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5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我国南方红壤酸化和铝毒现状及防治

      2013, 45(4):577-584.

      摘要 (1783) HTML (0) PDF 1.76 M (9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方红壤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然而,红壤酸化和铝毒导致该区耕地生产力和质量下降。本文整理分析了近5年南方红壤酸化的相关报道和广东主要酸雨区森林土壤的调查结果,发现,红壤酸化面积加大,并且酸化程度和铝毒害日趋严重。本文还详尽阐述了导致南方红壤酸化加快和铝毒加重的主要因素,如酸沉降加剧、化肥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单一化种植。在此基础上,指出控制酸沉降、合理的施肥方式和作物栽培方式,是防治红壤酸化的主要措施。

    • 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养分现状及近30年变化趋势

      2013, 45(4):585-590.

      摘要 (1616) HTML (0) PDF 1004.26 K (4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及实地调查和采样,对比研究了湖南省典型农田土壤的肥力状况及近30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南省典型农田当前0 ~ 20 cm和20 ~ 100 cm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0.43 g/kg和11.91 g/kg,全氮平均含量为1.79 g/kg和0.82 g/kg,全磷平均含量为0.56 g/kg和0.44 g/kg,全钾平均含量为17.13 g/kg和17.17 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除20 ~ 100 cm土壤层次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层次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指标呈显著增加趋势。0 ~ 20 cm土壤有酸化趋势。

    • 不同施肥措施对冬小麦灌浆期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2013, 45(4):591-597.

      摘要 (1603) HTML (0) PDF 1.46 M (3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淮海平原国家潮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施肥(CK)、氮钾配施(NK)、氮磷钾配施(NPK)、氮磷钾配施有机肥(MNPK)或秸秆(SNPK) 5 种施肥措施对灌浆期冬小麦吸收利用氮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氮量为 N 165 kg/hm2 时,NPK、MNPK、SNPK 处理有利于小麦在灌浆阶段维持田间较高的群体数和干物质的积累量;其中 MNPK、SNPK 处理较 NPK 处理有利于小麦灌浆阶段在茎、鞘器官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氮素吸收方面,NPK、MNPK、SNPK 处理有利小麦灌浆期茎、叶、鞘、穗等器官对氮素的吸收、分配和累积。与 CK 处理相比,施无机氮、有机氮分别为 N 49.5、115.5 kg/hm2 时,MNPK、SNPK 处理可以延长灌浆高峰期 7 天左右;而施无机氮为 165 kg/hm2 时,与 CK 处理相比,NPK、NK 处理可以延长 14 天左右。在花后 1 ~ 14 天,MNPK、SNPK 处理在茎、穗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 NPK 处理,其中穗部差异分别达到 P≤0.05 显著水平、P≤0.01 极显著水平;在花后 21 ~ 35 天,NPK 处理在叶、籽粒部位氮素吸收累积量要高于 MNPK、SNPK 处理,其中叶部差异均达到 P≤0.05 显著水平或 P≤0.01 极显著水平。此外,在灌浆期 MNPK 处理在穗部氮素累积量要高于 SNPK 处理。总之,在本试验条件下,无机有机肥配施应适当加大无机氮肥的供应量以弥补小麦灌浆中后期起氮肥供应不足的现象。

    • 不同地力条件下苏薯8号的养分吸收与氮肥推荐研究

      2013, 45(4):598-603.

      摘要 (1540) HTML (0) PDF 245.00 K (2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地力条件下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薯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苏薯8号的生物量、产量、增产量、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均为高地力高于低地力;在两个地力条件下,苏薯8号的藤蔓鲜重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大,而薯块鲜重和薯蔓比则随施氮水平增加而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增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而农学效率则随施氮量的增加逐渐降低;低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的吸收总量为5.46 kg,比例为N∶P2O5∶K2O = 1.00∶0.32∶1.03,高地力条件下生产100 kg薯干氮磷钾吸收总量为7.09 kg,比例为N∶P2O5∶K2O = 1.00∶0.43∶1.39;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经济效益,低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95 ~ 110 kg/hm2,高地力土壤推荐施氮量为N 110 ~ 120 kg/hm2。

    • 秸秆还田和休耕对赣东北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2013, 45(4):604-609.

      摘要 (1436) HTML (0) PDF 604.99 K (30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秸秆还田和休耕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秸秆的处理S1R0 和S1R1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有高于不添加秸秆的处理S0R0 和S0R1的趋势,并在2011年早稻收获时达到显著水平。添加秸秆对全量养分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2011年早稻收获时休耕处理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连续种植水稻的处理。与2009年早稻收获时相比,2011年早稻收获时S0R0 和S1R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55.5% 和29.3%,说明休耕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休耕处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连续种植水稻的处理速效钾含量则逐年下降。

    • 氮肥施用时期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

      2013, 45(4):610-615.

      摘要 (1401) HTML (0) PDF 301.59 K (27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相同施氮水平下,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时期追施氮肥对马铃薯中晚熟品种克新13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 150 kg/hm2用量条件下,与全部氮肥作基肥相比,将2/3氮肥作基肥施入,1/3氮肥在块茎形成末期施用,可使块茎产量提高9.5%,商品薯产量提高19.3% (P<0.05),收获指数提高13.2% (P<0.05);将2/3氮肥作基肥施入,1/3氮肥在块茎形成初期施用或将全部氮肥分别在苗期和块茎形成末期施用则使块茎产量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商品薯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研究还表明,与全部氮肥作基肥相比,在苗期至块茎形成末期追施氮肥,都不会降低块茎中的淀粉含量和干物质含量。

    •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氮的含量特征

      2013, 45(4):616-622.

      摘要 (1524) HTML (0) PDF 778.90 K (30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野外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祁连山东、西段青海云杉林土壤全氮和有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特征。结果表明:①祁连山东、西段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78 ~ 7.89 g/kg和1.50 ~ 4.39 g/kg,6.33 ~ 24.96 mg/kg和0.37 ~ 23.60 mg/kg,5.23 ~ 20.74 mg/kg和0.20 ~ 10.19 mg/kg,各氮素形态含量均是祁连山东段大于祁连山西段;在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中土壤铵态氮为土壤有效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所占比例在祁连山东、西段分别为70.58%和87.58%。②在祁连山东、西段0 ~ 10、10 ~ 20、20 ~ 40 cm土层中,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不同土层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均是祁连山东段显著高于祁连山西段(P<0.05);祁连山东、西段土壤铵态氮含量在0 ~ 10 cm和10 ~ 20 cm土层中差异均不显著(P>0.05),仅在20 ~ 40 cm土层中差异显著(P<0.05);硝态氮含量在祁连山东段随土层的加深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在西段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东、西段土壤硝态氮含量在0 ~ 1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P>0.05),在10 ~ 20 cm和20 ~ 40 cm差异显著(P<0.05)。③祁连山东、西段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异系数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除土壤硝态氮在祁连山西段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异为强变异性外,土壤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祁连山东、西段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异均为中等变异。④祁连山东、西段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相关性,但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及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 连作对玉米制种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13, 45(4):623-627.

      摘要 (1532) HTML (0) PDF 248.25 K (2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河西走廊玉米制种田不同连作年限土壤样品的采集和测试分析,研究了连作对玉米制种田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灌淤旱耕人为土和盐积潮湿变性土 pH 均在升高,而有机质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碱解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速效磷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并且两类土均在连作 5 年达到最大值,速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灌淤旱耕人为土和盐积潮湿变性土脲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类土分别在连作 5 年和 3 年达到最大值;蔗糖酶活性先下降后上升,两类土分别在连作 5 年和 3 年降为最低,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灌淤旱耕人为土上先下降后上升,在盐积潮湿变性土上呈缓慢上升趋势;同一连作年限,灌淤旱耕人为土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盐积潮湿变性土;相关性分析表明,灌淤旱耕人为土脲酶活性与速效磷含量,蔗糖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盐积潮湿变性土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 旱地辣椒栽培中密度、氮、磷及钾肥因子的优化

      2013, 45(4):628-632.

      摘要 (1504) HTML (0) PDF 939.98 K (3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四因素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旱地辣椒双垄沟全膜覆盖育苗移栽条件下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辣椒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单因子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栽培密度、施氮量和施磷量的提高,辣椒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着施钾量的提高,辣椒产量呈上升趋势。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栽培密度与施钾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获得旱地辣椒产量45 000.00 kg/hm2以上的栽培密度和氮磷钾优化方案为:密度49 071 ~ 52 179穴/hm2,每穴移栽2株,施N量216.75 ~ 257.25 kg/hm2,施P2O5量234.45 ~ 257.55 kg/hm2,施K2O量141.45 ~ 158.10 kg/hm2,适宜的NP2O5K2O为1.61.61.0。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栽培较常规栽培增产26.6% ~ 41.3%。

    • 巢湖低丘山区典型植被覆盖类型土壤磷形态分异特征

      2013, 45(4):633-640.

      摘要 (1434) HTML (0) PDF 402.20 K (2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巢湖低丘山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5种典型植被覆盖类型表层土壤磷素含量与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次生马尾松林有机碳、总氮、速效氮、总磷与速效磷均高于其他样地,尾矿裸地养分含量为最低,但酸度最大。5种样地0 ~ 5、5 ~ 10与10 ~ 20 cm 3个土层弱吸附态磷(Ex-P)和钙结合态磷(Ca-P)含量均较低,灌木林与次生马尾松林土壤活性态磷[铝结合态磷(Al-P)与铁结合态磷(Fe-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地,而惰性态磷[闭蓄态磷(O-P)、钙结合态磷(Ca-P)与残余磷(Res-P)]则以地上群落结构较稳定的草地和次生马尾松林最高,其中5 ~ 10 cm土层残余磷(Res-P)含量则以人工恢复林最高。3个土层尾矿裸地各形态磷含量均显示较低水平,但其Fe-P、Al-P含量在总磷中所占比例高于其他样地,所以流失危害大。土层间Ex-P、Al-P、O-P、Ca-P与TP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但Fe-P与Res-P含量在土层间规律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土壤Res-P与其他形态磷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活化磷”,即Ex-P、Fe-P、Al-P三者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养分与磷的各种形态显示了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但速效磷与O-P、Res-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无机有机肥磷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形态变化

      2013, 45(4):641-647.

      摘要 (1278) HTML (0) PDF 884.98 K (3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盆栽模拟生物试验,研究等量施磷条件下无机有机肥磷不同配比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机肥磷:有机肥磷为80:20的处理较100:0处理前两季小麦和水稻产量略低,后两季小麦和大豆产量显著增高;80:20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磷和中等活性有机磷含量分别比100:0处理增加60.0% 和51.7%;80:20处理的铁磷和闭蓄态磷含量较100:0处理显著降低,铝磷和钙磷含量变化不大;80:20和70:30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磷含量均显著高于100:0处理。因此,80:20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无机有机肥磷配施的最佳比例,可为农业生产上提供借鉴。

    • 黄淮海农业区旱地土壤有机碳变异性的空间尺度效应

      2013, 45(4):648-654.

      摘要 (1337) HTML (0) PDF 516.62 K (2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有机碳(SOC)具有空间变异性,其变异程度依赖于空间尺度,多尺度研究SOC变异性特征及其对空间尺度拓展的响应对精确估算土壤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淮海农业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记录的1 875个土壤剖面,设定4级行政区尺度,即大区、省级、市级和县级,研究了不同土壤深度(0 ~ 20、20 ~ 30、30 ~ 50、50 ~ 70和 70 ~ 100 cm)有机碳含量的变异性特征及其对行政区尺度拓展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黄淮海农业区SOC含量变异系数均值随着行政区尺度的增大和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范围为县级尺度0 ~ 20 cm表层的33.68% 到大区尺度70 ~ 100 cm底层的81.02%;两行政区尺度间的跨度越大,其变异度越大,尺度间变异度呈明显的阶梯状,表现为3个尺度等级(大区-县级)> 2个尺度等级(省级-县级和大区-市级)> 1个尺度等级(省级-市级,市级-县级和大区-省级);SOC含量变异系数均值与行政区面积为显著对数关系y = a + b × ln (x),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SOC变异性对尺度的响应也越快。实际采样过程中,研究区域越大,采样深度越深,所需要的采样点数目越多。

    • 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2013, 45(4):655-660.

      摘要 (1412) HTML (0) PDF 458.71 K (3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81年起设置的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了CK(不施肥)、N(单施氮肥)、NPK(氮磷钾配施)、NPK2(2倍氮磷钾配施)和NPKM(有机无机肥配施)等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30年后,各个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上升,其中CK、N、NPK、NPK2和NPKM的土壤有机碳在试验30年分别比试验前增加18.95%、17.72%、23.36%、16.92% 和32.68%。与CK处理相比,NPK、NPK2和NPKM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平均提高了4.09%、4.03% 和25.68%。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r为0.410,这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中的碱解氮、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2、0.559和0.487,但是与钾含量相关不显著。这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持续快速提高红壤性水稻土的有机碳含量,同时在有机无机肥配施过程中应适当增施钾肥,从而促进土壤肥力平衡和维持作物高产稳产,实现农业可持续性。

    • 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呼吸速率的变化

      2013, 45(4):661-665.

      摘要 (1388) HTML (0) PDF 399.92 K (26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人工草地﹥补水﹥补植﹥原始弃耕地,盐渍化弃耕地通过植被恢复后逐步向碳积累的过程转变,呈现碳汇现象,其中,人工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分别比弃耕地高出63.45% 和65.47%。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速效养分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植被恢复后明显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的值为人工草地(1.48)﹥补水(1.21)﹥补植(1.15)﹥原始弃耕地(1.13);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温度敏感系数呈正相关关系。

    •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团聚体内氧化铁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机碳的关系

      2013, 45(4):666-672.

      摘要 (1469) HTML (0) PDF 480.42 K (29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长期施化肥及化肥与紫云英、稻草、猪粪配施处理下红壤稻田各粒级团聚体内氧化铁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不同施肥方式下各粒级团聚体内氧化铁形态与有机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化肥及化肥与紫云英、稻草、猪粪配施增加了土壤中无定形铁 Feo 含量(增幅达 10.5% ~ 58.5%),降低了土壤中游离铁 Fed 的含量(降幅为 0.4% ~ 13.8%),土壤中氧化铁的活度 Feo/Fed 提高了19% ~ 76%。各粒级团聚体内 Feo 含量表现为:250 ~ 53 μm>(<53 μm)>2 000 ~ 250 μm,Fed 含量表现为: 250 ~ 53 μm >2 000 ~ 250 μm > (<53 μm), Feo/Fed 表现为:(<53 μm)>250 ~ 53 μm>2 000 ~ 250 μm。全土和各粒级团聚体内 Feo 含量及其 Feo/Fed 与其相应的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953 ~ 0.779 和 r = 0.991 ~ 0.823),而 Fed 含量与其相应的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r = -0.964 ~ -0.651)。有机物料的投入能活化氧化铁,有机质投入量最大的化肥配施猪粪处理 Feo 含量及 Feo/Fed 显著提高。

    • 香根草篱对红壤坡耕地坡面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13, 45(4):673-677.

      摘要 (1490) HTML (0) PDF 289.74 K (2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香根草篱(Vetiveria zizanioides)对红壤坡耕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典型红壤坡耕地花生+草篱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花生常规种植为对照,研究了花生关键生育期香根草篱对表层土壤(0 ~ 20 cm)酶活性的空间影响。研究发现:与花生常规种植相比,香根草篱可以明显提高坡面土壤脲酶、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的含量;栽培植物篱后,坡面土壤脲酶、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篱前含量增高,篱下含量降低,形成水平带状分布规律。从花生出苗期-结荚期-成熟期,土壤脲酶、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以结荚期较高。采样点与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呈显著线性相关,3种土壤酶之间的相关性也都达到了显著相关。

    • 长期施肥条件下栗褐土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与磷形态的关系

      2013, 45(4):678-682.

      摘要 (1332) HTML (0) PDF 281.36 K (33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碱性磷酸酶与土壤磷素形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的对照处理相比,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速效磷、有机磷总量、中活性有机磷、中稳性有机磷、Ca2-P和Ca8-P含量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与Al-P、Fe-P和O-P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 0.05);各形态磷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为Ca8-P(-5.706 9) >Fe-P(4.180 5) >Ca2-P(2.760 4) >Ca10-P(0.980 0) >中稳性有机磷(0.892 4) >Al-P(-0.567 5) > O-P(-0.294 4) >活性有机磷(0.268 1) >中活性有机磷(0.210 3) >高稳性有机磷(-0.165 2)。

    • 一株根际好氧反硝化菌的筛选及其反硝化条件研究

      2013, 45(4):683-690.

      摘要 (1337) HTML (0) PDF 346.33 K (2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丰富好氧反硝化菌株种类,本文从不同环境样品中富集筛选好氧反硝化细菌,最终得到一株高效根际菌株RWX31,其在初始-N浓度140 mg/L时24 h去除率为82%,并在好氧条件下可进行反硝化作用产生N2O。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该菌株进行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和特性,结果表明,菌株RWX31最适培养基条件分别为:以柠檬酸钠为碳源,接种量为1%,Mg2+ 浓度为0.05 g/L,反硝化初始氮源中-N比例为0。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8℃ ~ 32℃,pH为7.0 ~ 7.5,C/N为8 ~ 12,DO浓度约6.5 ~ 7.0 mg/L。在这些培养条件下菌株-N去除率可增至90% 以上。菌株RWX31的-N去除能力高于以往报道的反硝化菌株,是一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潜力的菌株。

    • 一株石油降解菌产表面活性剂条件的优化

      2013, 45(4):691-694.

      摘要 (1327) HTML (0) PDF 306.07 K (33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Minitab软件,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选择了温度、转速、pH、加油量、时间5个因素对一株石油降解菌CT-6(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表面活性剂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加油量为4%、pH为8.0、转速为213 r/min、培养时间为152 h时,产生的表面活性剂排油效果最好,排油圈达6.4 cm,乳化性能达92%,细胞表面疏水性达41%,比优化前分别提高了35.9%、29.6%、64%。

    • 山东海阳地区番茄大棚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2013, 45(4):695-699.

      摘要 (1298) HTML (0) PDF 327.30 K (2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山东省海阳地区150个不同种植年限的番茄大棚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番茄大棚土壤Fe、Zn、Cu、Mn含量平均值为18 874、80.1、27.7、467.5 mg/kg,变异系数26.7% ~ 39.2%,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该地区番茄大棚土壤Cu和Zn元素含量在种植年限为1 ~ 10年间逐年增加,而在种植年限11 ~ 17年间呈降低的趋势,番茄大棚土壤Cu和Zn元素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的规律与大棚土壤施肥量以及土壤pH的变化有关;随着蔬菜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Mn含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Fe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 锌镉交互作用对伴矿景天锌镉吸收性的影响

      2013, 45(4):700-706.

      摘要 (1451) HTML (0) PDF 339.99 K (2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不同Zn、Cd污染程度农田土壤结合外加Zn、Cd基础上的土培盆栽法,研究了不同Zn、Cd浓度交互作用对伴矿景天生长及Zn、Cd吸收和分布的影响。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溶液中Zn和Cd浓度,伴矿景天各组织中Zn和Cd浓度显著增加,但两个高浓度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Zn在伴矿景天体内呈不均匀分布且与水培溶液中Zn和Cd浓度有关,当溶液中Zn浓度>Cd浓度时,表现为新叶>成熟叶>其他部位>>根,反之则为成熟叶>其他部位>新叶>>根;而Cd在伴矿景天不同部位的分布没有一致的规律性;Zn、Cd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伴矿景天新叶上:在溶液中外加Cd时,Zn对伴矿景天新叶中Cd浓度具有“低促高抑”效应,而Cd处理对新叶中Zn浓度具有拮抗效应。土培试验也表明,添加Zn显著促进伴矿景天对土壤中Cd的吸收,外加Cd对伴矿景天Zn吸收具有拮抗效应;但无论Zn或Cd,外加量过大均会显著抑制伴矿景天的生长,降低修复效率。

    • 施用生物钾肥后减少化学钾肥对烤烟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

      2013, 45(4):707-712.

      摘要 (1249) HTML (0) PDF 193.62 K (27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施用生物钾肥后减少化学钾肥施用量对烤烟致香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钾肥后减少化学钾肥不会降低烟叶中主要致香物质含量和总致香物质含量,以减少化学钾肥 14% 的处理烟叶总致香物质含量和主要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施用生物钾肥后减少化学钾肥处理烤烟评吸质量较好,经济效益较高。但研究也发现,上述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针对不同烟区生物钾肥的研制和施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土壤与气候对烤后烟叶烟碱和钾含量的影响

      2013, 45(4):713-717.

      摘要 (1341) HTML (0) PDF 215.09 K (28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贵州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威宁县、开阳县和天柱县进行客土田间小区试验,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云烟 85 为材料,探讨土壤与气候对烤后烟叶烟碱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因子对烤后烟叶烟碱和钾含量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气候对烟碱含量的影响效应大于土壤,烟碱含量在气候间的变异度是土壤的近 4 倍,气候和土壤对其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 47% 和 18%,影响较大的前 3 个气象因子为成熟期的累积降水量、大田生长前期的累积日照时数、成熟期的 ≥10℃ 积温。土壤对钾含量的影响效应较气候突出,钾含量在土壤间的变异度是气候的 1.5 倍,土壤和气候对其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 40% 和 14%,影响较大的前 3 个土壤因子为有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通过品种布局和农艺措施调控烤烟烟碱含量,不能忽视气候因素的影响;在提高烟叶钾含量时,应重点考虑土壤因素。

    • 邻啡罗啉比色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铁的条件优化

      2013, 45(4):718-721.

      摘要 (1707) HTML (0) PDF 244.02 K (3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DTPA溶液浸提-邻菲罗啉比色法测定土壤中有效铁的含量,探讨了此方法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表明,以邻菲罗啉为显色剂,可在510 nm处测定土壤中有效铁的含量;最适试剂用量为:每5 ml待测液加入100 g/L的盐酸羟胺1 ml,100 g/L的醋酸胺8 ml,100 g/L的邻菲罗啉显色剂10 ml;待测液显色最适条件为温度在60℃下显色30 min;优化后的测定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2.0%,回收率98.6% ~ 100.2%。此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显色稳定、回收率高,适用于测定微碱性或碱性土壤中有效铁的含量。

    • 钢渣与生物质炭配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

      2013, 45(4):722-726.

      摘要 (1657) HTML (0) PDF 324.67 K (2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厌氧热解方法制备污泥生物质炭和花生秸秆炭,研究了钢渣和生物质炭单独施用及配合施用对红壤酸度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钢渣、花生秸秆炭和污泥生物质炭均含有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向红壤中添加钢渣和生物质炭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阳离子含量,降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90天培养实验结束时,这3种改良剂分别使土壤pH相对对照提高1.10、0.72和0.48。钢渣与花生秸秆炭配合施用对土壤酸度的改良效果最好,使土壤pH相对对照提高2.14,单施污泥生物质炭的改良效果最小。钢渣和生物质炭含一定量的养分元素,添加钢渣和生物质炭可以同时改善土壤肥力。钢渣含丰富的钙,添加钢渣使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增幅最大,相对对照增加4.5倍;添加花生秸秆炭使土壤交换钾增加最显著,相对对照约增加7倍;污泥生物质炭含丰富的磷,添加污泥生物质炭使土壤有效磷增加最显著,相对对照增加5.4倍。添加钢渣和2种生物质炭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将钢渣与生物质炭配合施用,土壤交换性镁含量的增幅更大。由于钢渣和2种生物质炭的碱含量和养分含量各有特点,因此可以根据土壤酸度状况和养分含量选择将钢渣与不同生物质炭配合施用,以达到既能最大限度中和土壤酸度又能补充土壤所必需养分的目的。

    • 基于线性规划模型的红壤旱地种养结合优化模式的研究

      2013, 45(4):727-731.

      摘要 (1218) HTML (0) PDF 315.16 K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江西省余江县洪湖乡典型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旱作花生、生猪养殖、养殖粪污处理三个子系统进行种养结合型的优化设计,得出最优经济效益下的优化方案。优化后,该农户年纯收入增加7 118.7元,同时系统内解决50% 的养殖粪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对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及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基于RS和GIS的耕地资源质量评价——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2013, 45(4):732-738.

      摘要 (1664) HTML (0) PDF 14.31 M (35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对更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遏制耕地质量退化、确保地力等有十分必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Landsat TM 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将富阳耕地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一级耕地只占了0.28%,二、三级耕地占了约70%,较差的耕地占了约30%。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等级耕地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探讨了基于RS和GIS 技术进行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

    • 以土地利用现状信息为空间框架的大比例尺土壤图制作方法初探——以浙江富阳为例

      2013, 45(4):739-745.

      摘要 (1549) HTML (0) PDF 5.52 M (38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的部分土地利用分类信息为空间框架基础,结合1︰10 000乡镇土壤详查图、1︰50 000土壤图,以及其他影响土壤特性的地形、地质等图件信息和野外剖面调查,探索1︰10 000大比例尺土壤图制作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得到的土壤图不仅在分布上更贴近于实际、分类图斑更细腻、土壤分类的面积精度更高,而且制作方便,易于土壤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在实际应用中与土地利用等的无缝叠加。该方法适于县级大比例尺制图,可为更好地掌握区域土壤分布现状、精准农业和土地利用提供准确的土壤信息。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咸宁市为例

      2013, 45(4):746-751.

      摘要 (1452) HTML (0) PDF 311.95 K (31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助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对咸宁市1999—2008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快速上升的态势,生态环境效益呈现出在波动中稳定上升的趋势;②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处于拮抗发展状态,耦合度呈现出缓慢上升的态势;③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低度协调耦合、中度协调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3个阶段。

    • 我国东北烟区典型烟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2013, 45(4):752-758.

      摘要 (1359) HTML (0) PDF 195.54 K (2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黑龙江的宁安、吉林的汪清和辽宁的宽甸为我国东北烟区的代表,通过15个典型优质烟田的土壤调查,本研究尝试建立相应的土系。结果表明:①调查的15个典型烟田土壤在系统分类上可归为3个土纲(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5个亚纲、6个土类、7个亚类、11个土族和土系。②不同土系的烟田各有优劣,属于不同土纲的土系在植烟适宜性上有很大差异,淋溶土的土系有效土层深厚,养分含量适中、比例协调,劣势在于黏化层存在可能会限制根系下扎;属于雏形土和新成土的土系优势在土壤颗粒较粗,通透性好,养分含量虽然低但易于通过施肥调控,劣势在于有效土层偏薄。

    • 我国主要烟区灌溉水氯含量状况评价

      2013, 45(4):759-762.

      摘要 (1107) HTML (0) PDF 158.19 K (24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摸清我国主要烟区烟田灌溉水中氯含量情况,从全国五大烟区的13个主要植烟省26个主要种烟县市采集了151个灌溉水样,其中河渠水111个,降雨14个,水库水5个,地下水21个,采用硝酸汞滴定法测定其氯离子含量。结果表明:①我国主要烟区灌溉水中氯含量为0.05 ~ 239.69 mg/L,平均为10.16 mg/L,92.7% 的灌溉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②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西南烟区的灌溉水氯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北方烟区96.4% 灌溉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黄淮烟区的山东和河南分别88.5% 和46.2% 的灌溉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③不同类型灌溉水平均氯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库水、地下水、河渠水、雨水,雨水氯含量均处于适宜水平,92.7%、90.5% 和80% 的河渠水、地下水和水库水氯含量处于适宜水平。

    • 基于野外调查信息的安徽省宣城市典型烟田的土系建立

      2013, 45(4):763-765.

      摘要 (1180) HTML (0) PDF 219.28 K (2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安徽主要植烟区皖南宣城市宣州区10块代表性烟田,通过野外土壤调查和室内测定,对其烟田土壤的系统分类归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块烟田中,4个剖面位于河漫滩部位,为烟-旱作作物轮作,为潮湿雏形土,按土壤颗粒大小可划为2个土系;6个剖面位于阶地上,为烟-晚稻轮作,亚类上分别归属于水耕人为土,按氧化还原层中铁锰结核特征可划为5个土系。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