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45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回顾参加工作60年¾¾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建所60周年有感

      2013, 45(6):957-963.

      摘要 (1392) HTML (0) PDF 231.87 K (2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国土壤科学研究的中心,也是培育土壤科学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值此纪念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成立60周年之际,笔者回顾了自己在土壤研究所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学研究、科研业绩、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研究所管理等工作情况,系统地总结了自己为我国土壤科学事业发展及国家与国际社会经济建设所作过的贡献。同时,从工作经历中,提出了自己60年科研生涯最深的四条人生感悟,以激励大家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树立理想、创新信念,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为创建现代土壤科学和土壤所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而努力奋斗。

    • DMPP减少稻田土壤氮素损失的研究进展

      2013, 45(6):964-969.

      摘要 (1209) HTML (0) PDF 218.02 K (3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追求高产为目标的过量施肥不仅造成养分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养分流失导致对周边水体的污染。利用硝化抑制剂与氮肥配施被认为是减少农田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简称DMPP)为研究对象,就其特性与优势,结合稻田氮素循环的自身特点,重点介绍了DMPP对稻田氮素损失各主要环节的影响。从DMPP对稻田硝化与反硝化的作用机理、微生物影响及作用效果等方面,综述了其在减少稻田氮素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促进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同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争议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今后关于DMPP应该深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生物质炭修复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2013, 45(6):970-977.

      摘要 (1645) HTML (0) PDF 249.38 K (54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原料在完全或部分缺氧条件下高温热解后的固体产物,它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较高的碳含量。该物质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较强的阳离子交换能力等特殊性质,对受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都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有效地降低这些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和在环境中的迁移,对改善土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严重,利用生物质炭修复受污染土壤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述了生物质炭修复土壤污染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存在的优势,阐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利用生物质炭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 南方丘陵区三种母质水耕人为土有机碳的累积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3, 45(6):978-984.

      摘要 (1221) HTML (0) PDF 520.71 K (2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分析了南方丘陵区3种母质水耕人为土有机碳的累积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紫色砂页岩和第四纪红黏土母质的水耕人为土在发育过程中有机碳较易累积,在种稻初期土壤有机碳的增加主要集中在耕作层,到一定阶段后下层(耕作层以下)也明显增加;相比之下,红砂岩母质的水耕人为土在发育过程中有机碳较难累积。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的丘陵区水耕人为土耕作层有机碳动态变化模型表明丘陵区水耕人为土有机碳的动态变化主要受细颗粒(黏粒+细粉粒)的影响。

    • 典型喀斯特高原坡地土壤养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13, 45(6):985-991.

      摘要 (1334) HTML (0) PDF 1.13 M (2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土壤性质对其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了解研究区环境因素对土壤性质的作用,对该区生态恢复重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前期对喀斯特地区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研究的基础上,以贵州喀斯特高原典型样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从坡脚到山顶线形布点(间隔10 m)采集土壤样本,同时调查记录各环境因子,通过对土壤养分指标测定,结合环境因子探讨了研究区内坡地土壤养分随相对高程的变化情况和地形因素(裸岩率、土层厚度和相对高程)之间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相对高程的增加,裸岩率显著递增,土层厚度在0 ~ 30 cm范围内,与裸岩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合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裸岩率高的地段促进了土壤有机碳以及氮磷养分的积累,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受裸岩率和相对高程的影响,土壤全钾的含量主要受相对高程的影响,而土壤pH则同时受各地形因素的影响,全钾含量不受三地形因素的影响;随机误差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及速效养分含量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 模拟石灰添加对雷竹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2013, 45(6):992-998.

      摘要 (1289) HTML (0) PDF 410.06 K (2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酸化是临安雷竹林竹笋生产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为了提高雷竹笋的产量,改良酸性土壤,提高土壤供氮能力极为重要。本研究以不同种植年限的雷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分析了石灰添加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Stanford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研究不同石灰添加量处理的土壤氮矿化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随着种植年限增加,pH显著降低,表层有机质和氮素显著积累。不同石灰添加量处理的雷竹林土壤119 天氮矿化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与对照相比,施用石灰后,土壤氮供应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说明添加石灰可显著提高土壤氮的有效性。经估算,当前雷竹林每千克土壤施用石灰4 ~ 8 g较适宜,石灰施用过多,会导致土壤矿质氮的过量积累,进而增加氮素损失。因此,通过合理施用石灰,可以缓解雷竹林土壤酸化和提高土壤供氮潜力,增强雷竹的可持续经营。

    • 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溶解性有机氮含量和15N丰度方法研究

      2013, 45(6):999-1002.

      摘要 (1391) HTML (0) PDF 223.40 K (42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鲁如坤法、国标法、Doyle 法3种基于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可溶性有机氮的前处理方法,使用开氏蒸馏和同位素质谱法分别测定不同方法处理后样品的全氮和15N回收率,以比较获得最优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Doyle 法测得的标准溶液全氮和15N回收率均高于鲁如坤法、国标法。因此,本研究推荐使用过硫酸钾氧化法测定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和15N丰度时,氧化剂的前处理方法为高压120℃,消煮时间1 h,氧化剂50 g/L K2S2O8,16.8 g/L NaOH,30 g/L H3BO4,浸提液与氧化剂比例为1︰1。

    • 接种蚯蚓对施加秸秆的旱作稻田N2O排放的影响

      2013, 45(6):1003-1008.

      摘要 (1352) HTML (0) PDF 294.23 K (2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不同施用方式下接种蚯蚓(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对水稻旱作土壤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加秸秆和接种蚯蚓增加了N2O的排放量。在秸秆表施的情况下,接种蚯蚓处理显著提高了N2O的排放量,从12.54 kg/hm2提高到14.94 kg/hm2 (P<0.05);但是在秸秆混施的情况下,接种蚯蚓处理未显著提高N2O的排放量。蚯蚓的存在使土壤NO3--N的含量显著提高,尤其是在混施秸秆的情况下。由于栽培期内NH4+-N变化幅度较小,不同处理NO3--N含量的变化决定了土壤矿质氮的分异。农田生态系统中蚯蚓对N2O排放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促进秸秆混入土壤,从而加快秸秆的分解和N2O的排放。

    • 河西农田磷钾养分平衡及肥料利用率长期定位研究

      2013, 45(6):1009-1016.

      摘要 (1330) HTML (0) PDF 207.31 K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连续24年田间定位试验和养分差减法研究了河西农田磷钾养分投入产出平衡及肥料利用率,结果表明,磷素养分投入始终大于产出为正平衡,化学磷肥连施(NP、NPK)平均盈余率43.3% ~ 97.0%;小麦、玉米化肥磷总利用率平均为37.3% ~ 40.5% 和22.3% ~ 30.5%,比短期试验利用率分别增加12.8% ~ 22.9% 和5.9% ~ 9.5%。有机肥与化学磷肥配施(MNP、MNPK)平均盈余率211.3% ~ 277.9%;小麦、玉米磷素总利用率分别为18.0% ~ 18.3%?和16.3% ~ 19.4%,比试验初利用率增加5.4% ~ 8.5% 和5.8% ~ 6.6%。连施有机肥适量减少化学磷肥用量是平衡施磷的科学之举。钾素投入始终不抵作物携带量,农田钾素为负平衡,长期施用有机肥(MN、MNP)不能平衡土壤钾素,平均亏缺?-38.6% ~ -47.2%,小麦、玉米作物有机肥钾总利用率57.8% ~ 59.8% 和34.1% ~ 54.1%,比试验初增加8.4% ~ 22.3%;连施化学钾肥平均亏缺?-36.2% ~ -67.8%,小麦、玉米钾肥利用率53.1% 和29.5%,比试验初增加7.4% ~ 36.4%。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化学钾肥是现代作物生产的必需措施。

    • 水稻秸秆钾与化肥钾释放与分布特征模拟研究

      2013, 45(6):1017-1022.

      摘要 (1243) HTML (0) PDF 443.09 K (2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室内恒温(25℃)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水稻秸秆钾和化肥钾在水-土体系中的释放与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施用水稻秸秆钾300 mg/kg处理,表层水溶液pH经历了一个弱酸化到弱碱化的过程,而化肥钾的施用则降低了表层水溶液的pH。稳定态时相关分析表明,pH与水稻秸秆钾用量正相关(R2 = 0.938**),与化肥钾负相关(R2 = 0.993**)。试验开始当天外加300 mg/kg化肥钾处理表层水溶液钾浓度达到最大值,为50.64 mg/L,随后呈下降趋势。5天时土壤缓效钾含量达到最大值414.51 mg/kg,并保持相对稳定,而速效钾钾含量继续升高,25天后变化较小。外加300 mg/kg水稻秸秆钾处理表层水钾浓度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为52.70 mg/L,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在相同时期时,秸秆钾处理表层水溶液钾含量高于化肥钾处理。不同钾素用量结果表明,施钾量为150 mg/kg时,两种来源钾主要以交换态钾存在,其次是水溶态钾;随着钾素用量的增加,钾离子被土壤固定,且在等量条件下,水稻秸秆钾处理的交换态钾比例高于化肥钾处理,而非交换态钾所占比例则相反。因此,在一定钾素用量范围内,土壤对秸秆钾和化肥钾的固定没有显著差异,而当用量超过阈值时,秸秆的投入会降低土壤对钾素的固定。

    • 不同行业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比较研究

      2013, 45(6):1023-1027.

      摘要 (1361) HTML (0) PDF 193.64 K (3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塑料、化工、火电、养殖行业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和化学形态进行分析,比较了这4种行业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这些行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高于该地背景值,部分指标超出了国家标准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值,各行业土壤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化工行业1.74、火电行业1.40、塑料行业1.39、养殖行业0.82。按照土壤综合污染分级标准,塑料行业、化工行业、火电行业污染等级已达到轻污染,养殖行业处于警戒级。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态研究发现,4种行业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差异较大,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主要受重金属的全量、土壤pH及有机质影响,还与各行业排放污染物中重金属的排放特征、原始形式有关。

    • 大冶市农田土壤中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2013, 45(6):1028-1035.

      摘要 (1589) HTML (0) PDF 5.46 M (4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矿山开采和冶炼是造成土壤重金属Cd污染的主要原因,了解典型区域土壤中C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现状,可为区域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针对湖北省大冶市所有农田采集92个表层土壤样品和3个土壤剖面,利用GIS方法对土壤重金属Cd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冶市土壤中Cd的含量范围为0.6 ~ 4.6 mg/kg,平均值为1.41 mg/kg,Cd迁移深度可达 40 cm。区域内土壤Cd污染范围较广,空间变异较大,还地桥镇、罗桥街办、陈贵镇等地农田土壤Cd含量较高。地积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大冶市大部分农田土壤为轻度、中度污染程度,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下仍可保障农田安全利用。

    • 贵州喀斯特山区锑冶炼厂对农业土壤污染特征的影响及风险评价

      2013, 45(6):1036-1047.

      摘要 (1294) HTML (0) PDF 784.44 K (3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贵州省晴隆县大厂镇喀斯特山区废弃锑冶炼厂周围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距离冶炼厂烟囱不同距离12个表层土壤样点和5个典型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主要污染元素为Sb、Zn、Pb、Hg、As和Cu,分别是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58.58、11.96、7.99、7.45、6.70和1.60倍;土壤剖面中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垂直变化规律各异,不同层次重金属含量((Pb除外))均表现为:距离冶炼厂烟囱越近含量越高,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Mn>As>Sb>Cu>Cr>Pb>Hg>Cd,均明显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的平均水平。其中,As、Cr、Mn和Hg平均含量差异较大,与对照相比,主要污染元素为Sb、Hg和As,Hg和As分别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的4.7倍、4.4倍;其次是Cd和Cu,分别为国家Ⅱ级标准的3.0倍、2.7倍。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土壤主要受重金属Cr、Cd、Cu、Sb和As复合污染。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地区农田土壤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各层次Cr、Cd、Cu和As含量均超标,污染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在1.21 ~ 14.83之间,以重度污染为主;耕作层污染程度由高到低顺序为:大厂村((冶炼厂))>中心街村>碧康组>田坝组,均属于重度污染,表层污染土壤((0 ~ 20 cm))种植农作物存在一定的风险。

    • 蚯蚓对锌污染土壤养分状况及锌形态的影响

      2013, 45(6):1048-1054.

      摘要 (1221) HTML (0) PDF 420.87 K (2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长江冲积物形成的高沙土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个浓度的Zn (100、200、300、400 mg/kg)以模拟Zn污染土壤,设置了接种蚯蚓(Pheretima sp.)处理与不接种蚯蚓的对照处理,以研究蚯蚓活动对Zn污染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土壤Zn形态的影响。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蚯蚓能存活于设定浓度的Zn污染土壤中,对Zn的富集系数为:0.21 ~ 0.29,但蚯蚓生长率随污染浓度升高而下降,表明重金属污染仍对蚯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蚯蚓活动降低了土壤pH,而显著提高了土壤DTPA-Zn含量,使土壤Zn形态从残渣态、有机态向铁锰氧化态和交换态转变,提高了重金属植物有效性。另外,蚯蚓活动增加了各处理土壤的速效氮、磷以及NO3--N含量,而对土壤速效钾和NH4+-N含量无显著影响。

    • 喀斯特地区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以湘西州烟区为例

      2013, 45(6):1055-1061.

      摘要 (1284) HTML (0) PDF 755.13 K (24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湘西州488个植烟土壤样本,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湘西州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总体上略偏高,平均值为0.728 mg/kg,变幅在0.05?~?2.21 mg/kg,变异系数为53.46%,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30.00%。②植烟土壤有效硼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斑块状分布态势,永顺县的西部为一个低值区,东部为一个高值区。③蔬菜和油菜前茬的土壤有效硼含量相对较高;黄棕壤土壤的有效硼含量极显著地高于红灰土和红壤土类型。④有效硼含量有随海拔、pH、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 土壤溶液性质对水溶性镍的西红柿毒害的影响

      2013, 45(6):1062-1069.

      摘要 (1303) HTML (0) PDF 519.33 K (3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17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土壤,研究土壤溶液性质对土壤孔隙水以及0.01 mol/L CaCl2浸提液中镍(Ni)植物毒害的影响。结果发现,孔隙水中Ni(PW-Ni)对西红柿地上部分生物量50% 抑制的毒性阈值(EC50)变化范围为1.02 ~ 8.91 mg/L,最大值是最小值的 8.7倍;CaCl2-Ni的毒性阈值EC50变化范围为 0.77 ~ 20.40 mg/kg,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6.5倍,表明土壤溶液性质对水溶性Ni的毒性阈值影响很大。土壤PW-Ni毒性主要受到K+、Mg2+、S的影响,基于这3个因子的回归方程可以较好预测PW-Ni对西红柿毒性阈值EC50,决定系数为0.71。当回归方程包括土壤溶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pH、电导率(EC)、Ca2+、Na+ 时,其决定系数提高到0.84,说明其他因子对PW-Ni的毒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利用这些土壤溶液性质可以较好预测PW-Ni的植物毒性阈值。

    •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13, 45(6):1070-1075.

      摘要 (1201) HTML (0) PDF 286.84 K (2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微生物群落被认为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指示着土壤质量的变化。本研究利用 3 年定位试验,通过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的含量,分析了连年绿肥和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明显地提高了土壤中 PLFAs 的种类和总量;在绿肥和化肥配施处理中,当翻压 15 000 kg/hm2 绿肥的基础上施用大于 85% 常规化肥时,明显提高了土壤中细菌、AM 真菌及微生物总的 PLFAs 含量;而当化肥的施用量减至常规施肥 70% 时,对土壤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 PLFAs 含量的积累产生不利影响。从不同处理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可知,不同绿肥和化肥配施比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有明显影响。经相关性分析表明,PLFA 分析方法和氯仿熏蒸法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土壤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与革兰氏阴性菌的 PLFAs 含量呈显著相关,而与土壤真菌PLFAs 含量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 功能性肥料对制种玉米田物理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的研究

      2013, 45(6):1076-1081.

      摘要 (1169) HTML (0) PDF 215.09 K (2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的灌漠土上,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功能性肥料对制种玉米田物理性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CO(NH2)2>(NH4)2HPO4>抗重茬剂和聚乙烯醇。因素间最佳组合是:A3B2C1D1(即抗重茬剂30 kg/hm2,CO(NH2)2 600 kg/hm2,(NH4)2HPO4 350 kg/hm2,聚乙烯醇30 kg/hm2)。功能性肥料施用量与制种玉米田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微生物数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制种玉米田体积质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随着功能性肥料施用量梯度的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在递减,功能性肥料施用量在1 350 kg/hm2的基础上,再增加337.50 kg/hm2,收益出现负值。经回归统计分析,功能性肥料施用量与玉米产量间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 = 3 782.61 + 1.650 5x - 0.000 378 7 x2,功能性肥料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x0)为1 350.01 kg/hm2,玉米理论产量(y)为6 700.99 kg/hm2,计算结果与最佳施用量试验处理5相吻合。

    • 青枯病生防菌N5的特性及其生物学效应

      2013, 45(6):1082-1090.

      摘要 (1207) HTML (0) PDF 2.52 M (3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菌株N5,经生理生化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N5初步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菌株N5具有产生铁载体、β-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以及多种脂肽类抗菌物质的能力。菌体发酵后与有机肥(猪粪︰氨基酸肥料 = 1︰1)混合后进行二次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并用盆栽试验验证其生防和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菌株N5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可以促进番茄的生长,提高根系的活力。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其中营养钵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其生防效果优于大盆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特别是营养钵和大盆均使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其生防效果达69%,而使用有机肥并不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使用生物有机肥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真菌和青枯劳尔氏菌的数量。

    • 蚯蚓黏液对黑麦草幼苗生长及其对菲吸收的影响

      2013, 45(6):1091-1096.

      摘要 (1268) HTML (0) PDF 276.59 K (23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50 mg/kg菲人工污染黄棕壤为供试土壤,设置添加蚯蚓黏液处理和不添加蚯蚓黏液对照((CK)),研究蚯蚓黏液对黑麦草幼苗生长及吸收菲的影响,添加蚯蚓黏液处理根据蚯蚓黏液浓度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蚯蚓黏液原液浓度的2/8,3/8,1/2和1倍。结果显示:①蚯蚓黏液促进了黑麦草幼苗的生长,根系鲜重比对照增加了33.6% ~ 146%,地上部和整株生物量鲜重比对照增加了12.4% ~ 35.8% 和34.5% ~ 59.6%;②显著降低了根部菲的浓度,约23.0% ~ 49.0%,促进了黑麦草对菲的吸收,使吸收量比对照增加了约62.8%;③降低了黑麦草根系对菲的富集系数,与对照相比降低约33.7% ~ 52.6%,提高了菲在黑麦草体内的传输系数,约54.0% ~ 102.0%。

    • 长期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的结构表征:热分析和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

      2013, 45(6):1097-1100.

      摘要 (1097) HTML (0) PDF 665.26 K (2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一口开采约20 年的废弃油井,在距离井口0.5、1.5、3.5、5.5和7.5 m处进行采样,采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和同步辐射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C-1s NEXAFS))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中胡敏酸((HA))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与油井口距离的减小,HA的中温和高温放热峰的反应热及热失重增加,高温放热峰/中温放热峰比值增大;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显示,HA的芳香碳和羧基碳含量增加,脂族碳含量以及脂族碳/芳香碳比值下降。上述结果说明,随石油含量增加,HA的脂族性降低而芳香性增强。C-1s NEXAFS用于HA的结构表征是可行的,能够揭示出不同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中HA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

    • 不同秸秆埋深对苏北滩涂盐渍土水盐动态变化的影响

      2013, 45(6):1101-1107.

      摘要 (1283) HTML (0) PDF 610.61 K (24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一步认识稻田土壤中Ca、Mg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本实验利用中国稻麦轮作FACE(free air carbon-dioxide enrichment)试验平台,通过观测稻季不同生育期不同深度(30、60和90 cm)土壤溶液中的Ca2+、Mg2+ 浓度,研究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Ca、Mg淋移的中长时期(第9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溶液中的Ca2+浓度呈降低趋势,Mg2+浓度呈增加趋势;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大气CO2浓度升高略微降低30、60 cm处土壤溶液的Ca2+ 浓度,增加90 cm处Ca2+ 浓度(6.7%)。稻田不同深度土壤溶液中Mg2+ 浓度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有所不同,且在60 cm处有较强的正响应(12.1%)。研究明确高浓度CO2有加剧Ca2+、Mg2+ 向下淋溶损失的趋势,耕层土壤有机物料输入增多、 浓度增加、pH下降等是主要原因。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a、Mg元素循环的长期影响值得进一步关注。

    • 不同改良剂对滨海盐渍土盐碱指标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2013, 45(6):1108-1112.

      摘要 (1577) HTML (0) PDF 412.13 K (2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江苏滨海盐渍土的特点,采用5种土壤改良剂,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土壤盐碱指标的变化状况,并结合作物产量筛选出适宜的改良剂。结果表明:禾康、康地宝、腐殖酸处理后,土壤盐分含量、pH、总碱度和钠吸附比((SAR))较对照都有所降低,其中腐殖酸处理降低量最多,各指标分别为0.53 g/kg、0.16、0.170 cmol/kg和2.61;石膏处理后,土壤盐分含量增加0.16 g/kg,但pH、总碱度和钠吸附比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0.08、0.09 cmol/kg、3.33;金满田生物菌剂处理后土壤盐分、pH、总碱度和钠吸附比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明显。改良剂处理后作物产量都有所提高,其中腐殖酸处理较对照增加最多,油菜和玉米分别增产15.68% 和9.15%。

    • 云南典型烟区江川县和南涧县代表性烟田土壤土系的建立

      2013, 45(6):1113-1118.

      摘要 (1346) HTML (0) PDF 203.80 K (20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是我国烤烟主产区,是清香型风格代表产区,但有关云南烟区土壤系统分类尤其是土系建立方面的研究报道尚处于空白。本研究以江川县和南涧县作为云南烟区的产地代表,在江川县和南涧县分别确定10块和6块典型优质烟田研究其土壤系统分类归属及其土系建立。调查的16块典型烟田分别属于人为土、富铁土、淋溶土、新成土4个土纲,继分为4个亚纲、8个土类、8个亚类,可划分为12个土族和15个土系。总体上看云南烟区烤烟清香型风格是其自身的低纬高海拔、山地地形、半干燥季风气候、脱硅富铁铝成土过程、铁质土壤特征等因素综合决定的。需要注意的是云南烟区烟田土壤质地总体上偏黏,可能会削弱清香型风格的体现,需要考虑适当加以改良。

    • 3种枫香的根系构型及功能特征对干旱的响应

      2013, 45(6):1119-1126.

      摘要 (1238) HTML (0) PDF 517.28 K (4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 3 种 2 年生枫香幼苗:中国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北美枫香(Liquidambar styraciflua)为供试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自然干旱对枫香实生苗根系构型和功能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根系碳含量以外,各处理根系特征之间(包括树种及干旱处理)差异极显著 (P<0.01)。干旱胁迫下,缺萼枫香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系分叉相对增长率最高,分别为 56%、30%、-4%,北美枫香最低,分别为 9%、-3%、-19%;北美枫香根尖密度、根系平均直径相对增长率最高,分别为 40%、-10%,缺萼枫香最低,分别为?-27%、-16%;北美枫香根系氮含量相对增长率最高,为 127%,中国枫香最低为 41%;中国枫香根系 C/N 比相对增长率最高为 -26%,北美枫香最低,为 -56%;0北美枫香>缺萼枫香。

    • 电阻率法确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初探

      2013, 45(6):1127-1132.

      摘要 (1326) HTML (0) PDF 1.06 M (4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取自青岛市郊区的田间土样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的室内土壤电阻率测量装置,测定了土壤的电阻率及对应的含水量,建立了电阻率-含水量关系模型。基于Ku/pF非饱和导水率测量系统测定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借助含水量这一中间量,推求出了土壤电阻率-基质吸力关系模型,从而可以根据电阻率计算出对应的土壤基质吸力。耦合土壤电阻率-含水量关系模型与土壤电阻率-基质吸力关系模型,达到了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目的,为电阻率法在区域尺度空间和时间上预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提供了新的途径。

    • 一种定量测定水稻根系氧化力的新方法

      2013, 45(6):1133-1136.

      摘要 (1075) HTML (0) PDF 2.69 M (28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系氧化力大小与根表铁膜数量密切相关,铁膜以Fe3+ 形态为主。本文根据水稻根表铁膜数量,探讨了一种测定水稻根系氧化力的新方法。首先,在水稻根系所在溶液中加入定量硫酸亚铁(Fe2+),处理1天后,水稻根系将一部分Fe2+ 氧化成Fe3+,剩余Fe2+ 用H2O2滴定,得滴定值A。然后,用H2O2滴定没有种植水稻的硫酸亚铁溶液,得滴定值B。根据不种植与种植水稻H2O2的消耗量,滴定值之差(B-A),即为水稻根系氧化力。该方法要求Fe2+ 浓度大于0.8 mmol/L,过氧化氢消耗量与Fe2+ 浓度成正比(R2 = 0.999 2)。测定过程中,应先加显色剂邻菲罗啉,然后加入磷酸。该方法在不损伤水稻根系情况下可定量测定水稻根系氧化力。

    • 一种测定土壤崩解动态的方法

      2013, 45(6):1137-1141.

      摘要 (1122) HTML (0) PDF 385.17 K (2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崩解性是土壤抗侵蚀能力研究的重要内容。蒋定生设计的土壤崩解仪,极大地促进了土壤崩解研究进程,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浮筒校正难、不能完全反映土壤崩解的动态过程等问题。针对原有测试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本文在北川震裂带土壤抗侵蚀能力测试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土壤崩解性测试方法,改进后的测试方法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整个崩解动态过程,崩解系数计算物理意义明确,并且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设置相应的测试精度。

    • 重庆典型烟区代表性烟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2013, 45(6):1142-1146.

      摘要 (1044) HTML (0) PDF 219.85 K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条件对烟叶香型风格的彰显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土系是系统分类中最低级的基层分类单元。本研究以我国烤烟中间香型号产地之一重庆市的彭水、武隆和巫山3县作为代表性研究区域,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条件、烟叶长势和质量的基础上,在每个地区确定5个典型优质烟田尝试建立相应的土系。结果表明:①调查的3县15块代表性烟田分属人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归属于4个亚纲、11个土类、13个亚类,可分划为18个土族和19个土系。②重庆市烟田总体上起垄层质地多为壤质,养分含量中等且协调,较适宜优质烟叶种植,但需要增施有机肥和实行等高种植。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