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4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论与综述
    • 科学认识和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

      2015, 47(3):435-439.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1

      摘要 (1599) HTML (0) PDF 153.25 K (34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突出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复杂、评价难度大和治理任务艰巨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为科学防治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本着科学认识、统筹规划、综合防治、分类指导、治用结合的原则,从加强普查监测、加强科技支撑、完善法律法规、培育环保产业、构建工作体系等方面入手,以切实加强和改进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 稻田氮素淋失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5, 47(3):440-445.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2

      摘要 (1475) HTML (0) PDF 167.19 K (2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氮素淋溶是稻田氮素向周围水体迁移的重要途径,氮以 NO3 -N 淋溶的形式进入水体,造成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稻田氮素淋溶的损失已开展了许多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一。本文总结讨论了稻田土壤氮素淋溶的常用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土壤溶液提取法、原状土柱法、土钻取样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法和同位素示踪等方法,分别对其优缺点以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计算氮素渗漏总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水分平衡法、达西定律法、小区渗漏池法和大型原状土柱等方法,以期为稻田氮素淋溶损失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 土壤吸附可溶性有机碳研究进展

      2015, 47(3):446-452.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3

      摘要 (1756) HTML (0) PDF 205.17 K (3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可溶性有机碳 (DOC) 是土壤有机碳 (SOC) 中最活跃的部分,虽然所占土壤总有机碳比例仅为0.04% ~ 0.22%,但土壤对于DOC的吸附却被认为是深层土壤固定有机碳的主要过程。由此可见,土壤对DOC的吸附行为对于全球碳循环的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文章以土壤对DOC的吸附行为为主体,综述了土壤对DOC的吸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其吸附机理,并提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旨在为深入了解DOC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提供依据。

    •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述评与展望

      2015, 47(3):453-460.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4

      摘要 (2052) HTML (0) PDF 243.71 K (9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定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标准。为了便于了解当前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利于今后有机质研究和测定工具的开发,本文对当前测定有机质的方法,包括干烧法、湿烧法、化学氧化法、灼烧法和土壤有机质光谱测定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研究中适宜选择的方法,并对当今农业的需求和测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研究无损、原位测量有机质工具的构想,展望了土壤有机质快速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此为精准农业的实施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信息及建议。

    • 土壤中石油烃预处理及含量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2015, 47(3):461-465.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5

      摘要 (1061) HTML (0) PDF 207.15 K (3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土壤样品中石油烃的预处理及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其中预处理方法包括索氏萃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及加速溶剂萃取法;测定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同时,对各种预处理和测定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壤样品中石油烃的预处理及含量分析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间套作防治作物土传枯萎病的研究进展

      2015, 47(3):466-473.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6

      摘要 (1341) HTML (0) PDF 196.97 K (2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物间套作是农业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种植模式。在这种生产模式中,两种或多种作物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资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力,而且还会影响植物病虫害发生。连作引发的枯萎病是影响很多作物减产的重要原因。通过合理间套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以达到自然控制枯萎病的目的。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不同作物间作模式对土传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其次,从田间小气候改变、寄主形态及生理改变、诱导寄主抗性、养分高效利用、抑制病原菌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方面对控害机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当前间作防控土传病害的局限性进了讨论,并对未来利用不同作物间作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研究方向及间作防控土传病害研究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展望。

    • 土壤判读竞赛的重要性及其举办构想

      2015, 47(3):474-477.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7

      摘要 (1205) HTML (0) PDF 138.54 K (1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大学生土壤竞赛和首届国际土壤判读竞赛的举办情况。结合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的新进展,在土壤判读竞赛的知识准备、人员组织以及竞赛的主办与认证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土壤判读竞赛的开展将促进相关本科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长期来看,还能提高我国土壤分类研究的国际地位。

    • >研究报告
    • 施用方式和氮肥种类对水稻土中氮素迁移的影响效应

      2015, 47(3):478-482.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8

      摘要 (1452) HTML (0) PDF 466.35 K (3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微区试验,研究稻田中氮肥施用方式及种类对氮素迁移的影响。试验设4种施用方式(撒施、上层10 cm土混施、土下10 cm点施、3% 土体混施)和4种氮肥(尿素、氯化铵、硫酸铵、磷酸铵)。不同施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期60 天内,在土下10 cm点施下尿素处理6 ~ 16 cm土壤无机氮含量>200 mg/kg,远高于其他3种尿素施用方式。4种施用方式保肥能力大小分别为:土下10 cm点施>3% 土体混施>上层10 cm土混施>撒施。不同种类氮肥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期第30天和60 天尿素处理土壤无机氮含量均高于其他肥料处理,最大值分别达到544 mg/kg和477 mg/kg,而氯化铵处理无机氮含量最大仅为324 mg/kg和106 mg/kg,但是总体来看尿素处理与磷酸铵处理无明显区别。4种氮肥在土下10 cm点施下保肥能力大小为:尿素、磷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研究认为氮肥施入土壤后与土壤混合的初始体积越小,养分损失越低;施用越集中,肥际养分浓度越高。结合预示稻田土下10 cm点施氮肥较其他施肥方法在维持肥际高浓度无机氮和减少氮肥损失方面有明显优势。

    • 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2015, 47(3):483-489.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9

      摘要 (1804) HTML (0) PDF 262.80 K (2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是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大。在不同的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处理中,秸秆火粪还田和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秸秆火粪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4.45 g/kg和0.131 g/kg;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3.36 g/kg和0.095 g/kg;减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效果不显著;秸秆焚烧不能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不会大幅度提高砂姜黑土C/N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同时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微生物量的碳氮比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 黄土高原南北主要类型土壤氮组分相关关系研究

      2015, 47(3):490-495.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0

      摘要 (1267) HTML (0) PDF 341.69 K (2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土高原作为典型生态脆弱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氮组分分布特征及相关关系研究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集从北向南依次分布的干润砂质新成土(神木)、黄土正常新成土(延安)和土垫旱耕人为土(杨凌)等典型土壤剖面0 ~ 200 cm土层土样,分析了土壤全氮及酸解有机氮含量、酸解有机氮主要组分与微生物生物量氮之间的相关性,以期阐明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主要氮组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黄土高原从北到南典型土壤全氮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固定态铵及酸解有机氮各组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微生物生物量氮除了与固定态铵及酸解氨基糖态氮没有显著相关性外,与其余氮组分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水平(P<0.01),且酸解氨基酸态氮是微生物生物量氮的主要贡献者。

    • 田块尺度上土壤/地下水中硝态氮动态变化特征及模拟

      2015, 47(3):496-502.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1

      摘要 (1111) HTML (0) PDF 777.91 K (22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青岛市大沽河下游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深度土壤和地下水中NO3-N在一个轮作周期内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灌溉量对土壤-地下水系统中NO3-N时空分布的影响,并基于土壤水动力学和溶质运移理论对土壤中NO3-N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小麦季施氮(N)量达到380 kg/hm2,玉米季施氮量达到290 kg/hm2时,季末剖面深度130 ~ 160 cm土壤NO3-N含量超过10 mg/kg;由地下水NO3-N月累计量估算模型得出,NO3-N在6月和8月向浅部地下水的淋失量最大,分别为7.20、7.67 mg/L。

    • 稻麦轮作体系养殖肥水灌溉对产量、氨挥发和 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2015, 47(3):503-508.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2

      摘要 (1324) HTML (0) PDF 277.65 K (2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稻麦轮作体系进行养殖肥水灌溉可能导致氮(N)素的氨挥发(NH3)和氧化亚氮(N2O)排放增加。本文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定量评价了稻麦轮作体系推荐施N量(稻季225 kg/hm2,麦季150 kg/hm2)下,不同N浓度养殖肥水灌溉对水稻、小麦籽粒产量以及NH3挥发和N2O排放的影响。试验处理为:①无N检出的清水灌溉(CK),②低N浓度肥水灌溉(SI-L),③中N浓度肥水灌溉(SI-M)和④高N浓度肥水灌溉(SI-H)。稻季结果表明,NH3挥发与N2O排放量随灌溉肥水N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系数(R2)可达0.895与0.998。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N浓度的肥水灌溉使NH3挥发增加19.7% ~ 40.8%;SI-H处理N2O排放显著增加68.8%;不同N浓度肥水灌溉没有显著增加水稻产量。麦季结果亦表明,NH3挥发与N2O排放量随灌溉肥水N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决定系数(R2)可达0.939与0.980。与清水对照相比,SI-H处理使NH3挥发显著增加20.2%;SI-M与SI-H处理N2O排放分别显著增加64.9%和120.3%;SI-H处理小麦产量显著提高46.7%。利用稻田生态系统消纳养殖肥水中N时,须考虑肥水灌溉导致的NH3挥发和N2O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合理地进行水肥调控。

    • 不同耕作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2015, 47(3):509-514.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3

      摘要 (1162) HTML (0) PDF 273.24 K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对皖南地区4种典型耕作模式(单季稻种植、油稻轮作、麦稻轮作、烟稻轮作)的土壤和作物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季稻种植相比,轮作显著降低了土壤含水量;麦稻轮作和烟稻轮作土壤体积质量显著增加,孔隙度显著降低;麦稻轮作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5.8% 和47.8%;烟稻轮作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68.2%,速效磷含量提高109.5%。油稻轮作和烟稻轮作总产值比单季稻种植分别显著增加35.3% 和155.5%。为解决轮作对土壤的不良影响,要注重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以改善土壤体积质量和孔隙度;麦稻轮作应重点解决土壤pH降低的问题;烟稻轮作要减少烟后晚稻的磷肥和钾肥施用量。总体而言,油稻轮作和烟稻轮作是皖南地区维护农田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耕作模式。

    • 云南省罗平县烟区土壤肥力适宜性评价及养分时空变异特征

      2015, 47(3):515-523.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4

      摘要 (1683) HTML (0) PDF 1.30 M (29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云南省罗平县烟区烤烟施肥的针对性,于2008年和2014年对烟区355个植烟土壤样点进行跟踪取样,运用肥力适宜性指数(SFI值),对土壤肥力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了土壤养分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罗平烟区土壤pH和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含量适宜,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镁和水溶性氯含量偏高;②罗平烟区大部分土壤处于“较好”和“中等”水平,肥力适宜性指数平均值为0.762 9,土壤肥力状况良好;③各乡镇土壤肥力适宜性表现出大水井乡>板桥镇>九龙镇>罗雄镇>阿岗镇>马街镇>钟山乡>旧基屋乡>老厂乡>富乐镇的趋势;④2008—2014年,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降低,pH和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镁、有效硼、水溶性氯含量以及肥力适宜性指数有所增高。

    • 绿肥植物田菁的化感效应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015, 47(3):524-529.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5

      摘要 (1744) HTML (0) PDF 347.09 K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研究了自然条件下原位提取的田菁(Sesbania cannabina)淋溶液和田菁秸秆模拟还田对不同类型受体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萝卜(Raphanus sativus)的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旨在从化感作用角度综合评价田菁作为绿肥栽培时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原位提取的田菁淋溶液和模拟还田的田菁秸秆(根、茎、叶)对发育初期的受体植物三叶鬼针草、稗草和萝卜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于稗草的抑制效果表现最强;然而对于受体植物生长的土壤,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显著增加,此外田间野外调查进一步证实了田菁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显著的促进效果。因此,合理利用田菁秸秆资源不仅能抑制杂草生长,还增加了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促进了土壤的代谢,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

    • 不同氮素形态配施氨基酸对翠冠梨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2015, 47(3):530-536.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6

      摘要 (1150) HTML (0) PDF 484.05 K (19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不同氮素配施氨基酸对梨树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连续两年在8年生翠冠梨上开展了等氮条件下单施硝铵和尿素及配施氨基酸的研究。结果表明, 单施硝铵处理较单施尿素处理显著增加了SPAD值、叶面积和百叶重,分别比尿素处理增加了2.8%、5.9% 和7.2%。硝铵配施氨基酸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果重。单施硝铵处理较单施尿素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株产量、硬度和可溶性糖,有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趋势。花后110天硝铵配施氨基酸处理比单施硝铵处理显著增加了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各种糖在不同生育期所占比例不同,花后46天果实中山梨醇所占比例最高,约占总糖含量的69% ~ 73%,葡萄糖和果糖比例相当;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和蔗糖比例逐渐增加,山梨醇比例降低。总体看来,硝铵配施氨基酸处理更有利于梨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

    • 曲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

      2015, 47(3):537-542.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7

      摘要 (1492) HTML (0) PDF 167.83 K (2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06—2011年,采集曲靖市耕地12个土类13 171个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测定,了解曲靖市耕地土壤有机质状况。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曲靖市耕地不同土类土壤有机质有升有降。其中,赤红壤、水稻土、紫色土、冲积土和燥红土有机质平均含量分别升高13.0%、16.8%、19.5%、52.5% 和222.4%;而草甸土、黄壤、红壤、石灰(岩)土、黄棕壤、棕壤和沼泽土平均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2%、17.7%、19.6%、32.3%、36.0%、42.9% 和74.1%。从面积上来看,80.8% 的旱作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低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这意味着曲靖市旱作耕地土壤质量有所退化。耕地土壤管理中需加强绿肥生产利用、秸秆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

    • 蜀南竹海毛竹林土壤生物肥力质量指标与评价

      2015, 47(3):543-549.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8

      摘要 (1274) HTML (0) PDF 1.89 M (25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生物肥力处于土壤肥力的中枢和核心地位。以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生物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土壤呼吸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土壤生物肥力指数模型,综合评价该区土壤生物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项生物肥力指标属中度到强度变异,变程范围1 326 ~ 2 219 m,在其变程内,各指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土壤呼吸速率平均为3.38 μmol/(m2s),林地干扰较严重;在划分的5个生物肥力等级中,三、四两级所占面积最大,达到总面积的65.01%,一级与五级区域所占面积较小,均不足10%,土壤生物肥力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 冀北辽河源油松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研究

      2015, 47(3):550-557.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19

      摘要 (1164) HTML (0) PDF 555.87 K (2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冀北辽河源地区不同林龄油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及微生物代谢熵随油松林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油松天然林林龄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增加;而土壤微生物呼吸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微生物代谢熵表现为随油松林林龄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分别与微生物代谢熵之间呈现高度的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微生物呼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线性相关程度较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呼吸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则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冀北辽河源地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呼吸、微生物代谢熵与油松天然林林龄密切相关。随着油松天然林林龄的增加,其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碳代谢效率增加,土壤质量及可持续利用潜力更高,土壤生态体系更加成熟。

    • 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研制复合微生物肥料

      2015, 47(3):558-563.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0

      摘要 (1277) HTML (0) PDF 546.44 K (2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化肥、传统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优缺点,开发集化肥速效、有机肥长效和生物肥增效为一体的复合微生物肥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鉴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易在逆境中形成芽孢,具有耐盐性好,抗病,广谱促生等特点,利用其通过固态发酵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添加一定配比的无机化肥研制“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同时通过粉状、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存放试验和田间试验对“全元”复合微生物肥料的配方、工艺和肥效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粉状和颗粒复合微生物肥料储存6个月时,功能菌活菌数量均超过国家标准(2×107 cfu/g,干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能明显促进番茄的生长,与等养分有机无机复合肥、化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相比,在总养分100 g/kg施肥水平下,番茄增产幅度分别达8.23%、10.26% 和37.73%;在总养分140 g/kg施肥水平下,番茄增产幅度分别达7.36%、13.92% 和44.77%。因此,利用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R9能够生产粉状和颗粒状复合微生物肥料。

    • 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的分布特征

      2015, 47(3):564-571.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1

      摘要 (1145) HTML (0) PDF 297.43 K (2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分布状况,2011—2012年期间,对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和贵州8个省份的冷浸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省份中,共鉴定出2纲8目24科55属,其中潜根属(Hirschmanniella)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为优势属,两者占线虫总数的46.36%,丝尾垫刃属、潜根属、头叶属(Cephalobus)、滑刃属(Aphelenchoides)在我国南方8省份的冷浸田均有分布。冷浸田线虫密度为非冷浸田的48.04%,冷浸田线虫密度范围为72 ~ 735条/100 g干土。冷浸田土壤线虫数量分布主要受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因素影响,潜根属与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

    • 我国烟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调查分析

      2015, 47(3):572-577.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2

      摘要 (1215) HTML (0) PDF 176.26 K (2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了我国12个主要植烟省份2010—2011年期间使用的95个烟用肥料样品(其中有机肥样品28个、无机复混肥样品39个、磷肥样品13个、钾肥样品15个),测定了其重金属As、Cd、Cr、Hg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烟用肥料中重金属含量均低于相应的国家限量标准,无超标现象,其中Pb、Cr含量相对较高,Cd、As、Hg含量相对较低;磷肥中5类重金属含量都较高,无机复混肥中As、Cd、Pb含量较高,有机肥中Hg、Cr含量较高,钾肥中Cr和Cd含量较高;黄淮烟区的肥料重金属含量较高,尤其是Cd和Cr。

    • 熟污泥改性黄土对镉的吸附解吸特征

      2015, 47(3):578-582.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3

      摘要 (1191) HTML (0) PDF 544.01 K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序批实验方法,研究熟污泥改性黄土对镉(Cd)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Cd初始添加浓度大于20 mg/L,供试改性黄土对Cd的吸附等温线发生显著变化;Freundlich型吸附等温式是描述供试改性黄土对Cd吸附过程的最佳模型。各土样对Cd的解吸量与吸附量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很好地描述。随着土样中熟污泥含量的增加,Cd的吸附固定作用增强。有机质成分是影响供试土样Cd固定能力最大的因素。

    • 皖北主产烟区亳州市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研究

      2015, 47(3):583-588.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4

      摘要 (1184) HTML (0) PDF 2.48 M (2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亳州市谯城区是皖北烟叶主产区,但烟叶钾含量低,导致烟叶品质不高。土壤钾素状况是影响烟叶钾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本研究于2013年采集谯城区90个典型农田的耕作层土壤,测定了其全钾、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旨在摸清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钾素现状及其变化趋势,通过指导钾肥施用提高烟叶含钾量。研究结果表明:谯城区农田耕作层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较高,但现烟叶种植集中的西北部是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相对最低的地区;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相比,种烟少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含量呈增加趋势,但种烟多的土壤耕作层速效钾呈勉强平衡或亏损状态;西北部应加大烟叶种植期间钾肥施用量,并可以考虑在土壤缓效钾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的西南部和中部扩大烟叶种植面积。

    •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在矿区农田土壤 重金属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5, 47(3):589-595.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5

      摘要 (1417) HTML (0) PDF 1.42 M (3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土壤重金属的快速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本文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PXRF)和传统实验室方法对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农田土壤As、Pb、Cu和Zn进行测定,分析了PXRF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①PXRF法测定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满足我国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检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仪器检测要求;②土壤As、Pb、Cu和Zn的PXRF法测定值与传统实验室测定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b、Cu和Zn的决定性系数均大于0.70;③基于PXRF法原位测定、PXRF法异位测定和传统实验室测定结果的研究区土壤As、Pb、Cu和Zn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可见,PXRF法可用于矿区周边农田土壤As、Pb、Cu和Zn的快速检测、污染筛查与评价。

    • 应用拉曼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测定溶液和土壤中的硝酸盐

      2015, 47(3):596-601.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6

      摘要 (1411) HTML (0) PDF 1.66 M (3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比较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在溶液和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定量分析的适用性,采用两种光谱对溶液和土壤中的NO3 -N含量 (0 ~ 200 mg/L) 进行快速测定。结果表明,溶液中硝酸盐的拉曼特征峰在1 047 cm-1处,该特征峰强度与NO3 -N浓度成正比,对1 035 ~ 1 060 cm-1波段拉曼光谱峰面积和NO3 -N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决定系数 R2 为0.995 4;溶液中硝酸盐的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特征吸收峰在 1 350 cm-1,吸收峰与NO3 -N含量成正比,特征吸收区 1 200 ~ 1 500 cm-1峰面积与NO3 -N含量的决定系数R2为 0.991 1,表明两种光谱都可用于溶液中硝酸盐的测定。对于土壤样品,红外光谱在 1 250 ~ 1 500 cm-1处有硝酸盐吸收峰,且吸收峰与NO3 -N含量成正比,峰面积与NO3 -N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为 0.968 4;而对于拉曼光谱,硝酸盐的拉曼峰因受较强干扰导致吸收峰不明显,峰面积与NO3 -N含量之间的决定系数R2仅为 0.000 9,表明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用于土壤中硝酸盐的测定,而拉曼光谱则很困难。因此,拉曼光谱和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都可用于溶液中硝酸盐的测定,且前者灵敏度要高于后者;中红外衰减全反射光谱可用于土壤中硝酸盐的测定,而拉曼光谱难以用于土壤中硝酸盐定量分析,这为硝酸盐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支持向量机在土壤镁含量高光谱估算中的应用

      2015, 47(3):602-607.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7

      摘要 (1146) HTML (0) PDF 351.51 K (2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利用土壤样本实验反射光谱,分析了土壤镁(Mg)含量与土壤反射光谱的关系,比较了主成分回归分析 (PCR)、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PLSR) 和支持向量机回归分析 (SVMR) 等方法,以及土壤反射光谱及其变换光谱与土壤Mg含量之间的估算模型,为土壤Mg含量高光谱估算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CR、PLSR、SVMR 3种建模方法在Mg含量的估算中,SVMR的估算精度相对较高,估算精度平均达到80.96%,分别比PCR和PLSR提高了6.16%、4.20%;对于不同的数学变换处理方法,一阶微分变换相对较好,估算精度平均为80.76%,分别比反射率、倒数对数变换提高了4.95%、4.61%。因此,运用土壤反射光谱一阶微分变换的SVMR进行建模,可以相对较好地估算全Mg含量,精度达84.04%。

    • 不同覆盖栽培方式下四川盆地西缘玉米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2015, 47(3):608-616.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8

      摘要 (1160) HTML (0) PDF 1.42 M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四川盆地西缘,通过2年(2009、2011)田间试验,探讨了平作无覆盖(CT+NM)、平作秸秆覆盖(CT+SM)、平作地膜覆盖膜侧栽培(CT+PAPF)、平作地膜覆盖膜上栽培(CT+POPF)、垄作地膜覆盖膜侧栽培(RT+PAPF)、垄作地膜覆盖膜上栽培(RT+POPF)等6种覆盖栽培方式对玉米地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8:00、14:00和18:00时,各生育期10 cm土温均是RT+POPF > CT+POPF > RT+PAPF > CT+PAPF > CT+NM。8:00时覆盖、垄作表现出明显的保温作用,保温效果是膜上栽培优于膜侧栽培,垄作优于平作,覆盖优于无覆盖;14:00和18:00时,各处理10 cm土温都明显增大,增温效果是垄作、膜上栽培大于平作、膜侧栽培。秸秆覆盖有稳定地温的作用,在气温明显下降时(夜晚)有保温作用,8:00时10 cm土温相比CT+NM平均高0.5℃;气温明显升高时(白天,除降雨天)表现出降温作用,14:00时10 cm土温比CT+NM平均低0.3℃,18:00时V12期之前、之后分别平均降温0.9℃、0.5℃。②在玉米整个生育期的不同阶段,0 ~ 20 cm土壤水分含量均是RT+PAPF > RT+POPF > CT+SM > CT+POPF > CT+PAPF > CT+NM,垄作较平作高10.0%,覆盖较无覆盖高11.4%,即垄作和覆盖有利于集水和保水。垄作条件下玉米膜侧栽培相比膜上栽培更有利于玉米行集水(土壤含水量RT+PAPF比RT+POPF高2.4%);而平作条件下秸秆覆盖的保水效果较地膜覆盖好(土壤含水量CT+SM较CT+POPF、CT+PAPF分别高2.4%、5.1%),膜上栽培的集水保水效果又优于膜侧栽培(土壤含水量CT+POPF比CT+PAPF高3.2%)。因此,在本研究区域玉米生产中,平作秸秆覆盖、垄作地膜覆盖膜侧栽培是最好的选择。

    • >研究简报
    • 皖南郎溪县农田耕层肥力变化研究

      2015, 47(3):617-619.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29

      摘要 (1286) HTML (0) PDF 138.70 K (19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07年起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2 708个农田耕层土壤信息,评价了包括pH、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铜、铁、锰、锌的等级或丰缺状况,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历史信息进行对比,探讨了郎溪县农田养分的变化及其原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施肥对策和酸性土壤改良建议。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相比,郎溪县农田耕层肥力总体上呈现提高趋势;但总体上仍然偏酸,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还处于缺乏状态,需要继续改良。

    • 山东省临沂市烟田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

      2015, 47(3):620-622.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30

      摘要 (1264) HTML (0) PDF 3.21 M (2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集山东省临沂市的100个典型烟田耕作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其As、Cd、Cr、Hg和Pb全量,并与相应的国家限制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临沂市典型烟田土壤中As、Cd、Cr、Hg和Pb含量分别为0.20 ~ 30.52、0.01 ~ 0.38、4.38 ~ 128.00、0 ~ 0.36 和4.99 ~ 70.80 mg/kg,均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限制值,尚未发生重金属污染现象;②3个pH级别中,As、Cd、Cr、Hg和Pb含量与对应的限制值的比值,最大值分别为76.3%、96.7%、85.3%、90.0% 和88.5%,说明临沂市烟田面临着潜在的重金属污染威胁,必须继续严格控制烟田的重金属外源以确保烟田土壤质量安全。

    • 陕南典型烟区代表性烟田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2015, 47(3):623-626.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31

      摘要 (1039) HTML (0) PDF 168.80 K (1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条件对烟叶的香型风格的彰显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土系是系统分类中最低级的基层分类单元。本研究以我国烤烟中间香型产地之一陕南安康的旬阳和汉中的南郑为研究区域,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条件、烟叶长势和质量的基础上,在每个地区确定5个典型优质烟田尝试建立相应的土系。结果表明:①调查的陕南烟区10块代表性烟田分属人为土、淋溶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归属于4个亚纲、11个土类、13个亚类,可分划为18个土族和19个土系。②鄂西烟田总体上起垄层质地多为壤质,养分含量中等且协调,较适宜优质烟叶种植,但需要增施有机肥和实行等高种植。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