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43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保障我国“耕地红线”及“粮食安全”十字战略方针

      2011, 43(5):681-687.

      摘要 (1583) HTML (0) PDF 669.53 K (3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我国耕地利用现状及新形势下需求分析,指出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存在“四难”,要保障1.2亿hm2耕地红线以及粮食安全的土壤(耕地),应采取“扩量、提质、增效、持续增产”的战略方针,并就具体实施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分析并展望了基于“生态高值农业”建设的耕地保护目标体系与发展方向。

    • 土壤盐分的原位测定方法

      2011, 43(5):688-697.

      摘要 (1930) HTML (0) PDF 513.28 K (6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盐渍化是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土壤盐分的测定和诊断是土壤盐渍化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传统上一般通过测定土壤浸提液电导率来测定土壤盐分,过程繁琐,费时费事,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原土样。在提倡精准农业的今天,土壤盐分的快速、有效和可靠的原位测定显得非常重要。土壤盐分原位测量方法有多种,在原理上可分为土壤溶液电导率法和土壤表观电导率法两大类。在现有条件下,土壤溶液电导率可通过原位采集土壤溶液后在实验室测定和用土壤盐分传感器直接测定;土壤表观电导率法主要通过四电极、电磁感应仪和时域反射仪测定。本文分析了不同方法和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发展前景,为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盐分测定方法的选用提供参考。

    • DDT引发的争论及启示

      2011, 43(5):698-702.

      摘要 (1969) HTML (0) PDF 330.00 K (9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沿着DDT从1874年合成到将在2020年淘汰的轨迹和趋势,第一次依据历史重大事件并结合SCI文献数量将DDT的发展分为4个历史阶段,着重探讨了这种“万能杀虫剂”带来的3个争论:DDT对人类的健康影响、禁用还是使用DDT、以及如何评价DDT。本文从DDT由人类的“宠儿”变成“弃儿”的历史演变中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并指出对当今社会的警示意义。

    • 拟除虫菊酯在底泥中的归趋及其生物效应

      2011, 43(5):703-709.

      摘要 (1622) HTML (0) PDF 337.22 K (3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疏水性仿生杀虫剂,进入环境中易被颗粒物或油滴吸附,最终聚积在底泥沉积物中;同时它可以随水流或胶体等途径发生迁移,已被研究证实在使用及未使用拟除虫菊酯地区的河流、湖泊底泥中均检测到其残留。本文介绍了底泥中拟除虫菊酯的来源、归趋、生物效应,重点分析了拟除虫菊酯的吸附/解吸、降解作用及湿地生态系统对其归趋的影响;讨论了拟除虫菊酯的水生生物毒性、生物富集作用等生物效应,评述了其疏水性及生物可利用性对其毒性的影响,可为拟除虫菊酯水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价等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 分形方法在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

      2011, 43(5):710-713.

      摘要 (1558) HTML (0) PDF 302.64 K (2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对土壤制图、精准施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分形几何学是一种探索复杂性的事物的新科学方法和理论,在研究土壤特性空间变异中将有大有可为。本文主要综述了 2000 年以后分形理论在土壤物理特性、化学特性、水分特征及状态参数的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对分形理论在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辽西地区土壤耕层及养分状况调查分析

      2011, 43(5):714-719.

      摘要 (1598) HTML (0) PDF 251.14 K (28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东北地区农田土壤耕层中明显存在的“浅、实、少”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对辽西地区主要作物农田土壤耕层和养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辽西地区的平均耕层为15.17 cm,比我国土壤平均耕层(16.5 cm)低1.33 cm。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有效耕层土壤量分别为2.27×106、1.97×106、1.95×106、1.79×106 kg/hm2,均低于正常有效耕层土壤量(2.72×106 kg/hm2),分别低16.5%、27.6%、28.3%、34.2%。但阜新、铁岭、朝阳、赤峰的土壤体积质量平均值分别为1.32、1.38、1.33、1.33 g/cm3,均高于作物生长适宜的土壤体积质量范围(1.1 ~ 1.3 g/cm3)。同时,辽西地区土壤养分状况也较为低下,其中速效P总变异趋势最大,pH值总变异趋势最小。

    • 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2011, 43(5):720-728.

      摘要 (1739) HTML (0) PDF 331.34 K (3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团聚体组成和土壤养分状况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两个重要指标。不同粒级的团聚体在营养元素的保持、供应及转化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比较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布和对土壤养分在团聚体分布变化的影响,全面评价长期施肥对改善土壤肥力状况的作用。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减少>5 mm 的非团粒结构的数量,增加 0.25 ~ 5 mm 团聚体的含量,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结构;土壤大团聚体中含有更多的全 C、全 N、全 P,因此大团聚体对养分的保持有重要作用;施肥对速效养分含量影响显著,碱解 N 含量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加,有利于作物的吸收;肥料的施加使得小粒级团聚体对土壤养分储量的贡献率越来越突出,更利于养分的供给。此外,研究还发现耕作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不利于较小粒级团聚体全 N 和全 P 的保持。

    • 里下河农区主要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分析??以江苏省宝应县为例

      2011, 43(5):729-735.

      摘要 (1419) HTML (0) PDF 771.58 K (26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宝应县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数据为基础,结合1984年、1989年、1994年、2000年土壤普查数据,分析了宝应县土壤养分(有机质、有效P、速效K)变化趋势。结果发现:20年来,土壤有机质、有效P、速效K含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属典型的“V”型变化结构,即1984—1994年土壤有机质、速效K含量呈下降趋势,有效P含量呈稳定趋势;1994—2005年土壤有机质、有效P、速效K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都达到或超过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水平。且土壤有机质、有效P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速效K空间分布稳定。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有机质、有效P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速效K含量呈稳定趋势。土壤养分上升幅度大小为:有效P>有机质>速效K。

    • 基于GIS和多种土壤属性的烟田养分分区管理研究

      2011, 43(5):736-745.

      摘要 (1569) HTML (0) PDF 569.80 K (2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平顶山典型烟区烟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111个样点耕层土壤(0 ~ 20 cm)的pH、有机质、总N、碱解N、速效P、速效K、活性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等数据对烟田进行管理分区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从繁杂的数据中提取3个主成分,利用MZA软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从而实现分区,采用FPI和NCE来确定最佳分区数。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最佳分区数为3,模糊指数为1.5。各分区内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都较整个研究区有所降低,而分区间土壤养分差异显著。研究区的平均混乱度指数为0.37,不同模糊类别交叠程度较小,地理空间上土壤的隶属关系相对明确。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可以较好地进行管理分区的划分,分区结果可以作为变量施肥的单独作业单元进行肥料管理。

    • 江苏省油菜施肥状况调查

      2011, 43(5):746-750.

      摘要 (1438) HTML (0) PDF 227.15 K (2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农户抽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2007/2008年江苏省油菜施肥状况,分析了施肥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肥料品种上,施用尿素、复合肥的农户比例>90%,单质P、K肥的比例<20%,B肥的比例仅为6.5%。全省油菜N、P、K肥总投入量分别为263、113和110 kg/hm2,N: P2O5: K2O为1: 0.43: 0.42,化学N、P、K肥占养分总投入量的比例分别为93.2%、63.7%、53.6%。化肥养分投入量分级结果表明,施N量>180 kg/hm2的比例为69.9%,施K量<80 kg/hm2的比例为81.5%。油菜施肥次数以施肥3次(苗肥+基肥+追肥)的比例最高,占45.8%;基施N肥用量为111.5 kg/hm2,占总施N量的比例为42.4%。施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有机肥未得到充分利用,施用量偏低;②N过多,K不足;③肥料投入不平衡。

    • 江苏省典型茶园土壤酸化趋势及其制约因素研究

      2011, 43(5):751-757.

      摘要 (1636) HTML (0) PDF 264.61 K (2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茶园土壤酸化日趋严重已成为当前茶叶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为制定茶园土壤酸化的控制对策,本文采用定位监测的方法,分析了江苏省茶园土壤酸化现状和土壤pH降低速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酸雨、土壤性质的关系。2008—2010年间江苏省21个典型茶场调查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的茶园土壤pH值均低于茶树生长最适值5.5,其中pH值低于4.0的茶园比例达42.8%。2003—2010年间,江苏省茶园土壤pH降低速率呈现先逐年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期间2007年土壤pH降低速率达到最大。茶园土壤酸化及其动态变化受研究区域酸雨强度和频率的影响,同时土壤pH降低速率与土壤有机质、交换性盐基总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黏粒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 三种硝化抑制剂在石灰性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1, 43(5):758-762.

      摘要 (2034) HTML (0) PDF 312.47 K (4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内采用25℃ 黑暗培养法研究双氰胺(DCD)、3,4-二甲基吡唑磷酸(DMPP)及2-氯-6-三氯甲基吡啶(Nitrapyrin)在石灰性土壤中的硝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施用DCD、DMPP、Nitrapyrin的土壤NH4+-N含量较单施硫酸铵的土壤 (对照)分别提高228.45 ~ 244.85 mg/kg(砂土)、209.75 ~ 254.79 mg/kg(黏土),NO3--N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93.85% ~ 94.99%(砂土)、91.82% ~ 95.38%(黏土)。表观硝化率随培养进程增加缓慢,培养期间只增加了1.28% ~ 2.09%(砂土)、2.72% ~ 8.40%(黏土),而对照增加了86.00%(砂土)、80.89%(黏土)。3种硝化抑制剂均显著抑制了石灰性土壤中硫酸铵水解铵硝化作用的进行,并且在砂土中的硝化抑制率高于黏土,硝化抑制效果最好的为DMPP处理,0.54% Nitrapyrin处理次之但用量最小,0.27% Nitrapyrin和10.8% DCD处理抑制效果相对较弱。

    • 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2011, 43(5):763-768.

      摘要 (1675) HTML (0) PDF 263.36 K (4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向土壤中分别添加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热解温度分别为350℃(T350)、600℃(T600)和850℃(T850),研究了黑碳添加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制备的黑碳在15℃ 和25℃ 培养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速率总的趋势是前期分解速率快,后期缓慢。在整个培养过程中(112 天),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CO2释放速率下降趋势逐渐降低,CO2释放速率相对值的大小随着培养温度的的升高而增大。在不同温度培养条件下,添加黑碳后土壤CO2-C累计量均是T350>T600>T850,T350土壤CO2-C累计量最高分别为415.26 mg/kg和733.82 mg/kg。添加不同黑碳后,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加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不同温度制备的黑碳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显著。

    • 不同地区城郊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的比较

      2011, 43(5):769-775.

      摘要 (1609) HTML (0) PDF 299.30 K (2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京津唐、张家港和长株潭3个地区的露天菜地、设施菜地、水田和旱地进行的调查表明,城郊区大部分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尚低于国家相关的土壤质量二级标准,但部分重金属含量超出了当地背景值,说明重金属在城郊土壤中有所积累。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上要高于水田和旱地,说明高强度利用投入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累积。对长株潭一个污染区的研究表明,发生污染的土壤很难再恢复利用。京津唐城郊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总体上高于张家港地区。

    • 污染食物喂养实验中铜对白符跳毒性的连续监测

      2011, 43(5):776-780.

      摘要 (1546) HTML (0) PDF 225.57 K (25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弹尾目昆虫是土壤环境的重要指示生物,在污染环境的生态评估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的污染食物喂养实验的连续观测结果显示,F. candida 成虫无死亡,生长率和繁殖率随着酵母食物中 Cu 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21 天生长率:R2 = 0.930 2,F1,7 = 25.2,p<0.01;繁殖率:R2 = 0.945 9,F1,7 =17.2,p<0.01),暗示 F.candida 生长率和繁殖率是相对死亡率更敏感的指示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指标参数。在较高 Cu 暴露浓度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F.candida 的生长率相对对照降低更加明显(p<0.01),说明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一样对 F.candida 的生长有明显的负作用。F. candida 产卵时间相对对照发生了延迟现象 (F1,7 = 3.69, p<0.05)。F.candida 体内 Cu 的积累与食物中 Cu 浓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并且在高的 Cu 暴露浓度下,F.candida 体内 Cu 的积累可以达到较高的程度,说明 F.candida 可能对 Cu 具有较高的耐受性,这些可能是培养皿食物暴露实验中导致 F.candida 成虫的生长率和繁殖率明显降低以及 F. candida 产卵时间发生延迟现象的内在原因。

    • 铜锌不同施用方式对栽培丹参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积累的影响

      2011, 43(5):781-786.

      摘要 (1248) HTML (0) PDF 319.05 K (23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微量元素Cu、Zn的不同施用方式对丹参生长、丹参根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丹参根中3种丹参酮积累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施用Cu、Zn两元素的3种施肥方式(基施、追施、叶面喷施)均优于相应的单施Cu、Zn处理。单施Cu的3种施肥方式处理均能显著促进丹参生长和丹参酮类物质的积累,其中叶面喷施处理显著优于两种土施的效果,而两种土施方式相比,差异不显著。在单施Zn肥组和Cu+Zn配施组各处理中,均表现出追施处理最佳,基施又好于喷施的处理,各处理间丹参酮类物质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处理相比,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喷施Cu+Zn均能显著提高丹参酮类物质的含量。这说明对丹参叶面喷施Zn或Cu+Zn元素,可迅速补给丹参Cu、Zn元素营养,改善丹参生物学性状和提高丹参酮类有效成分含量。

    • 水葫芦发酵沼液对紫叶莴苣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011, 43(5):787-792.

      摘要 (1720) HTML (0) PDF 238.95 K (2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等氮量下不同比例水葫芦发酵沼液对紫叶莴苣生长、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及茎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替代化肥氮比例为50%、75% 和100% 处理莴苣产量分别比100% 化肥氮处理增加9.1%、16.1% 和10.3%。但基肥中化肥的比例上升能促进莴苣苗期的生长和提高氮的吸收,而沼液作为追肥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莴苣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同时沼液氮施用比例增加,莴苣商品化率提高。和100% 化肥处理相比,沼液施用比例为50%、75% 和100% 处理硝酸盐含量分别降低了13.6%、14.3% 和11.3%。沼液氮施用比例为50% ~ 100% 处理中,100% 沼液氮施用处理其可溶性糖、Vc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都最低,而75% 沼液氮施用比例下可获得最高的氨基酸、可溶性糖和Vc含量。研究认为,沼液基施效果比单施尿素等化学肥料效果稍差,但追施沼液比化肥更加促进了莴苣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并缩短莴苣的生长期,提高其商品率。综合莴苣生长趋势、生物量及商品化率和品质来看,沼液替代75% 化肥氮比例是最佳施用比例。

    • 荒漠草原土壤酶与土壤养分的动态研究

      2011, 43(5):793-797.

      摘要 (1462) HTML (0) PDF 232.39 K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不同利用强度单元内土壤养分以及5种酶活性,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原的利用强度直接影响着草地的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轻度利用有利于土壤中5种酶活性的增加,重度利用则导致土壤转化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降低。轻度利用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重度利用则导致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和全钾含量降低。脲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在年季内变化幅度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酶与各养分之间的相关性最大。

    • 降解菌HQ-C-01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2011, 43(5):798-803.

      摘要 (1304) HTML (0) PDF 308.84 K (24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了降解菌HQ-C-01(Pichia anomala)对克百威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研究了克百威及该菌株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克百威降解率与降解菌HQ-C-01接种量呈正相关,降解菌接种量为2.09×108 CFU/g干土时,对土壤中50 mg/kg克百威10天降解率达82.89%;当降解菌接种量低于106 CFU/g干土时,降解菌对克百威的降解效果较弱。土壤含水量显著影响降解菌对克百威的降解率,含水量为600 g/kg时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85.32%,而当含水量低于200 g/kg 时降解效果较差。在温度范围25℃ ~ 35℃ 降解菌对克百威都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不同土壤pH值对降解菌的降解作用有显著影响,在pH值为7时,降解菌对土壤中50 mg/kg克百威10天降解率达85.62%,在较低和较高pH值下,降解效果较差。克百威使用对土壤菌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对土壤真菌具有强烈刺激作用,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而降解菌的使用可缓解克百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修复受污染土壤。

    • 黑土、栗钙土和潮土胡敏酸分子结构的差异性分析

      2011, 43(5):804-808.

      摘要 (1633) HTML (0) PDF 278.68 K (27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方典型的黑土、栗钙土和潮土提取的胡敏酸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及13C核磁共振仪对三者进行结构分析。不同胡敏酸的各种元素含量略有差别,各种官能团含量也不同。元素分析结果来看H/C原子比潮土最高,栗钙土次之,黑土最少;O/C的原子比三者没有明显的差别;C/N比呈现由高到低的次序分别为黑土、栗钙土、潮土。3种胡敏酸的红外光谱吸收峰相似,但吸收强度有差别,如3 352 cm-1和2 931 cm-1 处潮土和栗钙土信号强度相当,黑土较低,而在2 580 cm-1 处三者信号差异不明显,1 720,1 620,1 420,1 220 cm-1 这4个吸收峰信号强弱均为黑土最强,栗钙土次之,潮土最弱。而从核磁共振图谱可以看出潮土结构中含有更多的多糖和蛋白质类结构单元;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芳香化程度也较高。

    • 盐分对极干旱土壤水分垂直分布与运转的影响

      2011, 43(5):809-816.

      摘要 (1436) HTML (0) PDF 466.52 K (30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莫高窟戈壁土壤中主要盐分的检测和理化特性分析,发现在极干旱地区,土壤盐分对土壤水分的垂直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芒硝为代表的结晶盐分,其含量分布和理化特性与土壤水分分布非常吻合。0 ~ 20 cm以无水盐分(Na2SO4)为主,水分含量较低,是盐分集聚层;在20 ~ 50 cm以结晶盐分(Na2SO4·10H2O)为主,水分含量较高,是盐分析出层;50 cm以下以膜状水盐溶液为主,水分含量较低。与附近含盐量较低的流沙相比,盐分使戈壁土壤的水分含量增大了10倍以上,在热动力学作用下使浅层土壤水分的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对GSPC系统水分的垂直运转和潜水蒸发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为极干旱区利用潜水进行生态恢复提供了新的可能,对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 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可溶性盐分主成分分析

      2011, 43(5):817-821.

      摘要 (1492) HTML (0) PDF 259.29 K (2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盐害的防治方法与技术途径,对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可溶性盐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可分为主成分1(SO42-、NO3-、Ca2+、Cl-、K+)和主成分2(CO32-、HCO3-)两个成分,主成分1中SO42-、NO3-、Ca2+ 与土壤EC值三次模型拟合度较高(R2>0.850**),并与土壤EC值呈不同强度的正相关性;土壤EC值与全盐量呈强正相关性(r = 0.99**),并接近线性关系(线性模型R2 = 0.976**,三次模型R2 = 0.984**);土壤EC值可作为一个有效指标,反映土壤盐渍化及土壤可溶性盐分,特别是反映SO42-、NO3-、Ca2+ 的变动情况,盐害防治重点在于SO42-、NO3-、Ca2+。研究对指导香石竹设施栽培土壤管理与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土地利用驱动力的马尔科夫模型及其应用

      2011, 43(5):822-827.

      摘要 (1485) HTML (0) PDF 284.67 K (4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尔科夫模型在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何通过区域社会经济指标对马尔科夫模型进行修正,提高其预测精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本文解译1995,2001,2005,2008四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得到太仓土地利用结构图,构建基于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的加权马尔科夫模型,对2013年太仓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农用地,建设用地等)进行预测。改进后的模型将1995—2001年,2001—2005两阶段转移矩阵作为加权马尔科夫模型的加权因子;再根据GDP、非农人口数量、二产比重的自相关系数确定两阶段转移矩阵的权重,建立基于土地利用驱动力分析的加权马尔科夫模型,以此对2013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预测。同时基于城市土地利用现状(2008年)分析,对比上述加权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结果,证明加权马尔科夫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 基于土地适宜性评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效果——以科尔沁左翼后旗吉尔嘎朗镇为例

      2011, 43(5):828-834.

      摘要 (1632) HTML (0) PDF 461.28 K (2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科尔沁沙地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数据和GIS空间信息技术,基于土地的自然适宜性,对2000─2007年研究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情况做出评价,并指出今后退耕任务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发现: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吉尔嘎朗镇耕地明显减少,林地、草地明显增加,草地覆盖度显著提高;从7年间实际退耕还林还草方向、数量和空间分布来看,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还林还草选择不合理,不宜耕作的土地还有很多没有退耕,实际退耕土地只占应退耕土地的28.63%;还有8 172.00 hm2土地应当逐步实现退耕,其中以退耕还林为主,占73.29%。政策方面,建议发展地区优势产业,积极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方面增加农牧民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减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保证生态退耕工程持续见效。

    • 流域尺度土壤厚度的模糊聚类与预测制图研究

      2011, 43(5):835-841.

      摘要 (1606) HTML (0) PDF 551.63 K (27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土壤厚度与景观位置和特征之间的关系,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FCM)方法对西苕溪流域的土壤厚度分布进行了空间预测。选取高程、坡度、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径流强度系数和地形湿度指数6个地形因子进行模糊聚类,根据相应的聚类参数将流域地形组合分为8类。利用部分调查获得的土壤剖面数据,结合样点属性和专家经验为典型区赋值,最后由加权平均得到流域土壤厚度预测图。验证结果表明,FCM方法可以对地形因子组合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级,其预测精度较高,模型的稳定性较好,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制图方法。该方法在土壤厚度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 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2011, 43(5):842-849.

      摘要 (1475) HTML (0) PDF 522.47 K (2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在研究和分析现有国内外土壤数据库建设方法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土壤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的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探讨了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的编码设计、结构设计及数据组织与存储方式,并以江苏省土壤环境质量数据为案例建立了示范性的土壤环境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

    • 五十年来宁波平原水稻土有机质变化及其调控措施

      2011, 43(5):850-853.

      摘要 (1119) HTML (0) PDF 239.82 K (2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8年对宁波平原水稻土的有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年来宁波平原水稻土有机质含量有了很大变化,从1958年第一次土壤普查时的27.8 g/kg,上升到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55.3 g/kg,增加了98.9%。但到2008年下降到48.37 g/kg,下降了12.5%,达显著水平。本文探讨了近28年来宁波平原土壤有机质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土壤有机质的调控措施。

    • 美国中南部土壤磷钾丰缺指标体系及其施肥推荐

      2011, 43(5):854-856.

      摘要 (1206) HTML (0) PDF 180.59 K (2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美国中南部有代表性的7个州(俄克拉荷马、阿肯色、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堪萨斯、爱荷华、北卡罗来纳)的最新的土壤磷钾丰缺指标体系和主要作物的磷钾施肥推荐量进行了研究与整理,旨在对我国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有所启迪。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