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42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生态高值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2010, 42(6):857-862.

      摘要 (1503) HTML (0) PDF 259.92 K (3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高值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农业高新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其宗旨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农业产业的高值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生态高值农业是包括生态农业及环境与农产品高产、高质、高效及科技、市场、产业经济价值相结合的总概念,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 新西兰北岛土壤及其农业利用——第19届国际土壤学大会土壤考察介绍

      2010, 42(6):863-867.

      摘要 (1254) HTML (0) PDF 276.03 K (5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介绍了新西兰北岛地区火山灰与海相沉积物发育土壤的形成分布与农业利用,讨论了几种典型土壤的集约化蔬菜、果品、畜牧生产中的高产与环境协调的养分管理,以及广泛丘陵地区的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

    • 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纪念前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80周年

      2010, 42(6):868-875.

      摘要 (1445) HTML (0) PDF 726.21 K (3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追朔了我国现代土壤科学的起源。从1930年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成立到1953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立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第一代土壤学家艰苦创业,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从我国现代土壤科学起源的背景,成立经过,主要业绩,干部培养和学风5个方面来阐述。80年前成立的土壤研究室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遗产,应该珍惜。

    • 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机理研究进展

      2010, 42(6):876-881.

      摘要 (1335) HTML (0) PDF 340.35 K (4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主要阐述了微生物降解PAHs的机理,比较了典型微生物种类芽孢杆菌(Bacillus)和分支杆菌(M.vanbaalenii PYR-1)对同种PAHs菲的代谢过程不同之处,并分析了分支杆菌(M.vanbaalenii PYR-1)对菲和芘的代谢机理,指出微生物氧化降解PAHs主要从其K区和湾区开始,而K区氧化是有毒PAHs降解的主要可能途径,资料显示真菌比细菌对苯并[a]芘的降解能力更强,同时给出了微生物代谢菲、芘和苯并[a]芘的降解图,以便做进一步研究。

    • 土壤风化速率研究及其应用

      2010, 42(6):882-888.

      摘要 (1724) HTML (0) PDF 286.46 K (2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矿物风化是土壤、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无机矿质养分的最重要来源,不仅为植物长期提供养分和保持土壤的化学平衡稳定性,并缓冲土壤和地表水的酸化,还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风化速率在全球碳循环、酸临界负荷和土壤侵蚀等研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土壤化学风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自然释放过程,气候是最主要的驱动力,而矿物本身的稳定性也影响了风化速率的快慢。由于人为影响下的大气酸沉降和农业活动已经非常普遍,目前的土壤风化速率也因此而改变。本文从风化速率的研究方法、风化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风化速率在全球变化中的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在风化速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相关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 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短期影响研究进展

      2010, 42(6):889-894.

      摘要 (1267) HTML (0) PDF 330.96 K (2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供肥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生态系统带来了短期风险,但目前并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重点就有机物料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生源要素周转、以及重金属迁移转化的短期影响进行综述,并将土壤生态系统的短期响应与土壤健康联系,以期有机物料土地利用引起的短期环境效应得到关注,进而在机理上深入研究,为正确使用有机肥,更好地提高土壤质量,快速发展有机农业打下基础。

    • 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

      2010, 42(6):895-900.

      摘要 (1234) HTML (0) PDF 314.67 K (2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肥施用和土壤水分管理是影响稻田CH4 排放最重要的2个因素。本文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冬季秸秆还田对冬灌田水稻生长期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混施处理CH4产生潜力在水稻移栽后35和51天显著大于淹水不施肥处理(p<0.05),其余时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冬季秸秆还田对CH4氧化潜力无显著影响(p>0.05),水稻生长期土温和稻田施用氮肥可能是较其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淹水混施处理CH4平均排放通量(CH4 26.7 mg/(m2·h))显著大于淹水不施处理(CH4 20.3 mg/(m2·h))(p<0.05)。

    • 三峡库首地区移民安置区不同利用方式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调查

      2010, 42(6):901-907.

      摘要 (1362) HTML (0) PDF 293.18 K (2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工程蓄水、移民搬迁及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将对库首地区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和当地农业生产活动产生长期潜在影响。本研究对移民安置期间三峡库首地区秭归、兴山、巴东和夷陵等县区农田、果园和茶园3种利用方式的85个样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当地土地生产力和移民经济收入状况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库首地区农田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果园土壤其次,而茶园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在蓄水和移民搬迁同时,当地加大农业投入,尤其是加大果园和茶园的肥料投入,以保证农业生产发展需求;受蓄水和移民搬迁影响,库首地区3县粮食总产和单产均有所降低,其中秭归县受到影响较大,但库首各县的粮食生产在三峡蓄水后总体保持稳定;库首地区各县,尤其是秭归县的柑橘和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保持逐年提高趋势,该地区的优势产业保持稳步发展,土地生产力未受到明显影响;柑橘经济效益显著高于茶园和农作物,移民安置期间,秭归、兴山县人均纯收入保持逐年上升态势,库首地区农村的经济水平保持稳步增长。

    • 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2010, 42(6):908-914.

      摘要 (1411) HTML (0) PDF 358.93 K (2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湿筛法和密度分级相结合的方法,将土壤区分为不同粒径团聚体,并进一步把团聚体细分成不同组分,系统比较了有机无机肥长期施用对潮土及其团聚体中有机 C 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潮土团聚体以53 ~ 250 μm为主,有机肥长期施用显著提高了250 ~ 2 000 μm团聚体数量,降低了53 ~ 250 μm团聚体的比例。无机肥施用增加了各粒径团聚体有机 C 含量,但没有改变团聚体的比例。团聚体中有机 C 以细颗粒有机 C (fine iPOM)为主,有机肥施用显著增加了矿物态有机 C 含量,并通过增加250 ~ 2 000 μm团聚体中细颗粒有机 C (fine iPOM)和矿物态有机 C 比例来提高土壤有机 C 含量。无机肥则通过比较均匀地增加团聚体中各组分有机 C 含量来提高土壤有机 C 水平。因此,有机肥和无机肥在潮土上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机制存在明显差异。

    •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品质与氮肥利用及玉米地氮流失的影响

      2010, 42(6):915-919.

      摘要 (1399) HTML (0) PDF 271.71 K (2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寻找一种既能使作物高产、优质又环境友好的施肥模式,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洞庭湖地区研究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棒长、单株质量、百粒重、产量、粗蛋白含量、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及玉米地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20% 的沼肥和30% 的堆肥2种施肥模式可显著改善春玉米农艺性状,分别使春玉米产量提高了69% 和73%,粗蛋白含量提高了42% 和36%,植株氮累积量增加了125% 和117%,氮肥利用率较高,与施纯化肥处理相比,还可减少玉米种植期间玉米地土壤总氮随地表径流的流失量,减少幅度分别为25.1%和38.3%,从而减少了玉米地土壤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因此,这两种施肥模式可以在洞庭湖地区的春玉米生产中加以推广应用。

    • 一种环保型人工浮岛的制作方法及其对农业集水区中氮磷的净化效果

      2010, 42(6):920-923.

      摘要 (1243) HTML (0) PDF 287.93 K (29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人工浮岛制作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工艺复杂、成本高、产生二次污染、选材局限性等)以及农业集水区N、P污染严重的现状,采用稻秸秆、毛竹和煤渣等廉价或废弃物为原料,制作人工浮岛,并将其运用于农业集水区。结果表明,本人工浮岛制作成本低,工艺简单,无二次污染;当人工浮岛覆盖率为8% 时,对水体N、P的净化率分别达到60.1%和54.9%;黑麦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冬季浮岛植物;煤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浮岛植物培养基质。

    • 皖南宣城市广德县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演变

      2010, 42(6):924-927.

      摘要 (1488) HTML (0) PDF 328.79 K (2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质含量是决定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属性。本文对比分析了皖南宣城市广德县1980s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8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农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了其变化的机制,提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对策。20多年来广德县农业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升高了1.48 g/kg,升幅为6.10%。县南部和中部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提高的趋势,而北部地区呈降低的趋势。灌溉水田、望天田、旱地、园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为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应继续实施秸秆还田和适度的少耕/免耕,加强畜禽粪便施用和绿肥种植。

    • 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2010, 42(6):928-934.

      摘要 (1630) HTML (0) PDF 395.73 K (3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调查了贵阳市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分布特征,以基线为参比值,采用 Hakanson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Hg、Cd、As、Pb、Cr、Cu、Ni、Zn)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以及燃煤等活动,其平均含量分别为 0.108、0.320、20.53、22.17、35.71、64.87、48.65、217.90 mg/kg,除 Cr 外,均显著高于相应基线。工矿区土壤中 Pb、Zn 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功能区(p<0.05)。Hg 和Cd 是主要的生态危害因子,其污染已达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余均显示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均已达强生态危害水平,且污染程度依次是:商务区>工矿区>文教区>居民区>城市绿地>交通区。

    • 磷酸一钙施用模式对水稻有效性及土壤中有效磷分布的影响

      2010, 42(6):935-940.

      摘要 (1225) HTML (0) PDF 325.30 K (2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磷酸一钙不同施用模式对水稻的有效性及土壤中有效磷(P)分布的影响,并提出了水田中P肥的施用模式。结果表明:P肥撒施时,表层水中总P浓度最高,达4.8 mg/L,而其他施肥模式下表层水中总P浓度可满足GB3838-2002 III 类水水质要求;混施可为水稻提供立体的吸收空间,有效性高;沟施时,肥料P主要集中在施肥带上下约3 cm的范围内;在水田中,施用P肥时应优先考虑混施,若土壤中P素有效性相对较高,应尽量在旱作时施用。

    • 滴施磷酸二氢钾后土壤中磷的移动和分布

      2010, 42(6):941-945.

      摘要 (1414) HTML (0) PDF 272.02 K (2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室内采用土柱模拟滴灌施P肥,研究了P在土壤中的移动和分布。试验结果表明:①滴施含P量200 mg/L的KH2PO4后P在砂壤土、轻壤土、重壤土中分别纵向移动了22、16、14 cm。横向和纵向移动的距离基本相同。②随着滴施P浓度的增加,P的移动距离增大,P的主要累积层加深。赤红壤中滴施P 浓度200、400、800、1 000 mg/L时,P分别移动了12、16、20、22 cm,而且有效P和全P含量增加显著的土层深度分别为0 ~ 8、0 ~ 12、0 ~ 18、0 ~ 20 cm。在相同质地情况下,滴施高浓度P肥溶液可以明显增加P的移动距离。

    • 不同海拔高度植烟土壤有效钙镁的分布状况——以云南曲靖烟区为例

      2010, 42(6):946-951.

      摘要 (1593) HTML (0) PDF 493.56 K (3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不同海拔高度植烟土壤有效Ca、Mg的差异和分布状况,采集了2 552个曲靖烟区1 300 ~ 2 300 m海拔高度土壤样品,利用数理统计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有效Ca、Mg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曲靖烟区土壤有效Ca、Mg含量平均为 2 640.86 mg/kg、314.26 mg/kg。中海拔地区土壤有效Ca含量最高,低与较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效Ca含量适宜,高与较高海拔地区土壤有效Ca含量处于低水平范围内。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土壤有效Mg含量递减。低与较低海拔地区土壤有效Mg含量过高,其他地区适宜。土壤有效Ca、Mg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较低和低海拔地区土壤Ca/Mg比值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中海拔地区Ca/Mg比值最大。土壤有效Ca与有效P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土壤养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Mg与碱解N、有效P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土壤养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曲靖烟区土壤有效Ca含量从东往西逐渐下降,有效Mg则是南北高,中间低,Ca/Mg比值在东部地区较大,而南北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较小。

    • 灌水、石灰和镁肥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镁素利用的影响

      2010, 42(6):952-959.

      摘要 (1349) HTML (0) PDF 289.12 K (1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2种灌水水平、3种石灰水平和3种镁肥水平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镁(Mg)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能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和玉米对Mg的吸收;施用石灰不明显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但降低玉米对Mg的吸收,增加土壤对Mg的固定,对Mg肥表观有效率的影响因施用量不同而有所不同。施用Mg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Mg的吸收和土壤交换性Mg含量。因此玉米对Mg的吸收利用不仅受到土壤Mg供应水平的制约,而且也受到灌水、施用石灰等因素的影响。

    • 沧州市优质果品产区土壤中碘的空间变异特征

      2010, 42(6):960-965.

      摘要 (1306) HTML (0) PDF 400.26 K (2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沧州市优质果品产区泊头、沧县和献县3县表层土壤(0 ~ 20 cm)全碘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土壤中全碘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沧县和献县表层土壤中全碘数据呈正态分布,符合指数模型,泊头表层土壤中全碘数据经对数转换后符合高斯模型。沧县和献县表层土壤全碘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说明受气候、土壤母质、地形、土壤类型等自然结构性因素影响较大;泊头表层土壤全碘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说明由人类活动等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起很大作用。采用Kriging最优插值法得到了3县表层土壤全碘含量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内3县表层土壤全碘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主要受当地的水文地质地形影响,河流两岸及低洼地带全碘含量较高,反之则低,而某些地区全碘含量由于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也表现出局部的异常性。

    • 封丘县土壤盐分的演变特征研究

      2010, 42(6):966-971.

      摘要 (1568) HTML (0) PDF 524.58 K (27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世界上影响灌溉农业最大的问题是盐渍化问题。中国是受土壤盐渍化影响的大国。盐碱化曾是限制封丘县农业生产的四大自然灾害之一。本文基于40个土壤剖面数据,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盐土数据,对封丘县的土壤盐分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27年来封丘县土壤盐分含量大幅下降,盐碱土作为土壤发生类型只存在于极个别微域景观;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与地下水埋深趋势相吻合,但只有东南角部分地区含盐量超过0.293 dS/m为盐化土。地下水位下降是土壤盐分降低的主要原因。盐分聚集在40 cm以下,并未脱离土体。封丘县存在土壤盐碱化的自然条件,一旦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土壤盐渍化仍然可能发生。

    • 不同管理模式下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化特征及其诱导病害

      2010, 42(6):972-977.

      摘要 (1408) HTML (0) PDF 293.28 K (2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高原生态区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盐害的防治方法与技术途径,研究了农户、网络和公司 3 种管理模式下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化特征,分析了土壤EC值与香石竹枯萎病害和立枯病害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和硫酸盐,土壤EC值与全盐量、SO42-、NO3- 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模式间表层土壤EC值高于心土层,整地翻耕在短期内能降低表层土壤盐分浓度;3 种模式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为农户>网络>公司;土壤次生盐渍化可明显降低香石竹对枯萎病病原体的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香石竹对立枯病病原体的抵抗力。

    • 石膏-微咸水复合灌溉量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

      2010, 42(6):978-982.

      摘要 (1103) HTML (0) PDF 384.59 K (2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苏北滩涂区石膏-微咸水复合灌溉量对剖面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量是石膏-微咸水复合灌溉处理下制约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的决定因素。灌溉量增加,湿润峰垂直运移距离加大,湿润峰内各土层的含水量逐渐增加。高于灌至 0 ~ 90 cm土层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灌溉量能实现表土脱盐、脱钠,0 ~ 20 cm土层效果最为显著,脱盐率、脱钠率高达29.0%、26.9%;低于灌至 0 ~ 60 cm土层田间最大持水量的灌溉量,会导致表土积盐、积钠,但随着灌溉量的增加,积累量有所减弱。

    • 比较研究苏北沿海滩涂盐土上不同油菜品种生物学特征和产量构成

      2010, 42(6):983-986.

      摘要 (1601) HTML (0) PDF 311.90 K (2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实验室自育的5个油菜品种(系)及其他6份油菜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这11份油菜品种(系)在轻(中)度盐化土中的越冬性状、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特性,得出如下结论:南盐油系列品系(种)在盐土上植株生长势强,从基部开始分枝,分枝多;南盐油系列品种(系)茎粗与宁油16、三北98、秦油66和秦油9号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宝杂油1号和秦油33;各品种(系)株高差异不大;荚长与荚宽差异也不大。南盐油系列品系(种)产量显著高于对比的宝杂油1号、秦油66、秦油9和秦油33,一次与二次分枝数与菜籽产量的回归分析显示其R2均达极显著水平。

    • 菜园土壤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青菜生长和品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2010, 42(6):987-992.

      摘要 (1494) HTML (0) PDF 304.17 K (3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青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小青菜生长和品质与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盆栽的条件下施氮量为180 kg/hm2是小青菜生长较为合适的水平,能达到节氮保产的效果。在氮水平为180 kg/hm2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含有氨基酸肥料)提高了小青菜地上部的生长、碳浓度、光合速率、可溶性总糖、蔗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根系鲜重,且这些指标与其地上部C/N(碳氮比)和C/P(碳磷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施肥模式中C/N和C/P之间存在正相关趋势,但相关关系不显著。此外,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降低了小青菜的地上部硝酸盐含量,且该指标与其地上部和施肥模式中N/P(氮磷比)、C/N、C/P和P/K(磷钾比)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1促进了小青菜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提高了光合速率,改善了小青菜地上部的品质,是一种科学的施肥措施。

    • 猪场废水灌溉对冬小麦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0, 42(6):993-997.

      摘要 (1413) HTML (0) PDF 282.58 K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养殖废水进行农田灌溉是解决农业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特别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应用不同处理阶段的猪场废水稀释(分别应用原水、厌氧水和氧化塘水与清水进行 1∶5 稀释)和厌氧水不同量(830 m3/hm2,简称“厌高”;500 m3/hm2,简称“厌中”;160 m3/hm2,简称“厌低”)灌溉冬小麦,应用中子仪定期监测土壤含水量,结合降水量、灌溉量分析了冬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返青拔节水后,厌氧水不同量灌溉处理 170 cm 土体贮水量和冬小麦耗水量分别呈现厌中>厌高>厌低和厌高>厌中>厌低的趋势;不同处理阶段的猪场废水稀释灌溉处理土壤贮水量差别较小,基本稳定在 650 ~ 700 mm 之间。厌氧水不同灌溉量处理和不同处理阶段猪场废水稀释灌溉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呈厌中>厌低>厌高和厌清1∶5>塘清1∶5>原清1∶5>清水的趋势。耗水量分别与灌溉量、水分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效率间达到 5% 显著相关水平。本文建议高效的养殖废水利用效率模式为厌氧水中量灌溉和厌清1∶5、塘清1∶5 稀释灌溉。

    • 稻草基生态护坡板及其拦截污染物效率的实验研究

      2010, 42(6):998-1002.

      摘要 (1327) HTML (0) PDF 379.72 K (2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稻草为主要原材料,采用“复合压板”工艺,研制一种可以复绿的护坡基材。经过高羊茅草种子的发芽试验表明:该基材可以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并为植物提供营养供给。基材绿化后形成的护坡材料在径流速度为0.5 L/s和坡度55o的条件下,可以有效延迟径流停留时间,对悬浮固体的平均拦截效率为85%,对水溶性磷和泥沙结合态磷的平均拦截率为93%和84%。经过生物安全性测试,表明稻草基护坡材料具有环境安全性。生态护坡材料的开发,可以有效遏制我国大量稻草资源的浪费以及缓解污染环境。

    • 基于SCS模型的浅层紫色土柑桔园坡面径流的计算参数确定

      2010, 42(6):1003-1008.

      摘要 (1336) HTML (0) PDF 368.27 K (25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浅层紫色土坡地柑桔园小区长期试验的降雨径流监测资料,采用SCS方程(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Equation)对浅层紫色土坡地柑桔园坡面径流进行计算,表明径流量的计算结果误差很大;反演算获得的曲线参数值与查表对应值差异很大,而与降雨量存在极其显著的二次曲线回归关系。采用建立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计算获得的S值和MSCS(modified SCS equation)曲线方程,对径流量进行推算,结果得到实测数据的验证,计算精度较好。由于浅层沙壤质紫色土坡地土壤侧渗损失较高,不能纳入SCS方程计算获得的地表径流,因此坡面径流量的计算与实测具有较大的差别;产生于坡面径流与降雨统计分析的MSCS方程是对浅层坡地土壤田间尺度坡面径流计算的一个有效探索。

    • 三七连作土壤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0, 42(6):1009-1014.

      摘要 (1584) HTML (0) PDF 358.07 K (33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三七连作的障碍效应,以不同连作年限及不同空间分布的土壤为基质,通过发芽和幼苗生长试验,研究了连作土壤对三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新土相比,连作土壤处理下三七种子萌发的最大速度加快,种子的发芽势变化不大,而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快速发芽期则明显呈降低或变短的趋势;②随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三七幼苗的成苗率和株高均显著下降(p<0.05);③与根区外土相比,根区土和根区下土显著降低了三七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对种子萌发的最大速度也呈降低作用,但却使三七幼苗的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连作土壤对三七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均表现明显的障碍效应,化感(自毒)作用可能是造成三七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 土壤胶体理化性质对其稳定性和可移动性的影响研究

      2010, 42(6):1015-1019.

      摘要 (1312) HTML (0) PDF 298.76 K (3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长春市具有代表性的阶地农田的黏壤土、河漫滩的细砂土和黄土台地的粉壤土为基质,以提取的土壤胶体为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土壤胶体理化性质对其稳定性和可移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胶体的临界絮凝浓度(CFC),与伊利石/蒙脱石矿物含量成反比并随着矿物含量的增大而降低,可能是因为伊利石/蒙脱石矿物是易絮凝矿物,水化驱动力及水化后的不稳定性较大;去除游离氧化铁后的农土去铁胶体提高了稳定性,而黄土去铁胶体和河土去铁胶体降低了稳定性,主要是由不同的土壤胶体去除游离氧化铁后性质改变程度不一样引起的;去除有机质后的农土去有机质胶体、黄土去有机质胶体和河土去有机质胶体降低了CFC,并且降低程度是与土壤胶体的有机质含量成反比。

    • 保水剂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2010, 42(6):1020-1024.

      摘要 (1277) HTML (0) PDF 342.69 K (2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吉林敦化烤烟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对不同保水剂施用量下的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在不同保水剂施用量间的大小顺序均为:不施保水剂>15 kg/hm2>45 kg/hm2>30 kg/hm2;施用保水剂可以降低烤后烟叶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适量的保水剂对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的提高有利。保水剂最佳施用量为15 kg/hm2,其烤后烟叶绿素含量处于适宜范围内,新植二烯含量较高,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含量最高,感官评吸质量最好。

    • 基于加权马尔可夫模型的土地利用预测——以徐州市为例

      2010, 42(6):1025-1029.

      摘要 (1601) HTML (0) PDF 271.82 K (34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正在进行功能转型的徐州市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将该区域内土地分为水体、林地、建设用地、农田、未利用地5种用地类型,并计算了2001年、2005年和2008年的转移矩阵概率,利用加权马尔可夫方法预测徐州市未来9年内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在2009—2017年内,建设用地将增加7.363 km2,水体和林地略有上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9.61 km2;采用加权马尔可夫链进行修正,能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