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土壤冻融交替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2008, 40(4):505-509.

      摘要 (1494) HTML (0)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冻融作用是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带性土壤热量动态的一种表现形式。国际上关于冻融的研究多集中在北方高纬度地带,特别是苔原、泰加林和北极生态系统,越来越集中在全球变化对冻融生态系统土壤过程的效应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冻融作用会引起土壤团聚结构破坏并导致冻融侵蚀、土壤溶液中养分浓度升高而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土壤解冻后还可能导致土壤呼吸和N素矿化以及一些痕量气体短时间释放增加等,这些研究表明了冻融过程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等各方面的效应。我国有大面积北方季节性地带冻土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冻土,而在土壤冻融作用及生态效应方面的工作较少,值得关注和深入研 究。

    • 固氮蓝藻在盐碱化土地生态修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08, 40(4):510-516.

      摘要 (1437)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固N蓝藻细胞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固N蓝藻细胞中含有的叶绿素a能够进行产氧型光合作用;其异形细胞(heterocyst)是进行固N的场所;细胞能分泌胞外多糖(EPS), EPS为多聚阴离子大分子,可与阳离子相互作用,它对Na+的吸附能影响外环境pH改变。从4个方面分析了固N蓝藻的耐盐机理:Na+/H+ 和Na+/H+-K+ 反向载体系统可以不断地将胞内Na+ 排出胞外;在盐胁迫情况下可以合成酸性化合物, 从而降低土壤的pH值;积累或产生一些相溶性物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结合N的存在可以阻止过量Na+ 的积累,从而提高蓝细菌的耐盐性等。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固N蓝藻在盐碱土生态恢复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固N蓝藻在盐碱地改良中的优势及应用潜力以及蓝藻生物菌肥的研究与应用。

    • 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的争议

      2008, 40(4):517-522.

      摘要 (1442)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量区分土壤呼吸各组成成分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地下C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基础。目前,国际上有关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出现了较大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于根呼吸、根际微生物呼吸和自养呼吸等术语的涵义及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的必要性两个方面。不同研究者对术语理解的差异以及不同研究之间区分方法、研究目的和实验尺度的不同,是争议产生的主要根源。此外,实验技术的不足也增加了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的不确定性。目前,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地下生态系统C素的分配和流动将发生很多未知变化。根际微系统作为地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C素流动和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将对土壤C库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产生深刻影响。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作为根际微系统中C素分配的两个重要去向,定量区分两者将成为土壤呼吸各组分区分研究的下一个重要内容。

    • 滁州市近30年来耕地数量与城市化之间协调性研究

      2008, 40(4):523-528.

      摘要 (1261) HTML (0)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阶段,耕地资源数量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研究区域耕地资源数量变动与城市化的协调性,对于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滁州市 1974―2004 年近 30 年的统计数据,应用协调度模型分析方法,计算了滁州市 1974―2004 年耕地数量变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度,并对其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滁州市耕地协调度与城市化明显呈阶段性分布,说明过去 30 年间滁州市耕地变动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协调因素。

    • 多目标规划方法确定区域耕地保有指标及空间分布——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2008, 40(4):529-533.

      摘要 (1159) HTML (0) PDF 0.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耕地保有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的确定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南京市江宁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多目标规划法,通过建立耕地生产力保护、耕地生态保育、经济发展3大目标函数以及区域发展平衡约束条件模型,以确定耕地保有指标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多目标规划方法可以较好地统筹区域耕地保有指标,保护区域耕地生态和生产力,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缓解区域发展效率与平衡的矛盾,为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 当前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功能分区方法研究——以宜兴市为例

      2008, 40(4):534-539.

      摘要 (1567) HTML (0) PDF 0.00 Byte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形势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功能分区应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除了要突出土地利用现状要素外,同时需要强调其与社会经济、生态保护的协调,以达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本文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首先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育潜力、经济与建设开发潜力、生态保护潜力的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及其定量方法,确定了各组合所对应的功能区类型。然后,综合考虑资源、经济、生态特征组合,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采用聚类方法,以镇(园)为单元对宜兴市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功能分区,将功能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适度发展区、适度保护区、禁止发展区和灰色地区等5类土地利用功能区。文章最后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了各功能区的特征,提出了土地利用方向与措施。

    • 基于夏玉米光谱特征的叶绿素和氮素水平及氮肥吸收利用研究

      2008, 40(4):540-547.

      摘要 (1272) HTML (0) PDF 0.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不同施 N 水平条件下夏玉米冠层在 6 个典型生育期的光谱特征曲线,然后计算了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光谱反射率组成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相应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地上部分全 N 含量 2 个重要指标以及孕穗期冠层 NDVI 和几个 N 肥吸收利用效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孕穗期冠层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最大,且其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反射率差异最大;从苗期到孕穗期,NDVI 和叶绿素、全 N 含量的相关性逐渐增强,到抽雄期减弱,灌浆期又有所增强;整体来讲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 GNDVI (560, 760) 在各生育期与不同农学参量的相关性比其他波段组合的指数好,其次为 NDVI (660, 760) 波段组合。随着施 N 量的增加,N 肥利用效率、收获指数和 N 肥收获指数、N 素农艺效率以及 N 肥回收效率均逐渐降低,对各 N 肥吸收利用指数的预测以 NDVI (660, 760)、NDVI (660, 1100) 和 GNDVI (560, 760) 较理想。

    • 不同动物排泄物氮的作物利用及对N2O排放的贡献

      2008, 40(4):548-553.

      摘要 (1265) HTML (0) PDF 0.00 Byte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用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种植两种作物,以不施N作为对照研究了人粪、猪粪、奶牛粪和鸡粪作肥料与尿素等N量施用,对小米和水稻籽粒产量、N 素利用率的影响以及对N2O排放量的贡献。尿素与4种粪肥对小米和水稻产量、N素利用率和N2O排放的贡献并不相同。水稻产量以施用尿素最高,施用鸡粪产量效应最低,与不施N处理接 近,但旱作小米以施用人粪最高,其次为尿素和鸡粪处理。水稻和小米对N素的回收率均以尿素为最高,其次为人粪、鸡粪和牛粪,猪粪最低。尿素和4种粪肥处理,在小米播种和水稻移栽后的第2天均出现了N2O的排放高峰。由于两种作物水分管理不同,N2O排放高峰持续时间不同,水稻长于小米。在水稻烤田前后的干湿交替过程中,不同肥料处理均出现了N2O的第2次排放高峰,除牛粪和猪粪处理外,N2O峰值的持续时间长达10天左右。N2O排放总量在旱作小米生长季以人粪处理最高,尿 素、鸡粪和猪粪处理接近,牛粪处理最低。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以尿素处理为最高,依次为人粪、鸡粪处理和猪粪处理,牛粪处理最低,与不施N处理接近。

    • 干湿交替对水稻土碳氮矿化的影响

      2008, 40(4):554-560.

      摘要 (1594) HTML (0)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培育试验,研究干湿交替条件下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和理化性状变化对土壤C、N矿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连续淹水(CW)处理相比,干燥处理不仅显著地提高了所有施肥处理土壤有机C的矿化速率,其幅度为78% ~ 204%,而且也提高了各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和N,其幅度分别为55% ~ 77% 和57% ~ 72%;干燥后淹水处理土壤有机C矿化速率的提高幅度为74% ~ 95%,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土壤N的矿化在干湿交替过程的干燥处理中降低34% ~ 78%;干燥后淹水过程仅使NPK处理的升高 21%,而 CK 和 NPKOM 处理分别降低 5% 和13%。 在培养过程中土壤 Eh 值仅在 –60 ~ 60 mV范围时,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干湿交替的干燥过程,随土壤 pH 值的升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有增加的趋势,在淹水条件下土壤 pH 值则仅与 NPKOM 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 pH 和 Eh 值、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数量与有机质的矿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三者间的作用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 基于不同分类方法的城市土壤碳氮定量关系模型的建立

      2008, 40(4):561-565.

      摘要 (1376) HTML (0) PDF 0.00 Byte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深圳城市中心城区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表层 0 ~ 20 cm 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按调查总体、土壤酸碱度类别、土壤质地类别和土地利用类别等不同角度,建立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 (TN)、有效态氮(AN) 相互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模型,并通过数据验证,对不同模型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SOC、TN 及 AN 含量之间均有密切的关系,尽管传统的总体线性关系模型可以表达 SOC、TN、AN 之间的关系,但通过土壤类别分类建立的模型更为准确。

    • 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2008, 40(4):566-570.

      摘要 (1198) HTML (0)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小麦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有机酸对石灰性潮土有机 P组分含量及土壤P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灰性潮土的4种有机P组分中,以中度活性有机P为主,其次为高稳性有机P和中稳性有机P,活性有机P的含量最低;施用磷酸二氢钾和氟磷灰石后,土壤有机P总量和有机P各组分发生了变化;土壤经有机酸处理后,有机P总量增加,有机P总量的增加主要是中度活性有机P和活性有机P的增加,而中稳性有机P和高稳性有机P主要表现为下降,说明有机酸能够促进土壤有机P由有效性较低的形态逐步向有效性高的形态转化,从而进一步矿化为无机P或者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其中草酸的作用效果总体上较腐殖酸强;在P素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有机酸(草酸和腐殖酸)能够提高石灰性潮土中P的有效性,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

    • 铵钾施用次序和比例对油菜生长和氮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2008, 40(4):571-574.

      摘要 (1174) HTML (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铵(NH4+)钾 (K+) 离子施用次序和比例对这两种离子在土壤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对油菜生长和N、K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H4+、K+ 摩尔比为1:1时,先NH4+ 后K+,油菜的生物产量和N、K养分吸收量均较低,该结果与后施入的K+ 促进了先施入的NH4+ 的固定,降低了土壤 NH4+-N 含量有关。而当NH4+、K+ 质量比为1:1(其摩尔比约为3:1)时,施用次序对该土壤油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影响不大,这也说明了合适的N、K比例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 长期施钾肥水稻土对铵离子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8, 40(4):575-579.

      摘要 (1187) HTML (0)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期施K肥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应用 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对比研究两种处理水稻土对铵离子(NH4+)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水稻土对NH4+ 的吸附属于受浓度梯度扩散控制的物理吸附。土壤对 NH4+ 的吸附量随吸附溶液 NH4+ 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随吸附溶液 NH4+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不同大小团聚体对 NH4+ 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土壤对 NH4+ 的吸附特征通过拟合Langmuir 方程发现,和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K肥提高了土壤对 NH4+ 的最大吸附量,表明K肥的施用提高了土壤对 NH4+ 的吸附潜力,可能的原因在于长期施K肥土壤伊利石含量和 pH 值的增加,固定态NH4+ 含量的降低。

    • 水稻土和湿地土壤有机碳测定的CNS元素分析仪法与湿消化容量法之比较

      2008, 40(4):580-585.

      摘要 (1337) HTML (0) PDF 0.00 Byte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固碳研究中需要精确的(有机)C计量,而常规的湿氧化法与 CNS 元素分析仪法测定结果的吻合性是C计量中的问题。国外对旱地土壤的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可以对比,但是否同样对于湿地土壤也适用还不清楚。采用 CNS 元素分析仪(仪器法)和重铬酸钾外加热湿氧化法(容量法)对 20 个水稻土样品,26 个淡水湿地土壤样品和 20 个沿海湿地土壤样品进行了总有机C (TOC) 的对比测定。结果表明,无论是土壤的表土样品还是剖面样品,仪器法测定结果约低于容量法 10% 以下。两种方法对淡水湿地土壤和水稻土的有机C含量的测定可以对比,但是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对于含氯化物较高的沿海湿地土壤有机C的测定可能不精确。CNS 元素分析仪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可以用于各种湿地土壤的C计量。

    • 施用菜籽饼肥对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有效养分、盐分及盐分组成的影响

      2008, 40(4):586-590.

      摘要 (1353) HTML (0)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油菜菜籽饼肥处理后,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水溶性盐分含量及盐分离子组成的变化,以评价施用饼肥改良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的可行性以及在温室土壤上大量施用油菜籽饼肥可能出现的后果。结果表明:在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上施用饼肥会显著增加 0 ~ 20 cm 土壤中的绝大多数有效养分特别是大量元素有效养分的含量和全盐含量。同时,施用饼肥也使得 20 ~ 30 cm 土壤中的部分养分和盐分离子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进一步加重。因此,施用饼肥并不能作为一种改良次生盐渍化温室土壤的有效措施,为避免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形成和发展,应减少设施农业中饼肥的施用量。

    • 用原状土柱研究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养分淋溶量

      2008, 40(4):591-595.

      摘要 (1373) HTML (0) PDF 0.00 Byte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原状模拟土柱,对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稻麦轮作农田 NH4+-N、NO3--N 和 TP的淋溶量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表明:麦田 NH4+-N、NO3--N 和 TP 的淋溶量分别为 0.36 ~ 0.64、2.74 ~ 16.42 和 0.05 ~ 0.19 kg/hm2,各占化肥施用量的 0.2% ~ 0.4%、4.8% ~ 8.1% 和 0.2% ~ 0.7%;稻田 NH4+-N、NO3--N 和 TP 的淋溶量分别为 0.36 ~ 1.04、0.86 ~ 3.01 和 0.24 ~ 1.17 kg/hm2,各占化肥施用量的 0.2% ~ 0.4%、0.6%~ 1.7% 和 0.8% ~ 8.2%。猪粪能增加养分淋溶量,尤其显著促进了P素向下迁移;秸秆减少麦季土壤无机N的淋溶损失。

    • 抚仙湖流域砾质土有机及常规肥料淋溶模拟研究

      2008, 40(4):596-601.

      摘要 (1557) HTML (0)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不同高度土柱进行模拟淋溶试验,比较研究了抚仙湖流域砾质土壤有机及常规肥料 N、P 流失规律及水体污染风险。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有机肥料淋洗液中 TDN(可溶性总 N )浓度先升后降,而常规肥料则持续下降;除20 cm高度土柱常规肥料 TDP(可溶性总 P )浓度快速下降外,其余各淋洗液中 TDP 浓度变化幅度很小。有机及常规肥料土壤 N、P 淋溶均以 NO3--N 和 PO4-P 形态为主。不同高度土柱 TDN、TDP 的淋失总量平均值,常规肥料分别为有机肥料的 157%、52%,可见常规肥料 N 素淋溶风险大于有机肥料,而 P 素淋溶风险则相反。

    • 三峡库区脐橙园土壤养分、酸度变化特征与施肥管理对策——以秭归县水田坝乡为例

      2008, 40(4):602-607.

      摘要 (1294) HTML (0) PDF 0.00 Byte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三峡库区脐橙产业分布典型区域脐橙园土壤养分含量和酸度指标的系统调查,分析了三峡库区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和主要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状况和土壤酸碱度现状,进一步采用相关性和主成份分析法,揭示了土壤有机质、主要大量养分元素变化与土壤酸化过程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域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分布区脐橙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不均、多数处于较低水平,且具有缺 N、低 P、富 K 的特点;土壤速效态N、P、K含量差异较大,65% 土壤有效态 N 缺乏,45%左右土壤速效P、K含量偏低;有效 Zn 缺乏的土壤占有较高比例;随着脐橙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效态养分含量呈提高的趋势,但是,由于化学肥料的长期过量施用,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如果不采取合理的对策,容易引起土壤退化。采用“增库、调流”措施,合理调整有机、无机肥的比例,结合叶片诊断补充微量元素,利用秸秆进行园地覆盖,套种饲草,施用石灰、磷矿粉、煤渣类土壤改良剂,是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养分供应、缓解土壤酸化的重要措施。

    • 沼液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2008, 40(4):608-611.

      摘要 (1411) HTML (0) PDF 0.00 Byte (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灌溉量对土壤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P、K养分相等条件下,完全沼液灌溉和与化肥配合施用均能改善土壤肥力,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指标内,但沼液长期灌溉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

    • 湖南植烟土壤盐分及其表聚特征研究

      2008, 40(4):612-615.

      摘要 (1171) HTML (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湖南主要植烟区表层土壤总盐及主要盐分离子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叶收获后,植烟土壤盐分表聚现象严重,表层土壤总盐量达 4.17 g/kg,与强度盐化土相当。烟-稻轮作土壤盐分表聚明显强于旱地烟土壤,同时,在烟-稻轮作区又以衡阳土壤盐分含量最高,永州和郴州其次;烟-稻轮作区植烟土壤表层盐分离子以 NO3-、SO42-、Ca2+ 和 K+ 为主,占总盐量的 95.21%。

    • 施肥对栽培菊花土壤的有机无机复合性状和菊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2008, 40(4):616-621.

      摘要 (1302) HTML (0)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按照江苏省射阳县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施肥习惯,选用当地常用的猪粪、鸡粪、菜籽饼、有机复混肥、化肥为供试肥料,于2004、2005年连续2年进行菊花施肥大田小区试验和室内盆栽试验。其中,小区试验主要研究栽培菊花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盆栽试验主要研究施肥对菊花产量、内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条件下连续2年单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比试前下降,亏缺主要来自轻组;与对照 (不施肥) 比较,连续施用有机肥的处理,能提高土壤和重组有机C含量 (增幅分别为4.5% ~ 32.7% 和10.5% ~ 37.8%),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提高土壤增值复合量和增值复合度,改善腐殖质结合形态,使松结态腐殖质含量增加,紧结态腐殖质减少,使土壤腐殖质得到活化;各类有机肥对栽培菊花土壤均有较好的培肥效果,其中以猪粪、菜籽饼较好。室内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菊花花序和茎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菊花药用有效成分总黄酮、绿原酸的含量,这方面的作用有机肥优于化肥,有机肥中又以菜籽饼的效果较好,猪粪次之。

    • 山东省主要土类高产农田的微量元素及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08, 40(4):622-625.

      摘要 (1276) HTML (0) PDF 0.00 Byte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山东省 3 大土类 2 个产量水平土壤表层的 5 种主要微量元素(Zn、Fe、Mn、Cu、B)含量及其与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土类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其特征是棕壤严重缺B,富含Fe和Mn。高产农田的有效Fe含量为 13.10 mg/kg,显著高于中低产田;有效Mn、有效Zn、有效Cu和有效B的含量分别为16.5、1.63、1.40、0.92 mg/kg,也高于中低产田,但差异不显著。高产农田缺Mn、轻缺Zn比例分别为 9% 和 33%,略大于中低产田,而缺B比例为 28%,则略低于中低产田,其他微量元素不缺。

    • 污染土壤上水稻生长及对Pb、Cd和As的吸收

      2008, 40(4):626-629.

      摘要 (1348) HTML (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 Pb、Cd 和 As 于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III级水平(Pb:400 mg/kg;Cd:1.0 mg/kg;As:40 mg/kg) 时对水稻在3种不同类型土壤上的生长和吸收 Pb、Cd 及 As 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壤上,As 处理的稻谷产量显著降低,除 Cd 处理对稻谷产量影响不大外,其他处理也明显降低了水稻稻谷产量,且 Pb、Cd 的存在加重了 As 的毒性;对稻草产量只有 Pb 和 Pb-Cd-As 两个处理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在乌栅土上,仅 As 和 Pb-Cd-As 处理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了稻谷产量,而所有复合处理均降低了稻草产量,且对稻草产量影响要大于其对稻谷产量的影响。在青紫泥上各处理影响较小。Cd-As、Pb-Cd 和 Pb-Cd-As 处理红壤其稻米 Cd 含量较 Cd 单独存在时分别增加了 15.7%、11.5% 和 25.6%;红壤上 Pb 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 Pb 的含量,但 Pb-As 处理降低了稻米 Pb 含量。稻米中重金属含量在3种不同性质土壤上的含量大小顺序为:红壤>青紫泥>乌栅土。

    • 低浓度镉对大白菜苗期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研究

      2008, 40(4):630-634.

      摘要 (1277) HTML (0) PDF 0.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实验室用水培模拟轻度污染土壤,研究低浓度 Cd(5 μmol/L)对不同 Cd 耐性的 4 个大白菜品种苗期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 Cd 对耐性强的品种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对耐性差的品种的生长有抑制作用。5 μmol/L Cd 显著促进大白菜根系对 S、Cu 的吸收,分别增加 22.0% ~ 58.0%、45.9% ~ 116.0%,但抑制 S、Cu 向地上部转运;大白菜地上部 K、P、Ca、Mg、Mn、Zn 含量受到 Cd 的较强抑制,且抑制程度存在品种差异。

    • 郑州市城市土壤砷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2008, 40(4):635-639.

      摘要 (1381) HTML (0)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郑州市城市土壤采样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壤中As的含量、分布、成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郑州市城市土壤表层土壤的平均As含量为 7.67 mg/kg,变幅为 3.25 ~ 10.00 mg/kg,未达到污染的水平;但城市土壤中As含量普遍高于郊区对照样,城市土壤高As值区位于老居民区、文教区和商业区。郑州市城市土壤As含量自表层向下没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且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其主要与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有关,是典型的人为源重金属元素。城市土壤外源性As的输入主要是工业“三废”和市民日常生活中所丢弃的含As废物。

    • 汕头经济特区土壤环境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地球化学响应

      2008, 40(4):640-646.

      摘要 (1515) HTML (0)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汕头经济特区115个土壤表层样品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试,初步摸清了各区(县)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 研究区土壤中 Hg、Pb 两元素分别有70.43% 和56.52% 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除As元素外,其余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累积。对照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各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其中 Cd 元素更是100% 超标。各区(县)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由于地理位置及工业分布不同而产生差异。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研究区8种重金属元素归因为 4 个主因子,并分析了主因子对应的污染物来源。

    • 油料作物和粮食作物种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分析

      2008, 40(4):647-652.

      摘要 (1179) HTML (0) PDF 0.00 Byte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调查作物种子中有机氯残留的现状和种子脂质含量与种子中有机氯残留的关系,本文通过 GC-ECD 对某农产品基地的油料作物花生、大豆、芝麻和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种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 WHO/FAO 标准,6 种作物种子中的滴滴涕(DDT)和六六六(HCH)残留均不超标;总DDT的残留范围是 3.8 ~ 10.3 ng/g,残留顺序是花生>芝麻>大豆>玉米>小麦>水稻;总HCH的残留范围是4.3 ~ 10.7 ng/g,残留顺序是花生>玉米>芝麻>大豆>小麦>水稻。3种油料作物种子中的总DDT残留浓度显著高于3种粮食作物种子中的残留浓度,种子中的总DDT残留浓度与种子脂质含量的对数显著正相关。

    • 施用秸秆和接种蚯蚓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008, 40(4):653-657.

      摘要 (1335) HTML (0) PDF 0.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施用秸秆并接种蚯蚓于微系统实验研究发现,在 21 天的培养期内,蚯蚓活动显著增加土壤 CO2 和 N2O 的排放速率,与对照处理相比,单接种蚯蚓处理与单施加秸秆的处理导致 CO2 排放量分别增加了 60% 和 1.35 倍,相应的 N2O 排放量增加了1.06 倍和 3.94 倍。另一方面,与单施加秸秆的处理相比,接种蚯蚓配合施加秸秆的处理导致 CO2 和 N2O 排放分别增加了 41% 和 45%。施用秸秆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C 含量,而单接种蚯蚓处理的土壤相比对照处理反而降低。接种蚯蚓显著提高了土壤 NO3--N 和 NH4+-N 含量,秸秆处理土壤并不显著增加土壤中的 NH4+-N 含量。

    • 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MrtR蛋白的融合表达研究及鉴定

      2008, 40(4):658-661.

      摘要 (1180) HTML (0) PDF 0.00 Byte (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 PCR 扩增出中慢生型天山根瘤菌中群体感应调控蛋白 MrtR 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 pALEX 中,从而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 pALEX-mrtR。将 pALEX-mrtR 转化至大肠杆菌 BL2/DE3 菌株感受态细胞中,经 IPTG 诱导,表达出 58 kD 的 GST-MrtR 融合蛋白。用纯化好的 GST-MrtR 制备多克隆抗体,经 Western blot 检测,该血清可与目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MrtR 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 MrtR 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基于CT数字图像的土壤孔隙分形特征研究

      2008, 40(4):662-666.

      摘要 (1333) HTML (0) PDF 0.00 Byte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 CT 扫描获得了河南封丘地区3种不同质地潮土样本的高精度图像,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识别出土壤孔隙及其轮廓线,然后用计盒法确定了表征土壤孔隙形态不规则性的分形维数。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分形模型预测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表明,河南封丘地区不同质地潮土的孔隙分形维数(包括面积和轮廓线分维)差异不明显;预测水分特征曲线时,针对不同质地的土壤选择适宜的分形模型才能得到较好的模拟结果。

    • 基于TM图像的塔里木盆地北缘盐渍地亮度值分析——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

      2008, 40(4):667-671.

      摘要 (1444) HTML (0)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强度开始加大,土壤盐渍化成为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准确提取土壤盐渍化信息对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监测和研究盐渍化动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 TM 卫星图像数据及野外实测的数据为数据源,选择研究区具有代表性的植被、水体、重度盐渍地、中轻度盐渍地、岩石和旱地等主要地物,利用 PCI 软件分析了这些主要地物在 TM 影像不同波段上的亮度值变化规律。其中,研究区内不同程度盐渍地的信息提取是本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研究区本底资料,在对遥感数据光谱知识充分分析,挖掘谱间结构的基础上,揭示了研究区内不同程度盐渍地在 TM 影像中的亮度值变化特征及分离规则。实验表明, 盐渍地总提取精度达到 88.6%。其中,重度及中轻度盐渍地面积的提取精度分别达到 90.8% 和 86.7%。本研究表明,通过利用此方法,可将盐渍地信息较为精确地提取出来。

    • 世界主要优质红茶化学成分与产地环境研究

      2008, 40(4):672-675.

      摘要 (1469) HTML (0) PDF 0.00 Byte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3种优质高香红茶(中国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高地茶)和普通红茶矿质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不同产地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分析表明,优质红茶产地主要是红壤、红黄壤和河流冲积形成的山间冲积台地,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较高。Cu 对维持和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维持是形成红茶优良品质的重要保证,因而能够生产出具有特殊香气的茶叶;K 的富积有利于调节水分的蒸发从而抵御干旱,同时还能够增加茶叶滋味和香气成分的含量。干湿交替的季风气候有益于优良红茶风味的形成。

    • 皖南山区土壤酸化趋势研究——以宣城市广德县为例

      2008, 40(4):676-679.

      摘要 (1253) HTML (0)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皖南山区土壤出现了酸化趋势,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宣城市广德县为例,通过将最新一轮土壤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土壤pH值进行对比分析,从总体、主要土壤类型、农用地类型以及空间分布4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土壤酸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土壤酸化防治对策。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