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丹江口库区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碳氮含量的变化

      2013, 45(3):385-391.

      摘要 (1512) HTML (0) PDF 269.90 K (2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土壤物理分馏方法和同位素技术,对丹江口库区清塘河小流域林地、灌木地和农田的土壤颗粒组成(>2 mm、0.25 ~ 2 mm、0.053 ~ 0.25 mm 和 <0.053 mm)和其有机碳、全氮含量以及碳氮同位素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颗粒组成、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碳氮同位素值均有明显差异。林地和灌木地0 ~ 10 cm土层>2 mm土壤颗粒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农田(P<0.05),0.053 ~ 0.25 mm土壤颗粒则显著低于农田(P<0.05)。林地和灌木地0 ~ 10 cm土层0.25 ~ 2 mm 和<0.053 mm土壤颗粒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农田(P<0.05)。灌木地0 ~ 10 cm土层>2 mm、0.25 ~ 2 mm和<0.053 mm土壤颗粒,以及10 ~ 30 cm土层>2 mm土壤颗粒的全氮含量显著高于林地和农田(P<0.05)。同位素分析显示,3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δ13C和δ15N值在各粒径中大小顺序均为:农田>灌木地>林地。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会改变植物碳的输入和土壤分解速率,进而会影响到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同位素值的变化。

    • 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

      2013, 45(3):392-398.

      摘要 (1695) HTML (0) PDF 391.29 K (3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环青海湖高寒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和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分布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环青海湖区土壤有机碳0 ~ 10 cm表层含量最高,均值为28.2?g/kg,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10 ~ 20、20 ~ 30和30 ~ 40 cm土层的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20.1、16.3和12.1?g/kg;整个研究区0 ~ 40 cm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仅为19.2?g/kg。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分布总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由高到低的递减变化;二是低-高-低型。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依据均值间差异可以分为两组:华扁穗、紫花针茅和芨芨草3个植被类型为一组;垂穗披肩草、矮嵩草草甸和冰草为一组;前者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平均较后者要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6.6、16.8、19.5、21.6、27.3和27.1?g/kg。

    • 等氮条件下饼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烤烟生长与土壤养分淋失的影响

      2013, 45(3):399-404.

      摘要 (1352) HTML (0) PDF 293.28 K (25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综合评价在植烟土壤上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对烤烟生长及土壤养分的效应,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等氮养分条件下饼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处理的烤烟生长、土壤养分以及氮磷流失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增施有机饼肥,能促进烟叶生长,提高上等烟比例,增加经济效益。化肥单施在提供速效养分的同时也具有培肥土壤的能力,提高了土壤中各养分含量,但其效果低于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处理。高比例的有机肥施用量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低比例的有机肥处理。烤烟整个生育期中,淋溶液中的氮磷浓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等氮条件下,随着配施饼肥的比例增加,土壤氮淋失量降低,而磷的流失量升高,从兼顾烤烟生长和减轻氮磷对环境污染两个角度考虑,50%化肥配合施用50% 有机肥效果较佳。

    • 江苏省沭阳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因素

      2013, 45(3):405-411.

      摘要 (1684) HTML (0) PDF 492.46 K (29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11年土壤采样的基础上,参照1981年沭阳县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对该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30年来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讨论了时空演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结果表明:30年来,沭阳县农田耕层(0 ~ 20 cm)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明显增加,2011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3.12 g/kg和1.36 g/kg,分别比1981年增加了12.15 g/kg和0.61 g/kg,平均增加速率达0.41 g/(kg·a)和0.02 g/(kg·a)。2011年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与1981年相似,均呈现北部黏性土壤高而南部砂性土壤低、东部水田高西部旱地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土壤质地是造成这种时空变异最主要的结构性因素,而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化是30年来影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时空演变的主要人为随机性因素。

    • 猪粪沼液施用对稻、麦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2013, 45(3):412-418.

      摘要 (1654) HTML (0) PDF 239.22 K (3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江苏太湖稻麦轮作区,开展了连续2年不同沼液替代化肥比例及沼液基追比的等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处理(NPK)及沼液化肥配施处理水稻、小麦生物量及产量均显著高于无肥对照,各处理以75% 沼液替代比例分3次施入(N75%)处理的水稻生物量和产量为最高,其生物量及产量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提高2.7% 和7.5%;而小麦生物量和产量以50% 沼液替代比例(N50%)处理最高,其生物量和产量比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5.9% 和7.8%。沼液化肥配施对稻麦的增产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水稻与小麦总穗数及穗粒数上;各处理水稻、小麦的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当季表观利用率分别以75%(N75%)和50%(N50%)替代比例为最高;在50% ~ 100% 替代比例内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氮肥农学效率、偏生产力都高于化肥处理。水稻、小麦不同器官的氮分配比例显示,沼液配施化肥促进氮素向籽粒转移;相同沼液替代比例下,沼液分次施用水稻、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量及氮素利用率均较基肥一次性施入高。稻、麦根、叶部磷含量分别以N75%和N100% 处理最高。以上表明稻麦配施50% ~ 75% 的沼液分3次施用,可获得与纯化肥处理相当的产量,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麦氮素利用率。

    • 微生物肥料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2013, 45(3):419-425.

      摘要 (1427) HTML (0) PDF 252.61 K (24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山西省孝义市铝矿废弃地复垦区玉米种植地块,采用不同的生物活化剂及生物菌剂处理,研究铝矿废弃地复垦过程中微生物肥料对复垦区玉米种植地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δ13C值、玉米籽粒和秸秆中δ13C值。结果显示,不同微生物肥料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δ13C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施加微生物肥料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使用微生物肥料后,玉米籽粒δ13C值显著高于秸秆,说明玉米籽粒比秸秆更容易富集13C,但玉米籽粒和秸秆的δ13C值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在铝矿废弃地的复垦过程中,使用微生物肥料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对栗褐土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2013, 45(3):426-429.

      摘要 (1426) HTML (0) PDF 129.21 K (2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Bowman-Cole提出的土壤有机磷分级体系对长期定位试验耕层土壤有机磷的形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单施氮肥处理(N)外,各处理磷的有效率与对照相比均有所增加,高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处理(M2NP)增加最多,增加了5.59%;氮磷肥合施(NP)、单施低量有机肥(M1)、低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M1N)、低量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M1NP)、高量有机肥与氮肥配合施用(M2N)和M2NP处理有机磷总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2.7%、133.8%、133.9%、191.3%、172.1% 和201.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除N处理外,各处理有机磷组分中以活性有机磷增加地最为明显,较对照增加了205.1% ~ 420.5%,其中以M2NP增加最为显著增加了420.5%;中活性有机磷与中稳性有机磷是栗褐土有机磷的主体,约占有机磷总量的70%;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表明,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对速效磷的贡献最大。

    • 有机物料对强酸性茶园土壤的酸度调控研究

      2013, 45(3):430-436.

      摘要 (1398) HTML (0) PDF 223.32 K (2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添加剂量下,不同C/N与灰化碱含量的有机物料对酸性茶园土壤的改良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添加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交换性酸、铝饱和度,增加土壤交换性碱基,但是在调节土壤pH能力上并非一定有效。初始阶段,“灰化碱”的释放与有机氮的矿化提高了土壤的pH,随后pH由于硝化作用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C/N高的作物秸秆 (小麦和水稻秸秆) 能够有效地抑制硝化,使pH下降幅度较小;而C/N低的作物秸秆(花生秸秆和菜籽饼) 促进硝化,使pH大幅度下降。最终土壤pH与其C/N呈正相关性(y = 0.00343x + 4.14,r = 0.977),而与其灰化碱含量无关。并且随着秸秆添加剂量的加大,C/N高的作物秸秆最终调剂pH的能力是显著提高的(P<0.05),而C/N低的作物秸秆最终调剂pH的能力没有显著提高(P<0.05)。因此,C/N高的作物秸秆可能更适合土壤酸度的长期调节,与其相关的田间试验需要进一步进行证实。

    • 不同配比的木醋肥对香樟林土壤性状的影响

      2013, 45(3):437-443.

      摘要 (1375) HTML (0) PDF 197.12 K (2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不同配比的木醋肥施用于香樟林地中,通过测定施肥后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部分化学性质以及植物黄化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旨在选择效果明显的配比应用于城市绿地绿化植物的养护中。试验结果表明,6种试验配方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香樟林土壤性状,主要表现在: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提高、化学性质得到改良,同时香樟黄化也得到有效控制。低浓度木醋液中加入低量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化学性质和黄化改良效果不如其他处理明显;从生产应用、使用价值等综合效果来看,中低浓度木醋液中加入木炭粉(木醋液︰木炭粉比例为1︰5(V︰M))和中高量有机肥的处理改良效果最好。

    • 施用农家肥和化肥对盐碱地桑树生长和叶片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2013, 45(3):444-450.

      摘要 (1335) HTML (0) PDF 281.84 K (2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施用化肥和农家肥对盐碱地桑树生长和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桑树的生长、光合和叶绿素荧光日变化明显受施肥的影响。施用化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盐碱地桑树的生长状况,但其作用效果没有农家肥明显。施用农家肥不但促进了桑树地上部生长,而且增加了桑树的根冠比,说明施用农家肥可促进盐碱地桑树根系生长。施用农家肥提高了盐碱地桑树叶片光合能力,表现在桑树的光合日积累量增加和光能原初转化效率提高,维持了盐碱地桑树叶片在中午时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减缓了盐碱地桑树叶片中午的光抑制。施用农家肥桑树叶片在1 天之中可以维持较高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以保证光合碳同化原料(CO2)的供应,且降低了桑树叶片中午时的叶面温度和叶片的卷曲程度,从而保持了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

    • 连续施用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3, 45(3):451-458.

      摘要 (1536) HTML (0) PDF 292.68 K (2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离获得一株对烟草青枯病病原菌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简称RS)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拮抗菌(SQR11)并制成生物有机肥,研究了连续施用该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效果。结合生理生化和16S rDNA 技术鉴定,菌株SQR11 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施用该生物有机肥后第一季烟草青枯病的生物防治率达到47% 以上,第二季为69% 以上,第三季达到89% 以上。第三批盆栽实验表明,当根际土中病原菌数量达到2 × 105 cfu/g 干土时,植株出现发病症状,随着病原菌数量的增加,发病症状加重。当根际土中拮抗菌活菌数量达到2 × 107 cfu/g 干土时,病原菌繁殖得到有效抑制,可有效阻止植株染病;若低于107 cfu/g 干土,则不能有效抑制病原菌增殖,植株表现发病症状。植株各组织内拮抗菌数量检测发现,未发病植株茎部拮抗细菌数量为4 × 104 cfu/g (组织鲜重,下同)左右,而同处理中发病症状的植株茎部拮抗细菌数量仅为6 × 103 cfu/g;相对应的病原菌数量分别为1.5 × 102 cfu/g (健康植株)和3 × 103 cfu/g (发病植株)。SQR11 菌株制成的生物有机肥还具有较好的促生作用。总之,利用拮抗菌SQR11 菌株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作用,在根部进行大量定殖后可有效防止病原菌的侵入,能够获得显著的生防效果。

    • 施肥模式对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2013, 45(3):459-463.

      摘要 (1378) HTML (0) PDF 195.91 K (2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雨养旱作玉米生长季农田土壤CO2、N2O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观测,研究了改变氮、磷配比(调控施肥)和传统施肥两种模式对山西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模式对土壤CO2、CH4季节排放特征和排放总量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影响N2O的季节排放动态特征和排放总量。基肥施用是影响雨养旱地N2O排放的主要因素。与传统施肥相比,调控施肥N2O季节排放总量减少70.40%。CH4和N2O的综合温室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调控施肥方式下的全球增温潜势(GWP)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均显著低于传统施肥方式,分别降低73.08%和74.00%,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雨养旱地采用调控施肥的方式是一种较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措施。

    • 耕作方式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的影响

      2013, 45(3):464-469.

      摘要 (1457) HTML (0) PDF 187.12 K (2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常规耕作和垄作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强度具有显著差异:潜在矿化势(Np)的最高值均出现在2.0 ~ 0.25 mm大团聚体中,最低值在>2.0 mm的宏团聚体中;2.0 ~ 0.25 mm团聚体的潜在矿化速率(Vp)和实际矿化速率(Va)比其他团聚体高1.2 ~ 1.6倍。常规耕作和垄作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下不同团聚体的净矿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垄作免耕显著增加了氮素的净矿化量,以原土为例:垄作免耕处理Np比常规耕作处理高33.9%,Vp 和Va分别比常规耕作处理高85.2% 和52.0%。虽然垄作免耕可以显著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矿化作用,但是耕作方式对不同粒径团聚体内的氮矿化动力学过程并无显著影响,表明耕作方式对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可矿化氮和微生物的分布影响较小。

    • 基于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桑园土壤肥力评价

      2013, 45(3):470-476.

      摘要 (1413) HTML (0) PDF 196.61 K (3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客观地评价桑园土壤肥力和诊断其限制因子是桑园合理施肥的依据。本研究以海安县为研究区域,以田块尺度为评价单元,采集25个代表性桑园的表层(0 ~ 20 cm)和亚表层(20 ~ 40 cm)土样,并分析14个土壤肥力指标,运用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桑园土壤肥力进行了评价。养分丰缺诊断结果表明:调查点桑园土壤肥力整体较高,表层土壤肥力高于亚表层,但不同桑园之间肥力变异很大,部分桑园有机质、氮、钾较为缺乏,个别桑园磷、镁、锰、锌、钙出现缺乏。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将14个土壤肥力指标提取为4个主成分,可反映桑园土壤全部信息的84.88%。第1主成分为养分综合因子,贡献率为44.41%;第2主成分为pH因子,贡献率为24.03%;第3主成分和第4主成分主要反映了锌的正负效应,贡献率分别为8.92% 和7.52%。将25个桑园聚为4类,每一类代表不同的土壤肥力状况。基于养分丰缺诊断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较为全面评价桑园土壤肥力状况。

    • 不同种植年限番茄大棚土壤理化性质的演变—— 以山东海阳地区为例

      2013, 45(3):477-482.

      摘要 (1637) HTML (0) PDF 170.92 K (2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山东省海阳地区蔬菜大棚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情况,测定了该地区150个不同种植年限(1 ~ 17年)番茄大棚土样的理化指标。结果得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容重)逐渐降低但在种植11年后略微增加。土壤pH在17年间降低了25%,酸化程度日益严重。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种植1 ~ 10年间增加了86.8%,但在之后的7年降低了69.7%。全氮的含量在种植1 ~ 9年间升高了1.41倍,但在之后的8年降低了52.3%。土壤碱解氮含量在种植1 ~ 8年间增加了79.5%,而在之后的9年降低了41.8%。土壤速效磷含量在种植1 ~ 9年增加了38.6倍,在之后8年又降低了68.9%。土壤速效钾含量在种植1 ~ 9年间增加了4.4倍,但在之后的8年间降低了77.7%。

    • 超量表达GRF9基因促进番茄生长并增强其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

      2013, 45(3):483-488.

      摘要 (1157) HTML (0) PDF 245.29 K (2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编码拟南芥14-3-3蛋白的基因grf9导入番茄并超量表达后,转grf9基因番茄在土壤不同供磷条件下的生长和对磷的利用特征。结果发现,在2个供磷水平下,转grf9基因番茄的地上部含磷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且分别提高58.70% 和56.68%,磷素累积量较野生型增加88% ~ 90%;同时转grf9基因番茄的地上部干重较野生型增加幅度约20%。高供磷条件下种植转grf9基因番茄的土壤速效磷耗竭程度显著高于种植野生型番茄的土壤,亏缺度增加15.7%;相应地,高供磷条件下转基因番茄对土壤磷的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有显著提高,分别增强达200%和165%。该结果为培育磷高效新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和科学依据。

    • 不同钾素水平对水稻不同部位含钾量的影响

      2013, 45(3):489-494.

      摘要 (1466) HTML (0) PDF 178.69 K (2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下水稻各叶位的含钾量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含钾量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下降,下降幅度达69%?~?75%。水稻含钾量与生育期和土壤供钾水平有关:分蘖期不同叶位的鞘、叶含钾量由上至下大幅下降,鞘与叶的含量钾比值均大于1,且比值随叶片含钾量的增加而上升。拔节期钾素水平由低至高,叶位间鞘、叶含钾量由上至下降低的趋势减弱;鞘与叶含钾量比值为0.26?~?1.49,且随叶片含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齐穗期,低钾水平下,叶位间鞘、叶含钾量由上至下降低,高钾水平则相反;鞘叶含钾量比值为0.36 ~ 1.33。成熟期,秸秆的含钾量范围为2.8 ~ 22.9 g/kg,随钾素水平增加而增加;籽粒的含钾量约为5.0 g/kg。综合不同时期含钾量变化规律可以看出,水稻分蘖期上部叶是钾素优先积累的部位,而叶鞘更是钾奢侈吸收储存的部位;齐穗期以后,钾奢侈吸收主要是积累到了中下部叶和叶鞘中。由于水稻植株钾含量因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而变化很大,根据植株钾含量来进行营养诊断需要考虑取样时期、取样部位,而鞘、叶钾含量比值可能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 不同钾肥组合对烤烟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影响

      2013, 45(3):495-500.

      摘要 (1285) HTML (0) PDF 158.52 K (2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以普通钾肥为对照,研究了缓释钾肥及其与普通钾肥、黄腐酸钾的配施对烤后烟叶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T1(普通钾肥)和T2(缓释钾肥)均不利于降低烤后烟叶叶绿素含量,T2处理两种等级烟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均低于T1处理,而T3处理(普通钾肥+缓释钾肥)显著降低了两种等级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了中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却降低了上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T4处理(普通钾肥+缓释钾肥+黄腐酸钾)能降低两种等级烟叶叶绿素含量、提高上部叶类胡萝卜素含量,其上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高于其他各处理,中部叶质体色素降解物质总量仅低于T3处理,此外上部和中部叶中分别有12种和8种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高于其他各处理。故综合看,T4是最优的施钾处理。

    • 高耐铝红酵母RS1耐铝特性初步研究

      2013, 45(3):501-505.

      摘要 (1387) HTML (0) PDF 321.42 K (2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酵母RS1是从酸性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高耐铝微生物,本文对其耐铝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RS1可以在pH 2.5的培养基中生长,50 ~ 200 mmol/L Al3+处理对RS1产生了毒害作用,其毒害并未对细胞表面形态产生影响。RS1对Al2(SO4)3的忍耐能力高于AlCl3,这种高的忍耐能力是遗传固有的,并不被诱导产生。此外,RS1可以增加体内蛋白含量来适应高的铝毒,其中蛋白型巯基可能在耐铝中表现重要作用。

    • 有机物料对低积累水稻品种始穗期抗氧化酶活性和重金属积累的影响

      2013, 45(3):506-512.

      摘要 (1288) HTML (0) PDF 250.32 K (2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重金属污染水稻土开展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有机碳源、菜籽饼和猪粪对低积累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始穗期重金属积累以及根、剑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量有机碳源不利于水稻生长,根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施用菜籽饼和猪粪,水稻生物量显著增加,根和秸秆Zn、Cd浓度较对照处理显著降低。菜籽饼处理水稻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而猪粪处理从始穗期开始水稻衰老进程加快。与对照处理相比,施菜籽饼水稻生物量增加14.0% ~ 49.2%,根和剑叶丙二醛(MDA)含量分别降低15.6% ~ 31.3% 和15.3% ~ 51.8%,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40.9% ~ 79.8% 和9.0% ~ 143.8%,根和秸秆Zn浓度降低19.1% ~ 26.4% 和10.1% ~ 26.1%,Cd浓度降低32.7% ~ 58.8% 和16.8% ~ 62.1%;施用猪粪水稻生物量增加10.8% ~ 16.7%,根和剑叶丙二醛(MDA)含量升高53.1% ~ 59.4% 和18.5% ~ 44.9%,根和秸秆Zn浓度降低29.7% ~ 42.6% 和15.2% ~ 52.9%,Cd浓度降低22.5% ~ 44.0% 和12.1% ~ 64.5%。

    • 山东省典型烟区烟叶重金属的外源调查

      2013, 45(3):513-516.

      摘要 (1409) HTML (0) PDF 177.86 K (2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山东省典型烟叶种植片区蒙阴县和临朐县的烟田土壤以及山东省主要的烟草肥料和烟田灌溉水体样品,分析了其中的重金属含量,并与国家相应标准中的限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①烟田土壤中As含量为限量标准的9.2% ~ 84.5%,Cd为23.8% ~ 86.7%,Cr为12.6% ~ 43.8%,Hg为0.2% ~ 78.0%,Pb为13.8% ~ 47.9%,目前尚均属安全级别,但个别烟田的土壤As、Cd、Hg含量偏高。②烟草肥料中As含量为限量标准的0.1% ~ 17.5%,Cd为1.0% ~ 71.9%,Cr为0 ~ 4.2%,Hg为0.2% ~ 28.5%,Pb为0.36% ~ 40.6%,目前尚均属安全级别,但天然硫酸钾镁肥和磷肥中Cd含量相对较高。③灌溉水体中As含量为限量标准的0 ~ 3.9%,Cd为0.5% ~ 1.1%,Cr为0 ~ 1.1%,Hg为0 ~ 46.9%,Pb为0.5% ~ 4.5%,绝大部分灌溉水体中重金属含量远低于限量标准,均属安全级别。

    • 基于可拓物元法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以郑州黄河滩地为例

      2013, 45(3):517-521.

      摘要 (1407) HTML (0) PDF 188.46 K (25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尝试将可拓学中的物元法引入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构建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以郑州黄河滩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土壤采样和测试,并选用Cd、Hg、As、Cu、Pb和Cr共6 项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结果表明:黄河滩区土壤污染等级处于清洁和污染之间,污染度较低。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处理监测数据, 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可以消除评价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评价精度,是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理想方法。

    • 细菌生长过程中的病毒消失行为研究

      2013, 45(3):522-528.

      摘要 (1251) HTML (0) PDF 189.61 K (2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中土著微生物存在及微生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可能影响病毒去向。本研究选择自然界广泛存在的3株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P)、铜绿假单胞菌(PA)、枯草芽孢杆菌(BS)为微生物代表,以噬菌体fX174为指示病毒,通过30℃(PP)和35℃(PA和BS)条件下病毒与细菌同步生长的培养实验和4℃条件下病毒与不同生长时段的菌株培养物的静态吸附实验,比较分析了细菌生长发育阶段对病毒消失(包括可逆/不可逆吸附和消亡)的影响。培育实验结果表明,病毒在30℃ 和35℃ 培养基中的浓度随着培育时间持续降低;但当培养基中接菌时,病毒浓度从接种至对数期6 h间急剧降低,降低幅度超过对照处理,其中在BS处理中降幅最大,其次为PA和PP处理;随着细菌由对数期进入稳定期和衰亡期,病毒浓度先反弹升高,然后后持续降低,反弹最高点病毒浓度在3株菌处理中均高于各自对照处理,反弹持续时间和病毒浓度的反弹提升程度依不同菌株而异。静态实验结果表明,菌株培养物的培育时间从6 h延长至18 h时,病毒的消失比例逐渐降低,继续延长至24 h时又迅速升高,然后随着培育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而持续降低。以上结果表明细菌对病毒消失的影响随细菌生长发育阶段和菌种而异,暗示在研究病毒在环境中去向时,必须考虑环境中本土微生物的存在及其组成。

    • 中慢生华癸根瘤菌nodD-突变株的筛选及其对紫云英的促生作用

      2013, 45(3):529-532.

      摘要 (1444) HTML (0) PDF 264.70 K (2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二亲接合的方式,将含有sacB基因和nodD基因部分片段的质粒与中慢生华癸根瘤菌(Mesorhizobium huakuii)93(Mh93)菌株进行同源重组,在含10% 蔗糖的 TY平板上成功地筛选到了nodD基因突变株Mh93-27。利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紫云英单作及紫云英-小麦间作体系 Mh93-27对紫云英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接种 Mh93-27后,紫云英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全氮含量以及根部生长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只有在小麦孕穗期和收获期时,根瘤菌才表现出显著的促生作用。

    • 空间回归分析在土壤属性预测制图中的应用

      2013, 45(3):533-539.

      摘要 (1352) HTML (0) PDF 692.43 K (35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河南省孟津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高程、地面曲率和复合地形指数(CTI)作为表层土壤缓效钾含量空间预测的环境协变量,系统探讨了空间回归分析技术在土壤属性预测制图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土壤缓效钾的空间自相关距离阈值约为10?000?m,与坡度、高程和地面曲率存在显著相关性;尽管空间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和普通回归模型相近,但前者可以更加准确地表征土壤缓效钾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分异细节特征。

    • 采样数量与空间插值方法对华北平原典型区土壤质量评价空间预测精度的影响

      2013, 45(3):540-547.

      摘要 (1677) HTML (0) PDF 418.90 K (3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间插值方法的差异以及采样数量不同对土壤质量评价空间分布的预测精度会产生影响。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以山东省禹城市的土壤质量指数为例,从359个土壤采样点中抽取了340,170,90,50,30五个样本子集,通过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反距离加权法和样条函数法4种插值方法,分别对其空间变异和布局进行了解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插值方法对预测精度影响不显著,而采样点数量则显著影响了土壤质量指数空间分布预测的精度。本文提出在华北平原县域尺度上,以土壤质量评价作为调查目的的土壤采样中,90个样点是比较适宜的采样数量。同时,将我们的结果与Cochran最佳采样数量计算公式获取的最佳采样量比较后发现,Cochran方法获取的最佳采样数量明显偏低,若不考虑实际的空间变异情况,仅仅使用Cochran公式可能会导致土壤质量空间预测不准确。

    • 苏北典型新围垦海涂农田盐碱障碍因子特征分析

      2013, 45(3):548-553.

      摘要 (1653) HTML (0) PDF 172.99 K (23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苏北典型新围垦海涂农田(围垦于2005年,种植于2007年)盐碱障碍因子分析发现,农田土壤处于脱盐碱化阶段,其盐分均值为1.78 g/kg,属轻度偏中度盐渍化,但其变幅大,空间变异性强,盐分大值呈斑块状分布于田块中。同时,其pH高, 均值达9.83,碱化特征明显。海涂围垦农田土壤盐分与pH的剖面分布均较均匀,垂直变异性弱。离子分析结果显示,海涂围垦农田土壤盐分以NaCl为主,除K+外,土壤可溶性离子按其与盐分和pH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Cl–、、Ca2+、Mg2+、Na+,分别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另一类为、,分别与pH值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同类离子之间互呈显著正相关,而两类离子相互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或极弱正相关。K+既与土壤含盐量和pH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也与除和Ca2+外的所有离子呈正相关。结合研究区气候特征,在消减新围垦海涂农田土壤盐碱障碍因子的过程中应积极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增强盐分的淋洗,并重点防止土壤的碱化过程。

    •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红色砂、页岩、砂砾岩和北方红土岩性特征”的比较研究及诊断标准的修订

      2013, 45(3):554-559.

      摘要 (1396) HTML (0) PDF 169.04 K (37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土种志》收录的红色砂岩、页岩、砂页岩、砂砾岩、北方新近纪红土、北方第四纪红土剖面资料,和近几年辽宁红土研究中新积累的第四纪红土剖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新近纪和第四纪红土颜色属性中的色调为5YR、2.5YR和10R,红色砂岩、页岩、砂页岩、砂砾岩颜色属性中的色调为5YR、2.5YR、10R和7.5R。中国土壤系统分类针对“红色砂、页岩、砂砾岩和北方红土岩性特征”规定的色调为2.5R ~ 5R、7.5R ~ 10R与大部分情况不符。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将“红色砂、页岩、砂砾岩和北方红土岩性特征”修订为“红色砂岩、页岩、砾岩和半成岩状态红土岩性特征”;关于色调的规定修订为“5YR、2.5YR、10R或者更红”;如果明确规定明度值和彩度值的范围,则需要标明是干态或是润态。

    • 基于野外调查信息的山东省临朐县典型烟田土壤系统分类

      2013, 45(3):560-564.

      摘要 (1458) HTML (0) PDF 186.15 K (2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山东省临朐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其典型优质烟田的野外土壤调查信息尝试建立相应的土系。结果表明:临朐县8个植烟片区9个典型优质烟田,主要为分布在高丘坡上的旱地,可归为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在系统分类上可划分为3个土纲、3个亚纲、5个土类、6个亚类、6个土族和8个土系;不同的土系在植烟优劣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属于淋溶土的土系有效土层深厚,但有黏化层可能妨碍根系下扎;属于雏形土和新成土的土系颗粒较粗而通透性好,养分含量较低易调控,但有效土层偏薄。

    • 苏南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2013, 45(3):565-571.

      摘要 (1268) HTML (0) PDF 510.97 K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CASA模型对苏南地区1999年和2008年净第一性生产力(NPP)进行估算,分析NPP时空变化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①1999—2008年,苏南地区NPP时空变化显著,19个市县的NPP均为减少:昆山减少量最大(以C计)242.04 g/m2,扬中最小(以C计)70.94 g/m2;NPP减少量高值区位于太湖流域,低值区位于苏南西北部。②与1999年相比,2008年6种地类的平均NPP都在下降:建设用地和耕地减幅最大,分别为55.69%、45.74%;NPP减少量高值区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化斑块最为突出,低值区减少量主要源于林地和草地的转化。这与太湖流域城市群迅速扩张下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趋势明显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吻合。③NPP变化与耕地变化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523。林地-水域、耕地-水域、林地-草地、耕地-草地这4种转换方式下NPP损益较大。

    • 农林复合模式区域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广东省猪-沼-脐橙模式为例

      2013, 45(3):572-576.

      摘要 (1254) HTML (0) PDF 96.98 K (2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林复合模式的区域适宜性评价工作,目前国内外研究涉及很少。以广东省低山丘陵区的典型农林复合模式猪-沼-脐橙为例,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模式内部各构成要素猪、沼、脐橙的区域发展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剖析模式内部各组分依存关系,最终得到模式区域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其他农林复合模式的区域适应性评价提供指标体系建立原则和方法上的参考。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