偿标准;③测算方法应以剩余法为主、多方法综合确定,市场比较法是发展趋势;④以不低于被征地农民的实际社会安置成本作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验证标准;⑤以征地为契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和保障水平.该研究对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进而缓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模糊数学和污染指数法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

      2008, 40(2):212-215.

      摘要 (1424) HTML (0) PDF 0.00 Byte (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土壤质量评价中所存在的模糊性和渐变性的特点,采用模糊数学和污染指数法对长春市土壤中重金属(Pb、Cu、Ni,Zn)综合污染状况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并进一步对各评价因子在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程度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壤环境质量基本上为二级水平,已超过中国土壤自然背景值.各功能区土壤环境优劣顺序为工业区>住宅区>郊区耕地>公园>开发区;不同功能区各评价因子在土壤中污染水平差异较大,主导污染因子为Ni,已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除此之外,Pb污染较重.

    • 施钾对烤烟钾素吸收利用效率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08, 40(2):216-221.

      摘要 (1649) HTML (0)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烤烟K素吸收利用效率及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K在烤烟各器官的累积量和含K量均表现为叶>茎>根,随着施K量的增加,烟叶和烟株累积量和含K量显著增加,而K肥利用率,K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K素利用效率显著下降.烟叶产量和外在品质在施K量0~315kg/hm2范围内均随施K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315kg/hm2则下降明显.增施K肥显著提高烟叶含K量、还原糖含量,降低总N、Ca、Mg、烟碱含量.相关分析表明,K素吸收利用效率与烟叶产量品质密切相关.

    • 喷施氯化钾对小白菜体内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2008, 40(2):222-225.

      摘要 (1860) HTML (0) PDF 0.00 Byte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土培试验,研究叶面喷施0.134 mol/L(1%)的KCI溶液对小白菜生长及其体内硝酸盐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出苗后35天连续喷施KCl溶液9、12、15天和出苗后50天连续喷施KCl溶液3、6、9、12、15天均能明显降低小白菜叶片硝酸盐含量,而叶柄硝酸盐含量只有在连续喷施KCl溶液15天时才有所降低:连续喷施KCl溶液0~15天均不影响小白菜可食部分生物量.连续喷施KCl溶液可增强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但没有改变根系TTC还原能力.

    • 不同施氮水平对大棚蔬菜氮磷钾养分吸收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2008, 40(2):226-231.

      摘要 (1771) HTML (0)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N肥施用量对一年中两季蔬菜(黄瓜和番茄)N、P、K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农民的习惯施N处理相比,理论施N处理在保证生物量的同时,未减少植株对P、K的吸收,显著降低了NO3-N在土壤中的过量累积,降低了土壤盐分累积.

    • 海南岛典型香蕉园土壤的养分吸附特性研究

      2008, 40(2):232-236.

      摘要 (1386) HTML (0)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海南岛两大典型香蕉种植园土壤进行了土壤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对不同营养元素的吸附固定能力不同;②两种土壤对K、Cu、Zn的吸附固定作用比较弱,两者对Cu、Zn的吸附固定能力较接近,但对K的吸附固定作用有着明显的不同.③燥红土对P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强;④两种土壤部对B有着很强的吸附固定作用,其中燥红土在2~4μg/ml浓度时对B有着极其强烈的吸附固定作用;⑤砖红壤对0~80μg//ml浓度的S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而燥红土对S的吸附固定则比较弱;⑥砖红壤对0~5μg//ml内的Mn有着强吸附,燥红土对0~20μg//ml内的Mn有强吸附.

    •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

      2008, 40(2):237-242.

      摘要 (1792) HTML (0)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不同发生层有机C含量及其储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 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有机C的积累过程还处于稳定增长的阶段,特别是施有机肥处理(OM和NPKM)其增加趋势与利用年限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各施肥处理土壤剖面不同层次有机C含量都呈如下的顺序:A>P>W1、W2,表现出随着剖面的加深有机C含量逐渐降低的趋势,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C含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表层.随着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C储量都有增加的趋势.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剖面4层(A、P,W1和W2)土壤有机C储量都表现出NPKM>OM>NPK>CK的趋势,施入有机肥促进了土壤有机C储量的增加.

    • 不同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发生的抗性差异及与土壤氮营养的关系

      2008, 40(2):243-248.

      摘要 (1744) HTML (0) PDF 0.00 Byte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土培法,选用12个不同年代的水稻种质,对6个不同土壤N营养水平下水稻对稻纵卷叶螟主害代(孕穗期前)危害的抗性差异及与土壤N营养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可分为低抗、中抗和高抗3类,低抗和高抗的较少,中抗的较多,且筛选鉴定水稻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最佳土壤N营养量为N 0.24g/kg土(折合N 122.40 kg/hm2).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水稻种质对稻纵卷叶螟抗性的响应存在显著基因型差异,可分为低响应、中响应和高响应3类,低、中响应种质较少,高响应种质较多.随土壤N营养量变化,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种质的危害规律表现为二项式开口向上,二项式开口向下和无规律3类,二项式开口向上的种质危害最低时的最适土壤N营养量平均为N 0.27g/kg土(折合N 136.53kg/hm2),二项式开口向下的种质危害最高时的最适土壤N索营养量平均为N0.12g/kg土(折合N 74.03kg/hm2).

    • 典型农业型城乡交错区小型蔬菜生产系统重金属平衡的研究

      2008, 40(2):249-256.

      摘要 (1734) HTML (0)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南京城乡交错区小型蔬菜生产系统为例,研究了1年期间(2003.7-2004.7)蔬菜种植过程中Cu、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平衡状况和污染潜力.结果表明:该系统重金属的输入途径主要为施肥和灌溉,施肥特别是有机肥是生产系统重金属输入的主要来源,占输入量的98%以上.重金属年输入量较高,明显高于欧洲农业区水平,而年输出量较低,占输入量的10%以下,在重金属平衡上试验地均表现为盈余.多年的蔬菜种植已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试验区土壤和蔬菜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安全标准,表明蔬菜生产系统现状较安全.综合大气沉降等因素评估表明,本地区Cu、Zn、Cd污染风险较大,且高强度的种植管理会加剧生产系统重金属污染,有可能导致蔬菜地土壤在几十年内即能达到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

    • 不同尺度下低山茶园土壤主要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性

      2008, 40(2):257-263.

      摘要 (1675) HTML (0) PDF 0.00 Byte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尺度下四川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性、影响因素及多元素综合制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两个尺度下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相关性存在差异,同时其空间变异方向具有相似性,Mn和Cu在山脉走向垂直方向变异较大,Fe和zn在水平方向变异较大且具有各向同性发展的趋势.普通Kriging插值结果说明微量元素含量从东北至西南呈明显的带状分布,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变化.②主成分综合制图较好地反映了微量元素分布的总体规律.两种主成分均具有较明确的物理意义,其插值图体现了微量元素特性沿坡面方向的带状变化特点,与半方差函数分析的结果完全吻合.③土壤环境条件对蒙顶山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影响较大,而坡度是影响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形态的主要地形因素.

    • 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

      2008, 40(2):264-268.

      摘要 (1332) HTML (0)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利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滇池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Cr、Cu、Pb和Zn)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Cd和Zn主要以可提取态(即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存在,其中,Cd在弱酸溶解态、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中的含量分别为35.0%、49.7%和12.9%;Zn在三者中的含量也分别达到了17.6%、16.6%和21.4%.而Cr、Cu和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含量分别为88.5%、59.2%和81.8%.表层沉积物中可提取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为草海含量最高,其次为外海北部和南部,开阔湖中心区域含量最低.除Cr和Cu外,其他可提取态重金属的总含量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 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2008, 40(2):269-274.

      摘要 (1927) HTML (0) PDF 0.00 Byte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南岛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因其成土母质不同而富于变化,平均稀土总量(∑REE)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岗岩砖红壤、砂泥岩砖红壤、砂页岩砖红壤、玄武岩砖红壤和浅海沉积物砖红壤;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所有母质的砖红壤Ece/∑Lu值都>6;砖红壤剖面中稀土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为,各种不同母质砖红壤的平均稀土总量基本呈现B层>C层>A层的趋势,平均轻、重稀土总量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且∑Ce/∑Lu值均>1,表明轻、重稀土分馏比较严重.无论是不同母质的、还是同类母质不同层位的砖红壤,都显示Eu负异常;在各砖红壤垂直剖面中,A、B层都显示Ce正异常,C层均为Ce负异常,仅砂泥岩全部层位都表现为Ce负异常.

    • 微波消解法测土壤中全磷和全钾

      2008, 40(2):275-278.

      摘要 (2035) HTML (0)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微波消解法测定土壤标准样品、标准方法测定消解液P和K含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消解及分析条件;而且比较微波消解法和传统电热板消解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建立微波消解技术测定土壤P和K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土壤样品用1∶1HNO3∶HF 10ml的混酸体系进行消解,效果最佳;对于土壤标样,微波消解法测定P和K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6%~3.20%和0.38%~0.84%,电热板消解法测定P和K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06%~4.15%和0.40%~2.08%,微波消解法的测出值均高于电热板消解法;微波消解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明显优于电热板消解法,与标准值的相对相差比较,微波消解法都低于5%;两种试验方法样品回收率测得为94%~105%,符合分析方法要求.方法快速简便并有较高准确度、精密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 盐胁迫对番茄根形态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2008, 40(2):279-282.

      摘要 (1808) HTML (0) PDF 0.00 Byte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水培和培养基试验,研究了番茄幼苗生长和根构型在盐胁迫下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幼苗地上部干、鲜重随着盐浓度增加而减小,根生物量受其影响相对较小;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50mmol/L NaCl显著抑制了侧根发育,侧根数显著降低,而100 mmol/L NaCl则显著抑制了主根和侧根伸长,由此可见,番茄根构型对盐胁迫响应比较敏感.

    • 基于多源数据的若尔盖湿地土地利用遥感自动调查

      2008, 40(2):283-287.

      摘要 (1347) HTML (0) PDF 0.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004年10月份的TM数据为基础,以相近时段的ETM、SPOT影像和DEM、坡度坡向等数据为参考,在经过遥感图像增强、地形纠正和去云雪等预处理以后,将以上多源数据形成的待分类图像分割成图斑,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阈值法分层分类和模糊分类相结合的方法,自动提取了若尔盖湿地的土地利用类型,经检验在定性和定量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验证精度.将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经修改后进行面积统计并与2000年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若尔盖湿地主要地物类别为大片的中、高覆盖度草地,其次为沼泽湿地,有林地面积较小且集中分布在湿地东北部.近5年若尔盖湿地的高覆盖度草地有向中、低覆盖度草地转变的趋势;湿地大面积减少,裸地面积不断增大,若尔盖湿地正在面临着退化的危机.

    •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水质与土壤盐渍状况分析

      2008, 40(2):288-292.

      摘要 (1381) HTML (0) PDF 0.00 Byte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灌溉扩展和大规模节水灌溉的实施,新疆的土壤盐渍化表现了新的问题和趋势.通过对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的石河子垦区灌溉水样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获得了流域的土壤盐渍化现状和灌溉方式、滴灌年限、灌溉水质等与土壤盐渍状况的关系.研究表明:石河子垦区的灌溉用水含有较高的HCO3-离子,长期灌溉将影响土壤的渗透性;垦区的土壤含盐变异强烈,碱化倾向明显;滴灌条件下盐分表现了在一定层面上的积累;灌溉方式、灌溉水质和滴灌年限都明显影响了土壤的盐溃状况.

    • 基于3S技术的土地生态敏感性分区研究

      2008, 40(2):293-298.

      摘要 (1445) HTML (0)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3S"技术对驻马店市土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土地生态敏感因子进行了调查,得出了土地生态敏感因子单要素图;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了土地敏感性分区图,指明了各土地生态敏感区的土地利用方向,为驻马店土地利用分区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表明:驻马店市有2个高度敏感区,4个中度敏感区,2个一般敏感区,2个生态敞开区;另外,几乎每个区的主导因子都不同,即每个区的重点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不同,应该分别对待.

    • GIS支持下的福建省烤烟适宜地综合评价及其利用对策

      2008, 40(2):299-305.

      摘要 (1339) HTML (0) PDF 0.00 Byte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福建省耕地为评价对象,借助GIS与数学模型对福建省烤烟用地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宜烤烟用地面积127.84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3.24%.全省宜烤烟用地质量总体良好,全省最适宜烤烟用地面积33.20万hm2、适宜面积88.69万hm2,分别占宜烤烟用地总面积的25.97%和69.37%.烤烟最适宜区用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平、三明、漳州、泉州、福州和龙岩市,合计面积29.70万hm2,占最适宜区总面积的89.45%;针对福建烤烟用地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烤烟用地可持续利用对策.

    • 黑河下游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时空特征分析

      2008, 40(2):306-311.

      摘要 (1402) HTML (0) PDF 0.00 Byte (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研究区1986年Landsat TM和2000年Landsat ETM 遥感影像资料,综合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手段,结合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就近15年来黑河下游额济纳流域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引起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草地、林地、水域、耕地面积减少,居民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显著增加;土地利用动态转化过程以草地转化为未利用土地、林地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逆转为草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的空间位置转换面积大于其数量变化.②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多样性及景观异质性程度减小,景观的稳定性降低.③气候的暖干化趋势,黑河下泄水量的持续减少,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黑河下游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 高寒牧区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甘南牧区玛曲县为例

      2008, 40(2):312-318.

      摘要 (1347) HTML (0)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草地退化遥感数据、草地退化普查资料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全面系统地进行了高寒牧区玛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研究.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玛曲县草地退化与人口、经济发展、过度放牧、制度低效、牧民经营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玛曲县的草地退化.定量分析是对定性分析的验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玛曲县草地退化的因素可归纳为人口经济发展因子、载畜因子和牧业结构调整因子等3个因子,各个因子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大小不同.

    • 太湖地区水稻土大孔隙的CT扫描分析与灰色关联评价

      2008, 40(2):319-326.

      摘要 (1478) HTML (0)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CT扫描技术分析了太湖地区3种典型水稻土(白土、黄泥土和乌栅土)中大孔隙的孔隙度、大孔隙数量、孔隙平均面积和孔隙等效直径的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的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结合灰色关联理论,定量地说明在不同深度下发生大孔隙优先流的难易程度及决定因素.结果表明:表层大孔隙优先流的形成能力最强,并随着深度加大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且变化平缓.在0~55 cm深度,黄泥土大孔隙优先流的形成能力最强,乌栅土其次,白土最弱;55 cm以下,无法明显区分出3种土壤这种能力的强弱.乌栅土地区地下水受到污染的潜在危险最大.大孔隙度和等效直径的变异系数对优先流的产生影响最大.

    • 中国土壤分类从定性向定量的发展龚子同教授等著《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评介

      2008, 40(2):327-328.

      摘要 (1657) HTML (0)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龚子同、张甘霖和陈志诚等所著<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625页)是一部土壤发生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开创性著作.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