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56(5):1042-1050.DOI: 10.13758/j.cnki.tr.2024.05.015CSTR: 32214.14.tr202303190104
摘要:在前期磷石膏改良效果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室内盆栽试验,采用滨海盐土种植小麦,磷石膏施用量45 000 kg/hm2,进行不同土壤持水量下水分与磷石膏的交互作用对小麦生长影响及环境风险试验,分别设置土壤饱和持水量的90%、80%、70%、60%、50%、40%、30% 共7个处理。结果表明,含水量为土壤田间持水量的30% 处理比持水量80% 处理的小麦株高减少32.06%,总鲜生物量减少44.17%,根生物量增加106.06%,根冠比提高,小麦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丙二醛含量增加98.37%;土壤Cd增加3.2%,Pb增加7.2%,Cu增加50.9%,水溶性F增加150%;小麦叶片Cd增加50%,Pb增加33.3%,F增加275%。虽然尚未达到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标准,但是如果长期连续高量施用磷石膏,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相应有害物质积累;小麦叶片中的重金属在灌浆时会逐渐向籽粒转移积累,有一定风险。水分胁迫影响小麦生长发育,导致土壤及小麦叶片中Cd和水溶性F含量提高,会带来小麦籽粒残留Cd和F增加的风险。在气象干旱及盐碱地盐胁迫引起的生理干旱条件下施用磷石膏改良盐碱土可能会引起土壤及地下水环境风险和农产品安全风险,需要加强专项研究和应用监测。
2023, 55(4):699-707.DOI: 10.13758/j.cnki.tr.2023.04.002
摘要: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磷石膏(Phosphogypsum,PG)无害化改性及在土壤改良中的资源化应用是缓解磷化工产业废弃物大量堆积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磷石膏在农田土壤改良中调控酸性及受污染土壤、补充土壤养分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缓解连作障碍和促进作物生长、降低农田温室气体碳排放等方面的应用和效果,并总结了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而,从物理、化学、生物及其他技术方面系统探讨了磷石膏在农业资源化应用过程中需进行的无害化改性措施,阐明了改性磷石膏的主要作用机理(阴离子吸附、调控pH、增效缓释、调控根区微生物环境等)。最后,提出了无害化改性磷石膏在农业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研究及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