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4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马溶之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创建与发展——纪念马溶之教授诞辰100周年

      2008, 40(5):681-684.

      摘要 (848) HTML (0) PDF 273.37 K (18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土壤微形态研究进展综述及前瞻

      2008, 40(5):685-690.

      摘要 (1054) HTML (0) PDF 273.73 K (34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年大量有关土壤微形态文献的分析,从微形态观测技术、微结构单元的定量测量、微形态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描述术语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和评述,对未来研究作一前瞻。

    • 铝毒胁迫下植物的响应机制

      2008, 40(5):691-697.

      摘要 (973) HTML (0) PDF 348.74 K (2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铝(Al)毒胁迫会引起植物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响应。本文针对 Al 毒胁迫下植物的不同响应机制展开了综述,分别介绍了根系有机酸的分泌、根表黏胶物质、细胞壁成分的变化及 pH 和酚类物质的变化与抗 Al 性的关系,尤其以细胞壁胼胝质的形成为重点给予了详细的论述。最后结合 Al 毒的研究现状,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 香薷属植物在重金属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2008, 40(5):698-705.

      摘要 (1015) HTML (0) PDF 415.47 K (3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香薷属植物应用于重金属修复经历了矿区植物资源调查和比较、室内模拟研究、田间规模修复以及修复后处置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一个植物修复技术的完整体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把生态修复模式、品种驯化及诱导剂“配方”应用到香薷属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提高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进展

      2008, 40(5):706-711.

      摘要 (1423) HTML (0) PDF 276.27 K (7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影响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能力的一些主要因子、吸附平衡模型及吸附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重金属离子的一级水解常数、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及其外界环境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着离子选择性吸附的强弱。竞争的Langmuir方程和扩展的Freundlich方程被用来对竞争吸附过程进行描述,同时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过饱和点”。最后,对竞争吸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加强理论模型和多因子综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 水稻少免耕栽培研究进展

      2008, 40(5):712-718.

      摘要 (1052) HTML (0) PDF 302.79 K (27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展,综合介绍少免耕对稻田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以及稻田杂草环境变化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少免耕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了需重点加强研究解决的技术对策。

    • 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氮与总氮矿化的关系

      2008, 40(5):719-724.

      摘要 (1101) HTML (0) PDF 277.76 K (2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采样并布置室内培育试验,研究了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和总N的矿化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随水稻土肥力水平提高而增加。12周培养期内,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的一半以上被矿化,其中约1/2的矿化量出现在前4周;不同熟化程度红壤水稻土的累积矿化N量为73.0 ~ 127.8 mg/kg,平均矿化速率为6.09 ~ 10.7 mg/(kg·wk)。用双指数方程和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模拟红壤水稻土微生物生物量N和总N的矿化过程。微生物生物量N和总N的矿化过程均可分为快速和缓慢2个阶段,培养的前8周是快速矿化阶段。2个模拟方程参数的比较表明,微生物生物量N矿化量占总N矿化量的比例为10.8% ~ 49.5%,其矿化潜力大,持续矿化时间长,对保证土壤N素的持续供应有积极作用。

    • 长期施肥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

      2008, 40(5):725-731.

      摘要 (909) HTML (0) PDF 315.13 K (20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阐明施肥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于 2002 年 6 月至 2003 年 6 月在河南封丘潮土上进行的长期试验地上测定了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下的土壤呼吸,分析了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关系,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呼吸各组分的贡献。土壤呼吸变化与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一致,施肥通过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对土壤呼吸产生影响。不同作物生长期,根际呼吸、土壤原有机质以及前作根茬和有机肥中碳对土壤呼吸的贡献不同。玉米期土壤有机质、根际呼吸、前作根茬和有机肥中的碳对土壤呼吸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70.19%、19.43% 和 10.37%;而小麦生长期则分别为 23.75%、62.26% 和 14.11%。由于不同施肥处理的作物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前作根茬和有机肥施入而进入的有机碳量不同,造成土壤呼吸个体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土壤有机质的消耗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阶段。

    • 长期定位施肥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08, 40(5):732-737.

      摘要 (1274) HTML (0) PDF 330.98 K (2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太湖地区 25 年长期定位试验田的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麦季不同施肥处理间的 5 种土壤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无论是仅施化肥还是施有机肥加化肥,稻季 5 种土壤酶活性的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之间绝大多数均无显著差异;成对比较显示,稻麦两季绝大多数相同肥料处理的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仅有稻季猪粪加氮磷钾全施(MNPK)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麦季。分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经过多年的长期定位培肥,土壤储积酶已经达到“饱和”水平,因此不会对外源肥料的施用产生显著响应有关。

    •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

      2008, 40(5):738-743.

      摘要 (1035) HTML (0) PDF 298.37 K (2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滤纸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定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污泥及其与青紫泥混合后对蚯蚓的急性致死效应及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滤纸法测定的污泥对蚯蚓的毒性症状出现快且严重,不同污泥对蚯蚓的毒性大小差别较大,致死中浓度(LC50)相对应的污泥与水比值(Rsw-LC50)范围在 0.0010 ~ 0.0242 之间。在供试的城市污泥中,上海贮泥池污泥对蚯蚓的毒性最大,上海脱水污泥5对蚯蚓的毒性最小。自然土壤法测定的污泥与土壤作用后对蚯蚓的毒性结果为:所有处理蚯蚓死亡率均为0,各污泥处理对蚯蚓体重增长率的影响差别不大,个别污泥处理蚯蚓体重增长率比对照处理低,即对蚯蚓的体重有负增长影响。与滤纸法各处理相比,中毒症状较轻微,仅极个别中毒症状较明显。与污泥的水浸液相比,污泥与土壤作用后对蚯蚓的毒性大大降低。

    • 浓硫酸纯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

      2008, 40(5):744-749.

      摘要 (979) HTML (0) PDF 631.61 K (25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土壤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新的前处理方法。样品以乙腈提取,浓硫酸-乙醇进行纯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拟除虫菊酯农药。结果表明: 4 种菊酯在 3 种土壤样品中的添加回收率在 84.14% ~ 105.51% 之间,变异系数为 1.24% ~ 5.82%。该方法具有省时、省溶剂、操作简单、纯化效果好、实用性强的特点。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均三氮苯类除草剂

      2008, 40(5):750-753.

      摘要 (1148) HTML (0) PDF 296.41 K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7种均三氮苯类除草剂:西玛津、阿特拉津、扑灭通、莠灭净、扑灭津、扑草净、去草净。用乙腈或甲醇 : 乙腈(3 : 7 v/v)在索氏提取器上提取土壤中的7种均三氮苯类除草剂,提取液经旋转蒸发,氮吹浓缩,中性氧化铝小柱净化,再次氮吹浓缩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检测波长为224 nm。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变异系数在1.24% ~ 6.83% 之间,平均回收率在95.0% ~ 106.9% 之间,检出限为0.84 ~ 2.07 μg/kg。该方法是分析土壤中均三氮苯类除草剂农药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 Arthrobacter sp. AG1菌株降解土壤中阿特拉津研究

      2008, 40(5):754-759.

      摘要 (1245) HTML (0) PDF 314.73 K (2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阿特拉津浓度为 50 mg/kg 干土的黄棕壤、潮土和红壤接种 1.5×106 CFU/g 干土的降解菌 Arthrobacter sp. AG1,10 天后土壤中的阿特拉津分别降解至 1.5、6.6 和 10 mg/kg干土。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但 AG1 仍能在不满足其生长繁殖要求的 pH 值的土壤中有效降解酸性土壤中阿特拉津;土壤中水分含量对降解效果影响较大,>20% 时降解效果较好;土壤低含水量和低 pH 值会导致 AG1 降解阿特拉津的活力下降。不同的接种量对降解效果有一定影响,但 105 ~ 107 CFU/g 干土接种量的 AG1 都能有效发挥降解作用。AG1 降解完土壤中的阿特拉津后,在土壤含水量分别为 5% 和 15% 的情况下能长期保持降解活性,对 60 天后第 2 次施入黄棕壤和潮土中的 50 mg/kg 阿特拉津 4 天时降解效率在 65% 以上。

    • 围垦对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2008, 40(5):760-764.

      摘要 (1121) HTML (0) PDF 284.58 K (2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湿地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集不同围垦年代的自然湿地土壤和围垦后利用土壤,研究了湿地土壤有机质、 N 和 P 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围垦利用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表层全 P 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围垦 5 年、25 年和 50 年土壤全 P 含量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增加 12%、25% 和 76%;土壤有机质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围垦 5 年和围垦 25 年土壤有机质相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减少 14% 和 50%,围垦 50 年则比未围垦光滩增加 87%;土壤全 N 的分布趋势和有机质基本一致。对养分剖面分布的分析表明,围垦及其利用等人为干扰活动对养分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全 N 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在土壤中 N 主要是以有机 N 的形态存在,而全 P 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中有机质、 N 素等养分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关系,有机质、全 N 与物理性黏粒(<0.01 mm)的各组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 P 素与土壤质地的关系则并不是很密切。研究表明,围垦及其利用引起的土壤水分和质地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垦历史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 油菜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与其氮效率的关系

      2008, 40(5):765-769.

      摘要 (1087) HTML (0) PDF 229.06 K (2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给氮(N)高效油菜品种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培实验对不同油菜品种在不同N素水平下各生育期的根系活力、根系吸收表面积、根系体积以及一级侧根数与N效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里,不同N素水平对油菜根系的形态及生理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均随着施N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正常施N条件下全生育期的一级侧根数,苗期的根系体积、吸收表面积与油菜N效率密切相关,而根系活力对N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不施N条件下全生育期的一级侧根数、根系活力,苗期以后的根系体积、吸收表面积与油菜N效率密切相关。

    • 基于水环境风险的红壤性水稻土Olsen-P突变点研究

      2008, 40(5):770-776.

      摘要 (1085) HTML (0) PDF 349.75 K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973项目“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重要过程与调控对策研究”定位监测田块,采集28个水稻土样品,通过室内模拟研究不同P肥施用量下恒温(25 ℃ ± 1 ℃)培育3 h后,红壤性水稻土水层P随Olsen-P变化的关系,并以水层P急剧增加时的土壤Olsen-P含量作为土壤速效P突变点。结果表明,速效P突变点与土壤本底速效P含量极显著相关,28个样点土壤速效P突变点平均值为114.22 mg/kg ± 7.86 mg/kg,速效P突变点对应的水层P含量平均值为13.12 mg/L ± 2.49 mg/L, 且突变发生时对应的P肥用量与土壤活性Fe含量显著相关。

    • 钾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和钾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08, 40(5):777-783.

      摘要 (859) HTML (0) PDF 274.78 K (2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 K 肥运筹方式对小麦 N、K 吸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 K 促进了小麦对 N、K 素的转运和吸收累积,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但过量施 K 却降低了小麦对 N、K 素的转运和 K 的利用效率以及籽粒产量,以中量 K 肥全部基施处理获得最高产量和较好的品质指标。K 肥分次施用比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提高成熟期小麦植株 K 含量,N、K 累积量和 K 的利用效率,促进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以中量 K 肥3次施用处理的品质指标最高,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以中量K肥分2次施用处理为最佳 K 肥运筹方式。

    • 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

      2008, 40(5):784-791.

      摘要 (1008) HTML (0) PDF 342.98 K (19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浙江不同耕作年限水田和旱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植稻年限对土壤铁锰氧化物的影响,并揭示了水稻土发育过程中铁锰氧化物的剖面运移规律和诊断意义。结果表明:①土壤剖面中,全Fe、游离Fe及全Mn的变异随着种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种植达到一定年限时,全Fe、全Mn以及游离Fe在土壤剖面下层出现淀积。在各种铁锰氧化物中,对水稻土最具诊断意义的是游离Fe和全Fe。②无定形Fe以及络合态Fe、Mn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植稻年限对它们的影响是通过对有机质的影响达到的。

    • 溶液培养条件下腐殖酸对铁异化还原的影响

      2008, 40(5):792-796.

      摘要 (1091) HTML (0) PDF 263.92 K (24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腐殖酸对土壤和水体环境中铁(Fe)的还原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从山西大同风化煤、河南巩县褐煤、云南昆明滇池底泥中提取制备的腐殖酸,通过布置培育试验并接种土壤悬液,研究了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对无定形氧化铁异化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腐殖酸对氧化铁的还原几乎没有影响;而当同时添加腐殖酸与葡萄糖时,培养基质中氧化铁的还原过程显著加强;腐殖酸浓度越高对氧化铁还原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不同来源的腐殖酸因其复杂程度和结构不同,对氧化铁还原的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其中山西大同风化煤提取的腐殖酸促进作用最大,云南昆明滇池底泥和河南巩县褐煤提取的腐殖酸之间则无显著差异。

    • 盐胁迫下大气CO2浓度升高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

      2008, 40(5):797-801.

      摘要 (1138) HTML (0) PDF 297.64 K (2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开顶箱法,研究了盐胁迫下CO2浓度升高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及矿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生长在80 mmol/L NaCl下,其生物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明显升高;CO2浓度升高可增加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生物量,使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升高。表明CO2浓度升高能减轻盐胁迫对光合功能的不利效应。80 mmol/L NaCl可使黄瓜幼苗体内总N和K+ 的浓度降低,而使Na+ 浓度增加;CO2浓度升高具有提高盐胁迫下总N和K+ 浓度,降低Na+ 浓度的效应,说明CO2浓度升高可减轻盐胁迫的毒害作用,提高黄瓜幼苗生物量。

    • 河北省农田土壤中的镍

      2008, 40(5):802-805.

      摘要 (927) HTML (0) PDF 242.09 K (2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测定了河北省农田主要类型耕层土壤中的Ni含量及土壤中Ni含量的剖面变化,结果表明,河北省农田土壤中 Ni 的平均含量为26.48 mg/kg,含量范围为8.62 ~ 94.77 mg/kg, 土壤中Ni含量水平在20 ~ 30 mg/kg 范围内分布频率最高。土壤中Ni的含量总体变化趋势是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逐渐增加趋势。主要类型土壤中Ni的平均含量水平高低为棕壤土>潮土>褐土>栗钙土;4种类型土壤中 Ni 含量的剖面变化表现为下层略高于表层,但含量差异不显著。农田土壤中 Ni 含量的变化与土壤 pH 值、全盐量及有机质的含量变化相关性不显著。

    • 葫芦岛市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

      2008, 40(5):806-811.

      摘要 (901) HTML (0) PDF 347.45 K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 185 个地表土样、4 个剖面土样的磁参数与化学分析测试,对葫芦岛市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成因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层土壤磁化率值高低悬殊,部分土样明显超过一般棕壤的正常磁化率值。并且其基本理化性质的值均在正常范围以内,说明还有其他因素对土壤磁化率产生影响。②剖面土壤磁化率值与重金属元素含量总体上均呈向下递减的相同趋势。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磁化率值垂向变化特征基本一致。③研究区土壤磁化率值与重金属元素 Pb、Zn、Hg、Ni 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 Cu 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且土壤磁化率值与 Pb 含量的相关性在 Pb 含量达到污染的地区呈极显著正相关,反之则不显著,这有力说明过量的重金属 Pb 很可能对土壤磁化率产生影响。

    • 典型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与关联特征

      2008, 40(5):812-818.

      摘要 (1002) HTML (0) PDF 363.18 K (2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有毒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迁移富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对乡镇企业密集地——东莞地区常见的 7 种叶菜类蔬菜及其相应土壤样品中的 Cu、Zn、Cr、Ni、Pb 等重金属元素的全量和稀盐酸可提取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蔬菜存在明显的有毒金属元素(Ni、Pb)超标和有益金属元素(Cu、Zn)缺乏问题,蔬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总量和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但可提取态含量的富集系数与蔬菜重金属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可以较好地指示土壤可提取态重金属向蔬菜系统的转移规律。不同品种蔬菜对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随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增加呈幂函数形式递减,且递减趋势与土壤中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范围密切相关。当数据量有限时,利用富集系数与对应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对富集系数定量估值,其准确性要高于取相应的均值或中值。

    • 土壤有效态重金属提取剂选择的研究

      2008, 40(5):819-823.

      摘要 (1151) HTML (0) PDF 252.57 K (5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5种不同的土壤重金属浸提剂,研究了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玉米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新的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浸提剂。 结果表明: 0.1 mol/L HCl,0.05 mol/L EDTA-2Na,0.1 mol/L CaCl2,0.1 mol/L HAc-NaAc,0.05 mol/L DTPA提取的化学有效态重金属与玉米根、茎、叶中重金属Cu、Zn、Cd、Pb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但各化学提取剂提取的有效态 Zn、Cu 与玉米籽粒 Zn、Cu的相关性较差。利用柠檬酸-酒石酸为提取剂提取的重金属含量与玉米籽粒中重金属的含量有着相对较好的相关性, 是一种预估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含量的较好办法。

    •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2008, 40(5):824-827.

      摘要 (984) HTML (0) PDF 298.33 K (2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炼油厂污水池底泥中驯化、分离、筛选,得到 4 种优势石油降解菌。采用摇床培养,研究了各优势菌和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采用黄豆、苜蓿和混合菌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试验。结果表明, 4种菌和混合菌 25 天可将初始质量浓度为 10000 mg/L 的石油烃依次降解 74.36%、54.36%、78.19%、62.17% 和 83.73%;运行 120 天, 苜蓿、黄豆试验田污染土壤中的石油烃减少 46.83% 和 41.27%;外源混合菌的施加使两种植物的降解率分别提高到 67.14% 和 56.92%。苜蓿或黄豆-土著微生物-外源混合菌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效果显著。

    • 保护地不同灌溉方法表层土壤pH小尺度的空间变异

      2008, 40(5):828-832.

      摘要 (1044) HTML (0) PDF 507.55 K (20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保护地定位灌溉试验,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以网格取样方式采集不同灌溉方法(沟灌、滴灌、渗灌)表层土壤,研究微尺度下土壤pH值的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经 6 年灌溉,沟灌处理 pH 显著降低,沟灌和滴灌 0 ~ 5 cm 土层土壤 pH 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而其 5 ~ 10 cm 和渗灌 0 ~ 5 cm 和 5 ~ 10 cm 的土壤pH表现为弱空间相关,水分的供给方式和数量影响土壤 pH 的空间变异。

    • 红壤水分调节对柑桔叶片叶绿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2008, 40(5):833-836.

      摘要 (987) HTML (0) PDF 250.73 K (19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调节柑桔根际土壤含水量,研究了红壤不同水分处理对柑桔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进出气室CO2的浓度差(△Ca)、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羧化效率(CE)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相对含水量在75% 时,柑桔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达到了最大值;Tr与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一致(R2 = 0.9625**),而Pn(R2 = 0.9388*)、△Ca、CE在土壤相对含水量75% 以下时,与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说明红壤相对含水量在75% 以上时柑桔叶片的部分蒸腾与Pn无关;Pn与Ci呈负相关,土壤相对含水量在30% 时的Gs与其他水分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表明红壤水分含量所引起的柑桔叶片光合速率变化在土壤相对含水量30% 以下时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所引起,而在土壤相对含水量30% 以上时主要是由气孔因素所引起。

    • 应用土壤-景观定量模型预测土壤属性空间分布及制图

      2008, 40(5):837-842.

      摘要 (1187) HTML (0) PDF 501.73 K (4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土壤-景观定量模型为基础的土壤制图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研究。本文在皖南宣城的丘陵地带内选择研究区,从该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中获取景观信息:地形因子,定量地分析了土壤属性与地形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建立基于该关系的线性土壤-景观定量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来预测土壤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并制图。结果表明:土体厚度和表层有机质含量与地形因子之间有着显著相关性;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分别能解释土体厚度、表层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的32.2%和35.3%;依据该模型预测的土体厚度和表层有机质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能制图表达土壤属性在空间上的自然连续性。

    • 基于WEB的棉花信息管理及施肥推荐决策支持系统建立研究

      2008, 40(5):843-846.

      摘要 (886) HTML (0) PDF 565.86 K (1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区域土壤肥力差异、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等众多因素,以新疆兵团农五师 81 团为系统试行和合作地点,建立棉田土壤养分信息管理、施肥推荐模型,利用 SQL + JSP + Win 2000 构建综合性、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基于WEB的棉花信息管理及施肥推荐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条田信息管理、智能化施肥决策和数据信息管理的有机耦合与集成。系统于 2005—2006年在农五师 81 团等用户中应用推广,其中 2006 年应用面积 2.87 万hm2,平均皮棉单产1806 kg,比前3年平均 1683 kg增产 123 kg,增产率 7.3%,每公顷节约化肥投入成本 114 元,合计节本增效 1584 万元。

    • 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为例

      2008, 40(5):847-851.

      摘要 (1156) HTML (0) PDF 294.01 K (2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 1996—2004 年湛江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在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从时空角度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1996—2004年,湛江市耕地、林地、牧草地面积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减少了11954.1 hm2;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在增加,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最多,增加了7696.4 hm2。②1996—2004年,湛江市总ESV在缓慢减少,减少了0.57亿元,变化率 -0.44%;湛江市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ESVf)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食物生产、原材料在减少,水源涵养、废物处理、娱乐文化在增加;不管是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还是单项服务功能,湛江市各县区都在减弱。

    • 基于GIS的测土配方施肥管理模型研究——以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邱村为例

      2008, 40(5):852-856.

      摘要 (817) HTML (0) PDF 465.13 K (1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宣城市广德县邱村镇邱村为例,依据其农业生产实际情况,通过对研究区域农户的生产管理调查,对生产管理条件相对一致的农户合并成农田承包组作为施肥管理单元,应用3S技术研究同一土种土壤pH值及养分的空间变异,并进行施肥推荐,旨在充分发挥土壤潜力,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探索有效的发展模式。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