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RS和GIS的耕地资源质量评价——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
    姚赫男,李 艳,曹 宇
    2013, 45(4):732-738.
    [摘要](1635) [HTML](0) [PDF 14.31 M](35544)
    摘要:
    开展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对更科学地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遏制耕地质量退化、确保地力等有十分必要的作用。本研究综合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研究区Landsat TM 多光谱影像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将富阳耕地质量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一级耕地只占了0.28%,二、三级耕地占了约70%,较差的耕地占了约30%。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等级耕地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探讨了基于RS和GIS 技术进行耕地质量评价的意义。
    2  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
    谢祖彬,刘 琦,许燕萍,朱春悟
    2011, 43(6):857-861.
    [摘要](3089) [HTML](0) [PDF 233.14 K](16402)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巴西亚马逊流域考古发现黑土(black earths,或terra preta de indio(葡萄牙语))及研究的深入,认为将生物质炭化还田不仅能藏碳于土,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而且能提高全球粮食安全保障。生物质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高温裂解炭化而成的产物被称为生物炭(biochar)。本文将从生物炭特性;生物炭对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生物炭分解和对土壤碳周转的影响以及对污染物降解和生物有效性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生物炭研究提供参考。
    3  第19届国际土壤学大会重点论文摘要选译
    曹 伟,等
    2010, 42(5):696-799.
    [摘要](1385) [HTML](0) [PDF 1.24 M](15803)
    摘要:
    4  第18届国际土壤学大会重点论文摘要选译
    钟晓兰 葛浩 张红富 柳葳 黄明丽 郭志永 任奎 廖富强 陈东湘 陆长林 吴绍华 亓树思 吕蕾
    2007, 39(1):24-93.
    [摘要](769) [HTML](0) [PDF 2.89 M](12399)
    摘要:
    1 Session No.3土壤评价新领域。
    5  不同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
    郭 晨,徐正伟,李小坤,任 涛,吴礼树,邹家龙,李 彬,鲁剑巍
    2014, 46(4):618-622.
    [摘要](1666) [HTML](0) [PDF 214.86 K](12137)
    摘要:
    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稻谷产量,增产率为28.5% ~ 40.0%;不同施肥处理间却无显著差异。施肥处理水稻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有效穗和每穗粒数的增加,增幅分别为5.5% ~ 26.1%,25.2% ~ 57.0%。养分吸收结果表明,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氮素吸收量,且主要分配于稻谷,所占比例为71.3% ~ 79.0%。与习惯施肥处理(T1)相比,优化施肥(T2)、控释尿素(T3)、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施(T4)处理在减少氮肥用量21.6% 的条件下,稻谷产量没有降低,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及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都有所增加,分别提高3.2 ~ 6.9 kg/kg、11.7 ~ 15.4 kg/kg、7.0 ~ 30.6 kg/kg、0.04 ~ 0.08,且均表现为控释尿素处理(T3)处理最高。可见,采用合理的肥料及科学的施用方法均可显著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6  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述评与展望
    吴才武 夏建新 段峥嵘
    2015, 47(3):453-460. DOI: 10.13758/j.cnki.tr.2015.03.004
    [摘要](2120) [HTML](0) [PDF 243.71 K](9833)
    摘要: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定土壤质量动态变化的重要标准。为了便于了解当前土壤有机质测定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利于今后有机质研究和测定工具的开发,本文对当前测定有机质的方法,包括干烧法、湿烧法、化学氧化法、灼烧法和土壤有机质光谱测定法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研究中适宜选择的方法,并对当今农业的需求和测定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研究无损、原位测量有机质工具的构想,展望了土壤有机质快速测定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此为精准农业的实施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信息及建议。
    7  DDT引发的争论及启示
    魏 峰,董元华
    2011, 43(5):698-702.
    [摘要](2048) [HTML](0) [PDF 330.00 K](9647)
    摘要:
    本文沿着DDT从1874年合成到将在2020年淘汰的轨迹和趋势,第一次依据历史重大事件并结合SCI文献数量将DDT的发展分为4个历史阶段,着重探讨了这种“万能杀虫剂”带来的3个争论:DDT对人类的健康影响、禁用还是使用DDT、以及如何评价DDT。本文从DDT由人类的“宠儿”变成“弃儿”的历史演变中分析得出了一些启示,并指出对当今社会的警示意义。
    8  我国南方红壤酸化和铝毒现状及防治
    吴道铭,傅友强,于智卫,沈 宏
    2013, 45(4):577-584.
    [摘要](1747) [HTML](0) [PDF 1.76 M](9072)
    摘要: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然而,红壤酸化和铝毒导致该区耕地生产力和质量下降。本文整理分析了近5年南方红壤酸化的相关报道和广东主要酸雨区森林土壤的调查结果,发现,红壤酸化面积加大,并且酸化程度和铝毒害日趋严重。本文还详尽阐述了导致南方红壤酸化加快和铝毒加重的主要因素,如酸沉降加剧、化肥不合理使用以及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单一化种植。在此基础上,指出控制酸沉降、合理的施肥方式和作物栽培方式,是防治红壤酸化的主要措施。
    9  土壤N2O和NO产生机制研究进展
    蔡延江,丁维新,项 剑
    2012, 44(5):712-718.
    [摘要](2139) [HTML](0) [PDF 304.94 K](8561)
    摘要:
    N2O和NO是大气中两种重要的活性氮气体,强烈影响着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土壤是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生物和非生物途径均可产生N2O和NO。本文详细论述了自养硝化、异养硝化、生物反硝化、化学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和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作用产生N2O和(或)NO的机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10  污染土壤的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张长波,罗启仕,付融冰,李小平,李青青,刘 芳
    2009, 41(1):8-15.
    [摘要](1796) [HTML](0) [PDF 287.54 K](8378)
    摘要:
    固化/稳定化技术具有快速、有效、经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危险废物的处理,但土壤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匮乏。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研究和应用的现状,概括了从实验室研究、现场试验到处理工程的流程,重点对常见固化系统、主要影响因素、处理效果评价、固化机理研究和修复工程的实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并对其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11  地理加权回归及其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
    瞿明凯,李卫东,张传荣,黄 标
    2014, 46(1):15-22.
    [摘要](2084) [HTML](0) [PDF 243.56 K](8376)
    摘要:
    地理加权回归((GWR))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空间局部回归技术。它是将数据的空间位置嵌入线性回归模型中,以此来探测空间关系的非平稳性。在运用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相对于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GWR的理论起源并描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存在的不足以及后来的扩展;然后为了更准确地了解GWR的应用状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一个文献调查;接着回顾了GWR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初步应用情况;最后对该方法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目的是为我国土壤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同行了解和应用GWR提供参考。经过国内外研究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GWR方法已被证明是一个理论上较为成熟,能够应用到实际研究中的优秀空间统计学方法。因此,GWR在土壤和环境科学上将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2  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自毒作用及其与连作障碍的关系
    邱立友,戚元成,王明道,贾新成
    2010, 42(1):1-7.
    [摘要](1690) [HTML](0) [PDF 291.08 K](8295)
    摘要:
    连作障碍问题的发现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对其发生机理和克服措施还没有取得突破。本文分析了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种类及其产生机理、次生代谢物的自毒作用、植物对自产的次生代谢有毒物质的抗性机制及其形成时序等,认为次生代谢物对新生植物的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克服连作障碍的几种途径。
    13  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唐 浩 朱 江 黄沈发 邱江平
    2013, 45(1):17-25.
    [摘要](2271) [HTML](0) [PDF 235.11 K](8070)
    摘要:
    蚯蚓作为主要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对土壤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蚯蚓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与释放,重金属对蚯蚓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蚯蚓与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蚯蚓粪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概括提出了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14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和面临的问题——以江铜贵冶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为例
    周 静,崔红标,梁家妮,徐 磊,祝振球,王兴祥,崔 键,尚 健
    2015, 47(2):283-288.
    [摘要](1649) [HTML](0) [PDF 199.74 K](8010)
    摘要:
    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或是搬离城市中心后遗留的污染土壤日趋增多。一批具有高环境风险、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乃至社会稳定的污染土地亟待修复治理。本文结合“江铜贵冶九牛岗土壤修复示范项目”,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中国国情,对规模化修复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展望。
    15  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张均华,刘建立,张佳宝
    2012, 44(1):1-9.
    [摘要](1589) [HTML](0) [PDF 276.48 K](7811)
    摘要:
    作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有利于科研成果的综合集成、作物种植管理决策的现代化和辅助国家决策,是农业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一个完整的作物模型一般包括作物生长模块、水分运动模块与氮素迁移转化模块。这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文对上述3个模块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比较广泛、综合性比较强的几个模型进行综述,对比各自的优缺点,指出了作物模型今后的发展方向。
    16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
    赵 玲 滕 应 骆永明
    2017, 49(3):417-427. DOI: 10.13758/j.cnki.tr.2017.03.001
    [摘要](2442) [HTML](0) [PDF 230.77 K](7790)
    摘要:
    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施用,农药残留及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涉及到的三类主要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施用情况及其农田土壤中残留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农田土壤因农药残留造成的作物抗性危害、生态环境风险以及人类健康潜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以及菌根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
    17  不同温度下海南禾本科类植物材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对 砖红壤性质及N2O排放影响
    季雅岚 索 龙 解 鈺 王小淇 方雅各 杨 霖 赵伶茹 孟 磊
    2017, 49(6):1172-1178. DOI: 10.13758/j.cnki.tr.2017.06.016
    [摘要](1504) [HTML](0) [PDF 434.65 K](7762)
    摘要:
    制备温度及原料影响生物质炭性质,相应影响土壤N2O的排放,为筛选适宜于海南砖红壤的生物质炭类型,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海南4种禾本科植物材料在300℃、500℃、700℃ 三种热解温度下制备的12种生物质炭对砖红壤性质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生物质炭都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pH,加速土壤硝化作用进行;3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能促进土壤N2O排放,500℃和7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则对土壤N2O排放有明显抑制作用;所有材料中,高温热解温度下由甘蔗渣制备的生物质炭处理土壤的N2O排放量最低,可能由于甘蔗在榨糖后剩下的甘蔗渣以较稳定的碳水化合物为主。综合分析,推荐500℃热解温度下生成的甘蔗渣生物质炭实施土壤改良,更有利于N2O减排。
    18  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进展
    林青,徐绍辉
    2008, 40(5):706-711.
    [摘要](1402) [HTML](0) [PDF 276.27 K](7742)
    摘要:
    本文主要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讨论了影响重金属离子竞争吸附能力的一些主要因子、吸附平衡模型及吸附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重金属离子的一级水解常数、离子半径、电负性等性质及其外界环境条件,如pH值、离子强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影响着离子选择性吸附的强弱。竞争的Langmuir方程和扩展的Freundlich方程被用来对竞争吸附过程进行描述,同时指出竞争吸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过饱和点”。最后,对竞争吸附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加强理论模型和多因子综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19  新疆土壤系统分类土壤温度、水分状况图的编制
    潘静娴 常松 钟骏平
    1997, 29(4):194-199.
    [摘要](982) [HTML](0) [PDF 433.33 K](7422)
    摘要:
    根据新疆104个气象站的历年气象资料,建立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的数据库,利用修改后的纽荷模型,计算新疆地区土壤温度和水分状况等级,根据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回归,确定山地土温类别的分布上下限,并参考新疆植被图和草地图编绘新疆土温和水分状况分布图,以提供土壤系统分类检索中使用。
    20  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蔡延江,丁维新,项 剑
    2012, 44(6):881-887.
    [摘要](2140) [HTML](0) [PDF 252.59 K](7306)
    摘要:
    农田土壤作为N2O和NO的重要排放源而备受关注。硝化和反硝化是土壤N2O和NO产生的两个主要微生物过程,环境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等因素强烈影响着这两个过程以及N2O和NO的排放。本文重点论述了土壤水热状况、土壤质地、pH、肥料施用、耕作措施变更等关键性影响因素对农田土壤N2O和NO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