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44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012, 44(6):881-887.

      摘要 (2115) HTML (0) PDF 252.59 K (7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田土壤作为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而备受关注。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2O和NO产生的两个主要微生物过程,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强烈影响着这两个过程以及N2O和NO的排放。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水热状况、土壤质地、pH、肥料施用、耕作措施变更等关键性影响因素对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 东北黑土有机质组分与结构的研究进展

      2012, 44(6):888-897.

      摘要 (1617) HTML (0) PDF 379.47 K (4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对于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碳截获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土壤有机质的循环特征及其稳定性与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和结构密切相关。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黑土有机质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造成黑土肥力和质量的严重退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的整理,总结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下黑土土壤有机质的消长动态、组分变化以及结构特征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开垦和耕作导致土壤有机质总量、活性组分以及腐殖物质含量的显著降低,而平衡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是维持和提升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长期有机无机配施使土壤有机质结构趋于简单化,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黑土有机质组分化学结构变化的驱动机制是值得人们长期探索的问题。

    • 田间土壤钾素有效性影响因素及其评估

      2012, 44(6):898-904.

      摘要 (1532) HTML (0) PDF 280.79 K (44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全球性人口和资源的双重压力下,充分利用土壤有效钾素和科学地施用钾肥,对提高作物产量和保障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参考已有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最近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影响农田土壤钾素有效性及其正确评估的若干因素。在影响土壤钾素有效化的众多因素中,土壤黏土矿物类型、黏粒含量及气候水热条件是影响土壤钾素有效性评估的主要因素;耕作措施改变了自然条件下土壤钾库有效钾的数量和土壤钾素的有效转化;土壤有效钾的测定也是客观评价土壤供钾能力的重要环节,进而影响着农田钾素养分管理策略,这一因素在实践中常被忽视。文章最后还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研究需要开展的主要内容和一些重要方向。

    • 土壤优先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2, 44(6):905-916.

      摘要 (1976) HTML (0) PDF 404.50 K (5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先流是近年来针对土壤水运动所提出的术语,是土壤中水运动机制研究由均匀走向非均匀领域的标志,是指在土壤各向异性的情况下,水分和溶质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沿着特定的路径向下发生非稳定渗流的现象。优先流是造成降雨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质污染、农业土壤中养分流失等现象的主要诱因之一,所以深入开展优先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优先流的界定出发,主要介绍回顾了优先流数学模型的发展和研究优先流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最后总结并探讨了优先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基于样点的数字土壤属性制图方法及样点设计综述

      2012, 44(6):917-923.

      摘要 (1888) HTML (0) PDF 264.55 K (3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剖面数据与土壤类型图按照某种原则进行连接是目前获取土壤属性空间分布信息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土壤属性制图方法以土壤专家的“经验”和手工描绘为基础,耗费资本高、生产周期长。数字土壤制图通过借鉴先进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和高分辨率地形数据的优势,能够快速地获取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土壤属性空间变化信息,是一种精细、高效、经济的土壤属性制图技术。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样点进行数字土壤属性制图的3种方法:①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②基于空间自相关和土壤-环境关系混合相关的方法;③基于土壤-环境关系的方法。同时,为保证样点能够全面地捕捉到研究区内土壤属性空间变异特征,以上3种方法都对样点的数量、分布或典型性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即样点应具有全局代表性。因此,如何设计样点成为数字土壤属性制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据样点设计过程中是否能够整合已有样点,本文将样点设计方案分为采样设计方案和补样设计方案两种,并对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 区域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2012, 44(6):924-932.

      摘要 (1400) HTML (0) PDF 305.27 K (2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保产业是区域及国家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本文以云南省为例,基于区域环保产业的发展动力、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探讨了地方环保产业发展的集群模式。文章结合云南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进的需求,指出了云南省在清洁技术与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土壤修复和环保服务业等环保产业领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推动区域及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 稻田CO2排放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2012, 44(6):933-940.

      摘要 (1715) HTML (0) PDF 394.32 K (2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平台,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CO2通过土壤-大气(土气)和植被-大气(植气)界面排放的影响。在整个水稻生长季中,土气界面CO2排放通量与土壤表面水层深度指数负相关,且在中期烤田和收获前排水阶段出现较大值;而植气界面CO2排放通量与根系生物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低氮(N 125 kg/hm2)和常氮(N 250 kg/hm2)水平上,高浓度CO2(对照大气CO2浓度 + 200 μmol/mol)有提高水稻生物量、降低土气和植气界面CO2累积排放量的趋势。在水稻的拔节、抽穗和成熟期,较高的施氮量显著增加水稻地上部分生物量,促进植气界面CO2的排放。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环境下,稻田生态系统有增加CO2的固定(增加水稻生物量),减少CO2的排放(土气和植气界面CO2的排放)的趋势,可能发挥着碳汇的作用。

    • 磷酸二氢钙和氯化钾对氯化铵处理黄泥土水溶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

      2012, 44(6):941-946.

      摘要 (1748) HTML (0) PDF 248.14 K (2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氮磷钾是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并且经常共同施用的肥料,三者在土壤中的相互作用对养分的迁移转化、吸收和代谢有着深远影响。本文模拟生产中氮磷钾肥料同施,研究了田间持水量条件下磷酸二氢钙、氯化钾对氯化铵处理土壤水溶性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施入土壤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水溶性铵态氮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升高,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磷酸二氢钙延缓了铵态氮向其他形态氮的转变,使培养中期土壤水溶性铵态氮显著高于氯化铵处理土壤,并对培养中后期硝态氮的增加有抑制作用。氯化钾增加了培养前中期氯化铵处理土壤铵态含量,但显著抑制了氯化铵处理土壤培养后期硝态氮的含量。因此,农业生产中氯化铵和氯化钾共施,氯化铵和磷酸二氢钙共施,氯化铵、氯化钾和磷酸二氢钙共施,对提高氮肥利用率,降低硝态氮淋失损失均有重要作用。

    • NBPT/DMPP对白浆土中尿素态氮转化调控效果研究

      2012, 44(6):947-952.

      摘要 (1734) HTML (0) PDF 239.64 K (3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内恒温、恒湿培养方法,研究不同剂量NBPT、DMPP及其组合对尿素态氮在三江平原白浆土中的转化作用效果。研究表明,NBPT在白浆土上的作用时间不到14 天。NBPT可以有效减少尿素的水解,2.5%NBPT 效果好于0.5%NBPT。DMPP有效抑制白浆土中NH4+-N向NO3--N的转化,其有效调控时间长达45天以上,1%DMPP与5%DMPP作用效果相差不大。NBPT和DMPP 组合处理作用效果优于仅添加NBPT 或者DMPP 处理。0.5%NBPT+1%DMPP组合处理可以有效地抑制尿素水解和保持土壤中大量的氮以NH4+-N的形式存在。

    • 贵州铜仁地区主要烟区植烟土壤养分状况

      2012, 44(6):953-959.

      摘要 (1516) HTML (0) PDF 255.90 K (2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明确贵州省铜仁烟区土壤养分状况,为优质烟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从铜仁地区4个主要植烟县区采集90个土壤样品,分析其养分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通过估算土壤适宜性指数(S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铜仁地区植烟土壤pH值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6.1 g/kg,较为丰富,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适宜,部分土壤全磷含量偏低,速效磷含量较高,土壤全钾含量偏低,土壤速效钾不均衡,适宜范围150 ~ 220 mg/kg的土壤样品只占24.44%。土壤肥力存在广泛变异,其土壤肥力指标(SFI)值平均为0.68,变幅为0.29 ~ 0.94,变异系数为17.04%。根据SFI值的大小将全区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其中高和较高等级肥力的土壤占45.56%,其中德江的SFI平均值较高,而思南的IFI平均值较低。在生产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烟区的土壤养分状况强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用不同的烤烟专用复合肥配方,提高植烟土壤的养分均衡供应能力。

    • 延边地区三种类型植烟土壤酶活力、速效养分根际效应研究

      2012, 44(6):960-965.

      摘要 (1568) HTML (0) PDF 227.90 K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大田环境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延边地区3种类型土壤烤烟全生育期根际和非根际土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pH值,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延边地区植烟土壤根际土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平均为0.60U,0.48U和22.09U,根际效应在不同土壤酶间存在差异:过氧化氢酶(R/S = 1.08)<脲酶(R/S = 1.14)<转化酶(R/S = 1.51)。暗棕壤烟株根际土3种酶活性和酶活根际效应均高于其他两种类型土壤。烟株根际土pH值、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5.42、72.52 mg/kg、33.36 mg/kg和402.04 mg/kg,根际效应表现为:pH(R/S = 0.91)< 碱解氮(R/S = 0.98)<速效磷(R/S = 1.99)<速效钾(R/S = 2.46)。烟株根际土pH值、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暗棕壤>黑砂土>白浆土,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与此相反。结论:暗棕壤烟株根际效应较大,酶活性较高、养分富集较多,为烟株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养分供应环境,是暗棕壤烟叶质量优于黑砂土和白浆土的原因之一。

    •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2, 44(6):966-971.

      摘要 (3503) HTML (0) PDF 246.36 K (33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姜堰地区的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油菜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变化。试验设10个肥料处理:对照(不施肥,CK),缺氮(PKB)、缺磷(NKB)、缺钾(NPB)处理,大量营养元素平衡施肥处理(NPK)、增施微量营养元素处理(NPKB、NPKBZn),不同氮肥施用量处理(1/2N+PKB、3/2N+PKB、2N+PKB)。结果表明:①缺失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养分时均能降低油菜产量,且当氮肥施用量为N 18 kg/667m2时,产量最高,而硼和锌肥对油菜增产没有显著效果。②在氮、磷、钾缺素处理中,油菜硫甙含量大小顺序为NKB>PKB>NPB,芥酸含量大小顺序为PKB>NKB>NPB,油菜含油量没有显著变化,油酸含量为NPB>NKB>PKB,蛋白质含量在PKB处理下最低。③在NPK处理平衡施肥条件下,施加硼肥能显著降低硫甙和芥酸含量,显著增加油菜含油量、油酸、蛋白质含量;继续增施锌肥对油菜含油量没有显著影响,但能进一步显著降低硫甙和芥酸含量,并显著提高油菜油酸和蛋白质含量;④油菜硫甙对氮肥施用量具有拐点效应。油菜芥酸含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氮肥施用过高(2N+PKB)显著降低含油量。氮肥施用量对蛋白质的影响趋势和油酸一致,即先随施氮量(<12 kg/667m2)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施氮肥则没显著变化。

    • 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配施化肥对沿淮砂姜黑土培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012, 44(6):972-976.

      摘要 (1679) HTML (0) PDF 242.98 K (2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2010年玉米季田间试验,初步探讨了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化肥对沿淮砂姜黑土培肥效果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全量(7 500 kg/hm2)还田配施化肥条件下,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磷钾养分相对不施肥CK显著提高(P<0.05),且相对单施化肥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产量上,单施化肥相对CK增产玉米50.7%;秸秆全量还田配施氮肥处理的玉米单产为6 644.4 ~ 7 562.9 kg/hm2,较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51% ~ 26.92%。值得一提的是,玉米单产以秸秆全量还田下配施化肥(N-P2O5-K2O为135-60-90 kg/hm2)最高,且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P<0.05)。

    • 氮磷钾在甘蔗体内的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

      2012, 44(6):977-981.

      摘要 (1586) HTML (0) PDF 231.48 K (36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不同用量(氮:0、150、300、450 kg/hm2;磷:0、75、150、225 kg/hm2;钾:150、300、450 kg/hm2)对甘蔗体内氮、磷、钾积累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的产量与钾肥的用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氮和磷的用量差异不显著;甘蔗的产糖量与磷、钾的用量呈正相关,与氮肥的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甘蔗的含糖分与氮、磷、钾肥的用量没有直接的关系;营养元素在植株中的积累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氮在甘蔗各组织中积累比例大小依次是蔗茎、梢头和枯叶,磷在甘蔗各组织中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蔗茎、梢头和枯叶,钾在甘蔗各组织中比例大小顺序依次为梢头、蔗茎和枯叶。

    • 高粱在不同氮源处理下分泌生物硝化抑制剂的差异

      2012, 44(6):982-986.

      摘要 (1621) HTML (0) PDF 186.46 K (2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粱根系能分泌抑制土壤亚硝化细菌的物质,称为生物硝化抑制剂。在铵态氮存在时,这类物质会大量分泌,而以硝态氮为氮源时则分泌很少。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因为不同氮素代谢的差异所引起的,还是根系吸收铵态氮后根际酸化影响了硝化作用。因此本研究通过砂培试验,用铵硝营养处理高粱根系,并且控制pH,最后收集根系分泌物,利用一种荧光标记的亚硝酸细菌来测定高粱分泌的硝化抑制剂活性,计算其分泌速率。结果发现,铵态氮是导致根系大量分泌硝化抑制剂的主要原因,并且在根际pH<6时,硝化抑制剂的活性与分泌速率随着根系分泌氢离子数量的增加而增强。研究表明,铵态氮营养下高粱根系分泌生物硝化抑制剂高于硝态氮营养可能是高粱根系保护根际铵氧化,提高氮素利用率的一个重要生理机制。

    • 河西走廊加工型马铃薯水肥耦合效应量化管理指标研究

      2012, 44(6):987-990.

      摘要 (1430) HTML (0) PDF 255.22 K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 4 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对加工型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得到了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4 因素影响加工型马铃薯产量的顺序为灌水量>氮肥>钾肥>磷肥,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经过计算机模拟,得到加工型马铃薯产量达到最高值 46.75 t/hm2 时,其相对应 H2O、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 2 520 m3/hm2、457.5 kg/hm2、825.0 kg/hm2 和 247.5 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的验证表明,模型选优所得氮肥、磷肥和钾肥配比的产量最高,施肥成本、施肥利润、肥料投资效率分别为 0.86 万元/hm2、1.88 万元/hm2 和 2.19 元/元,栽培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配比。

    • 里氏木霉FS10-C对伴矿景天吸取修复镉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

      2012, 44(6):991-995.

      摘要 (1715) HTML (0) PDF 258.23 K (2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伴矿景天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木霉(Trichoderma)对伴矿景天生长和Cd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d的加入抑制了伴矿景天的生长;伴矿景天在Cd含量为5 mg/kg模拟污染土壤中对Cd的提取效率最高。在不同Cd污染水平下,里氏木霉(T.reesei)FS10-C使伴矿景天地上部干重比对照组增加了17.1% ~ 42.5%,并显著提高伴矿景天地上部对Cd的积累;在15 mg/kg Cd处理下,里氏木霉FS10-C处理组植物地上部Cd积累量高于对照组46.2%,但对于土壤中NH4OAc提取态Cd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里氏木霉FS10-C能提高伴矿景天对Cd的抗性,增加其生物量,从而提高其修复效率。因此,里氏木霉FS10-C具有强化伴矿景天修复Cd污染土壤的应用潜力。

    • 天然膨润土的矿物特性及其磷吸附性能研究

      2012, 44(6):996-1000.

      摘要 (1459) HTML (0) PDF 335.34 K (30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了不同天然膨润土共7个样品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性能,通过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了膨润土对磷的吸附机制。结果发现,供试膨润土对水体磷均有一定的吸附净化潜力,但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属型膨润土的吸附净化能力因矿物组成差异而不同。针对模拟Ⅴ类水(P 0.4 mg/L)和劣Ⅴ类水(P 1.0 mg/L),BN-2的吸附净化能力最强,BN-6的吸附净化能力较差,而其余膨润土对磷的吸附净化能力稍显差异。天然膨润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说明膨润土对磷的吸附可能属于不均匀介质的多分子层吸附。结果表明,在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时,需根据膨润土的矿物特性,使各具特殊性质的不同天然膨润土矿样得到有效的应用。

    • 宁夏银北地区龟裂碱土盐分特征研究

      2012, 44(6):1001-1008.

      摘要 (1837) HTML (0) PDF 444.00 K (26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明龟裂碱土的基本盐分状况,并建立在滴灌利用条件下基于电导率的土壤主要盐分性质的预测模型,本文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宁夏银北地区龟裂碱土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龟裂碱土剖面内盐分含量总体呈现“表聚”现象,主要盐分离子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Cl- 和 Na+ 是该土壤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且在上层土壤中表现尤为突出,HCO3- 含量在 100 cm 以下的土层中逐渐增加。表层土壤钠吸附比(SAR) 值较大,均在 15 (mmol/L)0.5 以上,pH 值在 8.5 ~ 10 之间。Na+ 与 Cl- 的相关性最强,相关性系数为 0.902(P<0.01),Na+ 与 SO42-、HCO3- 的相关性次之。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和 Cl-、Na+、可溶性总盐(TSS)含量及 SAR 值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 Cl-、Na+、TSS 含量及 SAR 可由自变量为 ECe 的数学回归方程来表达,且预测精度可靠,可快速、经济地模拟和预测该地区土壤 Cl-、Na+、TSS 含量及 SAR 值,为本区域滴灌精准改良利用条件下龟裂碱土的盐渍化状况评价提供参考。

    • 广东省土壤无机元素背景值的变化趋势研究

      2012, 44(6):1009-1014.

      摘要 (1753) HTML (0) PDF 286.68 K (3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七五”期间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监测点回顾性调查,以研究广东省土壤背景监测点13种无机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与“七五”背景值对比,土壤A层中Hg以及A、C两层中F含量下降,其他11种元素含量均上升,特别是Se、V、Zn和Co的含量有较明显的上升。As、Co、Cr、F、Hg、Mn、Ni、V和Zn的含量从A层到C层呈增加趋势,Cd、Pb和Cu的含量呈减少趋势,Se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此外还对无机元素含量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 基于景观格局和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兰州市生态脆弱性评价

      2012, 44(6):1015-1020.

      摘要 (1679) HTML (0) PDF 489.16 K (3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分离度、分维倒数、破碎度3个景观格局指标和土壤侵蚀敏感性指数,构建景观类型脆弱度和区域生态脆弱度模型,利用连续覆盖全市的格网进行空间系统采样,生成生态脆弱度空间分布图,将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敏感性相结合并利用GIS技术对兰州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定量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的景观类型脆弱度最大,耕地次之,水域最小;相关分析显示,景观类型脆弱度与破碎度和土壤侵蚀敏感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较好反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分区的空间分布与客观实际吻合良好。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益的实践指导。

    • 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酸化特征及其生物学机理初步分析

      2012, 44(6):1021-1028.

      摘要 (1597) HTML (0) PDF 386.26 K (2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亚热带典型人工林土壤pH和酸化生物学机理的研究表明:荒草地种植马尾松和木荷20年以后土壤的pH发生了变化,在0 ~ 60 cm处降低了0.12 ~ 0.47个单位;垂直方向上在距离树干10 cm处马尾松0 ~ 20 cm土层pH低于木荷,20 ~ 60 cm土层pH大于木荷;水平方向上随着与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pH受树木影响的程度逐渐降低,距离树干20 cm处土壤pH受树木的影响最大。树干茎流雨可能是树干基部附近土壤加速酸化的重要因素,根系的分布及其对盐基阳离子的吸收是造成马尾松和木荷土壤剖面出现酸化差异的主导因素。

    • 三峡库首典型区2001—2010年局地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分析

      2012, 44(6):1029-1034.

      摘要 (1524) HTML (0) PDF 293.93 K (2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工程对库区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通过对库首秭归典型区2001—2010年10年期间局地气象因子的连续观测,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动态变化趋势。根据现有观测资料,三峡库首典型区蓄水前后的温度、降水、气压日照等主要气象因子虽有一定程度年际波动,但未见较大显著变化。与蓄水前相比,秭归典型区在蓄水后年平均气温降低了0.3℃,年均最高气温降低了约0.7℃,年均最低气温升高了约0.3℃;蓄水后的4月、5月和12月平均气温升幅约为0.8℃ ~ 1.0 ℃,其余月份降幅约为0.4℃ ~ 2.0℃;蓄水后,多年平均≥10℃有效积温降低幅度约为116.6℃。10年期间,除极端最高地面温度有一定降低外,平均地面温度、平均最高最低地面温度和极端最低地温均无明显变化;每年4—8月份为雨日最集中时期,10年期间平均降雨量为939.7 mm,其中以2008年的降雨量最高为1 148.7 mm,而2009年降雨量最低为742.8 mm;10年平均年蒸发量为937.0 mm,各年份中5—9月份平均蒸发量为668.5 mm,占年度蒸发量的71.3%;10年期间平均气压有升高趋势,其中2010年平均气压为101.0 kPa,比2001年平均气压升高了约1.2%;10年期间,日照时数存在波动,但总体有降低趋势,其中2004年日照时数最长达1 384.9 h,2005年日照时数最短为981.8 h。

    • 盐城药用菊花连作障碍形成原因初步研究

      2012, 44(6):1035-1040.

      摘要 (1739) HTML (0) PDF 361.32 K (2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连作1年、3年、7年、15年的菊花田土壤和菊花为研究对象,考察各处理组菊花产量、发病率、土壤及菊花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酚酸类化感物质的含量,进一步探讨不同浓度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豆酸、香豆素等化感物质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菊花的产量逐渐降低,发病率逐渐增加,连作15年的菊花产量仅为初茬菊花产量的19.80%,种植15年菊花的发病率达到100%。土壤中硼元素含量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连作15年的菊花植株中的氮、磷、钾、铁、锰、铜、锌、硼8种元素含量,与其他组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真菌化严重,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3年达到最大,15年显著降低。土壤中香豆酸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连作7年后土壤中检测出香豆素残留。低浓度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及香豆酸对菊花组培苗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香豆素、混合酚酸及高浓度的香豆酸显著抑制菊花组培苗生长和根的发育。酚酸物质积累、微生物区系的改变、土壤微量元素硼的减少可能是菊花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 辣椒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植株生理抗性及离子吸收的影响

      2012, 44(6):1041-1047.

      摘要 (1622) HTML (0) PDF 299.65 K (3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辣椒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植株生长、抗氧化酶活性、渗透物质和离子含量等的影响,分别选取连续栽种辣椒1、4、6、8年的大棚土壤,并以麦田土壤为对照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连作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都明显高于对照土壤,连作土壤全磷、全钾及速效养分都有不同程度富集,大量元素高度富集,Mn含量下降,Cu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出现酸化和盐渍化现象且随连作年限增加程度加大。连作土壤导致辣椒植株生长量减少,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增强,MDA和渗透物质含量上升,地上部大量元素不同程度富集,Ca 元素减少,而微量元素变化不明显。可见,辣椒连作使土壤理化性状变劣,进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并且随连作年限增加影响程度进一步加大。

    • 土壤导气率瞬态模型关键参数s简化求解

      2012, 44(6):1048-1053.

      摘要 (1567) HTML (0) PDF 343.13 K (2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Li Hailong 瞬态导气率模型无需测量通过样品的气体通量,相对传统稳态测量法具有测量时间短、对样品结构破坏小等突出优点,但模型的关键参数 s 即样品密封端压力动态变化与时间 t 之间关系计算过程复杂,致使其应用不便。因此,本文在 Li Hailong 导气率测算模型基础上对参数 s 计算过程进行了简化,并用稳态法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验证。室内对 40 组土样导气率测量结果表明:简化解 s0 即 Lnp(t)与时间 t 之间存在 Kirkham 提出的瞬态模型线性关系;以原模型参数 s 为标准,简化解 s0 与参数 s 相对误差变化幅度小于 0.5%,整体相对误差小。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