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48(5):1022-1031.DOI: 10.13758/j.cnki.tr.2016.05.026
摘要:对土壤景观格局进行的研究多是基于发生分类土壤图或通过参比转换得到的系统分类土壤图,尚无通过土壤系统分类调查直接得到的土壤图为基础进行相关研究的报道。本文依据目前可获得的我国西北黑河流域中游的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发生分类土壤图和2012年及2013年通过系统调查采样形成的1:50万系统分类土壤图,进行土壤景观格局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无论系统分类还是发生分类,从类型水平来看,土壤的破碎化程度不高,被分割程度小、连通性高,土壤类型斑块形状偏简单;从景观水平来看,景观异质性较大,土壤类型数目较多,各土壤类型所占比例较均匀,土壤类型具有一定程度的积聚,土壤类型的连通度较高。与发生分类土壤图相比,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斑块数较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蔓延度指数较低,说明在一定尺度和区域上,系统分类能更多地反映土壤类型空间上的差异,制图精度更高。
2015, 47(5):984-988.DOI: 10.13758/j.cnki.tr.2015.05.027
摘要:土壤调查中样点位置关系到研究结果代表性和可靠性,在3S技术和网络技术支持下室内预先布点的方法已被普遍采用。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样点的可达性,但这方面的报道甚少。本文以2012—2013年在我国西北黑河流域的两次野外土壤调查为例,分析讨论了样点的可达性、影响可达性的因素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结果表明:地势平坦或起伏小、人类活动集中、交通便利的地区,样点的可达性要高于地势起伏大、人类活动少、交通不便的地区;不同地区影响样点可达性的因素不同,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