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5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论与综述
    • 2008—2018年功能农业的理论发展与实践

      2018, 50(6):1061-1071.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1

      摘要 (1253) HTML (0) PDF 1.33 M (18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功能农业作为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农业发展的新阶段,是“调优供给”、“调强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撑性技术,加强功能农业研究是构建生态高值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举措之一,对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功能农业从2008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时间,本文对有关功能农业的定义、学科的发展、应用实践,进行了系统回顾,对于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富硒土壤生物转硒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8, 50(6):1072-1079.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2

      摘要 (1162) HTML (0) PDF 1.25 M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论述了生物转硒技术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总结了有机硒生成的专利和生物转硒的技术特点,并对生物转硒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我国富硒农产品与土壤标准研究

      2018, 50(6):1080-1086.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3

      摘要 (1259) HTML (0) PDF 200.25 K (17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硒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可影响人体健康并导致诸多疾病。通过富硒农产品补硒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本文从硒对人体的健康功效、居民硒的摄入量状况、土壤硒分布与作物硒吸收特征、富硒土壤研究现状、富硒农产品标准、富硒农产品中硒摄入量安全性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研制富硒土壤分类标准的必要性。

    • 山西功能农业的研究背景、进展与发展方向

      2018, 50(6):1087-1093.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4

      摘要 (1181) HTML (0) PDF 340.71 K (20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从农业基础、功能农业发展需求和提出历程的角度介绍了山西省功能农业的研究背景;以两个省级重点研发项目为案例,分析了山西省在开展功能农业研究与产业发展时的思路,即在优势特色农业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并注重从原材料到功能农产品的全链条式研发;进而指出山西省未来功能农业总体发展目标和主要方向,以此对山西省功能农业产业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山西省功能农业现状与未来

      2018, 50(6):1094-1099.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5

      摘要 (993) HTML (0) PDF 167.23 K (15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功能农业的概念及其发展理念,结合山西的生态系统现状、特色种植业结构和政策机遇,进一步分析了在山西发展功能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山西省发展功能农业具有先天的资源禀赋、初具规模的产业基础及先人一步的政策支撑等;不足在于功能农业科研创新基础薄弱、标准制定落后、基础设施和品牌建设滞后等。结合以上分析内容,本文梳理出发展功能农业的主要思路,为山西省发展功能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 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研究进展

      2018, 50(6):1100-1104.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6

      摘要 (1045) HTML (0) PDF 192.14 K (1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硒是人体的必需元素,硒缺乏会造成多种疾病。通过摄入农产品适量补充硒,能保证人体健康。对作物补充适量硒肥,是增加农产品硒含量的有效措施。作物吸收硒与土壤因素及肥料因素关系密切,判断哪个因素是影响作物吸收硒最关键的因素值得探讨。通过对文献系统调研发现,影响作物吸收硒的土肥因素中,土壤本身的硒含量及硒肥量最关键,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为活化土壤硒的间接因素,硒肥种类及施肥方式为配合硒肥量的补充因素。促进作物对硒的吸收要结合土壤性质、硒肥量、施肥方式等因素综合考虑,以达到富硒农产品高产高效的目的。

    • 硒的生物学效应与环境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8, 50(6):1105-1112.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7

      摘要 (1068) HTML (0) PDF 208.88 K (2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量元素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发挥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重要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硒还具有拮抗毒素、调节信号转导以及表观修饰等效应,这些新的研究进展为深入探索环境相关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硒的生物学作用、表观修饰效应及其与环境相关性疾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入探索微量元素硒的生物学潜能及健康效应,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 微量元素硒在动物体内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2018, 50(6):1113-1118.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8

      摘要 (989) HTML (0) PDF 199.54 K (17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离不开微量元素硒,硒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抗肿瘤性和抗重金属性,不仅能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和激素水平,而且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复制。人体对硒摄取过多或不足都会导致相应疾病。由于自然界硒分布不均,我国人口普遍缺硒,适当且有效地补硒对打造全民健康极其重要。本文以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为基础,对硒的几种典型抗病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期为硒抗病毒作用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富硒食品、含硒药物、富硒保健品等硒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 >研究报告
    • 恩施典型富硒区土壤硒与其他元素组合特征及来源分析

      2018, 50(6):1119-1125.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09

      摘要 (1532) HTML (0) PDF 2.18 M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硒是重要的人体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功能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高硒土壤中硒与其他元素组合特征及来源,从而支撑富硒资源的安全有效利用,本研究在恩施市沙地乡系统采集并分析了200个表层土壤样和2组土壤垂向剖面样品,运用统计学工具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1.88 mg/kg ± 2.51 mg/kg,明显高于全国表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研究区土壤元素组合特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中硒与钼、钒、铬、镉和镍等元素具有较强的伴生关系,与黑色岩系分布密切相关;第二类为三氧化二铝、铅和砷等元素/氧化物,与土壤中黏土矿物有关;第三类为钙和锶等元素,表明该同族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因子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土壤硒和镉伴生主要发生在黑色岩系,不同成土母质硒等元素差异较大。

    • 广东省揭西县土壤硒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8, 50(6):1126-1133.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0

      摘要 (1256) HTML (0) PDF 1.47 M (2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揭西县土壤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了332个表层土壤样品(0 ~ 20 cm)和86个深层土壤样品(> 150 cm)。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地统计分析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揭西县土壤中全硒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揭西县土壤全硒含量变幅为0.16 ~ 1.61 mg/kg,平均值为0.53 mg/kg,总体上以富硒土壤为主,不存在硒不足和硒过剩土壤。不同成土母质中,凝灰岩、花岗岩和页岩发育的土壤全硒含量较高,砂岩发育的土壤全硒含量较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未利用地土壤全硒含量最高,其次是农用耕地,建设用地土壤全硒含量最低。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硒含量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铁铝氧化物含量、有机碳含量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影响揭西县土壤全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成土母质、土壤pH、有机碳、铁铝含量、海拔以及土地利用方式。

    • 恩施州耕地土壤剖面理化特征及养分分布变化规律

      2018, 50(6):1134-1138.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1

      摘要 (1139) HTML (0) PDF 174.43 K (1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恩施州利川市齐岳山蔬菜、汪营粮食、恩施市芭蕉茶叶基地等3个观测点土壤剖面的理化特征及养分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3个观测点土壤容重在1.23 ~ 1.43 g/cm3之间,为壤土或砂壤土;电导率23.57 ~ 38.83 μS/cm,无盐碱化;pH 4.22 ~ 6.61,偏酸性或强酸性;有机质12.97 ~ 52.88 g/kg、铵态氮16.09 ~ 31.72 mg/kg、有效磷1.59 ~ 185.56 mg/kg、速效钾0 ~ 131.03 mg/kg;总硒0.30 ~ 1.32 mg/kg,有效硒0.02 ~ 0.23 mg/kg,属富硒土壤。剖面有效养分从表层到底层呈下降趋势,绝对系数R2在0.132 9 ~ 0.939 9之间,不同养分差异大,剖面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该项研究是土壤质量长期监测的基础工作,目的是监测不同施肥方式对蔬菜、粮食、茶叶基地土壤质量变化的影响,为修复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 浔郁平原富硒土壤成因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18, 50(6):1139-1144.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2

      摘要 (1073) HTML (0) PDF 276.12 K (14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富硒土壤是发展富硒产业的前提条件。以浔郁平原1∶50 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浔郁平原富硒土壤比例,并初步探讨了富硒土壤成因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桂平、平南和港南等4个县(市、区)的土壤硒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 mg/kg),最高的覃塘区达到0.77 mg/kg。覃塘、桂平、平南3区县硒含量≥0.4 mg/kg的土壤均超过50%,其中覃塘区高达88.5%。桂平市的土壤对成土母质硒元素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土壤pH与土壤硒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H<5的土壤硒含量高达0.58 mg/kg。林地、草地、果园和水田的土壤硒含量依次降低,水田土壤硒含量只有林地的65.45%。因此,浔郁平原土壤硒资源丰富,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pH是影响土壤硒水平的重要因素。

    • 土壤含硒量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籽粒硒含量的影响

      2018, 50(6):1145-1149.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3

      摘要 (1287) HTML (0) PDF 199.31 K (1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个硒含量的土壤背景下,种植8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玉米品种,研究土壤硒含量对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土壤硒含量对玉米的株高、穗位、可见叶片数有增加效应,富硒区玉米的3个指标高于非富硒区,但富硒区的单产未能表现高于非富硒区。②供试品种的产量依次为康农玉108(7 822.6 kg/hm2)>华玉11号(7 302.11 kg/hm2)>双玉919(6 940.47 kg/hm2)>禾盛玉718(6 860.41 kg/hm2)>正大999(6 374.98 kg/hm2)>万玉168(5 964.29 kg/hm2)>恩单804(5 889.69 kg/hm2)>兴农单3号(5 692.68 kg/hm2)。③土壤硒含量对玉米籽粒的硒含量有促进作用,供试品种籽粒硒含量依次为:兴农单3号>双玉919>万玉168>恩单804>康农玉108>正大999>华玉11号>禾盛玉718。

    • 水稻不同生育期对硒的吸收、转运及累积规律

      2018, 50(6):1150-1154.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4

      摘要 (1090) HTML (0) PDF 353.42 K (1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土壤施用含硒肥料后水稻中硒的积累和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稻不同器官中硒的积累量与含硒肥料施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98以上。水稻成熟期,硒施用量30 kg/hm2和120 kg/hm2处理全株硒浓度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了98.9% 和313.7%。不同生育期,水稻各个器官中硒含量及累积量不同,水稻硒的生物富集高峰期表现在孕穗期,叶与水稻穗部吸收累积硒有着密切关系。水稻成熟期整个植株中硒的累积量为茎>叶>精米>根>颖壳。在整个水稻生育期硒有一定的运转累积规律:水稻分蘖期时,硒从根、茎流向叶片;孕穗期再由叶流向茎;灌浆期又从根运转到叶和穗中;最后成熟期叶中的硒流向穗。苗期施用含硒肥料是一条提高水稻硒含量的有效农艺措施。

    • 浔郁平原不同作物的硒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18, 50(6):1155-1159.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5

      摘要 (1023) HTML (0) PDF 231.15 K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物中的硒含量是影响食物链硒水平的关键因素。以浔郁平原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中的农作物调查结果和多年定位试验结果为基础,探究不同作物对土壤硒的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浔郁平原的覃塘、港南、桂平市和平南县等4个县(市、区)的水稻富硒率均高于86%。花生、黄豆、玉米和水稻的天然富硒率最高,富硒率依次为100%、100%、100% 和89%。水稻根、茎、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依次下降,分别为 0.663、0.130和0.108,水稻籽粒的生物富集系数远高于龙眼、荔枝和甘蔗。根系土与水稻籽粒硒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60,远高于龙眼和荔枝。港南区作物硒与土壤pH相关系数为0.342,在碱性土壤中甘蔗茎的硒含量(0.012 1 mg/kg)最高,在酸性土壤中水稻的硒含量(0.065 3 mg/kg)最高。本研究中,以种子为可食部分的作物其天然富硒率较高,土壤硒含量和土壤酸碱性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影响较大。

    • 富硒有机肥、复合肥和灌水量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8, 50(6):1160-1164.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6

      摘要 (1058) HTML (0) PDF 220.19 K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樱桃番茄“千禧”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条件下富硒高钙有机肥和复合肥配比(每667 m2分别施50 kg复合肥(F1),500 kg富硒高钙有机肥+25 kg复合肥(F2),1 000 kg富硒高钙有机肥(F3))和灌水量(100% 灌水量(W1)和80% 灌水量(W2))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富硒高钙有机肥和复合肥配施,比使用同量氮磷钾的富硒高钙有机肥或复合肥,产量都显著提高;②随着富硒高钙有机肥施肥量比例的增加,番茄果实中硒含量、番茄红素含量、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③滴灌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80% 灌水量在产量降低不显著的情况下,番茄果实中硒的含量和果实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膜下滴灌80% 灌水量时,富硒高钙有机肥和复合肥配施(各占50%)在保证果实品质和硒含量达到富硒农产品标准的同时,产量达到最佳。

    • 硒肥对水稻生长及其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2018, 50(6):1165-1169.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7

      摘要 (1309) HTML (0) PDF 199.41 K (1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田水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硒肥量对水稻生长特性及重金属(砷、铬、镉、铅)累积的影响,探讨了通过施硒降低重金属在水稻可食部分含量的可行性。结果发现:施用不同量硒肥(30、60 和120 kg/hm2)对水稻分蘖数、株高、单株干物重和产量有促进作用,但差异不显著。施用120 kg/hm2硒肥显著增加了大米中的总硒、无机硒及有机硒的含量,并使有机硒比例增加了16.6%。施用120 kg/hm2硒肥有效抑制了水稻穗部铬和镉的累积量(53% 和45%),而对铅无明显抑制作用。施用硒肥促进了硒向精米、糠中转移,同时有效降低了精米中镉、铬、铅的累积量。

    • 磷对富硒赤红壤与红壤上小白菜硒吸收及土壤硒形态的影响

      2018, 50(6):1170-1175.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8

      摘要 (1094) HTML (0) PDF 280.13 K (1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广西两种主要富硒土壤施入不同水平磷对小白菜硒吸收积累的影响及土壤硒形态转化规律,旨在为提高土壤有效形态硒含量及植物硒含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集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富硒赤红壤(贵港市桂平市)和富硒红壤(桂林市永福县),设置4个磷梯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的磷处理在不同土壤上对小白菜硒吸收效果不同。在富硒赤红壤上低磷处理(P50,50 mg/kg)有利于小白菜地上部和地下部对硒的吸收;在富硒红壤上中磷处理(P110,110 mg/kg)小白菜地上部硒含量最高,地下部施入磷则硒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同时,磷的施入对硒在小白菜体内的转运在两种土壤上也存在差异。在富硒赤红壤上当磷施入量在80 mg/kg以下时,磷的施入会抑制硒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在富硒红壤上磷的施入则均能促进硒的转运;但二者均在中磷处理时达到峰值。植株体内硒含量间的差异取决于土壤有效形态硒含量。研究结果显示磷的施入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水溶态和交换态硒的含量,且小白菜硒的含量与土壤中水溶态硒规律一致。研究还发现在两种土壤上不同磷处理对土壤硒形态转化规律不同,这为进一步研究磷与土壤硒间的互作关系提供了参考。

    • 不同形态硒对金针菇吸收和富集硒的影响

      2018, 50(6):1176-1181.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19

      摘要 (1079) HTML (0) PDF 283.12 K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硒酸钠、亚硒酸钠和硒代蛋氨酸(0 ~ 0.8 mg/kg)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吸收和富集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的添加显著增加了金针菇原基和子实体的硒含量,且硒含量均随硒添加浓度的上升而显著增加。在相同硒浓度水平下,3种外源硒对金针菇子实体硒含量的增加效果为亚硒酸钠>硒代蛋氨酸>硒酸钠:施硒量为0.8 mg/kg时,3种硒处理下金针菇子实体的硒含量分别为0.24、0.12和0.08 mg/kg。此外,亚硒酸钠处理下金针菇子实体和原基的硒回收率大于硒代蛋氨酸和硒酸钠处理。且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硒代蛋氨酸和硒酸钠处理下子实体硒的回收率显著下降:分别从14.28%逐渐降低到6.33% 和从13.67% 减少到3.70%;而添加硒酸钠时,硒的回收率随添加浓度的增加无显著变化。

    • 干旱胁迫下外源硒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2018, 50(6):1182-1189.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0

      摘要 (1137) HTML (0) PDF 420.24 K (1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小麦幼苗进行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硒对模拟干旱胁迫(PEG-6000)下小麦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究外源硒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舜麦1718、晋太102、京冬17、S1204(品系)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设置4个供硒水平,包括蒸馏水对照(CK)、20(Se20)、40(Se40)、60 mg/L(Se60) Na2SeO3处理。待小麦幼苗第二片真叶展开时,对其进行叶面喷硒后继续培养2 d。随后进行20% 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继续培养7 d后测定其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外源硒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不同品种(系)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根数、鲜重、干重(P<0.05);外源硒处理可以降低小麦幼苗超氧阴离子(O2.- )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随外源硒浓度的提高,除晋太102的MDA含量外,其余品种(系)小麦幼苗的O2.- 和MDA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同时,外源硒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幼苗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外源硒浓度的提高,除京冬17的SOD活性和S1204的POD活性外,其余小麦品种(系)的SOD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CK(P<0.05)。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可得:舜麦1718、晋太102、京冬17、S1204对应的适宜处理分别为Se40、Se60、Se20、Se60,对硒的敏感性排序为:京冬17>舜麦1718>S1204>晋太102。因此,4个小麦品种(系)对硒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适宜浓度外源硒叶面处理有效增加小麦幼苗POD、SOD等保护酶活性,降低体内活性氧积累,缓解膜脂过氧化损伤,增强小麦幼苗的抗旱能力,促进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生长和发育。外源硒叶面处理可作为一种缓解小麦幼苗干旱胁迫的有效措施。

    • 小麦硒敏感性的基因型差异分析

      2018, 50(6):1190-1197.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1

      摘要 (1074) HTML (0) PDF 590.73 K (1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中硒分布不均匀,富硒土壤中硒含量可达1 200 mg/kg,硒含量过高对大多数植物均有毒害作用。小麦是我国重要的主要粮食作物,筛选硒耐性强的小麦品种有利于实现小麦在富硒地区更好的推广。本研究选择99份小麦品种(系)进行盆栽试验,在拔节期进行处理设置(硒处理每盆硒酸钠用量120 mg/L,记作Se120;以硒酸钠0 mg/L处理为对照,记作CK),比较不同品种(系)小麦硒处理下农艺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过量施硒后小麦籽粒千粒重显著提高(P<0.01),株高、有效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和功能叶片数均显著下降(P<0.01),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则没有显著变化。以Se120和CK之间农艺性状的差异作为小麦的耐硒性指标,通过马氏距离综合评估不同小麦品种对硒的耐受性和敏感性差异,结合聚类分析,发现X325、淮麦18、扬麦15号、淮9440、扬麦11是典型的耐硒品种,而扬麦2号和Corrine是典型的硒敏感型品种。

    • 富硒花生品种筛选及外源调控花生富硒生产技术研究

      2018, 50(6):1198-1202.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2

      摘要 (1024) HTML (0) PDF 182.12 K (1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不同花生品种的自然富硒能力及对外源硒的利用指数,然后通过施用外源硒,研究不同调控措施对花生籽粒硒含量及外源硒利用率的影响,为富硒花生生产提供技术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个花生品种春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41 ~ 0.180 mg/kg,秋花生籽粒的硒含量在0.039 ~ 0.066 mg/kg,外源硒的利用指数为2.3 ~ 3.7。施用外源硒肥均能显著提高花生籽粒硒含量,含硒肥料基施、淋施和叶面喷施情况下,花生籽粒对外源硒的利用率分别为0.056% ~ 0.064%、0.23% ~ 0.25% 和3.74% ~ 4.99%。可见,不同花生品种间硒的富集能力和对外源硒利用能力均有差异,而叶面喷施的硒肥施用方式下花生对外源硒的利用率最高。

    • 土壤富硒细菌的筛选、鉴定

      2018, 50(6):1203-1207.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3

      摘要 (1088) HTML (0) PDF 218.57 K (1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广西不同富硒区土壤中分离出32株耐硒细菌,通过优化加硒时间、培养时间及加硒浓度进行富硒试验,筛选获得4株富硒能力较强的细菌,进一步通过对4株细菌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了各菌株的种属关系。经鉴定,YLB1-6为Bacillus cereus,TXB1-10为Sinomonas sp.,TXB2-5为Bacillus thuringiensis,GPB1-5为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在最适加硒时间、培养时间及适宜加硒浓度条件下,各菌株的硒转化率分别为:YLB1-6 74.22%,TXB1-10 66.05%,TXB2-5 55.31%,GPB1-5 63.30%。各菌株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可交换态硒含量,对土壤硒起到较强活化作用。土壤富硒细菌为硒转化提供更多的高效微生物载体,并为富硒产品开发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 硒碘联合生物营养强化规律及硒碘交互作用初步研究

      2018, 50(6):1208-1213.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4

      摘要 (1054) HTML (0) PDF 331.98 K (1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硒和碘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硒和碘缺乏可能导致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或患多种疾病。膳食是安全、高效的补充硒和碘的方式。目前,对植物吸收两种元素的相关性研究较为匮乏。本试验通过施加一定含量梯度的碘酸钾、硒酸盐,探究番茄、生菜两种作物对硒和碘的吸收能力,以及两种元素吸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植株相比生菜,对无机硒和碘酸钾的富集能力更强;生菜和番茄中,硒和碘的吸收没有显著相关性。

    • 藜麦β-香树酯醇合酶和鲨烯合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2018, 50(6):1214-1221.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5

      摘要 (1013) HTML (0) PDF 1.65 M (1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明藜麦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试验以藜麦品种陇藜1号为材料,利用已有的转录数据,通过RT-PCR技术鉴定参与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进行了基因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蛋白二级结构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并利用半定量RT-PCR 方法进行了目的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和植株不同部位(根、茎、叶和籽粒)表达水平的研究。试验克隆得到三萜烯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编码基因CqSS1CqSS2 CqbAS 的cDNA 全长序列。半定量RT-PCR 表达分析表明,CqSS1CqbAS在叶片、籽粒中表达量最高,各基因在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对藜麦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将为进一步探明藜麦皂苷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及发掘影响藜麦皂苷含量的关键基因奠定基础。

    • 拔节期土壤施锌对小麦籽粒中锌生物有效性影响评估

      2018, 50(6):1222-1228.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6

      摘要 (1089) HTML (0) PDF 322.26 K (1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通过2012—2013及2013—2014两个年度的田间试验,在小麦(扬麦-16)的拔节期土壤施加高用量的锌肥,通过植酸/锌摩尔比法,对小麦籽粒进行了锌生物有效性评价,每公顷施ZnSO4.7H2O的量达到300 kg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小麦籽粒锌含量达到60 mg/kg以上,小麦籽粒植酸/锌摩尔比显著降低,植酸/锌摩尔比最大可降低至15以下,表明小麦锌强化后籽粒中锌的生物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

    • 典型富硒植物中硒形态和生物可给性研究

      2018, 50(6):1229-1234.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7

      摘要 (1251) HTML (0) PDF 220.93 K (1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评估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在富硒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营养强化所得富硒植物材料中硒的含量、形态和生物可给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物营养强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植物中硒的含量,检测样品中硒的含量达到0.91 ~ 110.8 mg/kg。富硒植物中硒的形态主要以硒代氨基酸形式的有机硒为主,其中富硒谷物和大豆中硒主要存在形态为硒代蛋氨酸(SeMet,44.2% ~ 80.4%),富硒西兰花中硒主要存在形态为SeMet(27.8%)、硒代胱氨酸(SeCys2,25.9%)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37.1%), 壶瓶碎米荠中硒主要存在形态为SeMet(73%)和SeCys2(23.8%)。富硒植物中硒具有较高的生物可给性,其中富硒小麦和大豆达到90%,富硒玉米和西兰花达到80%,壶瓶碎米荠为50%。生物营养强化所得富硒植物具有硒含量高、有机硒比例大和较好的生物可给性,可作为人体补充硒的重要原料。

    • >研究简报
    • HPLC法测定谷子籽粒叶酸含量及种质资源评价

      2018, 50(6):1235-1240. DOI: 10.13758/j.cnki.tr.2018.06.028

      摘要 (1087) HTML (0) PDF 663.81 K (1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谷子籽粒中富含叶酸,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而作物籽粒,如小米叶酸测定方法及含量分析存在较大差异,为小米品质鉴定及高叶酸谷子种质筛选造成了一定困难。本研究通过“三酶法”提取小米中的叶酸,建立了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高效化、规模化且稳定适用于测定谷子籽粒叶酸含量的方法,对2016 年和2017年种植的45个谷子种质进行叶酸含量测定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叶酸标准品梯度曲线呈线性方程相关,相关系数为0.99;小米样品叶酸测定过程中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81%、1.19% 和1.65%,各项指标符合精密测定标准,准确度高,重复性好;45个谷子种质籽粒叶酸含量分布范围为0.26 ~ 2.56 μg/g(2016年度)和0.53 ~ 2.86 μg/g(2017年度),含量均值分别为1.19和1.84 μg/g,标准差0.47和0.51 μg/g,变异系数39.5% 和27.7%;对上述种质进行正态分布曲线分析,发现叶酸含量整体呈现偏度分布;从中筛选出9个高叶酸(含量≥1.91 μg/g)和3个低叶酸(含量≤1.15 μg/g)的谷子种质。上述结论为小米叶酸含量提供了测定标准和评价体系,也为高叶酸谷子种质创新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