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4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我国生态高值农业的内涵、模式及其研发建议

      2012, 44(5):705-711.

      摘要 (1758) HTML (0) PDF 349.44 K (37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高值农业”是集约化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它以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本文主要对其内涵、模式及其研发问题进行论述。

    • 土壤N2O和NO产生机制研究进展

      2012, 44(5):712-718.

      摘要 (2148) HTML (0) PDF 304.94 K (8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N2O和NO是大气中两种重要的活性氮气体,强烈影响着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土壤是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生物和非生物途径均可产生N2O和NO。本文详细论述了自养硝化、异养硝化、生物反硝化、化学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和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作用产生N2O和(或)NO的机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 土壤施肥与植食性害虫发生为害的关系

      2012, 44(5):719-726.

      摘要 (1373) HTML (0) PDF 254.18 K (35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施肥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营养状况,从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为害等。在影响植物抗性和害虫为害的营养因子中,氮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氮肥对害虫发生的影响取决于害虫种类、植物种类和土壤肥力,是植物营养质量对害虫直接影响的结果,也是植物形态学、组织发育等因素的间接作用结果。很多研究表明土壤或植物中氮水平与害虫密度存在强烈正相关关系,但是也有不同情况出现。另外其他营养元素如磷和钾,也会引起害虫种群动态变化。有机管理措施可能有利于减轻害虫发生,但是机理还存在争议。

    • 长期施用猪粪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

      2012, 44(5):727-734.

      摘要 (1861) HTML (0) PDF 354.54 K (3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酸化严重限制了我国南方红壤区土壤的农业利用。本研究应用江西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长期猪粪养分淋失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照处理:N 0 kg/hm2;低量有机肥:N 150 kg/hm2;高量有机肥:N 600 kg/hm2;高量有机肥+石灰处理:有机肥N 600 kg/hm2 +石灰3 000 kg/(hm2·3a))长期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应。研究结果表明,9年高量有机肥施用中土壤pH值平均每年上升0.085个单位,而低量有机肥施用对土壤pH没有显著影响。有机肥长期施用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其中Ca、Mg增加幅度较大,使得长期施肥后土壤盐基以Ca为主,其次是Mg,而K、Na比例较低。长期有机肥施用有效降低了红壤旱地表层土壤交换性酸含量,尤其是对交换性铝含量的降低程度较大,且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施肥4年后可基本消除铝毒。高量施肥基础上的石灰添加进一步提高了土壤pH值,加快了土壤酸度改良。红壤旱地猪粪施用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达到酸度改良效果的最低猪粪用量为Ca 162 kg/hm2。在施肥初期添加一次石灰,将土壤pH值迅速提高,然后通过有机肥对pH的稳定作用保持和逐步提高土壤pH,可在最短时间、用最少投入消除土壤酸害。

    • 通过调节土壤氮素转化提高有机物料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2012, 44(5):735-739.

      摘要 (1675) HTML (0) PDF 227.15 K (2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油菜秸秆、稻草、香樟叶和豌豆秸秆单独施用以及油菜秸秆、稻草和香樟叶与豌豆秸秆混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60天培养期内,添加4种物料均提高了土壤pH。培养试验结束时香樟叶、油菜秸秆、豌豆秸秆和稻草分别使土壤pH相对对照增加0.53、0.42、0.30和0.26。对于灰化碱含量很高的非豆科物料如香樟,其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主要来源于物料所含碱性物质和物料对土壤硝化反应的抑制,但对灰化碱含量较低的非豆科物料如油菜秸秆和稻草,其改良效果主要来源于后者。豆科类豌豆秸秆主要通过所含碱性物质和有机氮矿化提高土壤pH,但培养试验后期铵态氮硝化反应释放的质子抵消了其部分改良效果。将油菜秸秆、稻草和香樟叶与豌豆秸秆配合施用,使硝化反应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提高了物料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培养试验结束时,香樟叶、稻草和油菜秸秆与豌豆秸秆配合施用比豌豆秸秆单独施用土壤pH分别高0.25、0.18和0.12。研究发现,香樟叶灰化碱含量很高,无论单独施用,还是与豌豆秸秆配合施用均有很好的改良效果,因此在南方地区推广种植香樟可以通过其凋落物修复酸化的森林土壤。

    • 长期定位施氮肥对保护地土壤钙素分布的影响

      2012, 44(5):740-746.

      摘要 (1454) HTML (0) PDF 244.13 K (23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单施氮肥和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土壤钙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氮肥和氮肥+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钙和水溶性钙含量分布均为0 ~ 20 cm>20 ~ 40 cm土层,而吸附性钙素含量分布为0 ~ 20 cm<20 ~ 40 cm土层。单施氮肥处理两土层土壤水溶性钙含量均高于氮肥+有机肥配施处理,而全钙和吸附性钙素含量均低于配施处理。单施氮肥处理土壤不同粒级全钙含量分布均为:(<0.1 mm)>0.1 ~ 0.2 mm>0.2 ~ 0.5 mm>0.5 ~ 1 mm,氮肥+有机肥配施处理为:(<0.1 mm)>0.5 ~ 1 mm>0.1 ~ 0.2 mm>0.2 ~ 0.5 mm。两组处理土壤各粒级水溶性钙和吸附性钙含量分布均为:(<0.1 mm)>0.1 ~ 0.2 mm>0.2 ~ 0.5 mm>0.5 ~ 1 mm。

    • 施肥模式对连作菊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2012, 44(5):747-753.

      摘要 (1710) HTML (0) PDF 283.04 K (27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连作以及大量化肥尤其是化学氮肥的投入导致农作物连作障碍严重,中药材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为寻找一种绿色无污染、环境友好、可持续的防控连障方法,我们在连作药用菊花十余年的田块进行小区试验,设置当地施肥育苗(D)和优化施肥育苗(T)2种育苗;当地施肥(CK)、优化施肥+减氮20%(T1),优化施肥+减氮40%(T2)3种施肥,共6个处理,研究减氮配合优化施肥种类对连作药用菊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①T育苗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叶面积优于D育苗,TCK处理地上部生物量、分枝数分别是DCK的2.26倍和3.5倍,差异显著;DCK与DT1处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现花蕾期叶面积差异均不显著。②T育苗各个施肥处理的菊花单株花蕾数高于D育苗相应施肥处理,在CK施肥处理差异极显著,T1 施肥处理中差异显著,DCK与TT2 处理的花蕾数无显著性差异;单株产量和花蕾比均以T育苗较高但不显著。③小区产量以T育苗和优化施肥的处理较高,TT1处理小区产量是DCK的1.88倍,差异极显著。优化施肥模式提高了药用菊花株高、分枝数以及现蕾花期叶面积,改善了连作菊花的生长状况,从而提高了地上部生物量;优化施肥模式有增加花数、提高开花整齐度的趋势,从而提高产量,优化施肥模式可弥补减氮的影响;优化施肥在育苗阶段的效果优于生长阶段。

    • 我国主要梨园施肥现状分析

      2012, 44(5):754-761.

      摘要 (1328) HTML (0) PDF 269.29 K (28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对全国18个梨综合试验站744个主要梨园施肥种类、施肥时期、施用量和施用方式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梨树施用的有机肥以猪牛羊杂粪为主,商品有机肥施用很少或几乎不施;施用的化肥以尿素和三元素复混肥为主,有的地区偏施尿素或三元素复混肥,复混肥中氮磷钾的比例较混乱,高磷高钾肥多。从施用时期看,以化肥作为部分基肥、果实膨大期追肥的现象较为普遍,而萌芽前追肥和花芽分化期追肥状况各地区差异较大。有机肥单位面积施用量和单株施用量差异较大,大多数梨园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其中有4个试验站30% 左右的梨园不施有机肥;化肥的用量差异较大,盲目施肥或经验施肥现象严重。施肥方式以穴施和条施为主,施肥的深度差异较大。通过分析,指出各地梨树施肥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梨优质高产提供科学的施肥依据。

    • 水稻季施肥对后季绿肥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

      2012, 44(5):762-768.

      摘要 (1769) HTML (0) PDF 258.08 K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水稻季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后季绿肥物质养分积累的影响,为水稻-紫云英轮作条件下适宜化肥用量的确定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稻季施氮、磷、钾肥处理的绿肥鲜草产量分别较不施氮、磷、钾肥处理增加27.9% ~ 40.9%、12.6% ~ 37.2%、21.4% ~ 46.2%。水稻季不同氮肥处理比较,施氮处理的氮积累量较不施氮处理增加48.8% ~ 62.3%,氮肥(N)用量为142.4 kg/hm2时,绿肥碳、氮、钾积累量最高,氮肥用量为71.2 kg/hm2时,绿肥磷积累量最高。水稻季不同磷肥处理比较,施磷处理的绿肥磷积累量较不施磷处理增加33.0% ~ 78.3%,磷肥(P)用量为49.1 kg/hm2时绿肥的碳、氮、磷、钾积累量均最高。水稻季施钾处理的绿肥钾积累量较不施钾处理增加22.2% ~ 44.8%,水稻季钾肥(K)用量为67.5 kg/hm2和101.2 kg/hm2时,绿肥的碳、氮、磷、钾积累量较高,且两处理间相差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水稻季氮、磷、钾用量分别为142.4、49.1、67.5(或101.2)kg/hm2时,绿肥的产量及碳、氮、磷、钾积累量最高,分别为15 833 kg/hm2和929.2、44.6、5.8、45.9 kg/hm2。

    • 农业有机废弃物还田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2012, 44(5):769-775.

      摘要 (1540) HTML (0) PDF 309.03 K (2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将稻草及其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菌渣、牛粪、沼渣)替代部分无机化肥应用于水稻生产,研究了其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和纯施用化肥处理(NPK)相比,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均能一定程度地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增加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增加微生物总活性及脲酶、磷酸酶及脱氢酶的活性;与常规纯化肥处理相比,早稻增加实际收入15.0 ~ 2 690.0 元/hm2(0.2% ~ 29.7%),晚稻增加实际收入180.0 ~ 1 737.5 元/ hm2(1.3% ~ 12.2%),其中沼渣还田效果最佳,同时能减少10% ~ 20% 的无机化肥用量和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6 250 ~ 22 500 kg/ hm2,获得了生态、经济效益的双赢。但是,稻草焚烧处理在上述方面均未取得理想效果,且焚烧污染大气环境,是不可取的还田方式。

    • 花生连作红壤芽孢杆菌的群落多样性及其生防效果研究

      2012, 44(5):776-781.

      摘要 (1493) HTML (0) PDF 460.76 K (2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芽孢杆菌是土壤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发现低丘红壤区花生连作红壤中芽孢杆菌的数量为2.0×105 ~ 2.3×105 cfu/g 干土。通过构建3个样品的基因文库,共得到9个种类;16S rDNA 测序结果表明该地区芽孢杆菌的优势类型有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高地芽孢杆菌,分别占总克隆的54%、12% 和14%。并研究了施用不同微生物制剂对连作花生产量和生育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施用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花生的产量,枯草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混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最好,比对照提高了32.14%。

    • 磺胺嘧啶对土壤氮矿化及相关微生物参数的影响

      2012, 44(5):782-787.

      摘要 (1351) HTML (0) PDF 317.52 K (2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兽用抗生素进入土壤,已经带来了新的土壤污染生态学问题,并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磺胺嘧啶残留对土壤氮矿化量及相关微生物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磺胺嘧啶对土壤氮矿化产生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在低浓度比高浓度更为敏感。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可知,在各相关微生物参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可作为预测磺胺嘧啶残留时土壤氮矿化强度变化的指标。

    • 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2012, 44(5):788-793.

      摘要 (1388) HTML (0) PDF 303.61 K (2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对梨园表层(0 ~ 20 cm)和亚表层土壤(20 ~ 4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垂直分布的特征,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土层的加深而递减。梨园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均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与覆草1年相比较,覆草3年的梨园土壤除表层土壤细菌含量无显著差异外,表层和亚表层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显著增加。与自然生草、覆膜、常规灌溉处理相比较,覆草与覆膜结合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连续覆草3年显著提高了梨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覆膜处理使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下降,覆膜结合覆草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

    • 酸碱调控对泥浆反应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研究

      2012, 44(5):794-800.

      摘要 (1466) HTML (0) PDF 309.76 K (2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摇瓶试验模拟研究了酸碱调控对泥浆反应去除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结果表明,泥浆反应对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长期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10.6% ~ 20.7%,模拟污染土壤中的去除率为37.4% ~ 42.1%;酸碱调控对不同性质的多环芳烃的去除影响不同,整体上看,酸性条件有利于高环(五环和六环)多环芳烃的去除,而中性条件有利于低环(三环和四环)多环芳烃的去除。在实际修复中,根据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组成进行适当的酸碱调控,可以促进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

    • 污染土壤中硝基苯热脱附研究

      2012, 44(5):801-806.

      摘要 (1390) HTML (0) PDF 312.98 K (3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南京黄棕壤和江西红壤为实验土样,通过实验室批量热脱附试验,研究了热脱附温度、热脱附时间、土壤含水率、初始浓度以及土壤类型等对污染土壤中硝基苯热脱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2%,硝基苯初始浓度165.54 mg/kg,脱附温度300℃,脱附时间30 min时,硝基苯的热脱附效率为85.88%,处理后土壤中硝基苯残留浓度为23.37 mg/kg,远低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HJ350-2007)(暂行)中的B级标准限值(100 mg/kg)。土壤含水率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硝基苯的脱附,当含水率为15% 时,达到了最佳的热脱附效果。硝基苯初始浓度对其脱附效率有较大的影响,随初始浓度的增加,硝基苯脱附效率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土壤类型对硝基苯热脱附效率的影响较小,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可以忽略。研究结果可为热脱附法修复硝基苯污染土壤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对硝基氯苯在土壤和腐殖酸上的长期吸附与多步解吸的研究

      2012, 44(5):807-814.

      摘要 (1546) HTML (0) PDF 338.31 K (2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批量平衡实验法研究了对硝基氯苯(p-NCB)在土壤和腐殖酸上的长期吸附和多步解吸,比较了连续的多步解吸与一步解吸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量均会有所增加,随吸附时间增加吸附等温线的非线性增强。p-NCB在液相和固相上的初始浓度对吸附速率有一定影响,低浓度比高浓度时达到平衡的速率要低。对于两种受试土壤,两次解吸得到的等温线均无法与吸附等温线重合,表现出很强的吸附不可逆性。而尽管p-NCB在腐殖酸上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吸附(n = 0.794),但4次解吸后所得到的平衡位点与吸附所得的平衡位点基本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对数坐标下进行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R2)可达0.988,说明吸附过程是完全可逆的。

    • PRB修复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过程中NH4+ 的变化规律

      2012, 44(5):815-821.

      摘要 (1344) HTML (0) PDF 515.30 K (2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模拟地下水修复,以被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沸石、无烟煤、陶粒、活性炭、炉渣、钢渣、粉煤灰、零价铁作为填充材料,设计6种可渗透反应墙(PRB),分别为反应器1、2、3、4、5和6。分3个试验阶段对PRB技术修复污染地下水中NH4+ 变化规律进行实验模拟研究,分析了反应器NH4+ 变化原因并探讨了NH4+ 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NH4+ 去除率普遍较低,含沸石反应器脱氮效果最好,也仅为49.8%,部分反应器甚至出现负值;水解酸化作用,产生一定量NH4+ 和有机酸,造成反应器出水pH值降低和填充材料NH4+ 相对去除率偏低。PRB技术治理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具有一定可行性,但技术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 腐殖酸对钾在褐土中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2012, 44(5):822-826.

      摘要 (1560) HTML (0) PDF 250.69 K (2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腐殖酸与钾共施时腐殖酸对钾在褐土施肥点附件微域中迁移和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KCl处理相比,共施腐殖酸没有明显改变肥料钾在褐土中的迁移距离,在培养7天时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的水溶性钾含量,而在培养28天时则降低了其含量;共施腐殖酸明显增加了交换性钾含量以及在土壤中的迁移量,但减少了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和迁移量。说明共施腐殖酸减少了土壤晶格对钾离子的固定,提高了外源钾在褐土中的有效性。

    • 不同供铵水平对番茄根系生长的影响

      2012, 44(5):827-833.

      摘要 (1375) HTML (0) PDF 367.11 K (2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植物根系对各种养分供应高度敏感。本文以番茄为研究材料,采用整株和根部琼脂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浓度NH4+对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整体供NH4+ 浓度大于0.5 mmol/L,主根长、侧根数和株高均随着NH4+ 的增加而变小,10 mmol/L NH4+ 几乎完全抑制了侧根形成。整体供NH4+ 对番茄生长的抑制效应大于相等浓度的NH4+ 仅供应于根部。而低浓度的NH4+ (10 ~ 100 mmol/L)供应于根部,在基本不影响主根长度的情况下,能显著增加侧根数量。依据所使用的NH4+ 浓度及不同的供NH4+方式,NH4+对番茄生长特别是侧根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或促进效应。

    • 油茶根系吸收铝导致生长介质酸化

      2012, 44(5):834-837.

      摘要 (1292) HTML (0) PDF 264.57 K (2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固体琼脂培养和溶液培养两种试验体系,研究了油茶根系吸收铝离子与生长介质pH变化的关系。琼脂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钙离子和铝离子介质中,油茶根际区域均发生了明显的酸化;溶液培养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阳离子的吸收尤其是铝离子的吸收是介质酸化的原因,铝与钙同时存在时,溶液酸化主要是由铝离子的吸收引起的。另外,随着溶液铝浓度的增加,溶液pH下降幅度增加,二者之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油茶培养时间越长,溶液pH下降越多。所有这些结果表明油茶吸收铝会降低生长介质pH。

    • 石羊河下游民勤湖区土壤特性的空间分异研究

      2012, 44(5):838-845.

      摘要 (1459) HTML (0) PDF 359.04 K (2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对石羊河下游民勤湖区土壤盐分、pH值和养分的空间分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和pH值、速效钾含量都是荒漠区最大,绿洲区最小,而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则是绿洲区最大,荒漠区最小。垂直方向上,土壤电导率和pH值变化略显复杂。研究区土壤养分表现为“丰氮、富钾、贫磷”的总体特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土壤电导率和氮、磷、钾都属于中等变异,pH值属于弱变异;土壤电导率值除了表层与60 cm土层表现为中等自相关,其余的都呈纯金块效应,说明研究区土壤的电导率值很容易受到随机因素的影响;土壤pH值属于中等或强自相关性,各层的块金值不大,说明pH值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养分指标中,碱解氮与速效钾属中等或强自相关性,速效磷则表现为纯金块效应,完全受随机因素影响。

    • 黑河中游土地生态价值及生态风险动态研究——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

      2012, 44(5):846-852.

      摘要 (1400) HTML (0) PDF 336.53 K (2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是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关键内容和焦点。甘肃省民乐县位于黑河中游,水资源贫乏,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为此基于GIS软件,参考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研究了民乐县1996—2009年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及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变化。研究结果表明:①耕地、林地、草地是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重点。总趋势为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林地和建筑用地的面积显著增加。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②近13年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12.01%。2009年民乐县提供的生态服务仍然以土壤形成与保护为主,其次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废物处理、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和气侯调节,而原材料、食物生产和娱乐文化功能比较弱。③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可信。④生态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的研究结果相互印证。

    • 太湖典型水稻种植区近5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浅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2012, 44(5):853-861.

      摘要 (1325) HTML (0) PDF 285.38 K (26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常熟市 1960—2009 年的气象资料及浅层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典型水稻种植区近 50 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浅层土壤温度的影响,其中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包括气候倾向率、气候突变和气候异常年份及年代际分析。结果表明近 50 年来研究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明显:①研究区气温明显升高;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及累积日照时数降低;降水量和蒸发量年际间波动较为明显,且各季节的倾向率有正有负;②近 50 年来研究区有 6 个气象要素发生了气候突变,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平均风速;③近 50 年来研究区各气象要素中出现异常年份最多的为平均相对湿度;异常年份出现次数其次的气象要素是累积蒸发量;异常现象出现最少的气象要素为平均风速;④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平均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逐渐减弱,各季节中平均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在秋季最弱。平均地表温度、平均 5 cm 地温、平均 20 cm 地温与平均气温及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

    • 黄土的红外反射光谱与红外光声光谱特征及其差异研究

      2012, 44(5):862-867.

      摘要 (1698) HTML (0) PDF 322.12 K (3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外光谱法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土壤分析,由其检测区域和手段的不同又可分为多种光谱类 型。本研究以第四纪黄土为例,系统地比较了近红外区和中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的吸收特征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中红外光谱比近红外光谱的信息更为丰富,且中红外光谱与样品中物质的特征吸收关系更加密切,从而更有利于土壤定性与定量分析。土壤的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表现出了明显不同的特征,在近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吸收明显不同,而在中红外区,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具有相对应的吸收,但相对吸收强度明显不同,且吸收峰的位置也发生改变,尤其在1 000 ~ 2 000 cm-1谱区,反射光谱相互干扰很强,而光声光谱的吸收特征更为明显。在黄土的分类鉴别上,反射光谱优于光声光谱。红外反射光谱和光声光谱在不同波段下具有不同的吸收灵敏度,在土壤定性与定量分析中各自都将具有其明显的优势。

    • 云南甘蔗主产区土壤pH、全氮磷钾的分布状况

      2012, 44(5):868-872.

      摘要 (1401) HTML (0) PDF 219.43 K (30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表明,云南甘蔗主产区土壤pH普遍偏酸,全氮磷钾均处在中低水平;90% 以上土样的pH在4.2 ~ 8.8之间,全氮含量在0.1 ~ 2.0 g/kg之间,全磷含量0.02 ~ 1.5 g/kg之间,全钾含量在0.3 ~ 34 g/kg之间;各指标的变异程度,以全磷最大,pH最小。各市(州、县)中,红河州的土壤pH较接近中性,德宏州的土壤肥力较好。

    • 安徽省宣城市植烟土壤主要属性定量评价及空间分布

      2012, 44(5):873-879.

      摘要 (1479) HTML (0) PDF 1.11 M (2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宣城市植烟土壤质地、pH值等13个土壤属性指标进行了定量评价,绘制了空间分级图。结果表明:宣城适合特色烟种植的土壤总面积为38 400 hm2,33.21% 属于一级的壤砂土或砂壤土,48.28% 属于二级的砂土或壤土,平均pH值为5.54,其他土壤属性指标良好;总体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各属性指标属于一级、二级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宣州、旌德两县区。最后,对宣城今后特色烟开发实践提出了建议。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